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虫害

泥黄露尾甲

作者:Nitidulidae leach 来源:不详 发表时间:2007-06-18 点击:
【字号:   打印
害虫中文名: 泥黄露尾甲
害虫别名: 泥蛀虫 、 黄壳虫 、 落果虫
害虫学名: Nitidulidae leach
害虫英文名:
分类地位: 昆虫纲鞘翅目,露尾甲科,泥黄露尾甲
为害作物: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形态图:
没有形态图信息!
形态描述: 成虫体长7.4~7.8mm,宽3.8~4.0mm,体扁平,初羽化时色浅,后转呈泥黄褐色。上领基部赤褐色,齿部黑色。额面与颅部几乎处于同一平面,疏布刻点,具向前倒伏的黄绒毛。唇基至额面中部隆起,两侧各具一个大凹穴。复眼黑色,向两侧高度隆起,圆形。触角共11节,生于复眼内侧前方,短棒锤状:基节特别膨大,长圆柱形;锤状部由3节组成,两侧扁圆,长卵形,疏生刚毛。前胸背板长约为宽的一半,四周具饰边,密布大而浅的刻点,疏生向后倒伏的黄色绒毛和长刚毛;背板前侧角强度隆突,向前缘中区形成深而宽的内凹。侧缘均匀横隆呈弧形,后缘呈较平直的波浪状。小盾片大,心脏形。腹面胸、腹板和足上被短刚毛。胸足跗节3节,各具爪1对。鞘翅侧缘具饰边,向尾部均匀缢缩,到翅缝末端呈"W"形;翅背部隆起,在尾端形成坡面;翅面具10条刻点行,刻点沟不内陷,每一刻点中生一根向后倒伏的长刚毛。沟间部上生细绒毛。卵乳黄色,橄榄形,数粒至十数粒堆产,大小约1×1.5(mm)。幼虫老熟幼虫长11~12mm,宽3.6~4.0mm,稍扁平。头部褐色,上颗赤褐色,下唇须3节,粗而明显。触角3节,第2节最粗大。前胸背侧沿和后沿区乳黄白色,其余黑褐色,背中线区无色。无腹足,具胸足3对,每足共3节,端节生1枚爪,后足最大,前足最小。中胸和后胸节亚背线上具一块黑斑,斑缘后侧生1枚刺突;气门上线处也具1块黑褐斑。腹部1-8节各气门下线处生1黑褐色柱突,气门上线处也具1个大黑褐斑,此斑后侧长1枚强柱突,柱突上各具3根短刺;末腹节背面生有2对高度突起的肉角,呈四方形着生,以后面1对最粗大。蛹扁平,腹部稍曲,乳白至乳黄色,长7.8~8.3mm,宽4.0~4.5(mm)。与成虫形态相似,腹面观触角呈前2对胸足向中部曲抢,全露出翅面,后足从翅下伸出,可见其跗节。
症状图:
为害症状:
为害作物名:猕猴桃、石榴、梨、桃、柑橘
为害状描述:以成虫和幼虫蛀食落地果和下垂至近地面的鲜果,成虫为害后将粪屑排出蛀孔外,幼虫为害导致果肉腐烂,引起脱落。
发生为害规律: 世代不详,以成虫在土中越冬。果实着色至成熟期,成虫将卵聚产在落地果或下垂近地的鲜果上,产前先咬一伤口,卵产其中。幼虫孵化后,钻入果肉纵横蛀食,老熟后脱果入土化蛹。成虫有假死性,可直接咬孔在果肉中啃食为害。幼虫耐高湿,可以在果浆中完成发育。成虫不飞翔,靠爬行为害鲜果。
预测预报:
为害分类: 蛀果害虫
防治办法: (1)随时捡拾落地果,集中处理果中成虫和幼虫。(2)冬季剪除近地面的下垂枝;生长期发现下垂近地果枝,即用竹枝顶高,防成虫趋味爬行产卵或蛀食。(3)幼虫为害期喷洒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35%伏杀磷乳油12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500~1600倍液。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拟菱纹叶蝉

下一篇:南亚寡鬃实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