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非洲菊栽培品种、技术

作者:未知 来源:热带农业科教网 发表时间:2005-02-27 点击:
【字号:   打印
学名:Gerbera jamesonii
  别名:扶郎花,
  原产于非洲南部德兰士瓦地区。1887年詹姆逊(英)将其引种到英国,以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由于非洲菊花朵硕大,花枝挺拔,花色丰富,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已成为世界流行的切花之一。
  非洲菊喜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的气候条件,但适应性比较强,不仅能在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也能在北方大部分地区种植。在北方种植,冬季必须有加温设施。海南岛冬季温暖干燥,是天然大温室,非常适合非洲菊生长,不用任何设施也可生产出较高品质、高产量的切花,具有反季节切花生产优势;然而,海南夏季高温多雨,易引起多种病虫害的发生。我们经过4年多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海南地区的非洲菊商品化生产技术,解决了海南非洲菊夏季不易种植、病虫害多发等难题,并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现介绍如下。
  1、 生物学特性 
  非洲菊属菊科大丁草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40 cm。叶多数基生,叶柄长10~20cm,叶片矩圆状匙形,羽状浅裂或深裂,顶端裂片往往最大,裂片缘具有疏齿,圆钝或尖,常反卷或翘起,叶背被白绒毛。头状花序单生,直径10~20 cm(大花品种)或6~8 cm(小花品种),花序梗长,高出叶丛约50~65 cm。总苞盘状,钟形;苞片数层,线状披针形,尖端具有细毛。舌状花1~2轮或多轮,位于外层的舌状花二唇形,外唇舌状伸展,线状披针形,先端具3齿裂,内唇细小2裂;位于内层的舌状花较短,近管状;通常雌性。管状花亦呈2唇形,外唇3裂,内唇2裂,冠毛丝状,乳黄色。花朵色泽丰富,花瓣有暗红、鲜红、橙红、桃红、粉红、橙黄、淡黄、乳白、纯白等色;花心有黑、褐、黄、绿等色。在海南的盛花期为11月至翌年3月,如栽培条件适宜,可周年开花。
  2、 生长习性 
  非洲菊生长旺盛。根据品种不同,每月可生长10~30片叶,每片叶生长12~15 天可达到稳定。一片叶从开始萌发到老化大约需要1个月时间,因此,每月要摘一次老叶,以促进新叶生长。从定植到现蕾需50~60 天,每支花从现蕾到成熟大约需1周时间,成熟的花朵在植株上的寿命约为7~10 天。每株非洲菊每年可分株5~10株,花产量为25~45支,最高可达50支。
  3、培栽培条件
  3.1 温度
  非洲菊原产非洲,是喜温的热带花卉。喜欢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的气候条件,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 ℃。能耐高温,在海南岛夏季日最高温度达38~40 ℃的情况下,仍能开花,但切花寿命受到影响。非洲菊不耐寒,低于7 ℃停止生长。在华南地区可露地越冬,华东地区需覆盖越冬,北方寒冷地区需保护地加温越冬。
  3.2 湿度
  空气湿度60%~80%较为适宜,达90%以上时易感染病害,如叶斑病、疫霉病等。非洲菊尤其怕涝,土壤湿度过大、排水不畅时易引起根茎腐烂,短时间内即可造成整株死亡。
  3.3 日照
  在强光下花朵发育最好,花大色艳,光泽好;略有遮荫可使花茎伸长,取切花更为有利;过度遮荫会影响花的品质。
  3.4 土壤
  非洲菊要求疏松肥沃、通透性好、富含有机质的深厚土层和微酸性的砂质土壤,pH 6~7较好。
  4、栽培品种
  非洲菊栽培品种有数百种,有单瓣、重瓣、大花、小花等几种类型。非洲菊品种更新很快。现将我国目前主要的栽培品种列于下表。

  非洲菊主要栽培品种简介
英文名,花瓣类型,花瓣颜色, 花心颜色,花茎长, 花盘直径,年产花量, (支/m2),切花寿命(d)(cm)(cm), 露地栽培, 基质栽培,
大花品种
California,  单 瓣 橙黄 黄绿 55 10~12 175~195 250~275 12~14
Cathy   半重瓣 粉红 黄绿 50 10~12 140~155 200~220 12~14
Aruba  半重瓣 浅黄 绿色 60 11~13 130~140 180~200 14~16
Diablo  单 瓣 大红 黑色 50 10 175~195 250~275 12~14
Junkfrau  全重瓣 雪白 黄绿 55 10~12 140~155 200~220 12~14
Lyonella  单 瓣 黄色 绿色 60 10~12 160~170 220~240 12~14
Laurentius 单 瓣 亮黄 黑色 50 10~12 140~155 200~220 12~14
Optima  半重瓣 橙黄 黑色 65 10~12 160~170 220~240 16~18
Ornella  半重瓣 桔黄 绿色 55 12 170~185 240~260   10~12
Monte Cristo 半重瓣 鲜红 黄绿 55 10~12 160~170 220~240 10~12
Ruby Red  单 瓣 大红 黑色 60 10~12 175~195 250~275 12~14
Rosula  单 瓣 桃红 绿色 55 10~12 140~165 200~230 12~14
Thalassa  半重瓣 浅黄 黑色 60 10~12 140~165 200~230  10~12
Shirley  单 瓣 桃红 黑色 65 10~12 130~140 180~200 10~12
Sundance  单 瓣 橙黄 黑色 60 10~12 140~160 200~225 14~16
Venturi  单 瓣 桔红 黑色 50 10~12 160~170 220~240 12~14
Whitsun  单 瓣 雪白 黄色 60  10 175~195  250~270   14~16
小花品种
Alami  单 瓣 黄色   绿色   60  7   280~315  400~450 12~14
Amby   单 瓣 黄色   黑色  65  7   265~300 375~425  12~14
Diamond  半重瓣 雪白  黄色   65 7    265~300 375~425 12~14
Haiti   单 瓣 鲜红  黄色   65  7    280~315 400~450 14~16
Kaliki  半重瓣 黄色   黄绿   65  7   315~350 450~500 12~14
Lily   半重瓣 橙黄   黑色   55  6   265~300 375~425 14~16
Tiffany 半重瓣 黄/橙黄  黑色   65  7   265~300 375~425 12~14
Victory 单 瓣 桃红    黑色   65 7   245~280 350~400  12~14

  5、繁殖方法 
  5.1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是非洲菊最主要的繁殖方法。它具有能保持原品种特性、繁殖速度快等特点。一般以非洲菊的花托作为外植体。从接种到产生愈伤组织并分化出芽需2个多月。然后进行增殖。1株幼苗在3个多月内经4次增殖,可得到1万株试管苗。试管苗经过2周的试管生根后,再移到苗床炼苗1个多月,即可移栽大田。此项技术在国内已较为成熟。
  5.2 分株繁殖
  这是一种仅次于组织培养的、常用的繁殖方法。非洲菊分蘖能力较强,单株生长1 年后即可分出5~10株。分株时将老株整丛掘起,分切成单株,每株须带3~5片叶(过小的单株可2株合为1株),然后直接定植。在海南,除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外,其它时间均可进行分株繁殖。
  5.3 扦插繁殖
  将健壮的母株挖起,除去根部泥块;截取根部粗大部分,剪除叶片,切去生长点,保留根茎部,种植在疏松土壤中培养;根颈部陆续长出叶腋芽和不定芽,形成插条;插条在具4~5片叶后剪下,扦插在土壤基质中,培养3~4周生根后,即可移栽。1株母株经反复采取插条3~4次,可繁育出10~20条插条。扦插时间不受季节限制,但在高温季节,最好在遮荫条件下进行。
  5.4 种子繁殖
  非洲菊是异花授粉植物,多数杂交后代均表现不育,无法得到种子。但也有一些品种(尤其是花茎短小的盆栽品种)可用种子繁殖。种子千粒重4~5 g,在20~25 ℃条件下,10多天可发芽,待长到4~5片叶时即可移栽。非洲菊种子不耐贮藏。
  6、栽培技术要点 
  6.1 栽培设施
  在海南岛,冬季可露地栽培非洲菊,但夏季的高温高湿气候条件对非洲菊生长极为不利,易引起腐霉、疫霉等病菌侵害,造成大面积死亡。因此,应尽可能建造防雨设施。设施的规格和档次可根据投资者的资金情况而定,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玻璃钢瓦连体大棚,主体支架用不锈钢管,再盖上玻璃钢瓦,四周和顶端留有通风口,大棚面积根据地形和需要而定。这种大棚造价高,但耐用,抗风性能好。另一种是简易塑料拱棚。这是一种单体棚,支架用拱形不锈钢管,然后覆盖上塑料薄膜,四周或顶端留有通风口,大棚规格为宽6 m、长30~45 m。这种棚造价低,方便实惠,但抗风性能差。
  6.2 整地施基肥
  6.2.1 施基肥
  翻地前先施足基肥。每平方米施腐熟厩肥5~6 kg,加复合肥120~150 g。如有发酵的饼肥,可施入15~30 kg,效果更佳。
  6.2.2 翻地
  施足基肥后即可翻地,将基肥均匀翻入土中。非洲菊根系发达,应深翻土地,要翻透大约25~30 cm的耕作层。
  6.2.3 起畦
  要做深沟高畦,以便排水防涝。一般的畦长宽为15~20 m×12 m,沟深宽为40~45 cm×50 cm,耕地四周及中间每隔15~20 m的位置要开有50 cm以上的排水深沟。
  6.3 土壤消毒
  一般用熏蒸法消毒。将农用甲醛或甲基溴化物配成300~500倍液,均匀地淋于畦面(淋透),立即盖上塑料薄膜熏蒸2~3 d,然后打开薄膜,让药物充分挥发3~5 d。此法消毒比较彻底。另外,还可用药物撒施消毒,即在定植时,每个定植穴内均撒入适量杀菌剂和杀虫剂,并与穴内土壤混匀。此法简便易行,但消毒不够彻底。
  6.4 定植
  每畦种3行,采用“品”字形种植,行距35~40 cm,株距30~35 cm,平均每平方米定植5~6株。栽植时应将根颈部位略显露于土表,防止根颈腐烂。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定植时间以凉爽的秋、冬、春三季较为适宜,夏季高温条件下也可利用阴雨天气定植,定植初期应适当遮荫。
  6.5 追肥
  非洲菊根系发达、叶片茂盛、产花率高,对肥份的消耗也大。因此,定植成活1个月后就要不断施追肥。
  6.5.1 营养生长期追肥开花前营养生长期内主要以氮肥为主,可淋施或叶面喷施。淋肥时要从旁边浇入,避免从顶心浇下,造成心叶腐烂或灼伤,每月淋1~2次。非洲菊叶面积大,对肥份吸收快,所以,叶面喷肥是十分有效的施肥方法,一般用尿素或0.2%~0.4%磷酸二氢钾,每月喷2~3次。
  6.5.2 花期追肥
  花期应少施氮肥,以免叶片生长过旺,影响花的产量和品质。施氮过多还会造成花茎过脆易断。此时要补充磷钾肥,可在每株植株旁开小沟撒施复合肥或者过磷酸钙、硝酸钾等,撒施一次可保持肥力1个月以上。也可将速效磷、钾肥溶于水中淋施或叶面喷施,每月1~2次。同时,应注意补充钙、镁、锌、硼等微量元素。此外,饼肥(花生饼、油菜籽饼、茶籽饼等)营养较为全面,可使花枝健壮、花朵增大、花色艳丽,提高商品价值。以营养生长期和盛花期施用效果最好。施用方法是:将饼肥泡入水中充分沤熟,然后取上部清液,稀释成800~1000倍液淋施,每周一次。
  6.6 浇水
  非洲菊对水质要求较高,决不能使用受污染的河沟水;氯离子浓度较高的自来水也会对其产生伤害。最好使用地下水或干净的雨水。浇水不宜过多,适当干燥的环境对其生长更为有利,但生长旺盛期则应浇水充足。浇水时要注意勿使叶丛中心沾水,否则易引起花芽和新叶腐烂。最好是用滴灌或微喷灌,既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又能节约用水。浇水的最佳时间是早晨,这样到傍晚时,植株已经干爽,可避免腐霉菌和疫霉菌的滋生。
  6.7 摘叶疏花
  植株长大后,为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殖生长以及防止病菌感染,需不断摘除基部老叶和病叶,一般每月1次。早期出现的花蕾也应摘除,以防止养份过早消耗而影响以后开花。
  6.8 病虫害防治 
  6.8.1 主要病害
  非洲菊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叶斑病、炭疽病等。其中以疫霉菌、腐霉菌和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危害最大,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最为严重。发病时整株叶片萎蔫,连根拨起可看到根系发黑腐烂。此病蔓延迅速,可造成大面积死亡。可在发病初期外轮叶片开始下垂时,用甲霜灵或杀毒矾与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混合(均为400~600倍液)喷施,每月3~4次。此病应以预防为主,未发病时,遇连续高温阴雨天气后及时喷药;夏季应定期喷药,每月2~3次。炭疽菌和交链孢菌、葡萄球菌引起的叶斑病,也是非洲菊常见的病害,大多表现为叶片出现环状或块状病斑,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治,均为400~600倍液,每月2~3次。另外,还有细菌引起的细菌性叶斑病,表现为叶面病斑发黑,可用农用链霉素500倍液防治。
  6.8.2 主要虫害
  非洲菊主要虫害有螨虫、尺蠖、金龟子、蝼蛄等。螨虫在海南地区发病率较高,主要危害花瓣及嫩叶,表现为嫩叶卷曲、花瓣卷曲变形失去光泽,大大降低花的商品价值。防治方法是定期喷施杀螨剂,如三氯杀螨醇、克螨特、哒嗪酮等800~1000倍液。尺蠖是蛾类的幼虫,主要是钻入花心慢慢蚕食,影响花的品质,还会危害叶片。可用杜邦万灵、氯氰菊酯、氧化乐果等高效杀虫剂1000~1500倍液防治,每周一次,连续喷3~5次。菊酯类药对花瓣易产生药害,喷药时应注意不要喷到花瓣上。金龟子、蝼蛄等为地下害虫,可在根系旁埋入呋喃丹,防治效果很好。
  7、切花采收及采后处理
  7.1 切花采收
  一天中最佳的采收时间是9∶00以前或18∶00以后。为方便工人操作,最好在上午待切花表面露水干燥后采收,切忌在植株萎蔫或夜间花朵半闭合状态时采收。切花的质量极大地影响其瓶插寿命,应选择花茎直立、粗壮、花朵开展的切花采收,以花枝最外两轮花的花药开始散出时采收最为适宜。采收时一般不用剪刀,用手握住花茎下部,将整支花从花茎基部拨出即可。
  7.2 采后处理
  7.2.1 采后保鲜处理
  非洲菊瓶插寿命一般为12~16 d,冬季可达到20~25 d,而炎热的夏季仅5~7 d。为延长其货架寿命和售后瓶插寿命,需对其进行预处理。经各种配方试验,以1 g/L的硝酸银浸泡花茎基部15~20 min的处理效果最佳,可延长切花寿命7~10 d。
  7.2.2 分级包装
  切花采摘后,应尽快送入冷藏室降温,然后进行分级包装。按照花茎长度、花朵大小进行分级。先将大花类型与小花类型分开,再按花茎长短,将其分为不同等级,然后分别包装。非洲菊花盘大,舌状花瓣易受损伤,应先将每支花的花盘用透明塑料三角套套住,收拢花瓣,再按相同颜色、相同等级每10支一扎扎住花茎基部,套入一个大一点的透明塑料三角套。此套不宜过宽,要套1/2的花枝,以避免弯头。包装好的非洲菊按不同等级装箱。箱子规格为25 cm×40 cm×90 cm,每箱可装500支。箱子两头应开通气孔。
  7.2.3 贮藏
  包装好的非洲菊应尽快上市。如需贮藏一段时间,可放入冷库,在1~4 ℃温度条件下可贮藏2~3周。贮藏时不能平放,以免弯头,要直立插入水桶中。桶中适当放些冷凉的清水,效果比干藏好。如果包装后第2天即可上市,可先装箱再放入冷库。炎热的夏天,如果没有冷库,即使第2天上市,也不能先装箱,而要放在桶中水养,上市前才装箱。贮藏室最好选择通气好、凉爽的房间。
  7.2.4 运输
  几小时内的短途运输对非洲菊切花影响不大,长途运输则最好选用空运,以缩短运输时间。若无空运条件,可采用车运或海运,但运输前必须进行预冷处理,将整箱产品放入1~4 ℃冷库,温度降至最低时即可起运。如运输时间不超过24 h,可不用冷藏车;如超过24 h,必须用冷藏车运输,温度保持在1~4 ℃。

  Antigna lnca,Perfection系列非洲万寿菊的种植技术

  发芽期——准备阶段
  基质pH值:6.2~6.5,低于6.0的pH值可导致铁和钠等的中毒。
  注意:在播种后给予2周时间的短时期光照(9小时/天)可促使万寿菊植株在短小强健状态下开花。
  发芽期——第1阶段
  1一2天出现胚根。
  外观特征:第1阶段末,出现胚根和子叶。
  水份:水份含量适中,不要浸透,在种子上覆盖一层蛭石,保持水份。
  温度:22~24℃
  有效浓度值:<0.5
  光照:无须光照。
  发芽期——第2阶段
  外观特征:第2阶段末,根长1.27~2.54厘米,子叶完全长成,完成发芽过程。
  水份:基质稍稍润湿,不应浸透。
  基质温度:在出现干叶后,温度降低至20~21℃。
  化肥:施用50~75ppm含钙的氮肥。
  基质有效浓度值:0.5~0.75
  光照:光照量不超过25,000勒克斯,高光照将引起植株的早熟,短时间光照可使植株在短小强健状态下开花。
  发芽期——第3阶段
  外观特征:第3阶段末,根长3.81~5.08厘米,植株高1.27~2.54厘米,出现第一片真叶。
  水份:水份含量适中,过份干燥使植株过早开花,不断的干涸状态将导致花蕾的脱落。浸透的基质会造成根系发育不健全。
  基质温度:18~20℃。
  化肥:1周1~2次,氮肥150ppm。
  基质有效浓度值:0.75~1.0
  光照:见第2阶段
  发芽期——第4阶段
  外观特征:第4阶段末,根系能稳固支持植株,出现2片以上真叶。
  水份:见第3阶段。浸透的基质或过多的氨肥可导致植株生长过度迅猛。
  基质温度:如果叶片过度向外延展,将温度降至17~18℃。
  化肥:见第3阶段
  基质有效浓度值:见第3阶段
  养份:钙和硼对开花期植株的生长意义重大。花蕾的脱落说明这两种养分缺乏。过多氨肥将使花蕾的出现推迟或花蕾数量减少。
  光照:见第2阶段
  生长调节:非洲万寿菊对B-Nine,Sumagic和Bonzi敏感,在3~4片真叶出现后,进行生长调节。
  生长期
  在万寿菊根系完全长成前进行移植,移植的推迟将导致花期提早。 基质pH值:6.2~6.5,非洲万寿菊可用来检测低pH值。低pH值(<6.0)的特征是黄叶,叶片边缘出现焦枯。
  水份:两次浇水间让基质干燥点。不要让基质干涸,浸透的基质将导致植株的过度生长。温度:白天18~23℃,晚间13~18℃。过高的气温使花朵变小。Primrose系列对凉爽的气候敏感。在早春气温过低时,可能出现黄化,如果湿度升高,植株会显现健康绿色。化肥:轮流施用150~200ppm的钙肥和氨肥。但过多的施用氨肥会导致植株生长过猛。  养份:黄叶和叶片出现枯黄斑点是铁中毒的表现,使pH值保持6.0以上,并防止施用过多含铁物质。
  生长调节:非洲万寿菊对B-Nine,Sumagic和Bonzi敏感, Antigu是天然矮性,无须生长调节。
  常见虫害:蚜虫
  常见病害:烂根
  种植安排:种植安排要根据季节和天气,在大部分地区,组合盘生产非洲万寿菊可在10~12周内完成,10.16厘米盆钵将再需2周时间。  花坛表现:万寿菊的暖色调和天竺葵及牵牛花的亮色相配。可将Inca和Rerfection系列种植在25.4~30.48厘米的中心。Antigna系列天然矮性,适合作花坛边界装锦,也可将Antigna种植在25.4厘米的花坛中心。
(责任编辑:WangQiang)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