害虫中文名: |
南方油葫芦 |
害虫别名: | 黑蟋蟀 、 褐蟋蟀 、 油葫芦 |
害虫学名: |
Teleogryllus mitratus (Burmeisteir) |
害虫英文名: |
South field criket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南方油葫芦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没有形态图信息! |
|
形态描述: |
成虫体长约2Omm,背面黑褐色、有油光,腹面色较淡;头与前胸等宽,两复眼之间有黄带相连;前胸背板中央纵沟两侧各有一个拟月牙纹,此处光滑无毛;前翅约与腹部等长,后翅发达,尖端向后方突出如尾;后足胫节有刺6对;尾毛特长,几乎与腿节等长。卵长筒形,乳白色,微黄,表面光滑。若虫形似成虫,无翅或仅有翅芽。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豆类、瓜类、白菜、萝卜、胡萝卜、菠菜等多种蔬菜及牡丹、白芍、牛膝、白芷、薏苡 |
为害状描述: | 成虫和若虫食叶、幼瓜及嫩荚。 |
|
发生为害规律: |
我国东部发生居多。一年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春5月孵化为若虫,共6龄。7~8月成虫盛发。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雌虫营土穴产卵,多产于河边、沟旁、田埂、坟地等杂草较多的向阳地段,深约2~4(cm)。每雌产卵34~114粒。成虫寿命200余天,但产卵后1~8天即死。雄虫善鸣以诱雌虫交尾,并善斗和互相残杀,常筑穴与雌虫同居。若虫、成虫平时好居暗处,但夜间也扑向灯光。杂食性,但尤喜带油质和香味的作物,如大豆、芝麻。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食叶害虫 |
防治办法: |
(1)毒饵诱杀先用60~70℃热水将90%敌百虫晶体溶成30倍液(5Og药对1.5L热水),每L溶好的药液中拌人30~5Okg炒香的麦麸或豆饼、棉籽饼,拌时要充分加水(为饵料重量的1~1.5倍),以手一攥稍出水即可,然后撒施于田间。(2)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