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香茅属禾本科,香茅属。多年生草本,披散状密丛型,株高140~160 cm,冠径90~130 cm,最大的可达200 cm。浅根系。茎粗壮,具侧芽、根带及叶,节间短,约0.2~0.8 cm;叶鞘表面绿色或淡红色,先端具膜质叶舌下叶耳;叶片条形长带状,长约80~120 cm,最长可达180 cm,宽2.5~3 cm,先端尖锐,边缘具细锯齿。花序由成对总状花序组成圆锥状复花序;总状花序由成对小穗组成,基部具舟状总苞;小穗有柄或无柄,有柄小穗无芒,单性或雄蕊败育,无柄小穗具芒,由此2朵小花组成,其中一朵退化,仅存外稃;发育花具内稃、外稃各一片,雄蕊3,雌蕊1,羽状柱头,2裂。我国栽培的均不结实。
生长习性
爪哇香茅原产东南亚热带地区,性喜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在18℃地区均可栽培。气温在11~12℃开始生长,气温平均24~29℃生长迅速,分蘖多。香茅可栽培到海拔1000~1500 m处,印度尼西亚在海拔650 m,我国的台湾省在海拔700 m 地区,华南地区多在200 m以下,而四川西南则栽培海拔高达1400~1500 m。
栽培技术
(一)繁殖
1.种苗的选择 种苗质量的好坏是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应选择1~1.5年生健壮、茎粗在0.7~0.8 cm以上、大小均匀、茎高达7~10 cm、节上没有老根、根点明显,节密、节间长度不大于1 cm、内组织充实和无病虫害的植株为材料。经过选择,整理枯老叶鞘,剥去长度约5~7 cm,剪除老叶、老根,并在叶鞘以上2~4 cm处剪断叶片,即可成为种苗。
2.假植催根 ① 假植越旱,选择具有自然水源或灌溉条件较好的地方,设计苗圃,将已整理好的种苗,斜植或直插在苗床内,深度4~5 cm,株距3~5cm,植后浇水或浸灌。用此种方法,可保证种源,培育发根苗,成活率可达90%以上。② 春季低温干旱季节,一般在阳坡设置假植苗圃,整地作畦,沟宽30 cm,深20 cm,将已选好的种苗斜置壁,以互不重叠为宜,覆细土,厚度4~5 cm,压实浇水,新根长度以0.5~1 cm为宜,发根率达85%以上即可出圃。③ 将种苗50条捆成一束,置于通风透光和保持较高的温湿条件的室内,约7~8天,即可发根;④ 夏秋季,若采用假植圃,应设荫棚,或利用郁闭度大的林内,按上述方法,约7~8天,即可发根,出圃定植。
(二)定植
宜选择向阳、土壤较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缓坡为宜。坡度大于15度以上的地方,采用梯田方式,以保水保肥。整地深度为25~30 cm,土块要求细碎,在土壤较粘重时应适当增加犁耙次数,一般以2~3次为宜。通常分为春植和秋植,春植在2~3月进行,秋植在8~9月进行。行株距以80×50 cm或70×40 cm或60×60 cm或50×50 cm为宜,应视坡向、土壤肥力、施肥与管理水平而定。
(三)田间管理
定植后15~20天,进行补苗。一般浅中耕清除杂草1~2次。收割后要进行施肥和培土1~2次。香茅生长期需肥量大,定植前施足基肥,生长期是香茅丰产的基础,施堆肥或厩肥再加入火烧土。定植后每亩施基肥1000 kg,过磷酸钙20~25 kg。生长期增加追肥,如人畜尿素、硫酸铵、豆饼等。追肥一般在每次收割后结合中耕培土时进行,或在营养生长最旺时期进行。为使各级分蘖都能伸入土壤,应及时培土。
采收
香茅收割次数与采收时期随植龄与各地气候条件而异。当年定植的植株,经过抚育期4~5月后,即可入采收时期。春季定植,当年可收割2次;夏季种植,当年可收割1次。2~4年生香茅,每年收割3~4次。收割宜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阴、雨天收割会降低含油率。
加工
采用蒸馏方法。将切断或不切断的香茅直接放入蒸馏锅内进行加工,装料时锅的边缘宜紧,中部稍松。每蒸3~4甑后,应换一次甑底水。
(责任编辑:WangQiang)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