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柑桔的用途、品种及栽培技术

作者:未知 来源:热带农业科教网 发表时间:2005-02-27 点击:
【字号:   打印
1 分布及生产现状
  柑桔为芸香科柑桔属 Citrus Linn.植物,由于有许多种类,柑桔成为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泛的最为重要的水果。其原产地为中国、印度和尼泊尔,它在亚洲很早就有种植,逐渐推广到中东、地中海地区、非洲、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及太平洋地区。由于不同种类的柑桔对不同气候有非常强的适应力,从温润的赤道地区或干燥的苏丹再至凉爽的亚热带,到处都有柑桔的种植区。本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经过长期引种栽培,种类和品种十分丰富,现已广泛栽培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1995~1997年3年间世界年平均柑桔总产量比1989~1991年大幅度地增长了20.9,达7712.6万吨。柑桔主产国中增幅大的有墨西哥(+74.0%)、中国(+54.6%)、美国(+37.9%);减幅大的有:日本(-25.2%)和摩洛哥(-7。9%)。从各国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的占有率来看,巴西、美国、中国的1989~1991年3年间的平均值变化不大分别为28.9%、14.0%和10.5%。1999年为柑桔大年,全球柑桔约9000万吨,我国柑桔则达到1100万吨。导致国际柑桔价格的下降。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柑桔生产国之一。1999年柑桔总产35482箱,其中,佛州总产26817万箱。美国柑桔生产中,甜橙占了很大的比例,全美柑桔总产的79%是甜橙,而佛州甜橙总产量占该州整个柑桔总产量的80%。美国柑桔生产集中于加州和佛州,总面积45.43万公顷中的24%分布在加州,70%分布在佛州,构成高度集约化的柑桔产业。
  柑桔在我国分布亦很广。主产于长江以南,其中以海南、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浙江、台湾等省区为最多。其它如湖北、云南、贵州、江苏南部、陕西南部、安徽南部,以及甘肃东南部、山东和河南两省黄河以南等地区,均有栽培。
  广东柑桔生产曾有过辉煌的历史,1991年总面积288.94万亩,1992年总产175.68万吨,居全国各省之首,不少柑桔主产区柑桔产值占当地种植业甚至农业产值的50%以上。高峰期过后一直滑坡,1998年总面积存126.8万亩,总产75.7万吨,分别是最高峰期的43.87%和43.09%。最近由广东省园艺学会主持召开了广东柑桔生产座谈会,大家比较一致认为广东柑桔下滑原因主要有四方面:
  首先是由于全国、全省水果产量增长,水果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效供给超过了有效需求;其次是发展前期以产量为重的配套技术措施,未能适应随生活水平提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产品市场竞争力低,造成高档次市场让位给进口柑桔;第三,由于经营规模小,且近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低成本经营难度增加,使我省柑桔业普遍无利或微利,从而使经营者降低生产投入,造成了产品质量降低——销售价格降低——产品质量再降低——销售价格更低的恶性循环;第四,由于经营管理体制的改变。未能及时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防治黄龙病,使原已得到有效控制的黄龙病重新泛滥成灾,不少高产果园染病被毁。然而,由于广东柑桔栽培历史悠久,有气候适宜性的优势,品种资源丰富的优势,生产配套技术的优势,地理交通和运输的优势。尽管全省柑桔生产滑波到低谷,些地区仍在抓巩固和发展,具有广东特色的柑桔品种的生产,如被称为“柑桔罐头”的柚子,广东省种植面积从1992年的28.67万亩发展到1998年46.49万亩,产量也从8.31万吨升到31.49万吨,价格稳定在每公斤2元以上。梅州市发展特别快,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柚生产基地,柚的总产值占梅州市农业种植业的45%以上。汕头地区曾召开过振兴柑桔业座谈会,澄海原是柑桔发展新区,曾以单位面积超过国际水平而闻名于世,在柑桔大滑波时,澄海也不例外,几乎全部砍完,近几年又开始发展。柑桔老产区普宁市全市6万多亩的蕉柑,多数树龄20年,由于领导重视,管理措施得当,黄龙病控制得比较好,去年产量10万多吨,五年来价格一直稳定在每公斤2元的水平,每亩产值3300元以上,该市水果占农业产值的25%,而蕉柑占水果产值的40%。四会市大抓柑桔品种结构调整,发展名优产品,近几年发展四会甜桔面积5万亩,总产5万吨,产值2.5亿元,该市的主产区黄田镇种植十月桔、贡柑1.2万亩,产量1.1万吨,总收入5000万元,全镇人均3000元,专业户严光英年收入达7万元。廉江市原是红橙主产区,也和全省其他柑桔产区一样滑到低谷,近几年领导很想重振旗鼓发展群众由于过去尝到甜头,都说只有无病苗还是愿意种植,该市果树所通过培育无病苗,现已发展近3万亩,这些都充分说明,优良品种和科学管理可以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
  我国为了提高国家总体利益和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需要,致力于争取早日参加WTO,今年11月15日公布了中美签署我入世双边协议,为我国加入WTO扫清最大障碍,很快我国就可加入WTO,参加这个组织后对全国柑桔业冲击是比较大的,但我们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
  WTO的农业协定规定只要符合植物检疫法,WTO成员国之间的水果及其加工制品可以自由进出口,并规定要逐步降低关税和普遍取消数量限制。我国参加WTO后,过去靠执行高关税和数量控制来限制进口果品,保护国产果品和国内市场,再也行不通了。
  我国对美国、日本、东南亚和欧盟等国和地区的农产品实行是优惠税率,对水果征收30-45%的优惠关税,此外,长期对美国柑桔实行进口禁令。按《中美农业合作协议》规定,关税将下调到14.5%,并解除禁令,照此计算柑桔优惠关税有63%的下调空间。即是说美国的柑桔价格至少会下降六成左右。到时我国柑桔业将进入真正的国际化竞争时代,美国柑桔(主要是橙)大量涌入争夺我国市场,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严峻的挑战,销售的高质量柑桔品种,搞好产后的商品化处理,可可使全国柑桔业健康、持续发展。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4年世界柑桔产量726.1万吨,2000年估计约1000万吨,世界柑桔面临过剩,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参加WTO后,柑桔业的发展起点一定要高,要朝国际水平迈进,要瞄准21世纪柑桔市场,跟踪国际水果先进技术。因此,建议省政府要增加投入,加大力度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引进后通过试验,积极消化,广泛应用以提高我省柑桔业的生产水平,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因此柑桔生产必须扩大规模,从规模经营中生存、求发展、求效益。但鉴于我国目前农村生产体制和一般农民的经营能力要大量集中土地和投入进行集约化商品性生产有困难。因此,可推广公司加农户的形式。
  2 植物形状特征、营养成份及应用价值
  柑桔为常绿乔木或灌木。果为柑果,瓤囊与心皮同数,外果皮较坚韧,如革质状,含有色素和油胞;中果皮白色或红色,呈海绵状;内果皮的内壁上生长许多纺锤状、充满汁液的汁胞,为主要的食用部分。瓤囊内具有种子,倒卵形或长圆形,稍扁而有棱角,单胚或多胚,多胚的种子有一个正常的有性胚,其余为未受精的珠心细胞产生的无性胚;子叶白色或绿色。
  柑桔果实色泽鲜美、果汁丰富、香甜可口,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每100克果实可食部分含糖12克,热数2.22×10焦耳,蛋白质0.9克,脂肪0.1克,粗纤维0.2克,无机盐0.4克,胡萝卜素0.55毫克,硫胺素0.08毫克,核黄素0.05毫克,尼克酸0.3毫克,抗坏血酸16毫克等等。果皮中还富含维生素A、P,其维生素P的含量较果肉高1~3倍,果皮经加工后,可提供大量维生素。
  不同的柑桔除鲜食外,都可榨成果汁,制成果酱、罐头、蜜饯、果糕、果冻、果糖等食品,还可制成果粉、果汁、果酒等饮料;从果皮中提炼食用果胶、柠檬酸、橙皮甙和香精油等医药化工原料。工厂提炼后的残渣仍可用作饲料。人们从柑桔的皮、叶、花中提取香精油用作制造化妆品或制饮料。柑桔的花、叶含有丰富的芳香油,在化工上可提取高级香精,代代的花是熏制花茶的良好原料;柑桔的幼果、果皮、桔络、种子及叶片等都是常用的药材。
  4 品种及主要栽培品种
  柑桔属共有16种植物,与我国柑桔栽培有关的有9种,分述如下:
  4.1 枸橼(别名:香橼)Citrus medica Linn.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果实大型,长圆形、卵形或扁圆形等,大小不一,小的仅重100余克,大者可达5公斤;果皮平滑或粗糙,较厚,有香气,熟时黄色;瓤囊小,汁胞带绿色,汁少,味极酸,有时带苦味或微甜;种子小而多,长9~10毫米,宽3~4毫米,基部尖,平滑,胚白色。 它的种类比较少,人们既不吃它的果肉也不吃它的果汁,人们利用它的果皮用糖浸渍食用。 它的种类比较少,人们既不吃它的果肉也不吃它的果汁,人们利用它的果皮用糖浸渍食用。
  本种有两个变种,一为佛手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果大,长形,几无果肉与种子,果皮厚,分裂为手指形,香气浓。我国南部多栽培供观赏或药用。日本、越南及印度等地亦有栽培。另一变种为爱淑老香橼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果较小,椭圆形至纺锤形,先端有乳头状突起,为宿存的花柱与柱头发育而成。分布于亚洲西部及地中海沿岸。我国云南亦发现有野生者。
  4.2 柠檬(别名:洋柠檬)Citrus limon (Linn.) Burm. F.
  常绿小乔木。果实卵圆形,两端尖,先端有乳头,花柱不宿存,表面光滑,熟时黄色;果皮厚,密布腺点;瓤囊8~10瓣,味极酸,香气浓;种子小,卵球形,先端尖,表面光滑,胚白色,单胚或多胚。原产于印度。性不耐寒,喜温暖湿润的条件。世界上重点产地为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四川均有栽培。
  本种有三个杂种:①香黎檬,是柠檬与甜橙的杂种;②红黎檬,为柠檬与宽皮桔的杂种;柠檬来母,为柠檬与来母的杂种。
  4.3 来母(别名:来檬)Citrus aurantifolia Swingle
  常绿小乔木。果小,卵形或近球武形,先端通常有小乳头状突起,果皮薄,有明显的油点,熟时黄连素色,微带绿色;种子小,卵形,胚白色。果肉含糖0.3%,含酸7.7%,可制作各种饮料。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我国南部有栽培。性不耐寒。
  4.4 柚 Citrus grandis(Linn.) Osb. [Cephalocitrus grandis (Osb.) Tseng]
  常绿大乔木,树冠圆头形。果大,球形,扁球形或梨形,直径10~25厘米,果皮厚,难肃离,熟时黄色或绿色,中果皮白色或红色;汁胞粗大,容易分离,味甜带酸, 有的稍带苦味;种子大,稍扁,楔形,淡黄色,表面多皱纹,胚白色,多单胚。原产于东南亚。我国南部广为栽培。
  4.5 葡萄柚Citrus paradisi Macf.
常绿大乔木。果中等大,圆形或梨形;果皮平滑,黄色,中等厚;汁胞柔软多汁,互相连接,白色;种子白色,多胚。
  主要产于西印度群岛、南非、巴西、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我国南部有栽培。通常用作砧木。果可入药。
  4.6 甜橙(别名:黄果)Citrus sinensis (Linn.) Osb.
  常绿小乔木。果实近球形、卵形或扁圆形,果皮薄而紧,中心柱充实;种子楔卵形,表面平滑,胚白色,通常为多胚。甜橙品种非常多,不同品种果实大小各异,有的有籽有的无籽。欧洲消费者青睐产于地中海盆地和亚热带地区的颜色深黄的甜橙,其实热带地区也出产多汁味香的好甜橙,但欧洲人对它兴趣不是很大,这是由于它们成熟时颜色较难看,青皮上附有黄色斑点。甜橙多用来制作果酱。原产于我国南部。越南亦有分布。栽培广泛,品种丰富。
  (6)甜橙品种
  雪柑 原产于广东及台湾。果实圆形或长圆形,平均单果重215克,果面平滑,橙黄色,油胞圆形,小而平或凸起,果皮不易剥,瓤囊约10瓣,囊皮薄,黄白色;汁胞多汁,味甜,品质上等;种子极少。果熟期12月。
  柳橙 产于广东。果圆球形,单果重125克,果实自基部至顶端有纵向浅沟纹。沟纹明显的称为明柳橙,不明显的称为暗柳橙。果皮粗糙,不易剥,橙黄色,皮厚0.35厘米,油胞大,圆形,密生;瓤囊约10瓣,中心柱大而充实,汁胞短卵形,肥大,暗橙色,汁多,味甜微带酸,品质上等;单果有种子10~16粒。果熟期11~12月。
  新会橙 产于广东新会。果稍小,近球形,平均单果重110克;果皮薄,橙黄色,油胞密生;瓤囊9~12瓣,囊皮薄而柔软;汁胞纺锤形,中等大,橙黄色,汁多,味甜,清香,品质上等;种子少。较耐热耐旱,在干热和湿热地区均能良好生长。果熟期11月。
  锦橙 原产于四川江津。果实为略长的椭圆形,单果重约200~220克,果顶平或微凸;果皮橙红色,中等厚,油胞中等大,微凸,果心小;瓤囊8~13瓣;汁胞披针形,橙黄色,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味浓,有香气,品质上等。单果平均有种子6.5粒。果熟期12月。
  先峰橙 产于四川江津。果实圆形或椭圆形,较锦橙为小;果皮光滑,橙色;果汁酸甜适度,风味浓,品质上等;单果有种子约8粒。成熟期较锦橙略早。
玉林橙 产于广西。果圆形或稍扁圆,纵径5.5厘米,横径5.8厘米,单果重150克,果顶柱头痕迹有小圆脐,直径约2毫米;皮稍厚,光滑,橙黄色,油胞密生,难剥离;瓤囊10~12瓣,中心柱充实;汁胞细长,橙黄色,汁多,味甜,品质上等;单果有种子约17粒。果熟期11月。
  香水橙 产于广东。果实圆形,单果平均重170克,果面橙红色,光滑,油胞多而平生,皮不易剥离;瓤囊通常10个,囊皮薄;汁胞橙色,纺锤形,汁多,味甜,有浓香,品质上等;单果有种子约6粒。果熟期延迟到次年2月。
  梨橙 重庆市果树研究所大果优质甜橙新品种——梨橙,2000年1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原代号为巴锦梨2号,系1976年由巴县园艺场罗贤林从当地嫁接树中初选出,其接穗源自江当园艺试验站(重庆市果树研究所前身)真武试验场,过去认为是锦橙芽变,现经该所鉴定分析,初步认为是一个与脐橙亲缘关系较近的天然杂种。其果实商品性能好。平均单果重200g以上,果形独特,呈梨形或倒卵形,果面深橙至橙红色。果肉甜脆化渣,汁多味浓,微香,似脐橙风味,含可溶性固形物10%~12%,固酸比12~14,平均单果种子数少于3粒。早结丰产。定植后第3年即可投产,株产与锦橙相当,单位投产面积产量显著高于锦橙,而且在甜橙适宜区均表现果大、质优、丰产。种子单胚率超过90%,为柑桔杂交育种优异的亲本试材。
  塔罗科血橙 自20世纪70年代从意大利引入,经多年引种栽培,现已成为我国用于柑桔品种结构调整的良种。塔罗科血橙是血橙中果实最大的品系,单果重200~250g,果实成熟时果面有紫红色斑块,皮薄、光滑,极为美观。果肉亦带紫红色斑块,汁多味浓,细嫩化渣,含可溶性固形物12.8%,有玫瑰香味,口感极好。种子极少或无。塔罗科血橙果实成熟期接近春节,作为鲜果上市深受消费者喜爱。该品种树势强健,进入结果期虽较迟,但如在幼树期采取促花或疏剪、环割等措施,亦很容易进入结果期,而且一旦开始结果,便以果压树,树势得以缓和,表现极丰产稳产。
  冰糖橙 又称冰糖包,原产于湖南省黔阳县,属普通甜橙的变异。冰糖橙树势强健。初结果树夏梢特别旺盛,易造成落果。果实中等偏小,平均单果重100~115 g,最大果重200 g左右;椭圆形或圆形,果皮橙黄色,皮厚0.3~0.4cm;肉质细脆,含糖12.0%~12.5%、酸0.6%~0.7%,风味浓甜,富有果香;种子少。建瓯市1985年春从原产地引进冰糖橙接穗,以枳为砧嫁接育苗试种。定植后第三年开始结果,第五年投产,第六年进入盛产期。一般单株产量35kg,最高单株产量达110 kg ,每666.7m2产2000 kg 左右,最高可达3500 kg 。该品种适应性及抗寒力均较强,在极端最低气温-6.9℃持续半个月的情况下未发现死株,受冻株次年挂果亦未受太大的影响。因该品种综合性状优于椪柑、雪柑、武夷橙等,市场销路看好,在福建发展势头颇旺。
  天草桔橙与不知火桔橙是日本近年来育成的桔橙新品种。经浙江象山、台州等地引进试种观察,其果实品质等经济及栽培性状表现较好,现将两品种介绍如下。
  天草桔橙 是日本农水省口之津支场1982年以清见和兴津早生No.14尽可能交后代为线本再与佩厅桔柚尽可能交实生育成,1995年定名并获得品种登记。树势中庸。果实扁球形、紧实,果梗部略呈球形,果顶部平坦,果皮淡红橙色、较薄(约3 mm),剥皮略难,果面光滑,油胞大、稍凸,香气近似橙类,单果重200g左右,大小较一致;果肉橙色,沙囊小、纺锤形,肉质柔软多汁(或少),适熟期果汁糖度为11%~12%、酸1%左右,囊壁薄、无苦味,中心柱小,无核(便异花授粉时能形成种子),成熟期比清见早(在日本育成地长崎县口之津12月下旬至1月下旬食味良好)。天桔橙丰产性好,栽培容易,但其对溃疡病、疮痂病等主要病虫害的抗性略逊于温州蜜柑,抗寒性较弱,栽培上应注意防治。
  不知火桔橙 系由清见与椪柑杂交育成,近年来由日本农水省果树试验场推出脱毒苗进行推广,并被认为是日本夏橙最好的替代品种。其树势中庸,进入结果期后树势略衰弱,结果性能良好。果实像高桩椪柑那样有明显的果颈,果皮橙黄色、较厚、剥皮性中等,单果重200 g以上;果实糖度高是该品种的特征,平均糖度14%~15%,高的可达17%~18%,囊壁薄,化渣性好,有香气,无核;12月上旬着色,成熟期在翌年3月左右;果实不耐贮藏,易腐烂。该品种丰产稳产性较差,大小年明显,耐寒性比温州蜜柑弱,冬季采收前最低温度在-3℃以下的地区不适于栽培。
  佐藤香桔橙 是一个有清见特性与“温室默科特桔橙”风味与着色的新品种,香气浓郁,栽培容易,可供年内上市,1980年以清见×默科特杂交,1988年始果,1995年定名为“佐藤香(佐藤の香)”。1999年获得日本种苗法登记。树势较弱。果实呈短卵形,单果重200 g左右,果形指数较小。近果梗部具短颈,果面略粗糙。剥皮性同温州蜜柑,较容易剥皮,囊壁软,沙囊呈浓橙色。果汁多,含糖量较高,可溶性固形物为11.82゜Brix,柠檬酸含量中等,为1.17%,无苦味。种子无。佐藤香桔橙开花期与清见相同,减酸早,在育成地日本大分县臼枚市的着色始于11月上旬,11月下旬完全着色,清见、不知火在当地的成熟期为12月下旬。单性结果能力强,大小年不明显,丰产,株产与树容积是不知火的两倍。在常温贮藏条件下不发生虎斑病。果实与树体的抗寒性中等,抗溃疡病。该品种的生理落果时间持续较长,直到6月下旬结束,果实发育从7月上旬到11月20日左右(八成着色),果重以达到250 g为好。果实多为有叶果,中间砧以选用温州蜜柑为好,避免采用清见为中间砧。病毒鉴定表明不带温州蜜柑萎缩病毒和碎叶病毒。此外,由于丰产性好,苗期成花多,应在10月下旬喷布50×10-6赤霉素加机油乳剂1000位液,并进行彻底的疏蕾、疏果。该品种的栽培适应性可以参照温州蜜柑基准,但若选择温暖、土壤条件好的区域进行栽培,可望生产出高品质果实。
  清见桔橙 系日本园艺试验场(现果树试验场柑桔训兴津支场)1949年以特洛维塔甜橙(华脐实物变种)与宫川早生杂交育成的杂交种。1963年试花结果。其后通过调查,选出有希望的个体,从1969年开始,在较温暖的试验场试种。1974年以“兴津21号”名称开始进行品系适应性、遗传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果实品质优良,1979年正式命名为“清见”,并以桔橙农林1号注册公布。树势中庸,树体耐寒性较强,但较温州蜜柑弱。抗溃疡病和疮痂病;但对柑桔衰退病强毒系引起的茎陷点病极为敏感。果实扁球形,果重200~250 g左右,偶尔有核,但着果少时大果可达300 g以上,着果过多时,也有150 g左右,整齐度差。果面黄橙色,较光滑。剥皮性较温州蜜柑差,稍难剥皮。果肉橙色,囊壁薄,果肉柔软多。果皮、果肉具甜橙香气,风味较佳。花粉极少,单性结果强,四周无授粉树时为无核。果汁糖度11°~12°左右,酸含量3月份为1%左右。成熟期为3月上中旬。果皮脆弱,易受风害。
  清峰桔橙 是1971年用“清见”母本与“明尼奥拉”父本杂交育成的柑桔新品种。1988年5月以“农林2号”桔橙登记公布。其性状如下:植株生势中等,密生。叶呈披针形,比亲本小。花白色,花柱弯曲,不形成花粉,单性结实,无核。单果重约200克,呈扁球形,果皮颜色比母本深,呈深橙色。果面光滑,果皮厚度中等,但果肉紧密,较难剥皮。果肉也是深橙色,瓣的皮极薄,肉极柔软多汁,味道好,似甜橙。种子多胚,胚白色。1月中、下旬成熟,投产期较晚,产量中等。对溃疡病抗性较弱,对疮痂病抗性强,无茎陷点病发生。
  粗皮广柑 产于浙江。果实圆形,稍大,单果平均重160~180克,果面稍粗糙,橙黄色;皮厚,油胞小而密生,微凸,不易剥离;瓤囊10~12瓣;汁胞粗大,汁多,有香气,味酸微甜,品质中等;单果有种子20~30粒。果熟期11月。
  五月红 产于四川。果实圆球形,果面橙红色;瓤囊10~11瓣;汁偶然性橙色,甜酸适度,风味浓,有香气,品质中上等。晚熟品种。果熟期次年4~5月。
  华盛顿脐橙 原产于巴西。果大,球形或卵状椭圆形,单果平均重180~220克,果面橙色,平滑;皮较厚,油胞大,难剥离;瓤囊10~12个,难分离;汁胞橙黄色,质致密,多汁柔软,酸甜适度,有香气,品质上等;种子少或无。果熟期12月。主要特征为果实顶部有不发达的小果,包被在同一果皮内,果顶开孔成脐状。其品种多变异,有许多品系,如汤姆生脐橙和晚生脐橙等。
  从四川省岳池县发现的脐橙4号是果大美观、汁多味浓、优质丰产的脐橙优良变异株系,其中一个红桔砧的单株为罗伯生脐橙优良芽变。其树势中庸,在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栽培自然着果率高(平均可达4.56%),丰产稳产(树冠单位体积产量为37.4个果/m3),比化华盛顿脐橙高11.2%),果实大、风味浓、品质佳、耐贮藏,基本无裂果,很少脐黄落果,遗传性状稳定。“九五”期间,脐橙4号正式列入农业部重点推广项目。
  马儿血橙(Maltese Blood)原产于欧洲。果实圆形中等大,单果重约150克,梗基微凸,果皮中等厚;果面底色橙黄,向阳面红色;瓤囊12~13瓣;汁胞柔软多汁,香气浓,味甜,微带酸,品质上等;单果有种子10~20粒。果熟期次年3~4月。
  天香 为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口之津支场(现柑桔部)1974年以恩科桔育成的杂交种。该品种树势中等。完全无花粉,果实无核。单性结果较强。单果重200~250g。果实偏大,扁球形,果梗部突出。果皮橙色,皮薄,柔软,易剥皮。果面光滑。10月上旬开始着色,12月上旬完全着色。具有以恩科桔为主的类似甜橙的香味。果肉橙色,胞壁极薄,柔软多汁,无苦味。果汁糖度11~12度,某些产地可高达14度。含酸0.67%~1%,风味良好。成熟期为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早期结实性显著,定植或高接后能较早结果。其丰产性好,树势也易稳定,对病害的抗性较强,易栽培。
  酸橙 酸橙更适合在热带湿润地区生长。它与柠檬比较相似,商业上人们称它为绿柠檬,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柠檬与酸橙的香味不同,二者滋味最好的时候都是当它们变黄的时候。如果果实太绿时采摘,味道就会发苦,香味淡。
  4.7 宽皮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常绿小乔木。果扁圆形或近圆形,直径4~7厘米,果皮薄而宽,易剥离,橙色或橙红色,中心柱大而空;瓤囊7~12瓣,汁胞柔软多汁,味酸甜;种子小,先端尖,卵形,淡黄色,胚绿色,通常为多胚。原产于我国,广泛栽培。
  本种有一变种,即酸橘C. Reticulata var. Austera Swingle。产于广东和台湾。果小,扁圆形,长2.9~3.3厘米,横径3.3~3.6厘米,皮薄而光滑,宽松,黄色;汁胞短小,汁液红黄色,极酸;种子卵圆,先端尖。叶为披针状椭圆形,长约6.8厘米,宽约2.5厘米,先端钝,基部狭楔形,叶柄近于无翼。多栽培作砧木。
  4.8 宜昌橙 Citrus ichangensis Swingle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多刺。果实椭圆或扁圆形,直径3~4厘米,果皮光滑,果肉黄色,味酸;汁胞短,含有苦味油;种子40~50粒,卵形,长12~18毫米,两端钝,黄白色,单胚。
原产于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耐寒力强、耐旱耐瘠,通常栽培作砧木。
  4.9 柑橘属主要种类的品种简介
  4.9.1 枸櫞品种:福州枸櫞(主要供观赏和药用)、潮州香櫞(主要供约用)、云南小香櫞(可分为德宏香櫞、元江酸香櫞和宾川香櫞三类。由于生长快,耐寒力强,耐旱耐瘠,通常用作砧木,与宽皮橘、甜橙和柚子有良好的亲和力。
  4.9.2 柠檬品种
  (1)尤力加 我国于1924年引入。小乔木,刺小而少。果椭圆形,顶端有乳状突起,长约9厘米,直径约6厘米,单果重约150克;果皮平滑有蜡质,黄色,油胞大而凹,微有纵肋,皮厚6~8毫米;瓤囊8~10瓣;汁胞细而柔软,淡黄白色,汁多味酸,香气浓,种子少。
  (2)里斯本 原产于葡萄牙。小乔木,有刺。果实长椭圆形,长约6厘米,直径约5.5厘米,顶部稍大,乳头状突起较大,果基部有颈,并在一侧有深缢痕;果皮光滑,油胞小而明显,皮厚约4毫米;瓤囊8~11瓣,果肉带绿黄色;汁胞长,汁多,味酸,风味佳;种子少。
  (3)薇兰芳 原产于南欧。小乔木,刺少。果实卵状椭圆形,长约8厘米,直径约6厘米,基部稍小,先端乳头状;果皮平滑,厚2~5毫米,鲜橙黄色,油胞平或凹;瓤囊9~11瓣,果肉细,汁多,味酸,芳香,品质佳;种子大而多,约25~30粒,卵圆形。
  (4)热那亚 原产于意大利。果实短椭圆形,两端尖,中等大,纵径9~10厘米,横径5~6厘米,先端乳头状;果皮光滑,厚约6~8毫米,油胞小而明显;瓤囊7~10瓣,整齐;汁胞大,纺锤形,灰黄色,汁多,味极酸,风味佳;种子少,椭圆形。
  (5)柚品种:根据瓤囊的颜色,可分为两类。葡萄柚原产于南美洲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岛。目前世界葡萄柚产量410万t,占世界柑桔总产量的7%存在,在甜橙、宽皮柑桔类后居第三位。柚品种通常个头比较大,直径为15~20cm,为光亮的黄绿色。果皮和果肉的膜很厚,籽很多,分离果肉十分方便,人们做沙拉时经常使用它。它适宜在热带气候下生长。
  ①白瓤柚品种群
  沙田柚 原产于广西容县沙田乡。果大,葫芦形,梗端小,果皮肥厚,形成颈状,单果重800~1000克,果顶有印环圈,微突起;果皮淡黄色,较厚,油胞明显而凹出;瓤囊约12~15瓣;汁胞细长,白色微带黄色,汁少,味甜,无酸味;单果有种子75~150粒。
  真龙柚 沙田柚的芽变品系,因由广西引入四川省合江县真龙村而得名。其树体长势健旺。枳砧嫁接苗定植3年便开花结果,自花结实率高,无须配置授粉树。果实多数为梨形,少数葫芦形;果皮薄;平均单果重1200~2500g;果肉脆嫩化渣,含可溶性固形物11%~13%(最高17%);每100 g果汁含糖9.25 g、酸0.3 g、维生素C89mg,糖酸比31.73,风味纯甜,无苦麻味;11月下旬成熟;耐贮性好,贮至翌年7月底口感基本无变化。真龙柚弥补了我国沙田柚果小、种子多、自花结实率低的缺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现已作为开发品种之一纳入重庆市“名柚长廊”。
  长寿沙田柚 产于四川省长寿县。选自沙田柚实生树,四川栽培较多。果实葫芦形,中等大,果顶部平坦,有铜钱大的印环,基部短颈状,顶部和基部有放射状条纹;果皮中等厚,凹凸不平,黄色;瓤囊12~16瓣,中心柱小而充实;汁胞细长,乳白色,汁多,味甜,品质上等。
  垫江白柚 原产于四川省垫江县。自实生树中选出,多栽培于四川。高大乔木。果实倒卵形,果顶略圆,微有凹环,周围有4~5条放射状沟纹;果皮粗糙,黄色,被有厚蜡质,具光泽,皮厚,宽松,稍易剥开;瓤囊12~16瓣;汁胞肥大,长纺锤形,白色微带黄,酸甜适中,风味浓,汁多,品质上等。
  麻豆白柚 产于台湾,为当地的优良品种。大乔木,生长旺盛。果实短圆球形,纵径13.9厘米,横径17厘米,单果重1500~2000克,果顶平坦,梗部圆;果皮平滑,淡黄色,油胞色较深,皮厚1~1.5厘米;瓤囊12~16瓣;汁胞排列紧密,柔软多汁,酸甜适中,品质优良;单果有种子约100粒,单胚,白色。
  坪山柚 产于福建漳州。树势旺盛。果大,平均纵径18.5厘米,横径17.4厘米,单果重1280克,短倒卵形,果顶平或微凹,梗部微凹陷,棱明显;果皮粗糙,厚2.3厘米,表面黄色,中果皮带粉红色,油胞圆,凸出;瓤囊约15瓣,囊皮厚,中心柱空;汁胞细长,淡黄色,微硬,汁少,味酸甜,品质上等;单果有种子120~135粒,长楔形。
  琯溪蜜柚 原产福建省平和县小溪镇,具有果形美观、果大、皮薄、核少,果肉白色如玉、清甜微酸、化渣等特点,已列入世界名柚行列。云南已有试种,其基本保持了原品种的果形和品质特点,植株生长发育良好,与原产地差异不大,只是成熟期有所提前。
  麻豆文旦 产于台湾。树势稍弱。果实较小,单果重400~500克,顶端平,呈梨形,皮薄多汁;果面平滑或稍粗糙,淡黄色,薄而韧;瓤囊12~17瓣;汁胞柔软,多汁,淡黄白色,味甜,品质上等,含可溶性固形物8%~12%,含酸0.4%~0.6%,在台南县9月上旬成熟(在柚类中属早熟品种),果实采后1~2周缩水,其肉质及风味更佳;单果有种子约30粒。
  文旦柚 产于福建漳州。树势中等。果实微扁圆,基部稍瘦,顶部凹入,果中等大,纵径10.5厘米,横径11.3厘米,单果重约735克;果面光滑,黄色,油胞疏生,圆形,平或凸出,皮厚1.3厘米;瓤囊16~18瓣,整齐,囊皮厚,淡黄色,中心柱充实;汁胞粗而长,紧密,柔软多汁,味酸甜,风味佳;单果有种子80~90粒楔形。
  晚白柚 原产于马来亚,台湾和福建等地栽培。树势强健。果实大,球形,直径30厘米,单果重约2000克;果面淡黄色,平滑,油胞疏生,不凸出,皮薄;瓤囊15~18瓣,囊皮厚,半透明,白色;汁胞淡黄色,微带绿,柔软多汁。果熟期较晚。
  四季抛 产于浙江平阳。高大乔木。每年开花多次,果实先后成熟,果期较长。果实圆形或倒卵形,单果重750~1000克,梗部周围有放射状浅沟10余条,果顶钝圆;果面黄色,平滑,油胞细而密,微凸出;瓤囊约15瓣;汁胞小,短披针形,紧密,淡黄白色,汁多,味酸甜,有香气,品质佳;单果有种子约24粒。
  南港柚 原产于浙江瑞安。果实扁圆形,纵径约6.9厘米,横径约9.35厘米,单果重316克,果顶钝圆,中央微凹,梗部亦微凹,周围有浅而细的放射状沟纹;果面黄色,平滑或稍有突起,油胞大而密生,突出;瓤囊11瓣;汁胞小,淡黄白色,汁多,味甜酸,品质上等;单果有种子约30粒,楔形或三角形。
  白瓤脐柚 产于云南勐腊,自实生树中选出。树势旺盛。果实长圆形,纵径19.5厘米,横径18.3厘米,单果平均重1800克,果顶微凹,包有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小果;果皮厚,宽松,易剥离,灰白色微带黄,中果皮白色,松软;瓤囊白色,17瓣;汁胞白色,汁极多,味甜酸,无苦味,质微粗,含糖12.7%,含酸0.87%,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 0.87毫克,品质上等;单果有种子约90~120粒。
  ②红瓤柚品种群
  石头柚 原产于台湾新竹。树势强健。果实略市民圆或短卵形,梗部瘦狭,平均单果重1500克,大者可达2000克,果顶广而平坦,梗部有放射状浅沟数条;果皮淡黄色,油胞突出,稍粗糙,皮厚1.5~2厘米,中果皮淡红色,瓤囊约18瓣,联结紧密,难分离;汁胞深红色,质稍粗,汁多,味甜,品质上等;单果有种子约100粒,单胚,白色。晚熟品种。
  麻豆红柚 原产于台湾麻豆。树势较麻豆文旦为强。果实为洋梨形,纵径16.5厘米,横径15.4厘米,单果重1080克,果顶略平坦,梗部稍瘦狭,有入射状浅沟;果皮黄色,油胞疏生,突出,皮厚1厘米,中果皮内侧淡红色;瓤囊13~15瓣;汁胞深红色,质柔软,多汁,味酸甜适度,风味佳;单果有种子100~120粒,单胚,白色。
  古磉红柚 原产于浙江平阳古磉村,因而得名。果实近于扁圆形,平均纵径10.4厘米,横径12.1厘米,单果重615克;果面黄色,油胞密生,突出,果皮中等厚,组织松,有浓香;瓤囊约13瓣,中心柱大而充实;汁胞小,短披针形,淡红紫,排列密,汁少,味甜,品质中上等;单果有种子约63粒。
  江上文旦 原产于日本。树势中等,始果期早,丰产。果实一般为扁圆球形,有自花不亲合生,能单为结实而产生无核果,单果重约800克,人工授粉果实可达1000克,果顶部平坦,带圆形,果实顶部和基部均有浅凹陷;果面淡黄色,平滑,皮厚约1厘米,剥离稍难,中果皮内侧淡红色;瓤囊约16瓣,囊壁带淡红色;汗胞淡红色,柔软多汁,味稍淡,品质中上等;单果有种子80粒。对溃疡病抵抗力弱。
  勐崙早柚 产于云南勐腊,自实生树中选出。树势中等。果实圆球形,纵径约16厘米,横径约17厘米,单果重1200~1500克;果皮薄,包着松,昀剥离;果面浅黄色,中果皮淡红色;瓤囊淡红色,约16瓣;汁胞质细柔软,汁多,味甜微酸,含糖9.6%,含酸0.18%,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 11.1毫克,品质上等;单果有种子约53粒。早熟品种。
  勐崙红三号柚 产于云南勐腊,自实生树中选出。树势强健。果实圆形,纵径约17厘米,横径约18厘米,单果重1400~1500克;果面黄色,果皮中等厚,包着稍松,中果皮白色,松软;瓤囊红色,16瓣;汁胞红色,长纺锤形,汁液多,质细柔软,酸甜适度,含糖9.2%,含酸0.81%,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 10.8毫克,品质上等;单果有种子90~100粒。中熟品种。
  曼赛龙柚 产于云南省勐腊县曼赛龙乡,选自当地民间良种。树势强健。果实扁圆形,纵径15~16厘米,横径17~19厘米,单果重1500~2000克,果顶平坦,油胞细密而平;果皮甚薄,厚约1~1.5厘米,表面绿色,细致光滑,中果皮红色;瓤囊红色,17瓣;汁胞粉红色,纺锤形,圆滑丰满,汁多,半透明,质细柔软,含糖11.5%,含酸0.89%,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 6.19毫克,味酸甜,风味浓,品质上等;单果有种子80~100粒。晚熟品种,果实耐贮,一般条件下可保存2~3个月。
  红瓤脐柚 产于云南勐腊,自实生树中选出。树势健壮。果实长圆形,果顶有圆点突起,顶部包有一个直径1.5~2厘米的小果,果实纵径17.5厘米,横径18厘米,单果重1600~1700克;果皮厚,包着紧密,较难剥开,表面黄色微透红色,中果皮淡红色,紧密,质稍硬;瓤囊红色,16瓣;汁胞纺锤形,汁多,质微粗,味酸甜,含糖9.8%,含酸0.84%,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 8.7毫克,品质中等;单果有种子80~90粒。
  此外,尚有浙江产的胡柚,原产于日本的谷川文旦和晚王柑等杂交种。
  葡萄柚品种
  它非常受消费者欢迎,它适应了大众喜欢无籽桔、果肉为玫瑰色或红色的要求,热带地区产的葡萄柚经常比地中海地区产的同品种葡萄柚香甜。我国大陆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引进葡萄柚,但因其味酸、苦,不适合中国口味,虽历经70余年仍鲜为人知,至今未形成规模化商品。
  A、马叙 (马叙无核)(Marsh\\\\\\\\\\\\\\\'s Seedless)原产于美国。我国台湾有栽培。果实扁圆形至球形,中等大,纵径8.5~11.3厘米,横径8.8~11.8厘米,果实基部正圆或微有颈,梗基微凹,萼小,果顶圆形或略扁平,凹环不明显,环内光滑,柱痕中等在;果面光滑,淡黄色,油胞椭圆或圆形;瓤囊12~14瓣,囊皮柔软,果心柱小至中等大,充实;汁胞黄色,柔软,纺锤形,中等大,汁多,风味佳;每果仅有种子3~5粒。晚熟品种。
  B、邓肯(Duncan) 原产于美国,我国台湾有栽培。树势强健,耐寒力强。果稍大,扁圆形,单果较大者可重达400克;果面甚光滑,蜡质,淡黄色,果皮柔软,中等厚,富韧性;瓤囊12~14瓣,囊皮薄而软;汁胞柔软多汁,味微甜带酸味,微有苦味,有香气,风味佳;单果有种子约30粒。晚熟品种。
邓肯葡萄柚富含能形成维生素P的类黄酮物质,具有清凉退火、改善血管渗透性、降低血压、保护肌肤之医疗效果。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加之妇女日益增加的求美渴望,葡萄柚将更加受到人们重视。在目前状况下史要作到控制数量和提高品质,其仍将成为福建省柑桔家族中有巨大市场潜能、效益好的新兴保健水果之一。
  龙回早熟柚 于1984年在江西省南康市龙回镇选出的优株。其树势强健。单性结实力强,如混栽其他品种则着果率更高。果实葫芦形或梨形,果大(纵径15.24~20.18厘米,横径14.33~17.13厘米),单果重1000~1500克。果顶中心微凹,有花蓝底圆环。果基突出较短,一边高、一边低。果皮浅黄色,有光泽。油胞大小不匀而密生,微凸,凹点稀而小。幼果和未熟果表面密被一层绒毛是该品种果实特征。囊瓤12~13瓣,囊壁中厚,果肉脆嫩,甜而微酸,有香气,风味好,含可溶性固形物12.14%~12.30%、总糖10.021%、还原糖2.969g/100ml、转化糖10.23 g/100ml 、酸0.560~0.629 g/100ml 、维生素C154 g/100ml ,糖酸比15.93:1,固酸比19.81~21.68:1。可食率44.61%~65.9%。每果正常种子数79~88粒(套袋可结无核果),种子楔形,单胚。由谢花到果实成熟需141~147天。在南康市9月上中旬中秋节前采收应市。常规管理下3年生树有81%挂果,最高株产柚果32个,平均666.7m2产果445.5个,单果重1.28 kg ,折合666.7 m2产570.2kg。龙回早熟柚有较强的耐寒、抗旱、抗病虫害性能。
  C、红马叙(Pink Marsh)为马叙的变异,果实较马叙小,汁胞红色。台湾有栽培。
  小甜柚 引自越南。树势强健。果实倒卵形,纵径15厘米,横径13厘米,单果重800~900克,果实顶端圆而平,基部瘦狭;果皮薄,包着松,较易剥开,表面白黄色,油胞大而凸出,果面粗糙,中果皮白色,松软;瓤囊14~16瓣;汁胞白色微带绿色,汁液中等多,含糖10.5%,含酸0.13%,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6.56毫克,味甜,几无酸味,微苦,有香气,品质中等;单果有种子80~90粒。
D、大葡萄柚(Mammoth Grapefruit) 产于台湾,为晚白柚和邓肯葡萄柚的杂交种。树势强健。果实扁圆形,梗基附近稍突出,纵径12厘米,横径13.7厘米,单果重约1000克;果皮极光滑,淡黄色,皮厚0.83厘米;瓤囊11~14瓣;汁胞白色微带绿,汁多,微香。
  E、通贤柚 产于四川省安岳县通贤镇,系20世纪20年代从福建引进经多年驯化、提纯、选优育成。通贤柚1989年被四川省农牧厅评为优质水果,1992年获四川省良种柚评比第一名,同年在第二届全国柚类生产协作会上被评为全国第三名,之后5次在全国柚类评比中获金杯奖,还被全国柚类生产协作组和四川省农业厅定为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通贤柚果实椭圆有顶,果柄正或略歪,色泽鲜艳;果皮厚度中等、易剥离;果肉化渣酸甜适度,香味浓郁,含可溶性固形物13%~14%,维生素C会计师丰富。通贤柚适应性强,丰产稳产性好,成年树单株最高产量可达600~700个,一般单果重1000~1400克,1999年当地平均销售价2.00元/公斤,经济效益较好。
  (7)宽皮橘系统可分为3个品种群
  ①温州蜜柑品种群 果实中等大,一般无种子,胚淡绿色,皮薄光滑。按成熟期先后,分为早生温州蜜柑和普通温州蜜柑。早生类型的果熟期为9月下旬到10月下旬,一般树势稍弱,果实含糖分高,味甜,如宫川早生、龟井暇生、兴津暇生、三保早生、松山早生、立间早生等品种均引自日本。另有我国湖北宜昌产的国庆一号,亦为早生类型。普通温州蜜柑成熟期11~12,如米泽温州、南柑20号、向山温州、南柑4号等引自日本的品种,以及我国培育的茶山温州、梧田温州等品种。
  适宜栽培的丰产优质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系还有大浦、市文、宫本。大浦的树势较强健,结果性能优良,3年生枳砧树单株产量达7.73kg,6年生株产达12.5 kg。果实扁圆形;单果重106 g;果皮淡黄,厚 0.27cm;果肉细嫩化渣,含可溶性固形物11.0%,含酸1.19%,固酸比9.20:1,汁多;甜酸适中。成熟期8月28日至9月30日,延期采收果实不易浮皮,味不变淡;市文的树势较弱。初期结果性能好,结果均匀,整齐度较高,3年生枳砧树单株产量7.40 kg,6年生单株产量11 kg,适宜密植。果实扁圆;单果重100 g;果皮淡黄,厚0.27 cm;果肉汁多化渣,含可溶性固形物10%,含酸1.08%,固酸比9.25:1;9月中旬成熟;宫本的树势中等偏弱,枝短叶小,早结丰产,适宜密植。3年生枳树砧株产5.23 kg ,6年生株产13 kg 。果实扁圆形;单果重100 g左右;皮薄光滑,皮色淡黄;果肉细嫩化渣,含可溶性固形物11%,含酸 1.24%,固酸比8.87:1,甜酸适中,9月中旬成熟,过迟采收易发生浮皮、风味变淡。
  日本爱媛县立果树试验场从南柑20号与柏森布朗杂交种的珠心胚实生苗中选出的中熟温州蜜柑——爱媛中生温州蜜柑树势略强。结果性能和果实品质的具体表现要比南柑20号迟数年。高接树从结果初期到产量稳定,品质好,具丰产性。小苗栽植的幼年树,进入结果初期易表现出大小年。但是,树势衰弱时,可以通过控制疏果调节。果实着色进程比南柑20号早1~2分。果面比南柑20号光滑,果皮也略薄。爱媛早生的减酸也较早,保留了南柑20号囊壁薄的优点,糖度比南柑20号略高,可称作高糖系温州蜜柑。但是爱媛中生的糖酸比与高糖系温州蜜柑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柑品种群 包括椪柑、瓯柑、槾橘、克利蒙橙等。
  辐育28号 1990春,在“8306”优良椪柑新株系的原种母株上采枝条,用60Co-γ射线辐照后立即嫁接在2年生的枳砧上育成了“辐育28号”,其抽梢习性及叶片性状与普通椪柑无大的差别。果实中等在,平均单果重120.4g,最在果重160g,横径7.15cm,纵径6.58 cm ,果形指数0.92。成熟时果面橙黄色,蜡质层厚,较光滑,有光泽,皮厚0.23 cm 。果肉橙黄色,味浓质脆,消融化渣,含可溶性固形物14%、糖12.11 g /ml、酸0.71 g /ml 、维生素C28.62 mg /ml。每果种子数0~0.1粒。11月下旬至12月初果实成熟。果实耐贮性较好。丰产性好,666.7m2栽112株枳砧嫁接苗,定植后第5年株产18.2 kg ,666.7 m2产2038.4 kg。
赣椪1号 1998年江西省审定推广的无核椪柑良种。该品种树性直立,树势较旺。果实高扁圆形,平均单果重114.62g;果皮光滑呈橙红色,厚度0.23 cm ,松紧适度,易剥离,油胞细密;每果平均囊瓣数为9.6,囊瓣肾形;汁胞橙红色,肉质脆嫩、化渣,果汁多,含可溶性固形物14.23%、总糖12.9%、总酸1.12%、维生素C19.7mg/100ml,固酸比12.7;果实表现无核(平均单果种子数为0.1粒);11月下旬成熟;贮藏性好。此外,该品种适应性强,在立地条件较差的红壤山地及保水保肥力差的石砾土坡地仍生长旺盛,结果良好。抗寒力比普通椪柑强,对柑桔炭疽病有一定抗性,落果率较低,丰产性能良好。
  黔阳无核椪柑与普通有籽椪柑枝叶形态差异甚小,而物候期、花器、果实区别明显,无核椪柑萌动发芽早3~4天,无核椪柑花期长,谢花期同有籽椪柑。无核椪柑果皮油胞凸生,整齐一致,凹点不明显,手触果皮较粗硬。皮肉粘着紧,囊瓣向外,油胞大多凹生,皮稍软,中心柱大而空,耐贮性不一致,其质脆化渣。
②橘品种群 包括早橘、本地早、四会柑、茶枝柑、年橘、乳橘、九年母、油皮橘、酸橘、扁平橘、福橘、江津红柑子、朱橘、血喋红、大红橘、丹西橘等。
此外,尚有杂交种如蕉柑、夏橙等。柑桔各品种间十分容易杂交成功。人们已成功进行许多这样的实验,获得的新的柑桔品种兼有亲本的特征。最受欢迎的种是柚子-葡萄或红橘-葡萄柚的杂交品种。  
  5 栽培技术措施
  柑桔为亚热带和热带果树,年平均气温应在15℃以上,冬季绝对气温不低于-9℃,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土壤pH值5~8的地区都能栽植,但以pH5.5~6.5为宜,沿海滩涂应先排水洗盐,种植绿肥或其他作物,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5.1 柑桔栽培管理措施
  5.1.1 柑桔省工高效栽培
  集中配方施肥 土壤经过多外改良、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保肥保水及通气性较为良好的成年柑桔园,采取无机肥和有机肥结合,速效肥和迟效肥相结合的配方施肥方式,将全年施肥次数减少为两次,劳力支出可节省1/3~1/2,仍获得同样的增产效果。第一次施肥在2月上中旬进行,株施肥量(以年度株产量量40 kg为基准):颗粒状三元复合肥2 kg ,沤制腐熟的花生麸或桐麸肥3~4 kg ,如无麸肥则株施腐熟钎牛栏烘肥20~25 kg 。在树冠滴水线挖宽40~50cm、深10~15 cm环状施肥沟,将肥料均匀施入沟中,用土填平。此次施肥能促进春梢生长健壮,减少花期落花和花后落果,提高着果率。温州蜜柑春梢抽生量多且旺,故此次追肥不施尿素。第二次施肥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结合深翻改土进行,在树冠两侧滴水线外各挖一条长1.2~1.5 m、宽0.5 m、深0.4~0.5 m的施肥沟,每株埋压绿肥、稻草等草类50~60 kg或土杂肥100~150 kg,埋压绿肥时拌撒0.5 kg生石灰;随后在施肥沟上部施用腐施猪牛栏烘肥30 kg,颗粒状三元复合肥2 kg,尿素0.5 kg,钾肥1.0 kg,所有肥料均与土壤混匀后施入沟里。这次施肥可保证果实迅速膨大和品质提高,使抽生的秋梢生长健壮,促进10月份开始的花芽分化。施肥时如遇久旱无雨,必须及时淋透水。上述全年肥料总和折算纯氮(N)1.2~1.4 kg,纯磷(P2O5)0.7~0.75 kg,纯钾(K2O)1~1.1kg ,氮磷钾比例约为2:1:2。如花果少可减少化肥放用量,但有机肥用量不变。如产量偏高,按估计每增产10 kg ,增加施肥量30%左右。
  粗放修剪 对于树冠郁闭、内膛空虚、仅表面结果的高大植株,可逐年进行“开天窗”式大枝修剪,使树冠表面凹凸,树冠内通风透光,实现立体结果。第一年在春芽萌动前或5月下旬至7月上旬,疏剪郁闭树冠中上部分枝角度小于45°的直立性副主枝和侧枝及其他一些生长过密、交叉重叠的骨干枝和枝组;第二年回缩树冠周边2~3年生长势衰弱的枝组,留5~7级枝,其余部分全部剪掉,培养新的结果母枝。每次修剪以去掉全树枝叶的15%~20%为宜,如果需要疏剪骨干枝数量较多,只能逐年分批进行。要去除的骨干枝直径大于3 cm的,每年只能剪除2~3枝,防止因修剪量过多使植株当年产量降幅过大。修剪后大枝萌发新梢,长出5~6片叶时摘心,促发侧枝,培养结果母枝;丛生的新梢要去弱留强,只保留2~3枝。粗放式修剪与传统的精细修剪相比,植株冠幅面各减少,但有效结果面积增大,产量和品质都得到提高,而且用工量节省1/3~2/3。
  地面生草覆盖 每年夏秋季施肥后对植株树盘中耕一次,随后用绿肥、稻草等覆盖树盘,铺草厚度10~15 cm;果园行间空地套种绿肥或任其自然长草。绿肥的草种除春播的印度豇豆和秋播的紫云英、苕子等常见绿肥外,可考虑引种藿香、百喜草、金光菊等绿肥良种。果树行间的绿肥成草高度不超过40 cm就无需割草或喷洒除草剂,到秋旱后一次性割短。地面覆盖的果园除树盘外,其他地面周年基本实行免耕管理,尤其是套种藿香蓟等播种一次连年可收的绿肥,园地经过数年才需耕翻一次,更是节省劳力。
  化学控梢 对树冠喷洒一些有控梢作用的化学药剂,不仅达到控梢的效果,而且较人工抹梢的劳力投入节省2/3左右。如温州蜜柑、椪柑的夏梢长至2~3 cm时,喷洒“除草通”250倍液或多效唑1000倍液,抑制新梢作用明显;甜橙类在花谢2/3至花后10天内喷洒“果大多”微粒剂7500~8000倍液一次,隔10天后再喷洒2500倍液一次,对控梢、保果和提高品质效果好。必须指出,所有推荐使用的控梢药剂,大面积使用之前一定亲自作安全浓度和效果试验,证明药剂安全和有效后才能推广,防止药害造成损失。
  5.1.2 柑桔保花果措施:(1)保花保果应先保护叶片。延迟或减少老叶脱落,这是维持树势,达到丰产优质,延长经济树龄基础管理的最重要环节。越冬老叶越少,春季新叶越多,落花果越严重。从开始花芽分化至翌年6月份的第二次生理落果期间,主要是老叶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供应,而新叶仍在继续消耗养分。因此,采果后立即根外追肥,防干旱,防治病虫害,尽快恢复树势,保护更多的老叶过冬,才是翌年保花保果的最佳措施;(2)保保果应培养树势;(3)保花保果应巧施肥。合理的氮、磷、钾比例,重施壮果肥和秋肥,巧施稳果肥,少施或不施春芽肥,是保花保果的前提。
  5.1.3 泉水蜜柚优质栽培技术措施
  宜昌市点军区的泉水蜜柚多次在市、区、乡柚类评比中名列第一,享有点军“柚类之冠盛誉,已发展到66.7hm2以上,果实个大,皮薄,肉质脆、甜、香,市民反应口感特别好,为更进一步提高品质,点军区科委推广应用下列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①采用优良品种;②科学平衡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株产80kg的结果树,年株施纯氮1kg,纯磷2.5kg,纯钾1.5kg。有条件的柚果园每1~2年在市土肥站进行土样、叶样分析,为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③推广应用“化学速肥”叶面肥 每年在5月花后幼果期喷1~2次0.3%健姿牌化学速肥,果实膨大期结合根外追肥3~5次;④控制果实数量与重量 一般8年生的柚树结果数控制在70~80个,单果重控制在1.5~2kg左右;⑤覆盖管理 每年7~8月,及时排灌,用田边生草覆盖或草秆覆盖,厚10~15cm,可明显减少落果现象;⑥合理疏果。
  5.2 繁殖
  方法有嫁接、高压、扦插、实生等四种。实生繁殖是一些管理粗放的产区所应用,能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但进入结果期较晚,且有有性胚劣变的可能。高压繁殖虽能保持优良性状,且能较早地进入结果期,但有损树势,且不能大量繁殖。扦插繁殖仅适用于佛手等少数种类。所以目前普遍采用嫁接法繁殖。
  5.2.1 嫁接方法
  砧木种类:枳壳、构头橙、酸桔、来檬、棃檬等。此外,金柑可作为敌化及耐湿性砧木。
  用于切接的砧木粗度,一般不小于1厘米,芽接砧木的粗度不小于0.6厘米。接穗一般不小于0.6厘米。接穗一般用一年生已木质化的春梢或早秋梢,北部桔区也有利用生长充实的夏梢。春季嫁接的可于接穗发芽前采集,采后去叶沙藏务用。夏秋季嫁接可随采随用,接穗采下后随即剪去叶片(留叶柄),用湿布保湿。嫁接的方法目前多采用单芽切接、单芽腹接、半T字形芽接接和腹芽接等。
  5.2.2 嫁接前后的管理
  5.2.2.1 嫁接前的砧木管理 嫁接前20天左右,对砧木进行中耕除草,并去除嫁接部位的荆刺,以利操作。嫁接前两周应施1次肥,使砧木增强长势。如天气干旱,可于嫁接前5~6天进行灌水,嫁接前3~5天将砧木离地面12~15厘米处剪断,以提高砧木水分和增厚表皮,有利于嫁接后愈伤组织的形成。
  5.2.2.2 嫁接后的管理
  (1) 检查成活情况
  (2) 解除薄膜:除晚秋嫁接的当年不解除薄膜,其他时期嫁接的苗木均应于成活后及时去除薄膜。
  (3) 剪砧除萌:芽接及腹接的苗木要进行剪砧,春夏嫁接的,接后即行剪砧,秋接的可于次年春季萌芽前剪砧。宜进行第二次剪砧,即第一次于芽的上方约15厘米处剪断,以便扶缚接芽新梢,并防止因一次剪砧,在接芽上端造成剪口水分蒸发,影响新芽新梢生长;第二次剪砧于接芽新梢长至20厘米且木质化时,在接芽上方0.5厘米处将砧木剪除。剪后高立支柱,扶持新梢直立生长。
  春、夏及早秋的芽接和腹接苗,可进行折砧,效果极好。砧木上的萌蘖应及早去除,以免徒耗养分,要做到见芽就除。一般每10~15天除萌1次。对一次性剪砧的苗木,新梢抽发后及时设立支柱。
  (4) 摘心
  (5) 肥水管理:嫁接后干旱,影响成活和生长缓慢,所以天干必须灌水。肥料除嫁接前施用外,萌芽展叶后即可进行施肥,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每2周左右施肥1次,以人粪尿为主,适当配以化肥。
  5.3 定植 柑桔宜栽植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壤土中。
  5.4 土壤管理
  桔树的结果期长达数十年,所以,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必须有较好的基础,即较深的耕作层,较疏松透气的沃土。帮于新建时即应有计划地逐年进行深翻,深度30~40厘米,就昼深些,深翻的同时,翻入一定量的有机肥料,城市近郊可利用垃圾。深翻可于秋季结合施基肥进行,此时操作的要系容易恢复,不致影响春梢抽生。对0.5~1厘米的粗根,断根后亦无大影响,也可于初冬进行。
建园初期还应间种绿肥或豆类作物,以增强地力。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园地应注意开沟排水。此外,成年果园还应注意中耕除草,以减轻病虫害和水分蒸发。
  5.5 施肥
  幼树要做到薄肥勤施,以利于苗木迅速生长,尽早形成骨架。一般自3~7月,每半个月至一个月施肥1次,7月以后不能篱肥,以免秋梢遭受冻害。
  对成年结果树一定要施足基肥,于采果后进行。如每株产果30公斤,约需猪羊厩肥50公斤,并混和过磷酸钙1~2公斤,还要加施人粪尿20~30公斤,作为果后肥,以恢复树势。其他各期需用追肥如下:(1)萌芽肥 约于3月上旬施用。宜开浅沟施人粪尿20~30公斤,或碳铵300~500克(施后浇水)。(2)稳果肥 约于5月下旬施用,可减少第二次生理落果,显著提高座果率,约施人粪尿20~30公斤。(3)壮果肥 可于7月中下旬及9月份两次施用。每次施人粪尿20~30公斤或复合肥300~500克,并加氯化钾100克。(4)根外追肥 可在生期内多次施用。如谢花后为减少落花落果,可喷0.3%尿素,并于狠果期及壮果期结合过磷酸钙1%的浸出液喷洒。并可于壮果期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
  5.6 防风防寒
  柑桔的防护林应成行种植,株距较密,乔灌木结合,且对果树病虫害影响较少的树种为宜。行向与风向应垂直。防护林树种应落叶与常绿结合,落叶树种如白杨、椴树、水杉、洋槐、苦楝、紫穗槐等,常绿树种如珊瑚冬青、大叶女贞、小叶女贞等。在种植区内距防风林100~200米,平行种植1~2行树,称为折风线,起缓解作用。防风范围约为树高的10~12倍,防寒范围约为树高的5倍。
  防寒措施除建造防护林外,对柑桔本身还应采取保护措施,如于幼年期用稻草等覆盖物搭南向向敞口棚防霜冻,树干刷白,根际培土等均可缓解寒害。在田间管理上,于霜冻来临前衽全园灌水。其它如加强病虫害防治,节制施肥,控制秋梢生长、增强树势等,均可增强抗寒作用。
  5.7 采收
  5.8 采后保鲜技术
  柑桔采后保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及时抓好各个技术环节:
  (1)及时处理防腐
  柑桔采后应马上进行药剂防腐处理,应在采收当天浸药处理完毕。现在防腐处理常用2,4~D(200mg/L)混合各类杀菌剂。 常用杀菌剂有:苯并咪唑类如特克多、苯来特、多菌灵、托布津等(500~1000mg/L) ; 抑霉唑500~1000mg/L ; 施保功(Sporgon)250~500mg/L)。
  (2)进行分选涂蜡包装
  先剔除机械损伤、病虫为害、脱蒂、干蒂等果实,再按分级标准或不同销售对象进行分级。分级方法有分级板人工分级,按直径分级的分级机或按果实重量分级的分级机。分级后要进行涂蜡,可起到增加果皮光泽,提高商品价值、减少水分蒸发,抑制呼吸和减少消耗等作用。涂蜡处理后的果实不宜长期贮藏,以防产生异味。涂蜡后要及时包装。良好的包装不但可起到保护、减少水分蒸发,抑制呼吸等保鲜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果品档次和市场的竞争力。柑桔果实内包装主要有薄膜单果包装;包外装形式主要有纸箱和竹箩。以薄膜单果包装结合纸箱外包装的商品档次较高。
  6 生理病害及病虫害防治
  6.1 生理病害
  柑桔生理上的变质十分普遍,其发生频率因柑桔品种不同而不同。有些变质发生于果园中,采摘时就显露出来,其他变质则由于采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碰撞损伤,之后引发各不相同的衰老状态。
  6.1.1 生理病害种类
  ①果皮起皱
  人们可以看到果皮上起皱或出现沟槽。这种反常情况起因是矿物质钾含量不平衡,这一病症多发于甜橙和桔子上,在贮藏时表现更为明显。
  ②果实细粒
  其表现为某种凝胶一类的物质出现于果实的汁水囊中,伏令夏橙和一些桔子的柄部位多出现此病症,脐橙则出现于中部,果汁含量因此大大减少。
  人们将这种病症原因解释为果实成熟在多雨期,成熟进程发生紊乱。
  ③水肿
  水果肿大的原因是果皮没有紧贴果肉,桔子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这一情况发生于果园,在贮藏时问题严重化,当收获前几天大雨浸湿果实时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样的果皮更容易感染真菌。
  ④软斑
  这是红色果肉的葡萄柚所特有的一种变质现象,其特点是收获前几天表皮上出现大片像巧克力色的软斑区域,用手指可以压下去。当果实过早采摘时,情况更为明显。
  ⑤叶柄周围斑点
  叶柄周围出现一些不规则、褐色、凹陷的斑点,它们在贮藏过程中越来越多,这一情况是由于果皮相对于水果其它部分衰老得更早,与它收获的最佳日期有直接关系。
  ⑥酸橙尖笔状坏死
  水果中的褐色、软的水性病区呈倒三角形(尖笔状),这一区域出现之后,可以扩展到相关的果肉区,它极易感染青霉菌(SPP)。 这种坏死是由于过分成熟的水果汁囊爆裂引起,爆裂后逐渐影响邻近细胞,这种出现于贮藏室的坏死可以用提前收获酸橙的方法来避免。
  ⑦桔子表面条纹
  这一现象多出现于桔子中,它的特点是表面出现淡褐色的条纹,用乙烯进行褪绿色处理的水果表现更明显,大旱之后就出现多雨季节便会发生这种情况。这样的果实容易腐烂。
  ⑧柠檬褐斑
  主要发生于柠檬中,症状为:淡红褐色的斑,之后可变深,凹陷下去,然后有可能扩展到果实全部,这种情况在贮藏过程中出现,大概是由收获前的气候条件引起的。
  上述所有表皮病症的原因很难通过简单的观察得出结论,人们有必要了解果实的生长过程,观察是否有微生物存在以便确定生理变质的原因。
  6.1.2 生理病害的原因
  ①严寒
  由于采摘前或采摘后气温偏低(在果园中温度易骤降、贮藏时空调温度不合适,出售时置于寒冷的水中过久)会造成冻伤。受寒的果实要么全部冻伤,要么局部冻伤。受冻地方发干,气孔关闭,出现橙皮甙晶体。
  当果实连续几天处于略微低于最佳贮藏温度条件下时,冻伤的第一个症状便出现。表皮上出现褐色凹陷的小斑点,有时周围还有淡色的晕圈。这些斑点随意扩展,有时它们会呈现淡红色,人们发现油腺裂开,由此产生了极小的褐色坏死区。
  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柠檬,果肉隔膜变褐色,总的来说,柠檬、葡萄柚和酸橙同样也用高浓度CO2来减少冻伤,比桔子更易冻伤,而桔子则比甜橙易冻伤。 同样,用苯来特杀真菌剂处理过的果实对低温适应力强,如果采用联苯则结果相反。
  果皮涂蜡后不同品种的反应不同,对葡萄柚来说这样可减少冻伤,但对酸橙则相反,这更容易使其冻伤。
  对于同一品种的耐寒性来说,收获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例如葡萄柚,迟一些收获或收获前用水喷果实都会使果实更耐冻。
  6.2 病害及其防治
  6.2.1 真菌
  柑桔品种不同,不同的生产区及消费区的气候条件势必引起病原不同,有的病原是某一柑桔品种特有的,有的则是某区域特有的。
  a、链格孢(Alternaria SPP.)
  Alternaria SPP.在果园中一年四季都会出现,人们在贮藏室中经常发现它。
  Alternaria SPP.在凉爽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出现更多, 柑桔链格孢(Alternaria citri.)是危害柑桔的特定真菌。这是一种伤口病原(果皮划痕,叶柄切伤),它更容易侵入天然的伤口中(果脐,尖状疤痕,叶柄基部的裂缝)。它会引起果皮黑色软腐烂,腐烂区凹陷,并环有淡褐色的边,腐烂区在贮藏低温时更加扩大。真菌入侵果实的中心区域,组织发黑,其内部的腐烂在果园和贮藏室中不断恶化,采摘时却发现不了,脐橙、桔子及柠檬最易染上这种病,即使被侵染了一点点的果实也不宜食用和榨果汁。
  苯并咪唑对Alternaria SPP.没有杀伤力,咪唑的效果比较好,所以它被用于果园和冷冻过程中。
  b、Aspergillus SPP.
  Aspergillus SPP.侵染所有柑桔品种,当贮藏温度高于15℃时它生长尤其迅速。
Aspergillus niger是这些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引起果皮发软腐烂并伴有发酵的气味,起初颜色很淡,后来就堆积出黑色孢子。联苯酚铍、苯并咪唑和咪唑都可用来杀死这种菌。
  c、Botryosphaeria ribis(f.p.)
  这种真菌孢子同雨水带来并聚集在叶柄凹陷处,当叶柄基部变软时,孢子萌发并侵入组织中,伤口处变褐色,其下果肉颜色变深甚至发黑。这种类真菌在以色列、意大利和美国十分普遍,它侵染上述地区大部分柑桔品种。 Botryodiplodia 和phomopsis的形状几乎一模一样, 只有用显微镜观察才能准确地鉴别出是哪一种真菌。收获时通常发现不了这种真菌的感染,如果要预防贮藏时感染加剧,只要用传统的杀真菌剂处理即可。
  d、Botryotina fuckeliana(f.p.)
这种病原不是柑桔特有的,当柠檬在那些花期与阴雨连绵的湿冷天气吻合的地区,它引起柔软如皮革般的褐色伤口,渐渐的外形像棉絮的菌绒毛覆盖其伤口上,这些菌起初为白色,后来随着其他孢子的形成变成淡灰色,它们发展迅速,甚至在贮藏室低温条件下,它还可以感染邻近水果。我们采后通常用的杀真菌剂都对它有效,而且当温度相对降低时它的发展变缓。
  e、Ceratocystis fimbriata(f.p.)
  这是一种典型的由伤口引起的真菌,出现在高温多雨地区,它引起水果变质,发软、褐色,然后变成黑色,在阳光下它形成多孢,组织腐烂会发出臭味。
  f、Cercospora angolensis(Phaeoramularia angolensis)
  这种真菌仅出现于非洲,在那些海拔超过600m的地区(中非和东非的十二个国家出现)。在果实中它引起周围环绕着淡黄色圆圈的褐色小斑点,如果过早感染真菌,果实就会变形。只有在局部地区的市场上才能看到果实的这种症状。
  g、Cladosporium herbarum(草本核孢)
  这种病原开始在许多种柑桔中经常出现,尤其在西班牙。它首先出现于树木的残枝上,采摘时便感染水果。它的特征与Alternaria十分相似, 只有通过显微镜方能确定它属于哪一种病原,它感染表皮伤口、笔尖状区域、果脐以及叶柄基部。
  在表皮上,病原引起淡褐色的柔软伤口,灰绿色的菌丝逐渐覆盖伤口,在潜伏区域,病原只停留在表面;但当病原过早入侵叶柄基部时,就会侵染整个中部轴心区。
  h、Diaporthe citri(f.p.)
  这种真菌主要出现在高温多雨热带地区果园,孢子通过雨和风传播,附着在果实上,感染后就会出现。由水果不同生长状态和孢子附着位置不同而决定病状。孢子在流动中侵染果皮,孢子萌芽最初会引出淡红色,然后发黑的细小斑点,这些区域不会扩展,只是侵染程度不同会造成水果外观不够美观,当孢子位于叶柄基部时就会入侵水果,引起表皮和其皮下组织褐色,继而淡黑色腐烂。这与小贝壳菌(Dothiorella)和球二孢属(Botryodiplodia)在叶柄周围引起的腐烂十分相似。常采用的采后处理方法都可控制这些病原引起的坏死。
  i、Elsinoe fawcetti (柑桔痂囊菌)
  这种及其他真菌引起果实表皮上出现浅的、碎皮状软木般小区域,它只影响果实外观,人们便不摘那些感染严重果实或过早受感染的果实。
  j、Fusarium spp.
  串珠镰孢(F.moniliforme)和尖镰孢(F.oxysporum)中的许多种都会伤害柑桔,真菌通过伤口、果脐及叶柄基部入侵果实,同样也直接通过果皮入侵,引起淡褐色软腐烂,继而颜色转深,起初上面覆盖着白色菌丝,然后转为淡红色或淡紫色,中部轴心区也感染。这类病在亚热带地区多出现(例如以色列),在贮藏后期人们才会发现这种病,在果园进行处理就可防止它的蔓延。
  k、Geotrichum candidum(Endomyces geotrichum)地舌菌
  这种菌引起的柑桔腐烂十分严重并且令人恶心,各种柑桔都会发这种病,尤其是柠檬和葡萄柚,这是一种地面真菌,侵染触地果实或在雨季时它通过采摘箱上沾的泥巴侵染水果。感染的部分很快变软,变成浅色水状物,表皮、隔膜及汁囊完全变质,果实变为流动的、肮脏、有臭味的膏状物。这种气味对果蝇有吸引力。在贮藏时,感染从一个果实传到另一个果实。苯并咪唑类的农药对Geotrichum没有什么作用,其他产品如双胍盐、fenpropimorphe和flutriafol效果好一些,因此,雨天收果时更要细心处理。
  l、Glomerella cingulata(围小丛壳)
  Colletotrichum经常发生于果园中有轻伤的果实上(太阳照射、荆棘刺破、叶柄底的裂口等)。雨水和露水将分生孢子带到水果上,当果实不成熟时它暂时没有活性(这一类真菌具典型的潜伏期)这一时期只能看到果皮上下陷的淡黑色小斑点。当水果成熟或十分成熟(采摘太晚)就会出现成块或在叶柄周围出现的褐色腐烂,摸起来很软,腐烂逐渐扩展到果肉并发出浓烈气味。在潮湿的贮藏室中,可以看到玫瑰红的孢子堆,人工褪去绿色的果实处理尤其容易感病,所有柑桔品种都有可能染病,但桔子更容易感病。如在果园中处理就降低感染的可能性,通常使用采后用杀真菌剂处理可以减轻贮藏时的腐烂。
m、Guignardia citricarpa(环座菌)
  在贮藏室中极少碰到感染Guignardia的果实,该病起于果园,受伤严重的果实人们一般不采摘。症状为黑色或淡红色的硬斑点,只影响果皮。这种病出现于南非、阿根廷、巴西以及东南亚某些地区。
  n、Macrophomina phaseolina(壳球孢属)
  它引起表皮腐烂,果肉腐烂由叶柄基部开始,伤口起初为褐色,接着变成柔软的黑色。这种坏死有时会和其他种类真菌引起的由叶柄基部开始的腐烂相混淆。
  o、Mycosphaerelle citri(球腔菌)
  这种真菌在热带地区非常普遍,它引起表皮深褐色的焦油状的坏死,它对果肉质量没有影响且采后病情不会发展。
  p、Nematospora spp.(菜豆针孢酵母)
  Nematospora的生理性能十分特别,这种菌在果汁囊中发展, 通过某些蝴蝶的针刺和吸管进入果实,果肉渐渐发干,但果皮完好无损。无论是产前还是产后,果实外表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其感染,人们只能通过显微镜才能发现Nematospora 的存在,薄皮桔子和甜橙品种比葡萄柚和柠檬更容易感染。这种病症出现于东南亚,防止它要从控制蝴蝶做起。
  q、Penicillium digitatum(柑桔绿霉病菌,绿色腐烂) 和Penicillium italicum(白孢意大利青霉,蓝色腐烂)80%的柑桔腐烂都是由这两种青霉菌引起的,它们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病,在处理链条上的任何一环都可能出现(从果园经包装点、运输车、贮藏室、零售或批发商店直到家中的冰箱)。这就说明此种感染多么严重和持久。这两种真菌通常互相结合出现,但它们的生理性能不同(感染方式和引起症状不同)。Penicillium digitatum 引起柑桔绿色腐烂(由于孢子颜色而命名这种菌)。 在它最后阶段完全覆盖果实全部,严格说这是种寄生伤口,它不可能在果园中被感染,但绝大部分感染出现于收获、包装以及销售和食用过程中。起初,果皮被感染的部分微微发亮,继而变软,然后便出现一种细小的活跃的菌丝体,它是规律性的圆周发展,中心为绿色孢子,在感染最后阶段,绿色孢子覆盖整个果实。从感染初期,果实发出臭味,最小的风都可以把孢子带到果实上并侵染受伤果实。P.digitatum在贮藏温度下依然活跃。贮藏时所采取的处理措施应将这种病原的特殊生理性考虑进去,也就是说不但要对收获时的微生物伤口进行消毒,而且还要预测对包装以后有可能出现的感染,这种处理应当是有效的预防处理。Penicillium italicum类菌是柑桔蓝色腐烂的病因,它的孢子也因此命名,所有环节都会出现,它可以寄生在末受伤的表皮上,为此,它比P.digitatum更可怕。 受侵染的果皮发亮,继而变软,然后一种白色的绒状菌丝出现,接着很快被蓝色孢子覆盖,果肉同时被侵染,这种水果,哪怕是刚发病也无法食用了。孢子很容易从一只果实传到另一只果实,腐烂通过接触传染,在贮藏室的低温中,它的活性比P.digitatum更强。处理措施应当既有效又有预防性,这就是为什么近几年来那些能穿透表皮的杀真菌剂比以前仅能对水果表皮消毒的产品更受欢迎。苯并咪唑类的杀真菌剂对这两种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某些青霉菌却对这种药物有抗体,而且这种杀菌剂逐渐被固醇合成抑制剂所取代,也有出现抗药性的危险,但苯并咪唑的可能性要小,人们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这一可能性。杀菌剂通过喷雾或浸泡来杀菌,要么单独使用,要么与上果蜡混合使用。
  r、Physalospora zhodina
  这种真菌在潮湿的热带地区十分普遍、活跃,它在亚热带地区也会出现。这种孢子通过雨水传播至叶柄基部,在果园中看不到任何症状。果实采摘后,从叶柄开始便会出现褐色的腐烂区,继而发展成为不规则的块斑。果园中的防护处理措施可减少染病的可能性,贮藏时使用的杀真菌剂也可抑制坏死区扩展。
  s、Phytophthora spp.(疫霉属)
  不管柑桔染上哪种疫霉菌都会引起“疫霉菌褐色腐烂”。对温度变化不太敏感的P.citrophthora经常孤立出现。P.parasitica和P.palmivora 经常出现于热带地区或亚热带的秋季。P.hibernalis和P. syringae 对冬季的低温适应性很强。 P.citricola十分少见。总的来说,柑桔的所有品种都可能染病,但还存在着敏感性的细小不同,例如:甜橙比柠檬和桔子更容易染病。所有的疫霉属真菌都会引起同样的症状;起初是果皮呈点状褐色,在那些未成熟的柠檬上是淡绿色,成熟的橙为淡褐色,然后坏死区域逐渐扩大并且呈不同颜色──多少为深褐色,果实十分柔软,用手指压不下去,最后染病果实完全分解,气味是这种腐烂所特有的。在贮藏室中,一种细密的毡状白色菌丝出现于染病的褐色区。在果园中,尤其是在下部枝干上的水果被雨水溅起的泥和灌溉中的孢子所感染。在冷冻过程中,清洗通常能染病菌,在贮藏室中,腐烂通过果实接触而从一个果实传至另一个果实。大部分杀真菌剂,尽管它们对大部分真菌十分有效,但对phytophthora却无效。在果园和冷冻过程中,人们精心挑选那些特效杀真菌剂来处理,例如:氨丙灵和fosethyl aluminum。
  t、Pleospora herbarum(枯叶格孢腔菌)
  这种真菌比较少见,它出现于柠檬上,真菌的发源地在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国家,染病果实果皮上有暗褐色的斑块并十分坚硬,然后便覆盖一层淡黄色的菌丝,这是典型的分生孢子携带者。
  u、Rhizopus stolonifer(黑根霉)
  这是果实严重受伤时出现的寄生菌,桔子对此十分敏感。黑根霉使果实变软腐烂,并且迅速波及整个果实,但是果实颜色却不会改变,在侵染的最后阶段一种白色上附有黑点的菌丝覆盖整个果实。这是由于贮藏方法不当和操作时动作粗暴所造成的典型腐烂,通常用的杀真菌剂都有效果。
  v、Sclerotinia spp.(核盘菌)
  核盘菌在众多类型种植柑桔的土壤中都会出现,它们侵染掉到地上的果实且侵染收获箱,这是一种入侵果皮伤口的菌,它引起表皮上出现淡褐色的斑点,继而变为深褐色,如果贮藏室的湿温度足够大时,一种白色、细密、棉花状并散布有黑色菌核的菌丝甚至在低温下也可发展,在收藏箱中,感染从一个水果的病灶区传至另一个水果。柠檬对这种菌格外敏感。
  w、Septoria citri(壳针孢)
  壳针孢只会引起微小的损伤,柠檬和葡萄柚较容易受其感染,它们只会破坏果实外观。它引起果实表皮上出现直径为1~2mm微微下陷的斑点,这些斑点为淡褐色,周围环有淡绿色的晕。这些症状出现于果园,但继而在贮藏室中颜色变深,且夹杂有黑点。当天气凉爽的时候果实便发生感染,但那时病原依然处于潜伏期,它随着水果的长大而不断蔓延。
  在果园中进行某些处理可以控制病情,但如果采摘后进行处理,便无效了,因为时间太晚。
  x、Trichoderma viride(绿色木霉)
  这是贮藏柑桔上经常出现的真菌,它尤其喜爱入侵表皮上较深的伤口,它引起侵入点周围一大片褐色、柔软的区域,这片区域渐渐被白色的菌丝所覆盖,接着菌丝中会出现一点一点的多少有些深的绿色孢子堆。这时果实的气味很像椰子果的气味。这种菌始终出现于果园的土壤中,它通过收获时水果接触土块而感染,水果采后用普通的杀真菌剂处理均有效。
  y、Tricothecium roseum
  在果园中这种真菌出现于树叶、小树枝和落地果实上,它的孢子十分轻易地通过风传播,通过表皮上的伤口或是叶柄基部感染水果受伤组织变为淡褐色,摸起来很软,继而覆盖了一层玫瑰红色的毡状菌丝,人们很容易闻到一股发酵的味道,采摘时当心不损伤果实,冷冻时的一些惯常处理措施都会大大减少感病的可能性。
  6.2.2 细菌
  (1) Pseudomonas syringae(假单胞菌)
  这种细菌经常出现于有明显寒冷季节的地区(日本,地中海国家),柠檬最容易感病。假单胞菌通过表皮伤口(刺伤、刮伤)入侵果实,它引起小小的褐色斑点,继而变黑,这些斑点有凹陷,斑点不断扩大至直径为1cm,尽管细菌没有入侵果肉,但果实质量已下降。
  如果适当改变一些耕作方法和在果园中用铜进行处理就会减少腐坏的程度。
(2)Xanthemonas campestris pv.citri(野油染黄单胞菌)
  在果园阶段,Xanthemonas 主要侵染小树枝、叶片和果实,如果感染严重或感染过早,在果园阶段,果实便不能采摘。
  在表皮上,这种细菌引起小的漏斗状软软的脓疱,为深褐色,不扩展,果肉不受侵染。在那些既是生产地又是消费地的国家,严格的卫生措施限制那些哪怕是最轻微染病的水果出口。
  葡萄柚和酸橙最容易感病。建议用氯水处理果实,但并不是绝对有效。
  6.2.3 Ienwu(酵母)
  Candida kruse(皮鲁斯假丝酵母)
  在贮藏室的特定条件下,这种酵母引起柑桔发软发酸腐烂,人们需要消除的多种病原,在柑桔冷冻前各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强度,在所有试验的杀真菌剂中,仅有一些获准使用。
  6.3 害虫及其防治
  贮藏室中的柑桔没有特定的害虫,在果园中比较重的虫害很容易在采摘时被发现,受害严重的果实就会被剔除(例水果果蝇)。比较顽固的虫,果园的处理却治不了,例如:蓟马,当果皮出现刮伤时它便出现,呈红褐色,在叶柄周围呈环状,某些蜱螨眠虫引起的病症;亮褐接近红色的的斑点,仿佛小小的锈斑。
在果园中施用杀虫剂可以避免虫害。当白地霉严重侵染果实时,人们就会发现大批果蝇的出现,它们是被这种菌造成腐烂的特殊气味吸引来的。
  其他常见的主要病虫害还有:柑桔溃疡病、疮痂病、炭疽病、红蜘蛛、锈壁虱、蚧壳虫、蚜虫、天牛、潜叶蛾、凤蝶等,这些病虫害及其防治在文献中均有阐明。
  7 贮藏生理特性及贮藏方法
  柑桔是没有后呼吸高峰的水果,在它们成长及成熟过程中,它们的最佳生理特性和最佳口味都是在树上就形成的,它们采摘时便成熟了,马上可以食用。砧木好坏及气候条件是柑桔优劣的决定因素。如果它们采摘得过早,口味比较酸涩,成熟时味道差很多,即使贮藏几个星期也于事无补。反之如果采摘得太晚,它们的果汁就比较少,味道也不太好。如果采摘适时,柑桔完全可以贮藏几个星期,但必须符合贮藏的条件。柑桔每个品种都有其不同的要求。由于枸橼和柚的消费量不大,故而人们还未仔细地研究它们的贮藏条件,只是大概知道它们在8℃、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可以贮藏3-4周。
  柑桔成熟时通常为鲜黄色,橙色或红橙色,当果园气候凉爽,柑桔即将发育成熟时被摘下来时颜色更好。这说明了热带地区柑桔颜色不如温带地区的好,而且亚热带地区的早熟品种当其颜色不够黄时摘下来也可变黄。为了使出售的柑桔颜色黄丽,人们采用乙烯来降低含类胡萝卜素的叶绿素含量,将已成熟但果皮上仍有绿斑点的柑桔置于风箱中褪去绿色,温度23~25℃,相对湿度95%,再注入浓度0.1%的乙烯,褪色过程持续48小时。 另外一种方法可取得类似的褪色效果:注入乙烯12小时后中断12小时。但是这些处理方法都有一定的毛病,它使果实更容易感病腐烂;另外这种处理方法确定柑桔贮藏所需最佳温度和湿度,人们做了大量试验,试验品都是柑桔大国的产品。人们测试法所需设备也比较昂贵。 对于柑桔这种没有后呼吸高峰、完全成熟后采摘的水果,用空气调节法来贮藏对其质量几乎没有影响。人们注意到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柑桔表皮分子生理结构便发生变化,出现坏死病斑,乙醇产生并发出臭味。相反,5%的氧气,7%的二氧化碳比例就会使酸橙绿色更持久,但使果实更容易感病腐烂。
  贮藏一般分常温贮藏和低温贮藏。常温贮藏是较普遍使用的方式,有地下窖藏、地下库和通风库贮藏等,贮藏期可长达3~5个月。常温贮藏管理要点有:入库前期(入库2~3周内)气温高,果实容易腐烂,要注意及时检查果实,并充分利用夜间低温,多开门窗和利用排气扇等通风设备,降低库温。贮藏中期(12月至次年2~3月)气温较低,贮藏果实的变化相对稳定。如有较多果实腐烂,也应加强通风换气,剔除烂果。贮藏后期(3月份以后)病菌活动加强,果实腐烂增多,果实的风味也急剧变劣。应密切注意果实的变化,及时安排果实上市。低温贮藏的管理的关键措施是控制适当的低温和湿度,并且要注意通风换气。目前低温贮藏应用较少。
  不同地区的同一品种所得数据往往不同,这是由于这些试验受当地气候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影响。进口水果的人应向提供者了解每种水果的不同特性。
  8 销售现状及其对策
  8.1 当前柑桔产销情况
  柑桔是我国的主要水果之一,其产量仅次于苹果,居第二位。 我国柑桔生产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位置,产量仅次于巴西和美国,列第三位。 近年来我国柑桔生产发展很快,产量连年增长,1997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预计总产量可达960万吨,比去年增产113万吨,增长13.5%。 由于柑桔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市场供应充裕,近一个多月以来,在南方柑桔产区出现了市场流通滞缓, 价格下降,局部卖难。早熟温州蜜柑、名牌优质柚类、 橙类的价格与去年持平或略有下降,中晚熟温州蜜柑、红桔、 南丰蜜桔及芦柑等宽皮柑桔下降幅度较大。其中占柑桔产量比重较大的中晚熟温州蜜柑产地收购价约0.55元/公斤,比上年减少0.35元,下降38.8%;芦柑1元/公斤,减少0.3元,下降23%。目前,柑桔不仅价格下降幅度较大,而柑桔市场流通滞缓,出现产品积压卖难, 销售形势严峻。据浙江省反映,去年同期温州蜜柑销量已近一半,芦柑的销量约占20%,而今年温州蜜柑销量只有三分之一,芦柑只销出10%。重庆截至12月15日, 全市已发运柑桔4.3万吨,占总产量的21%,运销进度缓慢,外销量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
  8.2 柑桔价格下降原因剖析
  今年柑桔价低和销售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果产量大幅度增长。预计今年全国水果产量将达5030万吨,比上年增产377万吨,增长8%,由于果品生产连年丰收产量猛增这个大环境的影响, 尤其是今年柑桔产量的大幅度增长, 使得原来就比较疲软的柑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质量较差、不耐贮运的中晚熟温州蜜柑销量还没有过半,优质甜橙、 柚类又紧跟着上市,对中晚熟温州蜜柑、红桔等品种的销售难度更大。 加之市场机制不健全,流通受阻。此外,据果品批发市场经营部门介绍, 往年社会集团购买力是水果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年以福利为主的社会集团购买力下降。 柑桔生产的快速发展超过了人们对柑桔鲜食需求的增长, 使柑桔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在低消费水平的情况下,出现生产相对过剩,价格下滑,局部卖难。
  (2)柑桔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牌少,质量差。近两年来,各地都加大了柑桔品种结构调整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进展比较缓慢。目前, 我国柑桔品种结构仍不尽合理,不耐贮运的宽皮柑桔比重还很大,约占柑桔总产量的 70%以上,其中温州蜜柑占60%以上,尤其是劣质的中晚熟品种较多, 约占温州蜜柑产量的55%。甜橙类产品的比重仅占柑桔总产量的23%,其中,适宜加工果汁的品种只占橙类产量的34%,而且大多集中在11-12月成熟,晚熟品种仅占柑桔总产量的5%左右。有些地区的果农,为了抢占市场,只要有经营者购买,不管果子成熟与否,就采摘出售,造成恶性早采,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同时, 品牌优、质量好、有竞争力的柑桔产量比重小,“大路货多”, 上市量又相对集中,给柑桔运销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也是造成柑桔销售困难的原因之一。
  (3)采后设施不足,技术落后。一方面,柑桔作为一种鲜活农产品,提倡周年供应,但因贮藏能力不足产量的20%,80 %以上的柑桔要在短时间内出售,在市场供应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势必造成竞相压价,低价销售。另一方面, 加工制品少,柑桔加工量约10%,消费方式单一。而世界柑桔生产先进国家, 加工比例高达50%左右,消费方式除鲜食外,以果汁饮料为主, 辅以添加到食品中。
  (4)公路运输设立关卡,乱收费现象严重。公路运输占用资金少,运输方便、灵活,腐损小,现已成为柑桔运销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有的地区设立关卡,强行检查,乱收费和重复收费的现象严重。 有些在已向桔农征收特产税的基础上,又额外向桔商重复征收税金,一般每车500元左右,高的每车达1000元。这种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堵死了自己的外销渠道,使柑桔积压、卖难, 桔农的利益受损。另外,铁路运力严重不足,车皮昂贵,运输成本猛增。此外, 不少宣传媒体连续报道“柑桔卖难”,造成桔商不敢大量收购或竞相压价, 从而增加了柑桔的销售难度。
  面对柑桔销售比较困难的问题, 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一是制订了促销优惠政策。浙江省政府于1997年12月26日发出通知, 以广开流通渠道,抓好柑桔销售为中心,制订了五条具体政策, 千方百计做好柑桔促销工作。重庆市开县对今年的柑桔产销工作做出了四条规定:即调整结构,高接换劣;疏通渠道,搞活流通;对运销柑桔者免交市场管理费, 免收农林特产税等九种费用;由监察、物价、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组成督导组, 确保柑桔运销畅通。最近,广西桂林地区由于柑桔促销工作做得好, 早熟温州蜜柑已销售完,中晚熟温州蜜柑已销近70%。二是采取了一系列的促销措施。 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省区的一些县市已纷纷召开了招商、洽谈、 交易会和新闻发布会,如浙江省衢县政府在举办招商会的同时, 向各地客户颁发了“柑桔产销顾问聘书”和“运销服务承诺书”,受到桔商的欢迎,促销效果比较好。 三是有些地区对中晚熟温州蜜柑和橙类采取挂树贮藏,以延迟采收, 减少集中上市的压力。
  8.3 面向市场,积极做好柑桔产销工作
  面对柑桔产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如何提高果品质量,加强信息引导,增强服务功能和市场竞争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目前柑桔生产的关键是要树立市场观念、商品意识,依靠科技,增加投入, 积极开拓市场,尽快实现由面积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1)稳定面积,优化结构,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我国现有柑桔面积2025万亩,比1990年增加430多万亩,增长27.2%。现有投产面积1200多万亩,占柑桔总面积的60%。在两三年内现有幼龄桔园将陆续投产或进入盛果期, 如无大的自然灾害,到本世纪末,柑桔产量将达到1300多万吨,比现在增长35.4%, 而同期购买力的增长将远远低于这个水平。因此,今后柑桔种植面积要控制发展,而柑桔生产发展的重点是挖掘内部潜力,优化品种结构,增加科技含量, 提高单产,提高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加快调整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的步伐, 增加优质橙类,调减宽皮柑桔尤其是中晚熟温州蜜柑和劣质红桔, 积极稳妥地发展良种柚和其他名特优柑桔新品种,注重加工品种的发展,搞好早、中、 晚熟品种搭配,提高均衡供应水平。争创名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质量要求将会更高。柑桔生产要面向市场, 以高质量的名牌产品争夺市场,名牌战略不能仅仅体现在宣传、广告、包装上, 在柑桔栽培时就要有名牌意识。目前,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国农村柑桔市场有很大潜力, 尤其是农民消费柑桔的水平还很低。从国际市场来看,名牌优质柑桔出口前景看好。各地要抓住机遇,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建立稳定的柑桔经营体制,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2)加快柑桔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苗木是果树生产的基础,培育良种苗木是提高果品质量的关键措施。目前,我国柑桔良种繁育体系仍然十分薄弱, 国营良种繁殖场生产的苗木不足生产发展所需的20%, 大多数为无组织的个体农户繁育苗木,无病毒良种苗木只占2%。我国红江橙的主产区广东省廉江县,近两年因黄龙病危害,产量已所剩无几。为使我国柑桔持续健康发展, 今后各地要加强柑桔抗病品种的培育和无病毒良种苗木的繁殖体系建设, 并将其纳入“种子工程”和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计划,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同时, 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苗木管理,严格执行果树苗木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 检疫合格证的“三证”管理制度,保证柑桔苗木质量和安全生产。 为了严格苗木管理,我们将组织专家修订《全国果树种子苗木管理暂行办法》, 并制订和修订主要树种的苗木标准,使柑桔苗木繁育纳入法制轨道。
  (3)减损增效,发展采后贮藏加工业。世界水果生产发展的历史表明,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靠采后贮藏加工业来推动。发达国家如美国、 新西兰、以色列、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等基本做到了采后立即预冷处理, 然后进入冷库和气调库,并采取冷链的形式进行运输和销售, 从而保持果品固有的营养成分和滋味。美国、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柑桔生产国, 他们的加工量占柑桔总产量的70%以上。目前,我国柑桔贮藏运输设施和加工能力严重不足, 技术落后,每年腐烂损失率一般15-20%。随着时间的推移,幼树陆续投产, 我国的柑桔贮藏加工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要减损增效,积极发展贮藏加工业。
  (4)强化服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首先是强化信息服务。随着果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生产的快速发展, 发展中的农民购销组织还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能捕捉准确的市场信息,出现生产的盲目性, 导致生产大起大落,流通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柑桔生产发展的“瓶颈”, 因此要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对柑桔产销工作及时指导。二是强化柑桔生产的产前、 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 是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必由之路。柑桔是商品率很高的鲜食产品, 又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既受流通的制约,又受消费水平的限制, 柑桔生产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实现柑桔产业化,关键是要构筑产业化的组织体系, 加大农民组织和各级农业部门对柑桔产业化的参与度,以市场为导向, 以农户为基础,依靠龙头组织的带动,大力发展贸工农、 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服务组织,推进产业化进程。
  (5)各级政府要协调好有关部门的关系,出台对柑桔产销的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农业、供销、工商、公安、交通等部门要通力协作, 为柑桔运销提供方便,打击车匪路霸,彻底解决乱设卡、乱收费的问题, 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柑桔生产的稳步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9 部分科研单位 
  科研单位     地址     邮编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重庆,400712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
  华南农业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
  江西省赣州地区柑桔研究所,江西赣州地区柑桔研究所,341401
  浙江省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浙江省黄岩,318020
  福建省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4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海南省儋州市,571737

  10 与柑桔同科的果树品种
  芸香科按恩格勒分类系统,有七个亚科,约180属,1700种,分布于世界各洲,而以亚洲、澳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为主。我国原产及引进栽培的有4个亚科,分别为巨盘木亚科(又称佛兰德亚科)、飞龙掌血亚科、柑桔亚科。29属约150余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本科植物多为灌木或乔木,稀为草本。果为浆果、核果或蒴果状,稀为翅果状。
  与果树有关的共8个属,其中主要是柑桔亚族的枸橘属、金柑属和柑桔属,黄皮亚族的黄皮属。我国曾勉教授主张将原柑桔属分为5属即大翼橙属(Papeda Hassk)、枸橼属(Citrus Linn.)、柚属[Cephalocitrus(Tanaka)Tseng]、橙属(Aurantium Miller)、柑桔属(Sinocitrus Tseng)。 目前在果树园艺学中就用较广的为施文格分类法,柑桔是总称,具体分为:甜橙、葡萄柚、柠檬、酸橙、柚子、桔子和枸橼。
  (1)枸橘属
  枸橘(别名:枳壳、枳)Poncirus trifoliata Raf.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近球形,暗黄色,密被短柔毛;果皮厚约5~10毫米,有多数油腺,粗糙;汁胞(或称沙囊)长纺锤形,有柄,含苦辣油,味酸苦;种子卵形,通常为多胚。
产于长江中游各省。适应温和的气候,不耐高温,但能耐零下18℃低温。主要用作砧木,果皮入药。
飞龙 Poncirus trifoliata var. Monstrosa Swingle
为枸橘的变种。生长缓慢,适宜作盆景。
  (2)金柑属 Fortunella Swingle.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果实较小,果皮厚,肉质,有香气,味甜可食;种子小,卵形,表面平滑,胚绿色。本属与柑桔属极为相近,多数学者认为是柑桔属的原始类型。耐寒、耐旱、抗病,适应范围较广,在长江流域和化南各地均有分布。
  按施文格的分类法,金柑属分为2亚属,4种。分别为:真正金柑亚属Eufortunella[长叶金柑F. Polyandra Tanaka、圆金柑F. Japonica Swingle、罗浮F. Margarita(Lour.) Swingle]、原始金柑亚属Protocitrus[香港金柑F. Hindsii(Champ.) Swingle]。




(责任编辑:WangQiang)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