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度:木薯喜高温,不耐霜雪,一年之中有8个月以上的无霜期,年平均温度18℃以上的地区均可栽培。木薯发芽出苗的最低温度为14-15℃,18-20℃可正常生长,最适温度为25-29℃。在14℃时生长缓慢,10℃以下停止生长并受寒害。海南终年可栽培木薯。
(二)光照:木薯是短日照热带作物,喜阳性不耐荫蔽,对光照长度和温度的反应都很敏感,阳光充足对提高产量有重要作用。木薯生长在阳光不足,荫蔽度大的地方,茎叶徒长,叶序稀疏,节间伸长,茎秆细弱,块根细小,且容易引起叶片脱落,造成低产劣质。因此,在林地间作木薯,只限于幼林地段,与其他农作物间作,也应以矮生的豆科作物为宜。
(三)雨量和湿度:木薯对降水量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在600-6000毫米的地区生长。木薯是耐旱性很强的作物,年降水量350-500毫米的地方也够一造木薯生育所需的水分,甚至在年降水量仅270毫米的地方也能生长。但木薯最适于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且分布均匀、土壤湿润的地方生长。年降水量少于500毫米的地方产量低,品质差,淀粉含量下降,氢氰酸含量增加。
(四)土壤:木薯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只要不积水、不过分瘦瘠或大石砾过多的土壤均可栽培。但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和钾素丰富的砂壤土为最适宜。表土层过浅肥力差、易受旱的土壤,虽能生长,但产量低,品质差。土壤粘重板结或石砾地、粗砂地等,不利块根伸长,块根发育不良,产量品质俱差。
(五)风:微风利于木薯生长,但木薯植株高大,忌怕台风,台风常常吹毁叶片,吹断枝条和茎秆,动摇植株,造成倒伏,使块根断裂而腐烂于土中,造成减产。
木薯的栽培技术
(一)选地和整地
木薯适应性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苛,只要不过分贫瘠和石砾过多,不积水的土地均可选用,在常受台风袭击的地方栽培,宜选择避风或有林段保护的地段种植。
整地应根据不同的地形进行,林区山地,垦地时必须注意水土保持,大于15度的山地,最好开成梯田或等高垦耕种植,避免在坡度过大的山坡进行陡坡栽培。荒坡草地宜在植前2-3个月进行全垦、带垦或免耕等,坡度在10度以下的较平缓坡地可进行机耕;丘陵山地,地块不大,高低不平,可用畜犁耕或免耕或开环山行种植;坡度在20度以上的山坡,不开环山行不宜种植木薯,否则会造成土壤严重冲刷,得不偿失。
(二)种植材料
种茎要求新鲜,色泽鲜明,斩断切口见乳汁。此类种茎养分多,生活力强,发芽率高,利于植后全苗壮苗,保证产量。因此必须选择充分成熟,粗壮密节,髓部充实并富含水分,芽点完整,不损皮芽,无病虫害的主茎作种苗。未充分成熟,茎秆纤细,叶节稀疏,髓部中空,皮芽受损或已抽芽的种茎,植后发芽率低,出苗慢,幼苗细弱,结薯少,产量低,一般不宜做种苗。
(三)种植方法
木薯的种植方式有平放,斜插和直插。平放可四周结薯,浅生易收获,但全埋于土中,通透性差,发芽出土困难,易引起缺株,抗风性也较差。斜插出苗快,出苗率高,能保证全苗,薯块朝一方伸展,收获方便但抗风性也较差。直插出苗早而整齐,结薯多入土较深,抗旱抗风性能较好,但薯块大小不均匀,种植时花工多,收获较困难,大面积生产上少使用。
种植时用利刀砍断种茎,插条长度以15-20厘米为宜,平放或斜插于穴中,浅盖土。密度视土壤肥力而定,土壤肥力高植疏些,反之密些,一般亩植800-1000株为宜,最密不宜超过1600株。植距多为1米╳0.8米或0.8米╳0.8米。
木薯的田间管理
1、补苗:木薯植后常常由于种苗贮藏过久失水过多,种茎幼嫩纤细或插条过短或由于遇上低温干旱,雨水过多,湿度过大等原因造成缺株,为了保证全苗,必须及时补苗。通常在植后20天开始补苗,30天内完成。
2、间苗:木薯植后通常有2 - 4个或更多的幼芽出土,如任其自然,每穴将有多个主茎,会造成荫蔽和消耗养分,一般间苗在齐苗后,苗高15-20厘米时进行,每穴留1-2苗为适宜。
3、中耕除草:木薯块根的良好发育要求土壤表土层疏松,通气良好,因此,植后三个月内的中耕除草是促进块根增长,提高单株产量的关键时期。一般植后30-40天,苗高15-20厘米时,就可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促进幼苗生长;植后60-70天可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植后90-100天,如果需要,可进行第三次中耕松土,这时块根的数量已基本稳定并开始膨大,应结合松土追施壮薯肥。木薯块根浅生,深植和厚培土都不利块根膨大,土壤板结的地方一般都不培土,土壤砂质贫瘠的地方和常受台风袭击的地方可浅培土。
4、施肥:在各类养分中,木薯对氮和钾的要求最高,其次是磷、钙和镁。生产1吨块根的产量,约从土壤里吸收2.3公斤氮、4.1公斤钾、0.5公斤磷、0.6公斤钙和0.3公斤镁,N:P:K=5:1:8。亩产块根1500公斤,需从土壤里吸收3.5公斤氮、0.75公斤磷和6.2公斤钾,如果茎叶不回田,每亩消耗N、P、P的数量将分别增加到7.4公斤、1.6公斤和8.1公斤,不过在整个生长周期中,这些养分约50%将重新被回收。因此要连年保持亩产1500公斤,每年每亩至少应增施硫酸铵17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氯化钾18公斤。木薯虽然要从土壤里吸收大量养分,然而从生产一吨干物质所吸收的养分看,除钾和钙外,其他养分的吸收量比许多作物要少得多,生产一吨干木薯片吸收6公斤氮和1公斤磷,比其他作物要少1-2倍甚至几倍(表4-1)。
表4-1 不同作物生产1吨干物质吸收的养分比较
作 物 生产1吨干物质吸收的养分(公斤)
N P K Ca Mg
木 薯 6 1 11 1.6 0.6
大 豆 21 5 6 0.9 1.4
玉 米 15 3 6 0.5 1.7
马铃薯 10 2 22 0.8 1.3
水 稻 13 3 4 0.4 1.6
高 梁 20 4 4 0.5 1.9
小 麦 18 4 6 0.6 1.8
木薯的施肥时期和方法是根据其生长周期、气候特点、土壤肥力、肥料种类和经济因素等条件决定的,原则是施足基肥,合理追肥,N、P、K配合施用。在正常的情况下,三要素的施用比例以N:P:K=5:1:5为好。在生产上,由于木薯的生长与土壤和气候之间的交互作用,特别是在高温多雨,淋溶严重的地方,肥料的一次施用往往难于保证其全生育期的需要,因此,在实践中,一般追施2-3次,分为壮苗肥、结薯肥和壮薯肥。壮苗肥以氮为主,于植后30-40天内施用,结薯肥以钾为主并适施氮肥,于植后60-90天施用,可促进块根形成,保证单株薯数。如果土壤贫瘠,最好施一次壮薯肥,于植后90-120天内施用,可促进块根膨大和淀粉积累。
木薯如何进行合理施肥,近年来科技人员进行了土壤分析和植株营养诊断相结合的研究,指出木薯栓内层含钾量低于0.7%或土壤中可置换性钾低于0.6%时,即应亩施6.0-6.5公斤钾肥。在3-4月龄木薯完全展开的嫩叶中含N量少于4.7%,P少于0.3%,K少于6.0%时,即为营养不足,应及时施肥。
(责任编辑:WangQiang)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