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长发育 黄瓜的生长发育可分四个时期,即发芽期、幼苗期、初花期和结果期。
1、发芽期 从播种到第一片真叶出现,在25-30℃条件下,约需7-8天。
2、幼苗期 从第一片真叶出现到叶腋出现卷须,在22-28℃下约需30天。此期是黄瓜育苗的关键时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大部分花芽都在幼苗期分化和发育。
3、初花期 从黄瓜定植到根瓜坐住,在20-30℃下,约需25天,此期植株生长迅速,开始吐须抽蔓,并进入开花结果,株高1米左右由直立状态变成匍匐状态。
4、结果期 从根瓜坐稳直至衰老拉秧为结果期。其长短受品种、环境,栽培技术水平、管理、病害等诸多因素影响,此期蔓叶生长与开花结果同时进行。管理上要以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为中心,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结合肥水管理并随时采收嫩瓜,促开花,防“早衰”,延长生长期,为黄瓜的优质高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黄瓜性喜温暖,不耐寒冷也不耐高温,生长期需一定的昼夜温差,生育适温为10-30℃,白天20-30℃,夜间10-17℃;发芽期最适温度25-30℃,低于10℃高于38℃均不发芽或发芽率降低,幼苗期温度要求稍高,适渐为22-35℃,25-30℃时果实发育最快,黄瓜4℃时受寒害,38℃时生理失调易形成苦味瓜,45℃时叶色退绿,50℃时茎坏死。海南省冬季无霜,昼夜温差大,适宜栽培黄瓜,尤其南部地区如三亚、乐东、东方、陵水一带,是冬春种植反季节黄瓜的最佳地区,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台风暴雨已过,此时播种黄瓜,可在2、3月份(春节前后)大量收瓜,正赶上南菜北运旺季,经济和社会效益均佳。
2、水分 黄瓜根系浅生,吸水力弱,不耐干旱,要求土壤湿度85%-90%,空气湿度70%-90%,但空气湿度过大植株易感病,黄瓜对较低空气湿度的适应能力,随土壤湿度增高而增强。因此,即使是在干燥地区或干旱地区栽培黄瓜只要土壤供水充分,仍能获得高产。
黄瓜的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要求不同,发芽期需水量约为种子重的50%,水分过多会引起烂种。幼苗期需水较少,此时如高温多雨,会造成幼苗徒长,雌花出现迟,开花结果期营养生长与生死生长同时并进,需水量大,如缺水,则会造成化瓜或畸形瓜,因黄瓜根系浅,怕涝,此期如雨水过多也会降低产量。
3、光照 黄瓜属短日照植物,不同类型品种或同类型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对日照长短的要求有异,多数品种在8-12小时光照下能促进性器官的分化形成。海南省光照时数较短,平均日照时数6.2小时,且冬春季节温度较低,此时播种黄瓜,与黄瓜花芽性变化规律相符,有增产优势。黄瓜在弱光下仍能正常生长,但光照强度过低,或阴天过多,均会造成大量落花落果,从而影响产量。
4、土壤营养 黄瓜栽培在轮作中须安置在高度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粘壤土上,华南地区黄瓜露地栽培以疏松肥沃的砂土或砂壤土为最适宜。黄瓜对土壤酸碱性要求不严,在PH值4-7.2范围内均能生长,以PH值6.5为最适宜。
黄瓜生长快,且连续开花结果,对养料要求严格,同时它根系浅生,吸肥力弱,对高浓度肥料反应敏感,因此黄瓜生产中在分期追肥过程中应适当降低肥料浓度,做到勤施薄施,少量多次。
氮素充足对黄瓜增产有显著效果,但氮素过多,茎叶徒长,不利雌花分化,氮素不足植株营养不良,叶老化和提早落叶,出现畸形瓜,在整个生育期需供应氮磷钾相配合的肥料,这有利于黄瓜植株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果实发育中需钾较多,所以,在结果期对黄瓜施用钾肥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类型和品种
(一)主要类型 黄瓜按一定性状可分为若干类型,按栽培季节可分春黄瓜、夏黄瓜、秋黄瓜、冬黄瓜;按成熟期可分早黄瓜,晚黄瓜;按栽培方式可分地黄瓜,架黄瓜,按果实特性可分刺黄瓜、鞭黄瓜、短黄瓜和小黄瓜等。
(二)主要品种 黄瓜品种较多,现介绍华南地区的主要栽培品种供生产上选用。
1、津研4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育成。中熟,植株生长势较弱,主蔓结瓜为主,侧蔓很短,摘心后回头瓜较多,主蔓第一雌花着生在第5-6节上,以后每隔2-3节出现1雌花,瓜棒状,商品性好,瓜色深绿有光泽,瘤不明显,刺白色而较稀疏,瓜把短,瓜条长35-40厘米,果肉厚而紧密,浅绿色,为鲜食与盐渍兼用的良种,亩产可达5000千克左右,该品种耐瘠薄,适宜密植,抗霜霉病,白粉病,但不抗枯萎病,是海南省三亚、乐东等地冬季主栽品种。
2、津研7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育成。生长势较强,植株中上部有侧蔓3-5条,主侧蔓同时结瓜,第一雌花多着生在主蔓第4-6节,瓜棒状,色深绿,有黄色条纹,长约40厘米,刺瘤稀而明显,无棱,单瓜重250克,肉厚质脆,耐热耐涝,较晚熟,是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的三抗品种,亩产5000千克以上。
3、津春4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育成。生长势中等,主侧蔓均可结瓜,以主蔓瓜为主,瓜棒形,瘤明显,刺白色,瓜条长30-35厘米,色深绿有光泽,肉厚,品质佳,抗病力强,近年来,该品种在华南地区表现良好,津春4号和津研4号为海南省南部地区冬季黄瓜生产的主要品种,无论是在当地,还是出口、北运,都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4、早春1号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植株叶小,色深绿,主蔓结瓜,第一雌花着生在第4-5节位上,瓜条深绿有光泽,瓜长18-20厘米,单瓜重150克,质优,抗霜霉病,早熟,亩产2500千克左右。
5、夏青2号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植株生长势强,叶深绿色,主蔓结瓜,第一雌花着生第四-10节上,瓜短圆筒形,长20厘米左右,深绿色,披白粉,白刺,瘤不明显,皮光滑,单果重150-200克,肉厚,品质佳,抗霜霉病,炭疽病,早熟,亩产1500-3000千克。
6、刺春3号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种,瓜圆筒形,主蔓结瓜,适宜密植,连续结瓜性强。当环境不适宜如肥水不足时,易出现畸形瓜,瓜色深绿,质脆,产量高,耐贮运。
7、夏丰1号 辽宁省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植株长势强,叶色深绿,第一雌花着生在第4-5节上,瓜条长棒形,长30-35厘米,单瓜重180-270克,瓜深绿,无棱瘤,刺密白色,果肉脆甜,品质佳,较耐热,耐涝,抗霜霉病,白粉病,较抗枯萎病。
8、中农1101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植株长势强,叶深绿,主蔓结瓜,第一雌花着生在第5-8节上,结瓜集中。撤长棒形,长35-45厘米,单瓜重150-200克,瓜色深绿,无棱,刺瘤适中,肉脆,品质佳,中晚熟,适应性强,耐热耐寒,搞霜霉病,白粉病,耐疫病,亩产2500-5000千克,肥水要求较高,中后期须增施叶面肥。
9、津杂2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育成。植株生长势强,叶色深绿,主侧蔓结瓜,第一雌花着生在主蔓第3-4节,瓜条长棒形,长35-40厘米,单瓜重250-350克,瓜色深绿,白刺,棱瘤较明显,瓜头有黄色条纹,皮薄,肉脆品质好,抗苦味性强,早熟,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亩产5500千克左右,栽培中注意防蚜虫和茶黄螨。
10、津春5号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育成。植株生长势强,主侧蔓结瓜,第一雌花着生在主蔓第5-7节,瓜条长棒形,长23厘米,单瓜重200-250克,瓜色深绿,刺瘤中等,肉脆质佳,早熟,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亩产4000-5000千克左右,栽培中需大肥大水。
三、主要栽培技术
(一)播种季节与品种的选择 华南地区气候温和,一年四季均可种植黄瓜,但多以春、秋露地栽培为多,海南等地冬季温暖,可行黄瓜冬春瓜季节栽培,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播种,海南南部宜早不宜迟,北部可依气象条件适当早播此期易获高产,且销路好,如遇低温,可适当推迟5-20天播种,内销可选黄瓜种,出口须先肉质致密,清香味脆的耐寒品种,如津研4号,津春4号等。
(二)整地作畦 黄瓜栽培应选地势较高,向阳,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黄瓜多病,不宜与瓜类作物连作,冬闲稻田种黄瓜较好,不论是水田和坡土经两犁,两耙即可整地作畦,宜采用深沟高畦、窄畦,畦宽1.4-1.5米(包沟),畦高30厘米左右,起畦时每亩沟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如猪牛粪1000-15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并使肥料与土训充分拌匀。
(三)播种与定苗 播种分育苗和直播,华南地区冬春种黄瓜不必育苗,可直播。播前最好进行种子消毒,将种子附带的炭疽病,黑星病,角斑病等病菌杀死,常用方法有温汤浸种,即用干净纱布包好饱满而干净的良种黄瓜种子,投入55℃温水中浸10分钏,再放入20-25℃冷水中浸5-8小时,取出清洗干净后催芽,催芽方法是用湿布袋或毛巾等物包裹种子,置于福尔马林300倍液泡种2-3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后再浸种催芽,25-30℃下约一昼夜,待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播种时用栽耙子或手指在畦面挖穴,穴距30-35厘米,每穴播种1-2粒,覆1-2厘米薄土,并用手压实。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播种后15天左右幼苗长出4片叶时间去弱苗,每穴留下1株壮苗。
(四)肥水土管理
1、追肥 黄瓜特别好肥水,除整地时应施足基肥外,在整个生育期间还须经济追施大量肥料,才能获得高产优质,追肥往往应给黄瓜田灌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追肥分3-4次,以复合肥为主,加施人粪尿等,追肥应掌握勤施,薄施,少食多餐的原则,还应根据天气晴雨,土壤干湿,肥料质量确定追肥时间、次数和浓度,晴天施肥多、浓,雨天施肥少、稀。一般齐苗后亩施复合肥10千克,初花期亩施复合肥15千克,也可用1%尿素进行叶面喷施,以后每采收2-3次瓜结合灌水在两行之间追肥一次,亩施复合肥5千克,但要注意地湿时不可施用人粪尿。
2、水分管理 黄瓜对水分要求高,应根据它开花结果前需水少、结果期需水多的特点合理灌溉。幼苗期,适当灌水,以保持土壤湿润,结果期间,瓜蔓生长迅速,需勤浇多浇,保持土壤高度湿润,以沟灌为宜,不可温灌,无沟灌条件的要人工淋水,使表土湿不见水,干不裂缝。海南南部地区冬春少雨水,此期反季节栽培黄瓜,应保证水分的充分供应,这是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灌水于早晚进行为宜。黄瓜怕渍水,降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渍,以免烂根、烂瓜。
3、中耕除草 黄瓜是浅根性作物,对肥水要求较高,所以应适时中耕,提高土壤的通气性,促进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有效养分。中耕分四次,每一次在第一片真叶出现后,第二、三次在根瓜形成后进行,以防茎叶徒长,第四次是在瓜黑根后。黄瓜中耕以浅耕为主,深度约10厘米,中耕时结合人工除草,但瓜蔓上架后不宜深耕,只是在清沟培土保扭亏为盈根系的同时,进行人工拔除杂草。
(五)搭架与植株调整
1、搭架 黄瓜茎蔓性,幼苗4-5叶开始吐须抽蔓时进行搭架。搭架方式用“人”字架、篱架,鸟窝架三种。南方地区多用长约2米的小木条或细竹竿搭“人”字架,其方法为:将木(竹)竿在瓜苗内侧约5厘米处插入,一苗一竿斜向与相邻行的竹竿交叉为X形,交叉处和竖竿正中加横竿,用尼龙绳缚牢。
2、绑蔓 当蔓长到15-20厘米时,引蔓上架,并用湿稻草或尼龙绳上紧下松成“∞”字形绑蔓,以后随着蔓的伸长,每隔2-3节绑蔓一次,至结果盛期蔓开达支架顶端为止,绑蔓时要摘除卷须。绑蔓于下午进行为宜,可防止断蔓。
3、摘心与整蔓 黄瓜的整蔓与摘心须据品种的特性进行:
(1)主蔓结瓜型 幼苗生长后一般不摘心,利用主蔓多开雌花结瓜,绑蔓时摘除侧枝及卷须,早熟品种属此类。
(2)侧蔓结瓜型 幼苗长至4-5片叶时摘心,使早发多发侧枝,据具体生长结果情况选留侧枝,一般留两条,打去多余侧枝和侧枝上的侧枝,晚熟品种属此类。
(3)主侧蔓结瓜型 主蔓长至支架高度时摘心,促使侧枝生长旺盛,侧枝结瓜后在瓜前2-3叶处摘心,中熟品种属此类。
有些品种须多次反复摘心,摘心大小依植株长势而定。黄瓜生长后期要及时打掉老、黄、病叶,利于通风通气,防病害流行,一般茎蔓在22节处摘心,利于回头瓜的生长。
(六)采收 黄瓜以采收幼嫩果实供食用,生产上应及时采收。优质的商品瓜一般在授粉8-10天采收,以顶花带刺瓜条直顺品质最佳,头瓜稍提早采,结果初期每隔3-4天采收一镒,盛果期每天或隔天采收一次,共可采收40-50天,采收越勤,开成雌花数愈多愈快,产量也愈高。采收时如发现无价值的钩形瓜、蜂腰瓜、大肚瓜以及各种病虫瓜要及时摘除。采瓜以早晨采收色泽鲜艳品质最佳,中午太阳大温度高不宜采收,采收动作要轻缓,最好用剪刀或小刀从果柄剪下,不可强拉硬扭,以免操作瓜蔓,采下的瓜要轻放轻装,以防碰伤。
(责任编辑:WangQiang)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