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豇豆栽培技术

作者:未知 来源:热带农业科教网 发表时间:2005-02-27 点击:
【字号:   打印
在华南颇有栽培价值,特别是海南省南部,冬季也能露地生长,是当地人们进行反季节蔬菜生产的主要种类之一。
  一、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生长发育 豇豆的生长发育,以蔓生种子来说,其过程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1、种子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到第一对真叶展开。子叶出土,但不进行光合作用。温度20-30℃范围内,有适当的湿度,约需6-7天,如14-21℃,则需10-12在。种子发芽所吸收的水分一般不宜超过种子量的50%,否则种子易霉烂,所以这时期要控制水分,必须合土壤疏松、透气、排水良好,以免积水。
  2、幼苗期 第一对真叶展开到具有7-8片复叶。幼苗期间短、茎直立,根系生长快,温度适宜,约需15-20天。这时期已开始花芽分化。
  3、抽蔓期 具7-8片复叶到植株现蕾,约需10-15天,如气温低,则需要更长时间。这时期主蔓迅速生长,由直立转为匍匐生长,侧蔓开始抽出,根瘤也开始形成。
  4、开花结荚期 植株现蕾到豆荚菜收结束或种子成熟。一般需50-60天。从单花来说,现蕾到开花约需5-7天,开花至豆荚商品成熟约需9-13天,至豆荚生理成熟约需15-20天。早熟种主蔓第3-4节着生第一花序,中晚熟种在第7-9节着生,侧蔓一般第1-2节着生第一花序,抽出第一花序后,多连续发生另一花序。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豇豆耐高温、怕霜冻,发芽适温为30-35℃,25℃以下,发芽率降低,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是10-12℃,幼苗期以25-30℃为宜,如温度过高,易得猝倒病,而低温阴雨天气下,根系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苗,抽蔓期以后气温20-25℃生长良好,结荚最适宜的温度为25℃,35℃左右仍能生长和结荚,15℃左右生长缓慢,10℃以下生长受到抑制,5℃以下受冷害,近0℃时植株冻死。
  2、光照 豇豆是短日照作物,短日照可以降低花序着生节位,提早开花,增加产量。但一般长豆角对日照要求不严格。不管日照长短,豇豆喜充足的光照,特别是开花结果荚期,否则会引起落花落荚。
  3、水分 豇豆耐旱力较强,但不耐湿。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如土壤过湿会影响发芽,使幼苗徒长,甚至烂根。开花结荚期要有适当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过干过湿会引起落花落荚。当土壤水分过多时会影响根瘤菌活动,甚至引起烂根。所以灌溉和下雨后要注意排水。
  4、土壤营养 豇豆对土壤适应性广,排水良好的土训如沙壤土、壤土等均可栽培,土壤PH值以6.2-7为宜,如土壤酸性过强会抑制根瘤菌的生长,豇豆的根瘤菌不够发达,固氮能力弱,所以需肥量较其他豆科作物多,而且需要较多的磷肥。
  二、主要类型和品种
  豇豆依茎蔓长短,可分为矮性种、半蔓性种和蔓性种。依荚果长短,可分为长豆角和短豆角。依嫩荚果皮颜色,可分为青荚种、白荚种和红荚种。菜用豇豆主要是蔓性种。华南栽培的主要品种有:
  1、铁线青 广州市郊区地方品种。荚长45-50厘米,横径0.6厘米,浓绿色,末端紫红色,肉质致密,耐贮运,品质好,自播至初收50-60天,延续采收30余天,一般亩产600-1000千克。
  2、细叶青 广州市郊区地方品种。叶细小,叶脉基部具红点,花浅紫色,荚长45厘米,横径0.7厘米,浓绿色,末端紫红色,种子不易显露,品质好。自播至初收50-60天,延续采收30余天,一般亩产600-1000千克。
  3、四季青 广东省三水县地方品种。叶细小,叶脉基部青色,花黄紫色,荚长54厘米,横径0.8厘米,浓绿色,肉厚,种子不易显露,耐热,抗性强,自播至初收50-60天,延续采收40天左右,一般亩产750-1200千克  4、大叶青 广州市郊区地方品种。叶稍大,叶脉基部具红点,花浅紫色,荚长40-50厘米,横径0.8厘米,具皱纹,深绿色,末端浅红色,缝合线呈旋扭状,荚肉厚,种子不易显露,品质好,自播至初收60多天,延续采收40余天,一般亩产750-1000千克。
  5、长身白 为广州市郊区地方品种。叶较大,荚长35-40厘米,横径0.9厘米,青色,肉质柔嫩,品质好。自播至初收50天左右,一般亩产750-1250千克。
  6、蛇豆 为广州市郊区地方品种。叶较大,荚长40-50厘米,横径0.8厘米,青白色,末端浅红色,缝合线旋扭状,品质好。自播至初收0-60天,延续采收50余天,一般亩产1000-1250千克。
  7、之豇28-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植株长势较强,分枝性弱,主蔓第4-5节着生第一花序,7节以上每节都有花序,花紫色。嫩荚绿色,荚长60-75厘米,横径0.8-1厘米,单荚重20-30克。肉厚,纤维少,不易老,早熟,生育期为70-110天,适应性广,耐高温,干旱,高抗病毒病,但不抗煤霉病,锈病。
  8、芦花白 由华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叶深绿,花白色,荚长50厘米,横径约1厘米,白色,肉厚,不显露种子,品质好,翻花多,耐涝性和抗病性较强,但不耐热,亩产1000-1500千克。
  9、翡翠 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叶小,深绿色,花白色,荚长42-47厘米,淡绿色,尾端钝,品质好,耐贮运,亩产1500-2500千克。
  10、新青 由广州市郊区东圃崇下农业科技站选育而成。叶大小中等,浓绿色,荚长50-55厘米,青绿色,荚身光滑,品质好,耐贮运,耐涝,抗性强,亩产2000-3000千克。
  11、西园红豆角 广州市郊区地方品种。叶青绿,叶脉基部具红点,荚长50-70厘米,紫红色,具皱纹,末端白,荚肉薄,不耐贮,抗病力弱,自播至始收40多天,延续采收30天左右,一般亩产1000-1400千克。
  三、主要栽培技术
  (一)播种时期 反季节豇豆生产,可于早春播种,但以温度回升到20℃以上时播种为宜,以提高发芽率  (二)播种育苗 豇豆根系再生力弱,栽培上多行直播。但育苗和直播相比,更有优越性。育苗移植可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早春育苗还柯提早播种,提早收获,并延长采收时间。
  1、直播
  (1)精选种子 选饱满、新鲜的种子,剔除瘪籽、未成熟的浅色籽以及破伤、霉烂的种子,有些因贮藏过程中或采收后遇上阴雨天而发芽的种子也要剔除。
  (2)播种 将精选的种子用30℃左右温水浸泡1-2小时后放在25-28℃处催芽,待芽露白时播种。也可直接播干种子。直播时,一般按株行距33厘米×66厘米进行穴播,播种深度4-6厘米,每亩约3000穴,每穴播3-4粒种子,种植密度具体应根据栽培品种、栽培措施等面定,对于一些以主蔓结果为主,茎叶细小,适于密植的品种如细叶青,每亩可增至4000-5000穴。青豆荚品种比白豆荚品种宜适当密植。要进行整蔓的比不整蔓的适当密植。出苗后应间苗,每穴留2-3株。
  2、育苗 通常采用营养钵育苗。苗圃宜近定植地点。
  (1)营养钵育苗 用充分腐熟的厩肥6份,配山泥4份,或用厩肥4份,园土6份,充分混合均匀并过筛后可装入口径6厘米和高度8厘米的营养钵中,并将营养钵整齐严密地排放在整平的苗圃里,准备播种。
  (2)播种 播种前将营养钵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将处理过的种子播在营养钵中(每钵播种2粒),然后覆过筛营养土3厘米左右。
  (3)苗圃管理
  温度调节 幼苗出土前宜保持30-35℃的温度,出土后,控制适温为25-30℃的温度,出土后,控制适温为25-30℃,早春播种后应随好搭设小棚并覆盖塑料薄膜(拱棚规格同冬瓜小拱棚)。出苗后,中午揭下薄膜,临近出圃前应全部撤除薄膜,使幼苗生长充实而健壮。
  水分管理 出苗前水分不宜过多,以防种子腐烂。出苗后,应保持土壤湿润,既要防止土壤过干,又要注意不宜过多浇水,同时更应防止苗圃积水。
  追肥 基肥充足的,苗期可不追肥。如基肥不足,幼苗长势弱,叶片发黄时,应适当追肥,可用10%的人粪尿或0.3%的尿素追施1-2次,通过精心管理,营养钵苗长出2-3片复叶时,即可供大田定植。
  (三)大田定植
  1、整地起畦,施足基肥 园地深翻细耙后起畦,畦面宽1米,高25-30厘米。豇豆根瘤菌不很发达,生长初期根瘤菌固氮能力较弱,因而整地起畦时应施足基肥,尤其是磷肥,以加速植株生长,增加花序数目,延长盛果期。一般每亩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草木灰50-75千克或硫酸钾10-20千克,如酸性土壤应适当增施石灰,以满足植株对钙的要求,又可促进根瘤菌的繁殖和生长。基肥应分两层施,耕土在犁耙时,先施1500千克有机肥,并与土训拌匀,起畦后,在畦中央开沟条施其余有机肥和磷钾肥。
  2、定植 株行距和直播相同。用营养钵苗的,定植前开一小穴,穴深12-15厘米,去掉容器后,连土坨一起将苗放入,覆土并稍压实,浇足定根水。
  (四)田间管理
  1、水分管理 生长前期应适当控制水分,以促进生殖生长,防止水分过多引起徒长,影响花序的形成。到第一花序开花结荚时浇一次足水,然后又要控制浇水,防止徒长,促进花序形成,直到主蔓上约2/3的花序出现时,保持土壤湿润。当雨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水,防止涝定发生。
  2、追肥 如基肥充足,在开花结荚前可不施追肥,而基肥不足时,可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10千克,当植株开花结荚以后,就要适当追肥,促进生长,使多开花,多结荚,一般每亩追施30%-50%人粪尿或10-15千克硫酸铵1-2次,豆荚盛收开始,要连续重施追肥,处长采收期,促翻花,提高产量,一般每亩沟施或穴施猪牛粪干1000千克,草木灰50千克或复合肥20千克。追肥和浇水结合进行。
  3、整蔓 抽蔓期开始就要进行搭架,通常搭成“人”字形架(方法同冬瓜),搭架后要注意引蔓和绑蔓,为了促进多开花结荚,可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整蔓。
  (1)抹除底芽 即将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侧芽全部抹除,使营养集中供应花芽,促进早开花。
  (2)打群尖 主蔓第一花序以上各节位花芽和叶芽混生的,将叶芽抹除,促花芽萌发,如叶芽已抽出生侧枝,应将这侧枝打去,或留一叶摘心。如没有花芽只有叶芽时,当叶芽萌发成侧枝,留1-2叶摘心,使这侧枝形成更多的花序,如肥水足,可留多一些叶再摘心,使其形成更多的花序,花芽和叶芽的区别是花芽肥大,苞叶皱缩粗糙而叶芽较小,苞叶平展光滑。
  (3)主蔓打顶 主蔓2-3米长时,将主蔓顶芽摘除,一方面可促进侧枝花序上的花芽形成,另一方面便于采收。
  4、保花保荚,促进翻花 豇豆植株的花序和花蕾比较多,但结荚率不高,落花落荚比较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不足和不良的环境条件引起的。
  豇豆开花结荚期,生长量大,一方面抽出花序开花结荚,另一方面继续茎叶和根系的生长,并形成根瘤,所以调整好营养生长和开花结荚的关系很重要,不能使蔓叶生长过旺,也不能过弱。如过旺,会延迟开花结荚,发生花序少。且能落花落荚;过弱,光合产物少。营养不足,开花少,所以,生产上,在植株现蕾前后要适当控制蔓叶生长,结荚以后,加强管理,使蔓叶生长和开花结荚相适应。
  影响开花结荚的环境因子主要有:开花期连续下雨,造成空气和土壤湿度过大,或花期久晴不雨,过于干旱,都会造成落花落荚,花期温度过高或过低,连续阴雨天或种植太密使光照太弱,以及病虫为害等,也会造成落花落荚。应究其原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做好保花保荚的工作,提高产量。
  豇豆植株在良好的营养条件下,可发生较多侧蔓,从这些侧蔓上抽出花序,植株上原来花序的副花芽又可以发育成为花蕾,开花结荚,这种现象叫翻花。一般翻花能力强的部位是植株上部的60-90厘米茎蔓,翻花可使豇豆延长采收期15天左右,每亩可增收150-300千克,因此,在结荚盛期开始重施追肥以促进翻花,提高豇豆产量。
  促进翻花要依据品种特性和植株生长情况而定,分枝力强的品种,翻花能力比较好,相反的,就较差。植株生长后期长势好,叶色青绿的,则适宜翻花。如植株长势弱,落叶多,叶黄绿,则翻花意义不大。
  (五)采收 当荚果发育到一定程度即可采收,一般在种子膨大前采收为宜。不宜过老或过嫩采收,如过老采收,荚果变轻,纤维含量高,品质变差,不堪食用。而过嫩采收,荚果还未充分长成,产量低。豇豆角是连续结果,连续采收的作物,所以要勤采收。
  (六)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豇豆进行地膜覆盖栽培,具有防寒保湿,抑制杂草生长,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植株迅速生长,提早收获,提高产量等作用,适合一起反季节生产。
  1、定植前的准备 由于豇豆地膜覆盖栽培不便于追肥,因而在整地时更要注意施足基肥,并适当增加磷钾肥的用量。施基肥时,用2/3的基肥铺施地面并深翻起畦,1/3基肥在畦中央开沟集中条施,畦规格同一般栽培技术,整地工作宜在定植前7-10天完成。
  2、直播式定植 豇豆地膜覆盖栽培一般可将种子浸种催芽后直播。也可育苗称栽。
  直播方法同前,播种好后在畦面上覆盖地膜,拉紧并将两边用土压严,待苗出土顶膜时,在幼苗的位置处于“十”字口,将幼苗伸出膜处,并将膜口压严。如用豇豆苗作为定植材料,先用地膜覆盖畦面,两边用土压严,一个星期后定植,定植时,按要求的株行距在膜上打“十”字形口,控好深10-12厘米的定植穴,将苗定植后浇水,水渗后又覆一点土,使苗坨与膜面相平,然后培土压严膜口。
  3、田间管理
  (1)水分管理 地膜覆盖以后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灌水应比露地栽培为少。
  (2)追肥 追肥宜以速效化肥为主。除了根部追肥外,要重视根外追肥。根外追肥可用0.2%-0.3%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1%的过磷酸钙浸出液。过磷酸钙用前加10倍水浸泡24小时,用时取其上清液再配成1%水溶液。如根外追肥和杀虫剂、杀菌剂结合使用,既省工省时,又经济有效。
  
(责任编辑:WangQiang)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