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描述: |
成虫体长17~22mm,翅展33~38mm,全体基色黑褐色。雌虫头部黑色,基部黄色,额中部黄色,四周黑色;复眼周生白色鳞粉,强突起;下唇须黄色,外侧黑色,端节细,上翘伸过头顶;喙发达,褐色;触角线状,中段稍粗大,端部具小毛束,后伸可达体背中部。胸部背面黑色,前、中胸两侧各具1个黄斑,后胸腹面具1大黄斑。翅基部后方散生少许黄色鳞粉,前翅黄褐色,不透明,但中室基部、M3与Cu1脉间基部及中室后缘下方透明:后翅透明,略显浅黄烟色,A1脉金黄色,其余脉及中室端部黄褐色。前足黑色,腿节粗大,胫节和跗节后方生长密黑毛;中、后足夹生黄黑色毛;各跗节腹面多小黑刺。腹部黑色具光泽,第1、2、6节背后缘具黄色带,第5、7节两侧生黄色毛簇,第6节间生红黄色毛簇,腹端生红棕色杂少量黑色毛丛;腹部腹面第3节后缘具一黄带,第5、6节中部和后缘为黄色,第4节后缘中部黄色。雄虫与雌虫很相似,主要区别在于:触角栉状,端半栉齿渐小至消失,栉齿末端有纤毛束。足基色黑色,前足基节端部和外缘黄色,腿节下方具黑色长毛,胫节具黑色毛丛,跗节黄色;中足基节黄色,胫节具毛丛,胫距黄色,跗节黑杂黄色;后足基节黄色,胫节中部和端部生黄色毛丛。前翅大部份烟黄色,透明;后翅透明,微显烟黄色,M1+2脉不分开,Cu1与Cu2脉均出自中室后缘。腹部黑色具光泽,第1、2、7节后缘隐现黄带,第6腹节黄色,第4、6腹节两侧生黄毛簇,尾毛黑色强壮。卵长椭圆形,浅棕黄色,大小1.0~1.1×0.7~0.8(mm)。幼虫体长28~32mm,乳黄色。头部黑褐色,前胸黑褐色,胸背中部生1根长刚毛,两侧前缘各具1个三角形斑,其下生1圆斑。蛹长24~26mm,宽约7.5mm,浅黑褐色,胸部及各腹节色较浅。 |
发生为害规律: |
年发生1代,以老熟和成长幼虫在寄主茎内越冬,由于山区立体小气候不同,发育进度有较大差异。在贵州剑河等县,4月下旬至5月上旬化蛹,5月下旬始羽化;三都等低热县老熟幼虫3月底4月初始化蛹,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化蛹盛期。蛹历期22-35天,羽化时间多在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成虫羽化后,约20分钟开始展翅,阴天全日活动,晴天以上午和日落后为活跃。卵散产,多产在当年生嫩枝梢叶柄基部的茎上,老枝条则见产于阴面裂皮缝中。卵历期10~12天,6月中下旬孵化盛期。幼虫孵出后就地蛀入,向下潜食,将髓部食空,蛀孔外堆挂黑褐色粪屑;有些幼虫先将皮部啃食一圈,然后再钻入髓部,造成受害枝条或小主干枯死;受害轻的枝干愈合后膨大呈伤疤。鉴于成长幼虫可以越冬,所以10月底至11月初有时还可查到低龄孵化虫。卵产在嫩梢上孵出的幼虫,长至老熟期前,不适应髓部多汁环境,常转移到老枝干上蛀害。一般木蠹蛾为害较重的果园,此虫趋害也重。如都匀普林场,猕猴桃被害株率高达75.6%;剑河麻栎寨被害株率为68.8%,株幼虫量均达3头,最多有9头。 |
防治办法: |
(1)结合冬季整形修剪或夏剪,去除部份带虫枝,集中烧毁杀灭幼虫。(2)根据被害孔外堆挂粪屑这一特征,寻找蛀入孔,用兽医注射器将80%敌敌畏原药注射少许于虫道中,再用胶布或车用黄油封闭孔口,熏杀幼虫,效果极佳。(3)叶蝉类害虫盛害期,正是本虫卵孵期,可一并进行兼治。在喷雾叶片的同时,应将嫩茎也喷湿透才能达到兼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