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棉铃虫 |
害虫别名: | 棉铃实夜蛾 、 棉桃虫 、 钻心虫 、 青虫 、 枸杞园棉铃虫 、 玉米田棉铃虫 、 稻田棉铃虫 、 豆田棉铃虫 、 麦田棉铃虫 、 麦田棉铃虫
花生田棉铃虫 、 芝麻田棉铃虫 |
害虫学名: |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 |
害虫英文名: |
Cotton bollworm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棉铃虫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
形态描述: |
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0mm,灰褐色。前翅具褐色环状纹及肾形纹,肾纹前方的前缘脉上有二褐纹,肾纹外侧为褐色宽横带,端区各脉间有黑点。后翅黄白色或淡褐色,端区褐色或黑色。卵:约0.5mm,半球形,乳白色,具纵横网格。老熟幼虫:体长30~42mm,体色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红褐乃至黑紫色,常见为绿色型及红褐色型。头部黄褐色,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呈深色纵线,气门白色,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两根前胸侧毛(L1、L2)连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体表布满小刺,其底座较大。蛹:长17~21mm,黄褐色。腹部第5~7节的背面和腹面有7~8排半圆形刻点,臀棘钩刺2根。 |
症状图: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苹果、梨、柑橘、桃、李、葡萄、无花果、草莓、棉花、玉米、高梁、小麦、水稻 、番茄、菜豆、豌豆、苜蓿、枸杞、芝麻、向日葵、烟草、花生、黄芪、牛蒡、丹参、藿香、薏苡、玫瑰、月季、茄子、甘蓝、白菜、南瓜、蔬菜、樱桃番茄、五彩西红柿、黄秋葵、甜瓜、西瓜、菜用仙人掌、颠茄、穿心莲、白扁豆 |
为害状描述: | 初孵幼虫先为害嫩叶尖及小花蕾,稍长大即钻入嫩蕾、花朵中为害,后蛀食花蕾果成孔洞、腐烂。为害棉花时,幼虫食害嫩叶成缺刻或孔洞;为害棉蕾后苞叶张开变黄,蕾的下部有蛀孔,直径约5mm,不圆整,蕾内无粪便,蕾外有粒状粪便,蕾苞叶张开变成黄褐色,2~3天后即脱落。青铃受害时,铃的基部有蛀孔,孔径粗大,不圆形,粪便堆积在蛀孔之外,赤褐色,铃内被食去一室或多室的棉籽和纤维,未吃的纤维和种子呈水渍状,造成烂铃。1只幼虫常为害十多个蕾铃,严重的蕾铃脱落一半以上。 |
|
发生为害规律: |
内蒙古、新疆年发生3代,华北4代,长江以南5~6代,云南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在华北于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5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一代卵见于4月下旬至5月末,以5月中旬为盛期。一代成虫见于6月初至7月初,盛期为6月中旬。第二代卵盛期也为6月中旬,7月份为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7月下旬为二代成虫羽化和产卵盛期。第四代卵见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所孵幼虫于10月上中旬老熟,入土化蛹越冬。成虫于夜间交配产卵,95%的卵散产于番茄植株的顶尖至第四复叶层的嫩梢、嫩叶、果萼、茎基上,每雌产卵100~200 粒。卵的发育历期15℃为6~14天,20℃为5~9天,25℃为4天,30℃为2天。初孵幼虫仅能啃食嫩叶尖及花蕾成凹点,一般在3龄开始蛀果,4~5龄转果蛀食频繁,6龄时相对减弱。早期幼虫喜食青果,近老熟时则喜食成熟果及嫩叶。一头幼虫可害3~5果,最多为8果,蛀果数随番茄青果密度及降雨量而变化。幼虫共6龄,在不同温度下发育历期:20℃为31天,25℃为22.7天,30℃为17.4天。老熟幼虫在3~9cm表土层筑土室化蛹,预蛹期约3天,蛹的发育历期20℃为28天,25℃18天,28℃13.6天,30℃9.6天。棉铃虫属喜温喜湿性害虫,成虫产卵适温在23℃以上,20℃以下很少产卵;幼虫发育以25~28℃和相对湿度75%~90%最为适宜。在北方尤以湿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当月降雨量在100mm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上时为害严重。但雨水过多造成土壤板结,则不利于幼虫入土化蛹,同时蛹的死亡率增加。此外,暴雨可冲掉棉铃虫卵,也有抑制作用。成虫需在蜜源植物上取食作补充营养,第一代成虫发生期与番茄、瓜类作物花期相遇,加之气温适宜,因此产卵量大增,使第二代棉铃虫成为危害最严重的世代。 |
预测预报: |
测报方法:一是成虫诱测。自4月中旬至9月底,可设置黑光灯或用性诱剂诱捕盆(取直径约20cm的盆,置入0.1%中性皂水或清水添加少许洗衣粉。诱芯置于盆中央距水面1~2cm处。诱捕盆在番茄田中的设置应高出植株20cm,共设三盆,盆距30时,每天日出前检查诱到的雌、雄蛾数。二是查卵和幼虫。诱测到第1头成虫后,即开始在番茄田定点定株调查。查第一代卵时,每双行10株为一样点,共取200 株,样点呈平行线排列,要检查全株,每3天1次;查二三四代卵时,每双行4株为一样点,共取100 株,样点呈平行线排列,每株只查顶尖 |
为害分类: |
蛀食害虫 |
防治办法: |
(1)农业防治:一是压低虫口密度。棉铃虫95% 的卵产于番茄的顶尖至第四层复叶之间,结合整枝,及时打顶和打叉,可有效地减少卵量,同时要注意及时摘除虫果,以压低虫口。二是在6月中下旬二代发生盛期,适时去除番茄植株下部的老叶。既不会影响产量,又因改善了通风状况,可预防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三是早、中、晚熟品种要搭配开。早熟品种要尽早移植,以避开二代棉铃虫的为害。四是在菜田种植玉米诱集带,能减少番茄田棉铃虫的产卵量但应注意选用生育期与棉铃虫成虫产卵期吻合的玉米品种。(2)提倡用防虫网防治棉铃虫,方法参见美洲斑潜蝇。(3)生物防治:在二代棉铃虫卵高峰后3~4天及6~8天,连续两次喷洒细菌杀虫剂B.t.乳剂(含芽抱100亿个/ml)1000倍液或青虫菌(苏云金杆菌)6号液剂1000倍液或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每667m2 用133亿个多角体病毒,即可达到满意效果,致幼虫大量染病死亡。也可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于菜田棉铃虫产卵高峰期,把人工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寄主样蚕的卵秸成卵卡,每张纸卡黏上15粒,每粒出蜂60只,放蜂3天后寄生率65%。(4)药剂防治:关键是用药时期,要求抓住卵孵化盛期至2龄盛期,即幼虫未蛀入果内之前施药。提倡喷洒1.8%阿维菌素(青青乐)乳油或15%安打悬浮剂4000~5000倍液或高效Bt 8000IU/mg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氟虫脲(卡死克)乳油1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顺顶天宝)乳油1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0%氯氰菊酯(安绿宝)乳油1500 倍液。使用安绿宝的,采收前1天停止用药。如系生产A级绿色蔬菜番茄,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注意交替轮换用药。如待3龄后幼虫已蛀入果内,施药效果则很差。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