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果原产于巴西东北部,16世纪引入亚洲和非洲,现在南北纬20度以内地区有引种栽培,但主要分布15度以内地区,主产国有印度、巴西、越南、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尼日利亚、科特迪瓦、泰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世界腰果面积200多万公顷,1998年世界腰果(坚果)产量为78.8万 吨。世界腰果产量近况见表1。
表1 世界腰果(坚果)产量(万吨)
1989/1991 1995 1996 1997 1998
世界 67.2 73.4 81.1 72.9 78.8
印度 28.5 15 15 15 15
巴西 13.7 16.4 16.5 11.3 15
越南 2.2 8 10 11 11
坦桑尼亚 2.2 6.3 8.2 6.7 7
印度尼西亚 3.8 7.4 6.8 6.7 6.9
莫桑比克 3.5 3.3 6.5 4.3 6
几内亚比绍 2.7 3.5 3.5 3.5 3.5
尼日利亚 2.5 2.5 2.5 2.5 2.5
科特迪瓦 0.8 2 2.7 2.1 2.1
泰国 1.2 1.8 2 2 2
中国 0.9 1.3 1.4 1.4 1.4
马来西亚 1.2 1.3 1.3 1.3 1.3
斯里兰卡 1 1.3 1.3 1.3 1.3
贝宁 0.3 1 1 1 1
肯尼亚 1 0.5 0.6 0.9 0.9
马达加斯加 0.5 0.5 0.5 0.5 0.5
菲律宾 0.4 0.4 0.4 0.4 0.4
萨尔瓦多 0.2 0.3 0.3 0.3 0.3
我国的腰果种植栽培历史约为60年。腰果在我国只有海南岛才适宜种植,全岛腰果面积最多时1979年达到20万亩,1994年海南全省腰果年末面积144375亩,收果918吨。1998年我国腰果(坚果)产量为1.4万吨(见表1)。
二、 主要用途
腰果产品用途很广,果仁含蛋白质21.2%、脂肪47%、淀粉4.6-11.2%、糖2.4-8.7%,以及少量维生素A、B1、B2等。果仁可用来制巧克力和点心,还可制上等蜜饯,作油炸或盐渍食品,营养丰富,风味超过花生,是世界四大著名干果之一,畅销全球。
腰果仁油与杏仁油相似,为上等食用油,油饼含蛋白质45%,是优良饲料。
副产品主要有果壳液、果梨等。果壳含壳液40~50%,可制高级油漆,彩色胶卷着色剂,合成橡胶,优良刹车皮等,在医药上可用来治疗麻疯、象皮病、鳞屑癣、香港脚等,还可提取制革用的鞣酸(含10~12%)。果梨柔软多汁,含水87.8%、醣11.6%,蛋白质0.2%,脂肪0.1%,还有少量钙、磷、铁、维生素C等,可当水果,也可酿酒、制果汁、果冻、果酱、蜜饯、泡菜等,新鲜腰果梨汁可用来治肠胃病,慢性痢疾,亦有利尿治水肿之功效。
树脂含有强心醇,有驱虫功效,树皮含单宁9.4%,可用于制造鞣革和黄色染料。
木材呈灰色至红褐色,木质柔软至中硬,比重0.60~0.65,可作包装箱等用途。
三、对环境条件要求
腰果树能耐旱耐瘠,在热带地区适应性广,但抗寒力弱。
1.温度 温度是限制腰果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据观察,月均温23~29℃时,生长迅速,开花结果正常;20℃左右,生长发育缓慢;18℃左右,生长受抑制;17℃以下,受不同程度寒害;15℃以下严重寒害或死亡,绝对低温达3.8℃时,部分嫩枝受寒害;1.1℃时,1龄幼树地上部干枯。腰果树抗寒力随树龄增大而提高。3龄幼树能忍受暂短轻霜。但不论老树或幼树,其幼嫩器官对低温同样敏感。因此,在海南地区冬季气温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子。海南岛成龄腰果树开花结果情况表明,1月份(最冷月)月均温在19℃以上地区能正常开花结果,在18℃以下地区,生长结果受到不同程度抑制。
2.光照 腰果树表现为树寇外层结果,光照充足,结果多。据报道,腰果原产地巴西最宜光照时数在1500~200小时/年之间,而在委内瑞拉认为合适的光照平均为2000~2400小时/年。西非宜种腰果地区则受阴天日数所限;平均每年阴天日数以40天为限,30天对腰果生产尤其有利,50天绝对限值,不宜种腰果。
3.水分 腰果树能耐干旱,在年雨量500~3800毫米,以及旱季长达5~7个月地区生长结果。一般认为1000~1600毫米较为有利,雨量过高地区,必须排水良好。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时,常使腰果树营养生长过旺,反而对开花结果不利。
4.风 腰果树有一定抗风力,印度、斯里兰卡滨海有些地区把腰果树密植成带,起防风固沙作用,但台风能折断枝干(10级台风可折断直径20厘米的主枝),使植株倾斜或倒伏,大量损叶伤根。台风频繁地区,腰果树分枝低矮,常风强劲地区(4~5级),常损伤嫩枝幼叶和花序而影响产量。
5.土壤 腰果树对土壤要求不苛刻,除排水不良低洼地、沼地、重沾土及盐分过高的土壤不利生长结果 外,各类热带土壤均可栽种。其生长结果好坏取决于土层是否深厚,排水是否良好。据东非报道,种植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坡地红壤上的腰果,早产、高产,3龄树单株产果7斤左右。土层浅薄,排水不良之地,植株矮小,单株产果不到2斤。滨海砂土或砂壤土,对一般作物肥力不足,但腰果能良好生长结果,管理好的5龄树平均单株可产果12斤左右。腰果树对土壤PH适应范围较广,中性,微酸性土壤均宜。在热带地区海拔900米以上还有腰果生长,但以400米以下低海拔地区生长结果较好。
当然,腰果树需要的是环境诸因子的综合。要使速生丰产,还必须用人工管理来弥补自然条件不利之处。如施肥以补充土壤肥力之不足,营造防护林网来削弱常风、台风为害,种植覆盖作物,修筑梯田等来保持水土等等。
四、腰果的品种和类型
腰果属已发现不少于11个种,而Anacardium,Occidentale L,是世界各主产区分布最广的品种,目前所知,海南岛栽培的腰果仅此一个品种,所有品种都起源于南美。其中有些可能是同物异名或其他变种。实际上也可能是多年来各地的异质植物群体自然发展形成某一类型占优势的所谓当地品种。
也有把腰果树分为高种和矮种,然后再根据果梨的颜色(黄、红和黄红杂色)和形状(圆形、长形和梨形)来分类型。红果梨中有圆形、长形、梨形,黄果梨和杂色果梨中也有同样这些形状,至少可分为9个类型,9个果梨类型按高种和矮种又可分出18个类型。这18个类型中所产的坚果又有大、中、小之分,则可再分为54个类型。但是,这些类型特征与腰果树生产潜力无必然联系。腰果树的主要经济性状是坚果数量、坚果大小和果仁比例的综合。
据报道,腰果原产地巴西拥有较多品种,除高种和矮种外,有薄壳腰果和厚壳腰果,许多腰果产地所提出的一些品种,多根据果梨颜色、坚果大小或树形来区分,其后代由于自然授粉结果,变异很大。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海南腰果丰产研究中心合作培育出的腰果高产无性系有:CP63-36、CP5-11、FL30、HL2-13、HL2-21和GA63。
印度培育和推广的品种有:BLA-39-4、K-22-1、NDR-2-1、Vengurla-1、V-2、V-3、V-4 V-5、V-6、BPP-4、VRI-1、H、1598、H-1608等。
五、栽培技术
腰果的繁殖方法
腰果可用种子、嫁接、压条、扦插等方法繁殖。
1.种子繁殖
采种 种子应采自优良母树。采集充分成熟的种子,晒3~4天(至含水量7%左右,摇动种子时有响声)。腰果种子贮藏时间最好不超过5个月,晒干后的种子,如不马上播种,可用麻袋或水缸作短期贮藏。种子保持干操,发芽率能保持1年以上。
播种 种仁持量与种子比重有关。比重大的种子发芽快、发芽率高,长成的的实生苗也较壮。播种时选饱满、比重大于1(在水中下沉)、果皮有光泽、大小中等的种子,置清水中,除去浮起的种子,拣出下沉种子中粒小、畸形以及种皮腐烂的种子,余下种子浸种24小时后播种。经浸种处理的种子,发芽率高而一致。
播种期 播种期以雨季初期最适宜。海南岛以5~7月最好,一般不超过9个月。早播苗由于当年生长期长,主根可达1米以上,长出一定数量叶片,茎干亦开始木栓化,从而具有较强的抗旱耐寒力,有利幼苗越过冬寒春旱的不利环境。冬春寒潮影响较大的地区,必须严格掌握播种期,以免幼苗受寒害。
种子发芽与温度有关。10℃时不发芽,25~35℃发芽迅速(平均10天),发芽率高,但超过39℃时发芽率又急剧下降。
播种期不同,发芽所需日数也不同。
播种方法 播种深度一般为2~6厘米。砂土地保水差,通气好,宜深播。
播种方式以果蒂向上的立播法最佳,发芽早,出苗齐。倒播(果蒂向下)或仰播(果腹向上)的幼苗生长不好,不宜采用。
播种后如久旱不雨,需淋水保苗。条件适宜,播后1个月,发芽率可达90%以上。种子来源、成熟度、贮藏时间等均影响发芽率和苗木生长。
如用大田直播,应于播种前1~3个月开荒,挖穴(穴的深宽各40厘米或60厘米),每穴施有机肥10~20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作基肥,用表土回穴,每穴播2~3粒种子,三角形播下。
如采用苗圃育苗,能集约管理,成活率高,生长迅速,便于嫁接工作和嫁接苗管理。
2.营养繁殖
这是果树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繁殖方法,就是利用良种母树的枝条或芽接到另一株适宜的实生苗上,使愈合共同长成一株新植株。嫁接用的枝或芽叫接穗,承受接穗的植株叫砧木,嫁接育成的苗就是嫁接苗。其优点是:
(1)能保持母树原有性状,比实生树早产、高产。
(2)节省繁殖材料而又容易繁育大量苗木,使良种能迅速推广和普及。
(3)利用砧木影响,可增强对风土适应性。
(4)利用嫁接方法,还可以将劣种成龄树进行高接换种,改造低产腰果园。
现已成功应用于腰果无性繁殖法有如下几种:
[补片芽接法]
此法易操作,省接穗,第1次接不成活时,砧木还可再进行补接。对接穗粗细、砧木大小要求也不严,而且适宜嫁接时间长,除寒潮低温期间接口不易愈合和旱季后期因剥皮困难成活率低外,其他月份嫁接成活率可达80%以上。
腰果补片芽接法程序:
1.采集接穗(又称芽条)
选高产优良母树,采树冠外围、充实饱满、无病虫害枝条作接穗,通常选叶片生长稳定,枝条开始木栓化或半木栓化部位,围径2~7厘米枝条作接穗,但粗细最好与砧木嫁接位茎干相仿。枝条顶端,过于幼嫩,芽片容易干枯,基部已老化的枝条,芽的活力差,芽片成活也不一定抽出新芽或抽出的幼苗纤弱,生长缓慢。
采集接穗以上午10时前和下午5时后进行较好,阴天和小雨天均可采集,但要注意保护剪口,采下作接穗的枝条要随即除去叶片,并剪成长20~25厘米左右一段,附上写明时间、地点和树号的标签,然后用湿纱布包裹,每捆20条,要经常淋水保湿,也可用香蕉茎或湿椰糠包裹。如果当天不能进行嫁接,最好用腊封两端剪口。包装捆好的接穗不能直接置单车后架上运送,以免摩擦或碰伤芽点。
2.选择砧木
腰果种子播种后5~6个月,苗高50厘米以上,芽接位围径4厘米左右,生长正常的腰果实生苗可选作砧木,尽可能利用播种3~4个月的小苗进行嫁接,小苗嫁接可缩短非生产期。只要技术熟练,操作小心,小苗芽接成活率与标准苗无异。
3.芽接操作
(1)开芽接位,用布擦净离地5~20厘米处砧木茎干,选平直部位用刀尖划开一鸭舌形接口,深达木质部,长宽视砧木和芽片大小而定。一般宽为砧木围径的1/5~1/3、长3厘米左右。芽接口过大,不利伤口愈合,过小则放不下芽片。芽片薄,而砧木皮厚时,芽接口要大些,才能捆绑紧密,使芽片紧贴砧木木质部。
(2)切芽片和剥芽片。将接穗带木质削下一片,长3~4厘米、宽0.5~1.5厘米,至少带一个芽,芽片要切得厚薄适中。剥芽片前先修整芽片两侧,并使芽片宽度比芽接口略小,剥好,剥好芽片后,再切去芽片两端,长度比芽接口略短。剥大芽片时,可用芽咬住木片一端,拇指顶在木片中部(芽眼部位),拉弯木片(不能弯曲皮部)迅速剥离,取出芽片,切去两端,随即嫁接。剥小芽片时,由叶柄的一端向上倒剥,即双手分别抓紧芽片一端的木片和皮部,同样只能弯曲木片来剥取芽片。剥下的芽片里面颜色应新鲜一致,如颜色发暗或有暗绿及黑色伤痕者应淘汰不用,如受伤部位离芽点较远,可切去受伤部分,芽片仍可使用。嫁接时要求随切、随剥、随接,动作要干净利索。
(3)放芽片和捆绑。剥开并切去芽接位树皮(又称腹裹皮),将芽片放入芽接口,注意芽眼要向上,然后用塑料纸带捆绑,即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均匀地捆紧,把芽接口上下全部包扎,顶端一圈特别要捆紧,以防雨水渗入。捆绑时要避免芽片滑动摩擦而使形成层受伤。芽片和芽接口不能沾上尘土和水滴。
(4)解绑。解绑时间要看芽接口愈合快慢而定。通常芽接后25天即可解绑。冬季芽接后愈合慢,需40~60天才能解绑。用塑料纸带捆绑有保温防寒作用,因此,冬天可不解绑,待至春暖时再解绑。
4.影响芽接成活因子
温度和湿度。温度是决定芽接成活率的首要因子,试验证明,芽接后20天内,日平均温度为23~28℃时,平均成活率可达80%以上;在20℃以下时,成活率在50%以下;17℃时成活率仅5.5%,故冬季不宜芽接。当温度在29℃以上时,成活率又开始下降。
在温度适宜条件下,影响成活的主要因子是空气干燥度。旱季后期(海南南部为4~5月份)芽接,由于缺水剥皮困难,此时芽接,成活率显著下降(5~30%),因此,旱季后期也不宜芽接。
此外,下列诸因子也影响芽接成活率:
芽接时间以上午10时前和下午5时后芽接成活率高;取自幼龄树上的芽片成活率比成龄树芽片高;砧木生势好的成活率高;芽接技术熟练成活率高。
芽接是一项细致的技术工作,在芽接过程中要做到准、细、洁、紧、快。
准:开芽接口、切芽片、放芽片要准。
细:检查芽眼、芽片、剥取芽片都要细心。
紧:捆绑时用力要均匀,圈圈绑紧。
快:在整个芽接过程中,动作要利索快捷。
采自幼龄树的芽片,萌芽快,成活率高,而老龄树由于营养生长衰退,腋芽不够充实饱满。因此,取接穗前一年应重视氮磷钾肥,以增强植株生势,生产上大面积种植芽接苗时,不能只靠有限的几株优良母树供应接穗,必须建交增殖苗圃来大量繁殖接穗,才能保证生产上需要而又不致损害优良母树。增殖苗圃的选地和管理与一般苗圃同。但为了提高芽条质量和方便管理体制,可采用株行距1米,大行距1.3米的种植方式,播种后4~6个月可嫁接,嫁接后1年即可取接穗。
[顶梢皮下接]
取长2~3厘米嫩梢顶端作接穗,接穗下部1/3~1/2处带木质部削去一薄片,同时在砧木嫁接位上削去大小相仿的一片,使二者切口紧贴一起,并用塑料纸带将接口紧密捆绑,20~30天后可解绑。成活的接穗,仍存在顶端优势,因而生长迅速,是改造落后果园和培育优良母树无性后代的一顶实用嫁接技术。
[靠接]
用此法繁殖,成活率高,生长快,但花工费料。靠接时间以生长季节较好,从嫁接到切离母树完成独立嫁接苗所需时间为86~108天,做法如下:把尼龙袋或蓝装实生苗作砧木,置于搭在母树树冠部的架子上,把用作接穗的枝条和作砧木用的枝条搭靠的部位各削一平滑切面,把两者切口对正密接,并牢固包扎保护,愈合之后,切断接穗下部和砧木上部即成独立嫁接苗。
[压条繁殖]
分地面压条和空中压条两种,地面压条,腰果树有些枝条低垂地面或沿地面伸展,当地面潮湿时,接触地面的枝条往往长出不定根。利用这种习性进行地面压条(即堆土压条)来繁殖新株,把靠近地面枝条选适当置行环剥皮,并用木桩把分枝压下,将环状剥皮处盖上土使其长根,离地较高的分枝可把枝条压入悬挂在树上的盆钵中待其长根后,即可锯离母树成独立植株。
空中压条也称圈枝,在腰果无性繁殖工作中已广泛应用。选绿色、健壮、铅笔粗的枝条,于离顶端30~50厘米处行环状剥皮(3~6厘米宽),剥皮处用麻绳或塑料带缠绕以防止愈合,敷上椰衣纤维、椰糠或木屑、砂等混合物做的发根培养基,并用塑料纸包裹,距切口两端5厘米左右扎位。一般经60~80天,然后在圈枝部位下方作一“V”形切口,切口深达木质部,一周后加深切口,再过4天切下圈枝,移入苗圃中假植2~3周后定植。定植4周后成活率为60%左右。影响圈枝生根的因子有:
(1)母树年龄。幼树圈枝生根较快(30天),老龄树较慢(约40天)。
(2)株间差异。不同植株枝条发根力不一样。
(3)枝条年龄 。1年生枝条生根百分率比6~9个月生枝条稍高,而环剥位置对生根影响不大。
(4)压条时间和母树生长阶段。植株生长最旺盛时圈枝发根最好。
(5)激素处理。据印度试验,用吲哚丁酸和奈乙酸处理圈枝环状剥皮上端时,以300ppm吲哚丁酸最有效,成活的圈枝新根为86.6%,对照为46.2%,同时根最长,数量多,发根期最短。
栽培技术
选地: 温度是决定腰果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选择腰果种植地,首先要考虑当地冬春季低温寒潮情况,要求月平均温度最低不低于18℃,以20℃以上为宜,绝对低温不低于1.5℃。其次要求海拔在400米以下,海南地区以海拔在100米以下的滨海阶地为宜。海拔100米以上的坡地、丘陵,因旱季长、地下水位低,腰果生长不良。第三,要选择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或砂土。土层浅于1米,或1米以内有硬盘层的土壤均不利腰果生长。粘土、碱性土、低洼积水地均不宜种植腰果。
开荒
海南种植腰果地多为撩荒地,因此,用拖拉机全垦或带垦即可按规定植距挖穴。如植被为矮生草,也可不用机垦就直接定标挖穴。如植被系次生林或灌木地,则先要砍山、清山、挖树头,然后才能挖穴。
种植材料准备
培育无性系苗,首先要建立苗圃。选近水源、排水良好、疏松肥沃之地做苗圃,播种前1~2个月翻耕一次,起畦前再行三犁三耙,务使土壤细碎而起畦。每亩施腐熟堆肥1000~2000公斤,混合过磷酸钙或磷矿粉30~60公斤作基肥。畦长10米、宽40厘米、沟宽20厘米,每亩可起111畦,每畦播种60粒,植距为30×30厘米,每亩可育苗6660株作为砧木。
播种后,晴天通常隔天淋水一次,出苗后每3~5天淋一次。苗高20厘米后,可隔5天淋水一次。苗高30厘米左右,追氮肥,每畦3两,撒施后淋水,或溶于水中淋苗,每半月追肥一次。至苗高80厘米以上,径围3厘米以上,停止追氮肥,改施钾肥,每畦氯化钾3两,或火烧土20公斤,促进苗木组织健壮,准备嫁接。
如繁殖少量无性后代,可用皮下顶梢接或靠接等方法,如繁殖大量苗木供生产上推广种植,则以芽接法好宜,嫁接解绑后7天,检查芽片是否成活(用指甲轻刮芽片表皮,呈绿色为成活,呈褐色或干枯,应另开芽接位补接)。芽片已成活的砧木,在嫁接位上方10厘米处截干,每周检查一次,抹去砧木芽,保护芽片生长。通常截干后10~30天,芽片芽萌动,也有少数需2个月才萌芽的,因芽片质量而不同。待芽接苗长至1米左右,茎干下部已木栓化时即可出圃定植。出圃定植前1~3天,剪去全部叶片和嫩梢,留2~3条分枝定植即可。
育苗时间通常于6~7月播种,9~10月嫁接,10~11月份截干,翌年7~8月份挖苗定植。最好在雨天定植,成活率高,恢复生长快。
也可在10月至翌年2月播种,6~7月嫁接,7~9月定植。芽片成活苗截干后1~7天内挖苗定植。其优点是可以缩短育苗期,定植方便。缺点是定植后1~2个月内要经常到田间逐株抹芽,并要保护嫁接苗不受牛羊等牲畜损坏。也可用尼龙袋育苗(袋高30厘米、宽12厘米),定植容易成活,但增加定植时运输费用。
定植
用芽接桩或无性系苗裸根定植时,以雨季初、中期进行为宜。定植之后生长期越长,根系越发达,对冬春干旱、低温的抗性也越强。冬春季节进行裸根定植,即使淋足定根水和盖草保水,成活率也很低。
挖大穴定植,有利根系生长。为使定植后第一个旱季能获得足够水分,定植苗的主根必须在植后5个月内下扎到1米以下。定植时根系要舒展,分层回土压实,植后盖草保水。定植后5天内无雨,须淋水保苗。
尼龙袋育苗对定植期要求不严,但仍以雨季初、中期定植为宜。用小苗定植可以减少运输量。定植时用刀割破尼龙袋并取走破袋后,用表土回穴,务使苗木所带土团与周围土壤密接,用尼龙袋苗定植时可保留1/3~1/2叶片,但嫩叶梢必须剪去。
合理密植是早产丰产的重要条件。种植密度因品种特性及自然条件而定。实生树每亩种8~18株,多采用9×9米、8×8米或6×6米。种植形式多用正方形,也有疏伐后呈三角形或长方形或宽行密植式等形式。在管理施肥正常情况下8×8米植距仍嫌小,不到10龄即出现枝条交叉、互相遮荫现象。无性系植株要求每亩种植7~10株,即采用10×10、9×9米或8×8米,正方形或三角形植,有主张用先密植后疏伐的方法来增加幼龄期单位面积产量的。但植株树冠互相荫蔽时,必须及时疏伐才不致影响产量。
据坦桑尼亚试验,以单位面积产量计,产果头年(3龄)以6×6米植距的最高,第二年差距缩小,第三年,9×9米植距的产量就超过6×6米的产量。以单株产量计,产果头年,各种植距差异不大,但第二年,6×6米的植株增产幅度就不如植距较宽的植株。到第三年,6×6米植株实际上减产了,而其他植距则能继续增产。
施肥
施肥量随着树龄增长而增加。定植当年,除挖穴定植时施基肥外,一般不必施肥。第二年苗高40~50厘米,每株可施尿素0.25公斤,在7月和9月份两次施下。第三年,每株可施尿素0.5公斤。第四年起,每株每年可施尿素1公斤,分两次施下,施过磷酸钙0.5公斤,氯化钾0.3公斤或火烧土30公斤,一次施下。
幼龄腰果树的施肥管理极为重要,合理施肥。可提早2年产果。在海南腰果植区,不施氮肥的腰果树,通常不结果或少结果。
根据海南腰果植区冬寒春早的气候特点,施速效氮肥通常不能迟于10月下旬,以雨季初、中期施用较好。砂土地或坡地施肥应少量多次,并要做好三保一护工作(保水、保土、保肥、护根)。已结果的腰果树,有条件地区,应以施有机肥为主,一般每年每株施绿肥或堆肥20~40公斤,化肥则以施氮肥为主,每年每株成龄树至少施尿素1~1.5公斤,过磷酸钙0.5~1公斤,氯化钾0.3~0.5公斤(或火烧土30公斤)。
据海南腰果研究中心研究,叶片含氮在1.00%~1.80%范围内,产量将随叶片氮含量的提高而增加,叶片含量在1.5%以上,亩产量才可能达到20公斤水平。在目前产量水平情况下叶片的磷、钾、钙、镁等元素的含量与产量均无显著相关。腰果一株结果树生长结果,每年需摄取氮素相当于2.39公斤硫酸铵。砂土地施氮肥利用率最高以40%计,每年每株应施6.0公斤硫酸铵,才能保持氮素养分供应和消耗之间的平衡。腰果植区土壤0~60厘米土层平均含有氮素以0.0169%计,相当于每亩有362.15公斤的硫酸铵,以10%可利用,则每亩10株腰果树,每株可利用土壤中氮素相当于3.6公斤硫铵。因此,肥力类似的土壤,每年每株至少要施硫酸铵2.5公斤或尿素1.2公斤。试验还证明,磷、钾、肥在氮肥基础上有良好效果。腰果植区土壤一般含磷极低(1.3ppm),腰果树所耗磷虽然不多,每年每株果实移去的磷只相当于0.07公斤的过磷酸钙,但为了提供速效养分,每年施一些过磷酸钙是有利的。
9龄树维持生长所需钾素相当于2.95公斤的氯化钾,腰果植区土壤多为浅海沉积物,0~60厘米土层中平均含速效钾达38.43ppm,相当于每亩有384公斤的氯化钾,在目前施肥水平情况下,不必每年施用钾肥。
施肥方法因肥料种类、土壤类型和施肥季节而不同。氮肥通常在除草后撒施根圈,薄盖土,磷肥最好与有机肥混合施,也可开沟条施,钾肥施法与硫酸铵相同,如施草木灰可与堆肥或绿肥混合施或雨季撒施于根圈。砂土施化肥可浅些,施有机肥要深些;粘土施化肥宜深些;雨季宜浅施,旱季宜深施。总之要求尽可能减少化肥损失,又能充分发挥肥效。
管理
1.除草、盖章
幼龄腰果树(3龄内)应保持根圈无杂草。一般每年除草3~4次,如根圈用死物覆盖,可减少除草次数。行间如未间种作物,或有灌木萌生,每年需控萌1~2次。
在旱季较长地区,无论砂土、壤土或粘土,幼树根圈用草覆盖均有良好效果。根圈盖章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上层土温,湿度比较稳定,从而有利根际微生物活动和根系生长。但根圈盖草时,旱季必须严防火灾。
盖草最好在雨季未期进行,海南南部地区一般不迟于11月。3龄以后,根系已相当发达,可不必盖草。盖草宽度,1龄植株盖草直径宽约1米、厚度20厘米,但随树龄而扩大。
除草通常总是结合施肥。随着树龄增大,树冠郁闭度增加,可以减少除草次数。已成龄 腰果园应保持根圈的落叶覆盖。
腰果园长茅草时,应及时灭茅,每次每亩用1.5公斤10%草甘宁加水30公斤进行均匀喷雾灭茅。少量零星分布的茅草也要及时挖出茅根,以免茅草蔓延发展。
2.间作
幼龄腰果园行间可利用来间种短期作物或绿肥覆盖,既可增加经济收入,又增加肥源,改良土壤。间作物应因地制宜选用,如花生、番薯、西瓜、绿豆等,乐东地区间种崖州扁豆效果甚佳。绿肥覆盖作物可用大翼豆、毛蔓豆以及飞机草一类均可。
3.补植
无论用种子直播或育苗定植,出现缺苗时都应及时补播、补植。通常在定植后1~2年内补植完毕,使林相整齐。最好用尼龙袋育苗补植,用袋育苗定植成活率高,恢复生长快。补植要在雨季进行。
4.修剪
修剪包括整形和修枝两方面,是果树管理重要措施之一。在其他管理措施,特别是施肥配合下,适当修剪,可以克服果树产果大小年,达到高产稳产目的。
幼龄树是整形的对象,目的是构成有利于结果的良好树形;成龄树是修枝的对象,目的是为了多结果、结好果。修剪需要有修剪理论知识作指导,掌握修剪操作技术。修剪后要细致观察果树反应。
掌握果树结果习性是修剪的大前提。只有掌握其习性,才能识别树冠上各种枝条哪些应留作结果枝,哪些应该淘汰。其次还要掌握果树萌发枝的生长特性。例如顶端的芽萌发新梢,生势最强,凡位于枝条中下部的芽所萌发的新梢生势都较弱,只有去掉顶芽之后,才能转弱为强。特别是徒长枝,应及时“去顶留侧”,使枝条生长“转弱为强”,使树冠整齐,枝条分布匀称。
幼龄树的修剪以轻剪多留为原则,重剪将推迟结果期。成龄树则应剪除一切对果树生长结果不利的枝条,诸如阴枝、纤弱枝、丛生枝、交叉枝、徒长枝、枯枝及病虫枝等等。对于老弱树可进行重剪或截去大枝,然后施肥让其复壮,可以重新恢复结果能力。总之成龄树修剪要求达到:(1)增强生势;(2)抑制不需要的新梢生长;(3)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关系;(4)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5)增加结果面积,提高单株产量;(6)延长果树结果寿命。
修剪方法 (1)短截法。通常留下枝条基部2~3个芽,其余部分截去。其作用是:剪口芽能很快萌发生长,能造成较密的树形,扩大结果面积;(2)疏枝法。将枝条从基部剪去,其作用是;除去丛生枝、纤弱枝等,以增进树冠的透光性和开张性;有利于结果枝获得阳光;减少徒长枝发生。
修剪原则 (1)青壮树轻剪,老弱树重剪;(2)生长旺盛期少剪,生长停滞或收获后多剪;(3)小年轻剪,大年重剪。
修剪时要做到“先粗后精”,先照顾整体,后照顾局部,由大枝到小枝,从内膛到外围,由下至上。对小枝条是“去弱留强”、“除密补空”、“去阴留阳”。除少数徒长枝可短截“补空”外,绝大部分徒长枝必须及时剪除,以免消耗养分。剪口务求平齐,不留残桩。进行大枝锯断时,切忌撕裂。
5.疏伐和高接换冠
腰果树是树冠外层结果植物,种植过密或树冠交叠荫蔽时,产量迅速下降,此时必须进行疏伐。海南现有腰果树植距多用8×8米的正方形。在正常情况下,10龄左右相邻树的树枝即已交叉开始遮荫,应考虑修剪。修剪仍不能改进产量时就应考虑疏伐。有少数用6×6米植距的腰果园,6~7龄树即交叉萌蔽,严重影响产量,应及时疏伐。
通常采用隔株疏伐方法,留下植株呈三角形种植形式,6×6米正方形隔株疏伐后成12×8.5米,每亩由18株变成9株。实生树由于低产树比例大,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可利用疏伐的机会结合进行高接换冠,将低产树换成高产树,逐步逐批把整个实生树群换成高产无性系。
高接换冠是利用嫁接方法,将无产或低产成龄树换成高产无性系树冠,据海南腰果研究中心试验,无产树或低产树换冠的第二年即结果0.3~0.5公斤,接近现有结果树平均产量。这是改造落后腰果园的有效措施。
将低产树从离地1.5米左右处锯去各分枝,每分枝通常留下20~30厘米米长,待其抽梢生长作为嫁接用砧木。同时要施尿素1~2公斤,促进其生长。长出的新梢每分枝留下2~3条备用。通常在6~7月锯截树冠,9~10月进行嫁接,需要换冠的株数不多时,可用皮下顶梢接,抽梢快,能迅速形成树冠;嫁接株数多时,则以芽接法省接穗,可大规模进行。
(责任编辑:WangQiang)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