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长发育 瓠瓜的生育周期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初花期、结果期四个时期。
1、发芽期 从播种至子叶伸展为发芽期,在24-31℃的适湿条件下,需7-8天,此期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以利出苗整齐。
2、幼苗期 从长第三片真叶到卷须出现。在25℃左右的适温下,需14-20天,此间植株节间短,茎直立,植株生长缓慢,一般3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湿润。
3、花期 从第5-6片真叶到第一朵花开放,约需30天,这一时期注意追施全肥(氮、磷、钾),确保根深叶茂,为丰产稳产打基础。
4、结果期 从第一批果坐住,经过连续不断地开花结实,直到最后植株大量落叶,果实稀少这一阶段。结果期的长短是产量高低的关键,与品种和栽培管理条件关系十分密切,应注意选栽适合本地区栽培的品种,并注意栽培技术措施的落实,设法延长结果期,做到丰实丰收。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瓠瓜为喜温作物,种子在15℃开始发芽,30-35℃发芽最快,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低温时开花较多,但稔实率低。9-11℃时生长发育受阻,36-38℃时蒸腾作用过强,植株生长易出现早衰。
2、水分 瓠瓜根系发达,吸收土壤水分的能力较强。但由于其枝叶繁茂,叶大,其蒸腾旺盛,消耗水分多,遇天旱时仍须及时灌水。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对不分的需求量逐渐增强,至开花结果期,枝叶迅速生长,特别是坐果之后,果实不断发育,需要水分最多。果实发育后期特别采收之前,水分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果实品质及贮运性。
3、光照 瓠瓜耐弱光,但若过阴则影响瓜苗正常生长,也影响果实质量。为确保高产优质,最好选择地势开阔,向阳地段种植。
4、土壤 瓠瓜适应能力较强,在微酸性(PH值为6.5-7.0)土壤中生长较好,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上种植产量更高。
二、主要类型和品种
(一)主要类型
1、瓠子 果实长圆筒形,首尾一样大小,长度50厘米,生长期较短,结果早而且较集中,栽培较多,有蒲瓜,细棱2个品种。
2、长柄葫芦 果柄较长,头部细长,食用幼嫩的果实,老熟查可做瓢用,有长颈葫芦1个品种。
3、大葫芦 果柄短小,果实较大,扁圆形,有细花及花葫芦2个品种。
4、细腰葫芦 果实下部大,近果柄处较小,中间缢细,嫩瓜供食用,老熟瓜可制作容器或玩具,有大花及青葫芦2个品种。
5、观赏葫芦 果实细小、长度仅10厘米左右,中部缢细,下部大于上部,无食用价值,可供观赏。
(二)主要品种 以下品种适且在华南地区广泛栽培。
1、蒲瓜 分枝能力强,叶片近圆形,绿色,瓜长圆筒形,肩较大,长60厘米,横径13厘米,皮青绿色,具有纵纹5-7条,肉白色,单瓜重1-1.5千克。早熟,生长期90-120天,播种至初收50-70天,延续收获40-50天,耐寒,肉质软滑。
2、细棱 分枝能力强,叶片近圆形,浓绿色,瓜长棒形,肩细小,下端较肥大,长55-60厘米,横径12厘米左右,皮青绿色,肉白色,单瓜重0.7-1.3千克。早熟,生长期90-120天,播种至初收50-70天,延续收获30-50天,耐寒,耐势中等,肉质软滑。
3、长颈葫芦 叶片近圆形,绿色,两面柔毛较多,叶柄浅绿色。主蔓30节以后在侧蔓第1-3节连续着生雌花。瓜上部细长,下部膨大,长48厘米,横径12厘米,单瓜重0.7-2千克。中熟,播种至初收80-90天,延续收获100天,耐热,且要求较高湿度,肉质软滑。
4、细花 叶片近圆形,绿色,两面均披较多柔毛。主蔓28-30节后在侧蔓第1-3节连续着生雌花。瓜扁圆形,长20-25厘米,横径13厘米左右,皮绿白色。单果瓜重1-1.5千克。中熟,播种至初收80天,延续收获120天,耐热,要求较高湿度,肉质软滑。
5、青葫芦 叶片近圆形,浅绿色,两面披柔毛。主蔓30节后在侧蔓着生雌花。瓜长卵形,长22厘米左右,横径14厘米,上部11厘米,中间狭细。单瓜重2-2.5千克。中熟,播种至初收80天,延续收获120天,耐热,喜潮湿土壤。果肉水分较多,较嫩滑。老熟后果硬壳可作容器。
三、主要栽培技术
(一)播种季节和品种 在以上适栽主要品种中,蒲瓜、细棱2个品种适宜于冬春温暖的地区如海南省作早熟栽培,提早在冬季10-11月播种,形成批量生产,实现冬春北运,丰富菜篮子。
长颈葫芦、细花、青葫芦等中熟品种,可因地制宜,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蔬菜品种的要求。
(二)播种育苗 瓠瓜种皮较厚,不易吸水,播种前先行浸种催芽,每亩用种量为0.2-0.3千克,种子用50℃的温水浸种8-12小时,取出掺上与种子等体积洗净的砂子,拌匀后用布包好,置于25-30℃下催芽,每天淋水翻动2-3次,经3-5天露芽,即可播种。
蒲瓜这一品种适宜用直接穴播,每穴播种2-3粒,粒距2-3厘米。冬季和早春播种时往往气温偏低,空气也较干燥,露地直播种子宜深些,一般播后覆土2-3厘米厚,并用干净稻草覆盖植穴以防寒,同时要勤浇水,以利出苗,待子叶出土后掀开稻草。
细棱等品种需用营养袋育苗,营养袋规格为10-12厘米×12厘米。营养土配方为:表土100份,腐熟的猪或牛粪20份,过磷酸钙1份,硫酸钾1/10份(或草木灰1份),按其比例混合调均过筛即可依次装袋,并排放整齐,浇底水,然后每袋放进种子2粒,覆上过筛营养土,用洒花桶浇水;第2-3天每天下4点钟后浇一次水,以后每隔3天浇一次水。苗出圃前2天停止浇水,以免定植时营养袋中的土块溃散,影响成活率和缓苗,在幼苗生长过程中,一旦发现苗不整齐或叶片显淡黄色,应将发育不良的种苗集中加强看护管理,并用0.4%-0.5%尿素和0.2%-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施,促使种苗生长整齐。
(三)整地作畦 为了避免和减少春季瓠瓜受到寒潮的影响,以选择背北向南、排灌条件较好的田块为宜。瓜地应及早耕耙,一般在晚稻收割后,及时犁田晒冬,植前再耕耙整细,对生地要求二犁二耙,精细平整。整平后划出植厢,然后起畦,对生地要求二犁二耙,精细平整。整平后划出植厢,然后起畦,畦宽为1.3-2.0米,沟宽30-50厘米,深30厘米,施用优质腐熟厩肥或堆肥1500-2000千克,并加过磷酸钙15-20千克。施用基肥有 两种方法:一种是结合耕耙混撒施入土中,一种是集中条施于沟内,沟施适于土壤贫瘠地段。
(四)定植 瓜苗长至第4-5片真叶时即可定植。定植密度分两种;搭架栽培株距为60厘米,畦距50厘米,每畦种2行,亩植1600株;爬地式栽培株行距为0.17×1.3-1.5米,亩植2600-3000株。
定植家在傍晚进行,有利于提高定植成活率。定植时挖小穴20厘米×20厘米,覆土时稍压实土面,并做小土,淋足定根水。
露地直播栽培的,当小苗长出4-5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每穴留1株壮苗,并浇一次低浓度的人粪尿(10%左右)。
(五)肥水管理 瓠瓜生长快,结果多,需肥量大,在生育期间应分次进行追肥。追肥在前期应抓紧,定植后第三天浇10%左右的人粪尿,每亩施500千克;以后每三天施一次10%的人粪尿,每亩1000千克,或复合肥2千克,或尿素2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氯化钾1千克,长出4片新叶时施30%的人粪尿,每亩1500千克。插支架后施50%人粪尿,每亩2000千克,至植株进入大量雌花形成期时,追施2次全肥(氮、磷、钾),可施腐熟的沤肥(每亩用量内包括过磷酸钙10千克、氯化钾2千克)1000千克/亩。进入盛果期时,每隔3天施一次30%粪水,施肥时开5厘米深的小沟,施后覆土,施全肥时小穴20厘米×20厘米。施肥时避免粘在蔓叶上,否则浓度大时会灼伤叶片,影响植株正常生长。海南冬春干旱,追肥要结合浇水,结果盛期如遇干旱,可隔4-5天浇水一次,以保证果实充分膨大。
(六)搭架引蔓 定植后约30天,植株长至10片真叶,卷须5-7厘米长时,就要搭架,一般搭“人”字架。由于瓠瓜叶片大,枝蔓宠杂,结果多,所以架材要粗而长,高约3米,架材插在离瓜秧8-10厘米处,在1.3米高处交叉,并于“人”字架上适当设置2-3行小横竿,做到插牢绑稳。
架搭牢固之后,将植株主蔓引放在架材上,等新出2-3片叶后用尼龙绳将主蔓绑在架上,以后每长20-30厘米方蔓绑一次,注意只绑蔓或侧枝,不要扭伤枝蔓,以免引起暗伤,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瓠瓜生长后半期,枝叶多,侧枝丛生,互相荫蔽,甚至出现徒长蔓,必须进行整株,摘心、摘叶,以利植株生长和结果。当主蔓长约1米时(7-8片叶)摘心,以促使发生子蔓结瓜。当子蔓坐果,幼果长15厘米时,再于子蔓第5-6片叶处进行第二次摘心,保进孙蔓生长结果,其后任其生长和结果,第一瓜采收后,要剪除徒长蔓枝和基部未结果的侧蔓,在进行修剪时,要结合植株在支架上的协调平衡,经常摘除老叶。
在植株长出4-6片真叶时,叶面喷施2次150微升/升乙烯剂,可使主蔓提早形成雌花,增多雌花数,提高产量。
(七)采收 适时采收可提高果实品质,促使上部继续结瓜和后续瓜的生长,这是早熟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幼果茸毛基本脱落,皮色变淡时为适收期,一般第一批瓜的采收时间是开花后15-20天,旺果期的采收适合期是开花后10-12天。
(责任编辑:WangQiang)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