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毛叶枣栽培技术

作者:未知 来源:热带农业科教网 发表时间:2005-02-27 点击:
【字号:   打印
1 品种介绍
  1.1台湾青枣品种群
台湾青枣是台湾省选育的单果重50 g以上的毛叶枣优良品种群。台湾发展毛叶枣生产有3个阶段:第1代在20世纪40年代引进印度毛叶枣,其果小,单重约10克,味涩,无生产价值。第2代从缅甸和泰国引进许多品种,果大,单果重20~30克,微有涩味,多数已被淘汰。台湾近年栽培的10余个品种,系利用毛叶枣速生快长、早结丰产、变异大和几无童期的特性快速选种而成的,多数品种单果重60克以上,肉脆、味甜、无涩味,称为青枣,即第3代。台湾毛叶枣1985年以前发展缓慢,1985年种植面积仅9750亩左右。20世纪80年代以来,选育出碧云、肉龙、特龙、黄冠等果大质优良种,10年来发展迅速,栽培面积翻了一番。毛叶枣容易发生芽变和自然杂交,产生新良种,枣农和科研部门积极进行选育种工作,使优良品种层出不穷。加上毛叶枣嫁接换种简易,品种更新换代极快。碧云种1982年选育推广,至1985年即占市场份额高达70%,但由于新品种的替代,目前已很少种植。1995年台湾市场上有碧云、肉龙、特龙、金龙、黄冠和五十种6个品种,其中五十种占了80%以上,而今台湾青枣有近10个品种。其中以黄冠、金龙、五十种3个品种的品质和产量较佳。黄冠品种果形较大,但不足之处是甜度不够。1996年出现的高朗2号品种,以其果肉甜脆、果形扁长、果大、色泽较绿、产期与高朗1号差异不多等优点,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潜力。大陆在1998年引种成功,具有投产快、丰产稳产、易于栽培管理等特点,特别适合作为扶贫项目进行大规模开发。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近年推广种植的多数为第2代品种,品质较差,品种杂乱。
  1.1.1 高朗1号(五十种、安云)
生势旺盛,枝条粗壮,枝刺少,抗白粉病,结果量大时易表现缺镁症状。花期5~11月,成熟期11月至翌年2月。果长椭圆形,大型,单果重70~100克,最大果重150克。果形优美,果实长圆形,单果重100~160g,果皮光滑鲜绿,味清甜,多汁,无酸味,可溶性固形物16%。多汁,无酸味,耐贮运,产量高,品质优良,是当前所有品种中园艺性状最优的品种,消费者评价很高,深受欢迎。中间商人积极鼓励改接换种,致使每个接穗售价50元新台币,故有五十种之名。1992年推广上市,至1994年底已占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1998年五十种通过台商引入大陆,目前为大陆最抢手品种,每株嫁接苗售价高达30~50元人民币。其为新育成的品种,由于它与五千种在形态和生长习性上都很相似,只是在果实成熟后才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如果实形状、甜度、可浴性固形物含量、果肉质地和耐藏性等),因此不少销售商都将其混为一谈,认为“五千种即是50种,50种即是五千种”。事实上,五千种是80年代初推出的品种,引入大陆栽培已有8~9年。高朗1号是90年代才推出的品种,引入大陆不过3年时间。为了慎重起见,我们把这两个品种同地种植,并做了DNA指纹分析(RAPD法),证明两品种的果实改善和DNA指纹都有不同,从而完全肯定它们果实改善和DNA指纹都有不同,从而完全肯定它们在跗上是不相同的,这两个品种的区别要点如下:①高朗1号 叶卵形,叶片大,长11.5cm,宽7.5 cm,叶面不甚平整。生势旺盛,枝条粗壮,枝刺最少,短小,大部分节位上无刺。亦是当前所有品种中农艺性状最优良的品种。抗白粉病。果大,长卵形,果顶较尖,果肉质地清脆,浓甜多汁,无酸味和无涩味,单果重60~90 g,果皮光滑鲜绿,味清甜多汁,无酸味,产量高,耐贮藏。完熟或贮放后果肉不社软,还原糖含量10%~1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15%,鲜食品质最佳。②五千种 叶长卵形,叶片小于高朗1号,长11.0 cm ,宽5.8 cm ,叶面平整。枝刺较少,短小,少部分节位上无刺。果最大,外观好,单果重70~105 g ,椭圆形,汁多肉脆,无酸涩味,但甜味较淡,耐藏性差,完熟或贮放后果肉松软不堪食用,还原糖含量9.5%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11%,鲜食品质中上。
  1.1.2 碧云
  又称白云种,该品种为台湾1982年选育的优良品种,1992年前为台湾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果呈长卵形,皮呈淡绿色且薄,肉乳白色,青熟时略涩,黄熟后脆甜,平均单果重66克左右,糖度(Brix)15.5°,一般老果园或管理不善地区,结果不良且呈“珠粒果”,但在精细管理条件下,单果重可达120克。平均单果重约57.1g,种子重2.5g,糖分14.6%,一般在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中旬成熟,品质较好,目前多做授粉树。
  1.1.3 黄冠
  该品种由台湾阿莲姓杨的果农所选出,1989~1990年开始试种。植株生长旺盛,叶大。平均单果重120~160克,最大可达150 g。5月初定植,11月单株挂果多达800个。早期果呈扁圆形,两端凹陷;正造果呈苹果形,皮黄绿色,向阳面略带鲜红,肉白,味清甜,质细且脆,耐贮运。糖度(Brix)11.4°。成熟期在12月下旬,由台湾选育的大果毛叶枣品种,具迟熟特性,果实大,平均单果重140.0g,种子重5.2g,糖分11.4%,一般在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中旬果实成熟上市,品质尚可。
  1.1.4 泰国蜜枣
  从泰国引进的实生树变异种。枝直多刺且锐利。果实呈橄榄形,较晚生。果实成熟期1月上旬至3月上旬。果皮薄,有光泽,绿熟时带青涩味,黄熟后脆甜,果较中等在小,易裂果,平均单果重47克,糖度(Brix)17°,品质佳,但坐果易受天气影响,一般在1月上旬至3月上旬成熟。
  1.1.5 特龙
俗称青皮种或青云种,该品种选自台湾燕巢农家果园,并先后在燕巢大社、阿莲、田寮、高树等地种植,颇受欢迎。结果性好,产量高,糖度(Brix)高达14.2°,通常为12°左右,单果重86~100克左右,种子重3.7g。果实呈椭圆形,果尖有棕黄色点,皮绿色光滑,肉白,味无酸涩味,质脆,为近年来台湾的优良品种,产量高,结果率良好。由于极不耐贮藏,目前仅有极少量栽培。一般在12月上`旬至翌年3月中旬果实成熟上市。
  1.1.6金龙
  是1990年选出的优良品种,本品种的枝条细软,刺较少,叶形狭长,深绿色。分枝密,分枝节间长3~4厘米,开花期从6月下旬到11月下旬,果实成熟期从12月中旬到2月下旬之间。开花到果实成熟约130天。果实长椭圆形,早期青绿色,成熟时黄绿色。单果重40~50 g,最大可达75 g,味酸甜爽口。丰产性好,管理好的当年每666.7m2产量可达800kg,3年生树可达3000 kg以上。是适于鲜食和加工的优良品种。但此品种果实易褐化不耐贮藏,由于新品种的不断推出,栽培面积不断减少。
  1.1.7 肉龙
  台湾1984年自泰国蜜枣的实生苗中选出的品种,始名为泰国变异种,1986年因其呢称“肉龙”而得名。具酸甜浓烈的枣味,广被消费者喜爱。12月份开始采果,于1月中旬品质最佳,糖度(Brix)高达15°。果呈长尖橄榄形,果重49~60克以上,酸甜适中,质脆且细嫩,风味佳,品质优良。但由于具有泰国种甜枣之血缘,果园干湿管理不当时,常有结果少和裂果现象。平均单果重48.7g,种子重2.6g,一般12月下旬至翌年3月中旬果实成熟上市,品质佳。目前生产上很少栽培。
  1.1.8 世纪枣
1989年于特龙和白斧头杂交实生苗中选育。植株生长势强,节间梢长,枝梢略软而下垂,主干上刺较短而少,结果枝上无刺或为软刺,叶色浓绿,呈长椭圆形,叶肉稍厚。果实长卵圆形,果皮薄,呈青绿色。果肉细嫩,清甜,清脆多汁,富含水分。即使完全成熟,果肉依然清脆可口,口感佳,可与廿世纪梨媲美,故以“世纪枣”命名,但果实有裂果或果项易发生腐烂现象。单果重300克以上,结果性能稳定,抗白粉病。在台湾一般果实成熟期为10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旬。
  1.1.9 新世纪
近年来选育出的一个新品种。果实与高朗一号极相似,果形外观及大小很难区别,平均单果重120克左右,糖度(Brix)13°,果皮薄,清甜多汁且无酸味,由于结果枝上无刺或刺软,管理上很方便。缺点是果实项部易黄化腐烂,货架期短,果皮较粗糙且易裂果。
  1.1.10 玉冠
近年推出的新品种,优点与高朗一号相似,但果型较小,平均单果重约为105克,易感白粉病,果皮较粗糙。优点是果较晚熟,可以与高朗一号品种搭配栽培,以错开产期,分散市场压力。
  1.1.11 中甲种
该品种从台湾阿莲果农枣园中选出,又称霸王种。因果呈长椭圆形。果皮绿黄色,有光泽,是现有品种中外观最好的品种。单果重73~117克左右,糖度(Brix)12.1°。略带涩味,酸味较浓,品质风味较佳,耐贮运。果实成熟期12月上旬至3月中旬。
  1.1.12 阿莲圆种
该品种从台湾阿莲果农枣园中选出。果形扁平,果皮黄绿色,肉白质细且脆,味清甜。单果重69克左右,糖度(Brix)13.6°,早花结果率高,在现有品种中为结果率最高的品种之一。早生,颇适合于早期生产,且不带涩味。果实成熟期11月上旬至2月下旬。
  1.1.13 红云种
该品种为碧云种的变异种,1987年选自台湾大社果农枣园。果呈长椭圆形,果皮薄呈黄绿色,肉色白,味清甜无涩味,肉质细,品质良好,平均单果重50~96克,糖度(Brix)12.9°,果实成熟后期可达14°。收果期11月中旬至3月下旬。
  1.1.14 福枣
又名福精枣子,果呈扁圆形,两端稍凹,果皮绿,肉质疏松,白色,平均单果重70~110克,味酸涩,糖度(Brix)14.9°,品质中上等。果实成熟期11月下旬至3月下旬。
  1.1.15 五千种
该品种为实生苗中选育出,因果大而甜,每株枣苗卖价五千元而得名,1982年大量嫁接种植,1983年在台湾大社乡农会枣子评比中夺魁,从而闻名远近。平均单果重69克。果呈卵圆形,皮淡绿,黄熟后呈黄绿色,肉白味甜,结果率高,于绿熟后品质最佳,黄熟后果肉松软。果实成熟期12月上旬至3月中旬。
  1.1.16 斧头种
  果呈长卵形,皮色绿黄有光泽,肉色白,品质佳味略酸,不完全成熟者略含青涩味。平均单果重60~109克,糖度(Brix)11.4°。较耐贮运。果实成熟期11月下旬至3月中旬。
  1.1.17 Tj-10
该品种为台湾凤山热带果树分所自泰国蜜枣实生树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卵形,绿熟时浓绿,黄熟后转为黄绿,皮略厚,肉白,味脆甜,品质特优,糖度(Brix)13~16°左右。果实成熟期11月中旬至2月上旬。
  1.1.18 加落崎种
与梨仔枣为早生品种,9月中旬开始采收,于1月下旬品质最佳,糖度(Brix)11.9°,10月上旬采收者糖度仅10°左右,平均单果重48克。果实呈椭圆形,皮绿色。本品种种于台湾燕巢地区因气候特殊而品质佳。
  1.1.19 金车种
生长势强,较晚熟,果呈略圆形,果皮浓绿且厚,肉白质脆,品质优。单果重平均为62~108克,糖度(Brix)11.8~12.8°。果实成熟期12月下旬至3月下旬。
  1.1.20 大叶种
植株生长势强,直立,叶大浓绿,平均单果重52克,果呈卵圆形,成熟果呈淡绿色,味清淡,肉白质脆,糖度(Brix)11.3°,品质优良,但晚期过熟的果实肉质较松软。果实成熟期12月上旬至3月中旬。
  1.1.21 梨仔枣
  又名呆种、丑仔种。果肉白,带酸涩味,为一般早熟品种。最早可在9月中旬采收,品质差,1月底以后采收者,糖度(Brix)12.1°,平均11°,肉较松软,适收期在12月份。
以上21个毛叶枣品种耐寒力强,当气候下降至-5~-10℃时,植株仍不会受冻害,又耐高温,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
  1.2 印度品种群
  毛叶枣在印度栽培面积最大,品种多达100多个。其中较优的品种分别是Sanaur系列(1~6)、Pathani、Mirchia、Laddu、Rashmi、Rohtaki、Goal、Desi Alwar、Banarsi、Banarsi Pewandi、Narikeli、Thornless、Kaithli、Kala gola、Surti、Seo、Katha gurgaon、Selected Safeda、Gorva、Bahadurgarhi、Sanchura Narnaul、Wallaiti、Chhuhara、Dandan、Chinese、Katha phul、Glory、Nazuk、Nalagarh、Zg系列(2~4)、Noki、Umran、Illaichi、Golar、Safeda、Katha Bombay,其中种植比较多的品种为Umran。主要品种介绍如下。
  1.2.1 Umran品种
Umran是一个十分高产晚熟品种,大树最高株产可达250千克。树冠开展,叶项钝圆,叶基尖削,叶片卵形,叶项或近叶项部扭曲,叶色深绿,果实卵形,梗洼不明显,表面光滑,果实成熟后为金黄色。果实属于大果型,平均单果重32.5~60克,可溶性固形物可高达19.5%,有机酸0.28%~0.33%,可食率为96.4%。
  1.2.2 Kathli品种
在印度的Haryana和Punjab是一个十分流行的品种。在Haryana省的Kaithli地区选育出。属中熟品种,枝条直立,叶卵形,叶基尖削,叶项弧形、卵形或倒卵形,叶尖急尖或钝圆。果形美观,卵形至椭圆形,果熟为浅黄色,平均单果重17~22克,可溶性固形物为17.4%~18.5%,有机酸0.14%,可食率为97%。
  1.2.3 Gola品种
这是一个最为流行的早熟品种,商品性状好。枝条直立,叶项钝圆,叶基尖削,叶倒卵形,叶项轻微卷曲。果卵圆形,果皮成熟时金黄色,平均单果重25克,果肉乳白色,脆甜,可溶性固形物16%~20%,有机酸0.14%~0.25%,维生素C含量十分丰富,每百克果肉含量为70~140毫克。
  1.2.4 Sanaur-5品种
枝条直立,叶项略尖到急尖,叶基圆,卵形,略尖削,叶色深绿。果圆形或圆锥形,果实项部有明显果点,具梗洼,成熟果黄绿色。在Punjab是一个主栽品种,中熟,平均单果重为5.5~18.0克,可溶性固形物20.5%,有机酸0.28%,可食率为92%。
  1.3 缅甸枣品种群
缅甸枣品种群主要有两个类型,即缅甸长果种和缅甸圆果种。
  1.3.1 长叶枣
枝干较密、较柔软,叶长形。果形较长,呈橄榄形,果实纵横径3.6厘米×2.7厘米。单果重约22克,皮薄,可溶性固形物10%~13%,无涩味,具牛奶味。但不抗病。
  1.3.2 圆叶枣
  树势强壮,枝干结实,较疏朗,叶较圆。结扁圆形果,果实纵横径2.5厘米×3.3厘米。单果重25克,果面不如长叶枣平滑,味淡,略带涩味,但比长叶枣抗病,产量也较高。
  与台湾品种群相比,缅甸品种虽然略高产,但因其果小且外形不够美观等,故综合商品性状较差,目前生产上难以推广。
  2 对环境条件要求
  2.1 光照
毛叶枣是典型的阳性植物,整个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阳光。在荫蔽条件下,毛叶枣结果量减少,而且果实品质有所下降。
  2.2 温度
在年均温18℃以上,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0℃,≥10℃活动积温达5000℃以上,霜期不超过15天,海拨1200米以下地区,毛叶枣都能生长。但栽培上以年均温在19℃以上、基本无霜地区,毛叶枣生长结果良好。
  2.3 水分
毛叶枣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只要年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大于50%的地区都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但以水分充足、有灌溉条件的地方生长结果良好。过于干旱则枝梢生长量少,果实小,质地粉,降低商品性。结果期果园须保持湿润,骤干骤湿则易导致严重落果。采收期忌大量灌水,否则品质下降。毛叶枣的根系忌渍,在排水不良的田块若遇长时间降雨则根的活性低,浸水程度严重时,根会腐烂且发生落叶,树势衰弱,伴随结实率降低、病虫害严重发生、产量及品质降低。
  2.4 土壤
毛叶枣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碱性至酸性的砂土、壤土、粘土、石砾土等多种土壤类型上都能生长。但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土或砂壤土上栽培毛枣为好,植株生长旺盛,果实品质良好。
  2.5 风
毛叶枣枝条长、软、脆,不抗风害,应种植在台风不易到达的地方。挂果期还应搭架,防止枝条断裂。回缩修剪后,从剪口抽出的肥大、幼嫩芽条极易受风害而从基部断离主干,需立支柱。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毛叶枣苗木繁育技术
毛叶枣的苗木繁殖包括有性繁殖(实生繁殖)和无性繁殖(即营养繁殖,圈枝、靠接、扦插、嫁接等)两种。实生繁殖的方法,即通过直接播种种子获得幼苗,虽然简便易行,但所得到的后代变异较大,且要经较长童期后才能进入正常开花结果期,因此实生繁殖法现已很少被采用。为使品种或植株的优良性状得以保留,使后代性状保持整齐一致,果农也曾使用圈枝、靠接等无性繁殖方法,但因浪费繁殖材料,影响母树产量以及繁殖系数低、繁殖速度慢等原因而渐少被采用。近些年来,生产上多采用芽接、枝接等嫁接法育苗,简便、快速,能提早结果(定植后当年即可结果),并能较一致地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故越来越普遍地被采用。
  3.1.1 砧木苗的培育
嫁接要通过播种来培育砧木苗。播种育苗的步骤如下:
  3.1.1.1 苗圃地的选择与整地
  苗圃地条件的好坏是关系到能否培育出健壮嫁接苗的首要条件。选择背北向、阳光充足、水源方便、排灌良好、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土壤pH值5.5~6.5的壤土或砂壤土作苗圃。粘性重、易板结或土层浅薄、石砾多的土壤不宜选作苗圃地。常有霜冻的地区、容易沉积冷空气的洼地或山谷,幼苗易受冻害,也不宜选作苗圃地。
  苗圃地应全垦,全面清除大芒、硬骨草、香附子等恶性杂草,应三犁三耙,务求土壤细碎。在缓坡地应按等高志畦,并开出排灌沟以利于灌水、排除积水和防止冲刷。地下水位高或地势低洼者,应起高畦及开好排水沟,以防积水。一般畦床可修成10米长,80~100厘米宽,20~25厘米高,畦间留40~50厘米,以便管理。苗圃必须施足基肥,保证苗木生长健壮。每亩应施腐熟禽畜粪、堆肥或蘑菇渣3000~4000千克,结合犁地与土壤混匀。
  3.1.1.2 采种及种子处理
  商品化栽培品种的种子发芽率极低(0.1%左右),不宜用于播种作砧木。砧木常用毛叶枣野生种(俗称酸枣)的种子来培育。取种用的果实应充分成熟,种子自果实取出后,立即洗去果肉,晾干(忌烈日曝晒)备用。
  采后即播的种子一般发芽率只有30%左右。种子晾干后,密封于塑料袋中,在室温下贮存6~8个月后再播种,可大大地提高发芽率,苗的长势也好。由于毛叶枣种子种壳较硬,不易吸水萌发,所以播种前最好能浸种或敲破种壳。浸种方法为:用60~70℃温水浸泡24小时,在水中加入1%的尿素或1000~2000毫克/升的矮壮素(CCC)则效果更好。浸种和破壳不但可以提高发芽率,同时还可提早种子发芽时间。
  3.1.1.3 催芽
在阴凉、通风、排水良好的地方做一宽1~1.5米、沙厚5~6厘米的沙床。将种子撒播于沙床上,再覆盖1厘米厚的细沙。然后用遮光率70%的黑色遮阳网搭棚遮阴。毛叶枣种子怕湿,通过沙床催芽可提高发芽率。破壳的种子一般经1周开始出芽,不经过破壳的播后3~4周才出芽。
  3.1.1.4 分床移植
当苗高5厘米时即可将小苗移植至育苗地。移植规格为25厘米×15~20厘米,每亩可育苗8000~10000株。近年来,各地较普遍采用营养袋育苗,将催芽后的小苗直接植入育苗袋。营养土可按砂土60份、厩肥35份、复合肥2份、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3份的比例配制。配制时每100千克营养土用50毫升福马林对水6升喷洒灭菌。选用直径为22~24厘米、高度为25~30厘米的塑料育苗袋,营养土装袋后要整地平畦集中排列,以方便移苗及管理。畦面宽度以能排列6袋为宜,长度因地而异。移植前要求浆根及剪叶,移植后用50%~60%的黑色遮阳网作荫棚,以提高移植成活率。
  3.1.1.5 砧木苗管理
  (1)遮阴
最好选择阴天移植幼苗,并用50%~60%的黑色遮阳网作荫棚,以防日灼。这样可提高成活率,有利于幼苗生长。一般遮阴1个月左右。
  (2)淋水与施肥
移植后,需经常淋水,保持苗床湿润,使幼苗尽快恢复生长并抽出新梢。幼苗每抽1次新梢,需施肥1次,开始时可按1份腐熟的农家肥,加4~5份水的比例施肥,以后浓度可逐渐增大到1份腐熟农家肥,加2~3份水。也可施用1%的尿素水溶液。施肥前应除草、松土。
  (3)防治病虫害
幼苗期的虫害主要为红蜘蛛和毒蛾,病害主要为白粉病。防治方法参见病虫害防治部分。
  3.1.2 嫁接
  3.1.2.1 嫁接时期及接穗的采集与保存
  当砧木苗茎粗0.4~0.8厘米时即可嫁接。接穗一般采自优良母株的一年生、充实、健壮枝条。切接可于3月至9月进行,但以5月至6月最佳。芽接的接穗和砧木的粗度要求粗些,0.8厘米以上时,才便于芽接,成活率也高。靠接则全年均可进行。嫁接一般选择在晴天早上或阴天进行,雨天和晴天中午都不宜嫁接,枝叶水分未干时也不宜嫁接。削接穗时将叶片剪去,但要保留少许叶柄,以免损伤芽体。挂果或刚收果的枝条和荫蔽弱枝均不宜作接穗用。
  接穗采后将叶片剪去,按品种分别捆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湿晾干后备用。如需3天以上远程运输时,先将芽条装入聚乙烯塑料薄膜袋中,然后保湿装箱,在运输途中要注意避免日晒、高温。到达目的地后即开箱,用清水洗后藏于通风阴凉环境的湿沙中(用多菌灵1000倍溶液淋在沙上)逐步取用,从采集运输到嫁接完成不宜超过10天。若接穗不多,可用塑料袋装,并放入一小团湿了水的吸水纸,将袋口扎紧,最长可保存20天。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包装后和运输中忌高温和阳光直射。
  3.1.2.2 嫁接方法
  (1)切接
砧木径粗在0.5厘米左右或更粗的都可以使用此法嫁接。是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嫁接方法。切接操作简单,易掌握,嫁接后萌发快,生长迅速,但嫁接成活率不如补片芽接高。其步骤如下:①剪砧;②削砧木;③削接穗;④安放接穗;⑤缚扎;⑥解绑。
  (2)补片芽接
补片芽接又称芽片贴接、芽片腹接或盾形芽接。海南、广东西部、广西等地多用此方法嫁接。其优点是,接合面愈合快而且牢固,嫁接成活率高,接穗利用率高,嫁接成活以前可不剪砧,因而对砧木的损伤极小,一次没有接活的砧,可以多次再接。但此方法接穗抽生较慢,初期生长较弱,操作技术较难掌握。其操作方法如下:①开芽接位;②削芽片;③安放芽征及缚扎;④解绑和剪砧。
  (3)腹接法
  腹接法综合了切接和补片芽接的操作方法,主要用于毛叶枣树的嫁接换种(也称嫁接更新)。嫁接时像补片芽接开芽接位一样操作,在嫁接更新树的主干基部平滑处开腹接位(依接穗大小相应调整腹接位大小)。然后像切接一样削接穗(接穗可粗至1~2厘米,可比切接法长些)。安放接穗时将接穗的长斜面朝向砧木插入腹囊皮,接穗上部露出腹接位,并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一边或两边对准。缚扎时先像补片芽接法一样用塑料薄膜将腹接位扎紧,然后再将接穗露出部分用塑料薄膜缚扎。
  嫁接成活后要经常检查,及时把砧木上萌发的不定芽抹去,减少养分消耗。同时在机关报梢叶片转绿后要追肥并做好除草、排灌和防病虫等工作,当接后新苗萌发新梢2~3次、枝叶老熟健壮时,即可出圃种植。
  3.1.3 嫁接苗的出圃
果苗出圃工作做得好坏,对苗木定植成活率的高低和幼树的生长有重要影响,必须认真搞好。
  2.1.3.1 苗木规格
在品种纯正、确实可靠的前提下,优质苗应符合下列几个标准:①大塑料袋装育苗,若是地栽苗,则所带土团较大、不松散;②嫁接部位适中(离地面10~20厘米),嫁接口愈合良好,无瘤状突起;③嫁接口以上3~5厘米处干径在0.5厘米以上,苗高80厘米以上;④末次梢充分老熟;⑤无病虫害。
  3.1.3.2 出圃时间
一般春季(3月至5月)出圃为主,尤其是供应远途、植于丘陵山地的浆根苗。秋季出圃在9~10月,以袋装苗或带土苗为宜。袋装苗和带土苗一年四季都可出圃,但应尽可能避开低湿干旱的冬季和高温且暴雨多的七八月。
  3.1.3.3 起苗方法
  (1)带土起苗
带土起苗应在晴天进行。起苗时保留直径15~18厘米、高20~25厘米的土团。起苗后立即剪去1/3的叶片。广东近年来采用起苗器(图4)带土起苗,可大大降低散泥头率,提高种植成活率显著提高工效。起苗时以苗木主干为中心,将内径、高度相仿的起苗器从苗两侧插入土中,用大铁锤敲打起苗器铁柄,直至起苗器全部插入土中。然后摇动铁柄,把起苗器连泥带苗一同拔起,剪去过长主根,打开起苗器便起得一带有圆筒形泥团的果苗。边起苗边用塑料袋包装,每袋1株,并用塑料绳捆牢。在搬运苗木时,不得提苗木的主干,因为泥团较重,很容易拉脱泥团。
  (2)不带土起苗
  应在起苗前灌透水或透雨后再起苗。若不先灌水,挖苗时极易损伤须根,而且也增加挖苗难度。起苗前先剪去2/3的叶片以及全部嫩枝。保留主根25~30厘米,侧根15~20厘米,把过长部分剪去,并用泥浆根。每30~50株绑成一捆,用塑料薄膜包裹根部保湿。
  3.1.4 毛叶枣育苗新技术
近几年,毛叶枣在中国南方发展极为迅速,优质种苗需求量很大。然而,毛叶枣种子发芽率较低,嫁接不易成活,致使种苗生产效率偏低。为了提高种苗生产效率可利用2%的硫酸处理成熟饱满种子(黑褐色,平均重3.0克,长3.1厘米,宽1.5厘米),其出芽快、整齐,毛叶枣种子有短期休眠特点,成熟种子晾干后可在土温27.8~29.3℃时进行播种,以保证出芽率。培育毛叶枣种苗以沙壤土或表土加20%鸡粪为佳。沙土由于保水保肥性差,苗木易受干旱,生长差,不利于培养壮苗。粘壤土透气排水性差,苗木生长慢。
  为提高嫁接成活率,以1年硬枝或半硬枝作接穗为宜,软枝作接穗不易成活。
  嫁接后砧木上的萌芽保留1~2条,可减少砧木的含水量,提高成活,接7~10天内保持半荫蔽环境,然后在全光照下生长,有利于成活。[《中国南方果树》,2002,31(1),林秋梅/文]
  3.2 毛叶枣建园和定植
毛叶枣怕涝忌渍,同时枝梢生长期及果实发育期要求水分充足供应,故建园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特性。在地下水位低而土质较疏松肥沃、容易排灌的水田和冲积地建园时可采用低畦浅沟式;在地下水位高、暴雨后易内涝、排水不易的水田或平地建园时宜采用高畦深沟式;在丘陵山地建园时,为了防止冲刷、便于管理,宜修筑等高梯田,同时要求果园要有灌溉系统。实践证明,毛叶枣由于好水喜肥,在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水田平地种植时果大味佳,优于无灌溉条件及施肥水平低的丘陵山地果园。
  3.2.1 在水田及平原冲积地建园
平地建园要选择地势较开阔、最好附近有大水体的地块,但地下水位不能高于1.8米,无硬底层,排水便利。如有硬底层,采用穴式定植时植穴积水不易排出,将限制植株根系的发生和发展,雨季根系会因窒息而腐烂,地上部生长停滞,严重时引起枯枝、落叶甚至整株死亡。水田和平原冲积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有利于园的经营管理和机械化操作。但一般水田和冲积地地下水位高,生根土层浅,造成毛叶枣根浅生,根群多分布在表土层。因此在种植毛叶枣时,要根据水田和冲积地的特点,扬长避短,修建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增厚生根土层,使毛叶枣高产优质。需注意以下的管理措施:(1)果园作业区的划分;(2)道路和排灌系统的设置;(3)果园辅助设施;(4)园地的开垦。
  3.2.2 在丘陵山地建园
丘陵山地是建园的主要地区。丘陵山地一般比较瘦瘠,地下水位低,水利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在丘陵山地建园的重点工作是改良土壤,引根深生,增高灌溉设施,控制雨后径流,保持水土。需注意以下事项:(1)选地;(2)园地的区划;(3)园地的开垦。
  3.2.3 定植
  (1)品种的选择和配置
  毛叶枣的发展在中国大陆刚刚起步,目前生产上存在品种杂乱、劣质品种充斥市场的现象。随着近年来毛叶枣优良品种的引入,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优良品种的选择变得尤为重要。据台湾的经验,毛叶枣优良品种应具备下列条件:①果实大,肉质细脆,甜度高,无涩味,但略带酸味;②果皮薄且光滑亮丽,淡黄绿色、黄绿色或鲜绿色,口感佳,食后无留皮感;③种子小而肉厚,果呈椭圆形或长卵尖形;④较抗病虫害,如白粉病。目前从台湾引种的高朗1号(五十种)是符合上列条件的少数几个优良品种之一,值得推广。毛叶枣为异花授粉植物,必须配置授粉品种。毛叶枣花期长,对授粉品种要求不严。台湾青枣品种群中,任何两个品种都可互作授粉品种。
  (2)种植密度
由于毛叶枣速生快长,容易封行,同时树形开张,枝条软垂,需要搭架,故生产上为了便于操作管理,宜采用疏行密株式种植,且较疏植。一般采用4~6米×5~7米的株行距,每亩种植16~35株。
  (3)定植前的准备
大型果园应在种植前进行土壤分析、土壤改良和植穴准备。
  (4)定植时期
毛叶枣的袋装苗、带泥苗由于根系在移苗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春、夏、秋三季均可种植。除部分冬季气温较高的地区外,多数毛叶枣种植区由于冬季气温低、雨量少,不管是裸根苗、带土苗还是袋装苗,冬季栽植后,根系难以恢复,易受冻,苗木成活率难以保障,故不宜在冬季定植。
  (5)定植方法
①苗木分级分片种植。一般将苗木按主干粗度和苗木高度分为大、中、小三级,同级苗种在同一地段;②苗木整理。定植前或定植后将苗在30~40厘米高处短截,作为主干。袋装苗和带泥苗一般需疏除2/3的叶片,裸根苗则将叶片全部剪去,仅留下叶柄。为促进侧根生长,主根留下30厘米左右后将过长部分剪去。主根严重被撕裂、创伤、侧根过少的苗和过分瘦弱、嫁接不亲和、嫁接口已形成小瘤的不合格苗木都要挑出,不要定植。定植前检查嫁接口的塑料薄膜是否解绑,将漏解的薄膜解开;③定植操作与定植深度。
  (6)定植后至苗木成活期间的管理
  定植后若不下雨,则应每2~3天淋水1次,直至新叶萌发转绿。定植后至第1次新梢抽吐时不要急于施肥,尤其不要施浓度高的化肥及未充分腐熟的麸水和粪水。待第1次新梢转绿老熟并开始抽吐第2次新梢时才开始在离主干20厘米以外淋施0.5%~0.6%充分腐熟的花生麸水3~5升(每次每株施用量为沤制前的干麸15~30克)或0.5%的复合肥水3~5升。或在雨后离主干20~30厘米处施复合肥20~30克,或尿素10~15克加氯化钾5~10克。每隔10天施1次,共施2~3次。
  要重视对第1次和第2次新梢的保护,防止害虫(主要有毒蛾、尺蠖、红蜘蛛)危害和感染病害(主要有白粉病),若连续几次新梢保不住,则苗木因体内的营养被耗尽而死亡。
  3.3 毛叶枣栽培管理技术
  3.3.1 土壤管理
  3.3.1.1 扩穴改土
  定植前虽对定植穴或定植沟作了局部的改土工作,但植穴以外的土壤未经改良。随着树龄增长,根系不断向四周扩展,若不及时扩穴改土,会抑制根系生长,从而影响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从定植次年起3~4年内进行扩穴,其目的在于深翻熟化土壤,疏松硬土层,以保证根系生长发育有足够的空间。扩穴深翻,增施农家肥改土,已成为山地果园速生、早结、丰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扩穴的方式可根据幼苗定植的方式而定。采用挖壕沟定植的,在行间方向进行扩穴;采用植穴方式种植的,则每年交替在行间和株间进行扩穴。力争3~4年内从不定期植穴边缘往外扩穴深翻至全国。改土沟深度控制在50~60厘米,宽度一般为40~50厘米,坑的长度逐年增长。需要强调的是:扩穴改土坑的大小要与施肥数量相适应,如肥量少,挖大坑松土后回填,对根系的生长也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效果很差,倒不如相应缩小改土范围,延长改土年限,节省人工来得合算。
  扩穴改土适用的肥料种类很多,可以就地取材,广辟肥源。城市垃圾因含有大量的塑胶物及有毒物,对果树会造成白色污染和毒害作用,不宜采用。用肥的数量是按改土坑的体积来安排的,综合各地的经验,每立方米需施绿肥、杂草、作物秸秆合计30~50千克(干草用量酌减);需塘泥、蘑菇渣等50~100千克;需鸡粪、猪粪、牛粪等禽畜粪10~20千克;需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1.0~1.5千克,熟石灰粉1~2千克。底土特别瘦瘠的还需增施麸饼肥1~2千克。回土时先下表土,每穴分层埋入有机肥和泥土,粗料和石灰放下层,精料和磷肥放上层,并与土壤混匀。挖出的泥土要全部回填,堆成20厘米左右高的土墩。
  3.3.1.2 间种与覆盖
  树盘覆盖物霉烂后应及时更换,一年更换4~5次。由于毛叶枣速生早结,很快封行,一般不间种多年生经济作物。但由于毛叶枣采后行重修剪,重剪后至结果前的3月至8月,这段时间树冠尚小,行间阳光充足,可间作短期矮生作物,如豆科作物,以增加收入。
  为了解决扩穴改土的有机肥源,减少土壤冲刷,改善果园小气候,提倡在梯壁、行间种植绿肥。绿肥可选种格拉姆柱花草、印度豇豆、铺地木兰等优质绿肥。从定植起2~3年内进行扩穴深翻,增施有机肥,深施石灰,逐步使全园土壤肥沃熟化。格拉姆柱花草是近年推广的优质绿肥,该草多年生株形优美,根系发达,绿肥量大,营养丰富,有根瘤菌可固氮。一般在春季播种或扦插,当年覆盖率可达60%~75%。该草前期生长慢,前期需略施薄肥,宜条播,若采用撒播则容易被其他杂草覆盖。
  3.3.2 毛叶枣的营养与施肥
  3.3.2.1 需肥特性
  (1)营养生理
  毛叶枣植株生长迅速,生长量大,加上早结、丰产、修剪强度大(定植2年后即行重剪)等特性,因而树体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需要大量的养分。据印度Pandey等测定,每生产100千克鲜果所带走的养分为氮43.8克,磷7.5克,钾101.2克,钙4.5克,镁22.7克,铁1.8克。据估算,一株毛叶枣树在一个生长季节需要的大部分分别为氮142.~190.50克,磷59.25~86.50克,钾467.25~683.50克。可见,结果树对钾的需求量特别大,其次是氮和镁;对磷肥的需求量较少。
  毛叶枣叶片养分含量随着叶龄增加呈现规律性变化。在印度,经过每年5月的主干更新后,叶片氮、磷、钾含量随叶龄增加而下降;钙含量则显著增加,镁次之;硫、锌、铜含量也随羊叶龄增加而下降,铁和锰则不甚明显。从坐果期至收获,果实中氮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钙、镁含量表现出下降,而磷、钾含量只是在初期出现显著上升,而后就逐渐下降。在坐果后15天,果实中铜、锌、锰、钠、钙和镁含量达到最高,钾含量在坐果后75~105天达到最高,铁含量在坐果后105~150天达到最高。
  (2) 营养诊断
  毛叶枣树粗生,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从酸性较强的砖红壤到盐分含量较高的海滩地均能生长,但以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最为适宜。我国种植毛叶枣地区多为贫瘠的坡地赤红壤或砖红壤,土壤酸性强、大部分缺乏、保肥与供肥能力差是这类果园立地土壤的普遍牲。种植在酸性土壤或砂质土壤上的毛叶枣较易出现缺镁和缺硼症。
  在印度,Chavan等对毛叶枣叶片营养诊断的取样时间进行了研究。通过采集1~8月龄的叶片进行养分分析发现,4月龄叶片中磷、钾、钙、镁、锰含量比较稳定,因此4月龄叶片应作为上述养分诊断的样叶。而其他营养元素的叶片诊断采样时间分别为:氮以5~6月龄、铁以1~2月龄、锌以1月龄为宜。
  臧小平等在湛江测定毛叶枣叶片养分含量为:氮2.91%,磷0.203%,钾0.96%,钙2.37%,镁0.46%。Khanduja等调查印度毛叶枣丰产果园的叶片养分含量为:2.77%~3.32%,磷0.18%~0.32%,钾1.69%~1.96%,钙1.07%~1.36%,镁0.39%~0.50%。
  (3) 国内外推荐施肥量
  施肥是毛叶枣果园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正确施肥是毛叶枣丰产优质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首先应确定施肥的合适时期,而施肥时期与物候期有关。观察毛叶枣的物候期可以发现,毛叶枣新梢每年有2批花,第1批花期在5~6月(广州地区,下同),第1批果成熟于8~9月(采果后若重修剪则不结第1批果),第2批花期在8月下旬至10月中旬,第2批果成熟于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中旬。以第2批果为主。从5~10月呈现花果和机关报梢交叠、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的现象。因此在施肥上应合理把握,保证有足够的养分供应,使花果的生长发育能正常进行。
  毛叶枣的肥料施用比例,台湾省推荐的标准为N:P:K=4:2:5,国内则有人提出为1:1:1.5,钾肥用量较高,而印度提出的标准为5:1:3。毛叶枣的施肥,幼龄树(1~2年)以促进生长,强化叶片功能,活跃根系,迅速形成丰产树冠为目的。定植时施用基肥,以堆肥、厩肥、人粪尿、饼麸肥为主,配施少量氮、磷、钾化肥。每年于3月和8月至少施2次主肥,肥料以速效氮肥为主,配施钾肥。
  进入丰产期的3龄树的施肥,一般分3次施。第1批施采果后肥(广州地区在3~4月),目的在于恢复树势,增加树体养分积累,促进萌芽发梢。以有机肥为主,配施氮、磷肥。每株施鸡粪10~20千克,尿素0.5千克,过磷酸钙1~2千克,条沟或放射沟施。第2次施花前肥(广州地区在7月中下旬),主要目的在于促进现花蕾和开花。以速效氮肥为主,配施少量磷、钾肥。每株施尿素0.4千克,复合肥0.25千克。此外,在3月施肥到开花前,可根据植株生势适当补施速效氮肥或进行根外追肥。第3次施壮果肥(广州地区在10月下旬),目的在于促进果实迅速膨大。以氮、钾肥为主,每株施鸡粪15千克,复合肥0.5千克,尿素0.2千克,草木灰2.5~5千克或氯化钾0.35千克。若遇干旱,施肥后应淋水。对结果量大的树,应在挂果期间加施人粪尿等水肥2~3次或进行叶面施肥,以促果实膨大。在采果前,还可根据树势和结果情况适当补施肥,以提高果实品质。
  此外,在花前、花期、幼果期进行叶面施肥效果显著,用0.4%~0.5%的尿素使吉色深绿,提高光合效能。在盛行花初期喷1次0.001%~0.0015%赤霉素(九二O),对提高坐果率有效。在花期喷0.2%~0.3%的硼酸或硼砂,花期或幼果期喷0.3%的高锰酸钾、硫酸锌或硫酸亚铁(加少量柠檬酸铁),均可达保果增产效果。在幼果期喷1.5%~2%的过磷酸钙和草木灰浸出液,能提高产量及品质。在果实膨大期喷0.4%的尿素,隔20天再喷1次,也增产。
  在印度,一半氮肥(通常为硝酸铵)及全部磷、钾肥在7月施下,另一半氮肥则在11月灌溉前施下。印度以产定肥的标准为:每生产100千克果需87.6纯氮(利用率以50%),21.5克纯磷(利用率以30%计),278克纯钾(利用率以40%计)。此外,在印度于9月花期喷施0.4%硫酸锌、0.4%硫酸亚铁及0.2%硼酸对提高产量和增加单果重均有较好的效果。而2%尿素以9月花前和11月坐果初期喷施较好。Dahiya的试验还表明,在株施有机肥60千克与500克P2O5作为基肥的基础上,在坐果初期通过土施尿互助组375克/株,同时结合喷施1%尿素获得128.1~130.0千克/株的最高产量,而且果实品质亦为最优。而通过单一土施的处理产量仅为26.6~91.6千克/株。
  在台湾,毛叶枣肥料三要素施用量为0.5~1.6千克/株·年。幼龄期及新梢生长期对氮、磷、钾要求均高,但需氮肥量较多,而开花前应加大磷、钾肥的比例,4年生以后对氮与钾肥需求量较多。施肥分别于嫁接成活或抽机关报梢后,盛花期前及结果采收初期,即于4月、7~8月及10~11月3次施用。施用前先灌水,以免肥分流失。另外,基肥施用一般在第1次施肥前,更新修剪(或嫁接更新)至抽梢前后进行,每株施10~15千克农家肥,以满足新梢生长所需。结果过多树应进行叶面追肥1~2次,注意添加必要的微量元素,如0.5%硫酸镁和0.2%硼酸等。
  毛叶枣因每年主干更新生长的枝梢需消耗大量的大部分,加上植株生长迅速,生长量大,结果投产早,挂果多,肥水管理一旦跟不上则易形成小果、劣果,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而我国毛叶枣均分布于华南地区的山坡地,土壤由于长期的淋溶作用,有机质含量低,有效磷、钾、钙缺乏,肥料利用率一般不高,毛叶枣的营养与施肥因而显得尤其重要。各地果农可根据当地的土壤和立地条件,结合该地的管理水平和施肥习惯,制订毛叶枣施肥的适宜措施。
  3.3.2.3 施肥技术
  (1) 新植树施肥。
  毛叶枣新植树(定植成活至当年开花结果)由于根系不发达,既需肥料供给又易伤根,因此施肥强调薄肥勤施。
  由于幼树根系分布范围小,加上埋施干肥的溶解和渗透速度较慢,若埋施太远则根系吸收不到,太近则又易伤根。而淋施充分腐熟的农家水肥,性质温和不易伤根,养分完全,肥效快而好,因此历来备受推崇,实为幼龄树施肥之首选。由于幼龄树根系吸收能力不强,可结合喷药勤施根外追肥。每次喷花时可在药液中加入0.3%~0.5%尿素(要求缩二脲含量
  (2) 结果树施肥
  毛叶枣枝梢生长量、开花结果量极大,同时每年结果后进行重回缩修剪,树体大部分损耗量也大,因而需肥量大,尤其对有机肥料特别需要。以下为多年生丰产树施肥标准,可依树龄、挂果量酌情增减。
  ①基肥。深施有机肥时根系损伤较大,故有机肥的施用期应尽量避开生长结果期。毛叶枣的有机肥施用适期为回缩修剪前后的2~3月,且此时施肥断根还有调节根冠比平衡、促进枝梢生长的作用。每株开穴深施禽畜粪30千克、麸饼肥1.5千克、过磷酸钙0.5~1千克、石灰0.5~1千克,并充分与土壤混匀。石灰撒入施肥穴下层,过磷酸钙施于上层,避免两者接触,以免生成难溶、难利用的磷本酸钙,降低肥效。
  ②壮梢肥。毛叶枣于3月回缩修剪后,1个月开始萌发新梢,从4~8月新梢不断抽生。壮梢肥在大量开花结果的2个月以前,即4~6月施用,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氮磷钾适宜比例为2:1:1。每株树的施肥总量为氮磷钾含量各为15%的挪威复合肥1.5千克加含氮46%的尿素0.5千克,分3次施用。由于毛叶枣重回缩至抽出新梢有长达1个月的时间,所以壮梢速效肥不宜过早施用,以免养分流失。
  ③促花肥。毛叶枣大量开花结果期为9~10月,但要在提早2个月左右的7~8月间施促花肥,使植株及时转入生殖生长。促花肥以速效肥为主,氮磷钾适宜比例为2:1:2。每株施挪威复合肥0.5千克、尿素0.15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0.15千克、硫酸镁0.1千克、硼砂50克,以上肥料分2次施用。
  ④壮果肥。10月每株施用麸饼肥1.5千克,开浅穴施入,并与土混匀。速效肥于10~12月施用,氮磷钾适宜比例为2:1:4。每株施复合肥1千克、尿素0.25千克、钾肥0.3千克、硫酸镁0.1千克、硫酸锌50克,分3次施入。叶面肥呆结合喷农药施用,可在药液中加入0.1%的绿芬威1号和绿芬威2号,或加入0.4%硫酸镁及0.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锌和0.2%硼酸。
  3.3.3 水分管理
  在枝梢生长期(4~7月),为了培育丰产树冠,干旱时要及时灌水。华南地区春夏季雨量充沛,故枝梢生长期缺水问题并不突出。大量开花坐果期前(8~9月),毛叶枣边开花边结果,花果同株,此时应暂停灌水,促使植株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果实发育期(10月至2月)植株又需大量水分,应保持水分均匀供应。土壤骤士骤湿易导致严重落果及裂果。毛叶枣果实发育期适逢华南地区秋冬干旱期,有喷藻设施的果园要求天气干旱时隔日喷藻1次;无喷藻设施的果园要求树盘覆盖保湿,干旱时至少7日淋水1次。至采收期要停止灌水,以提高果实品质及耐贮性。
  土壤干旱又逢天晴时,毛叶枣幼果白天暂时表现失水皱缩现象,叶片反而不易表现失水萎蔫症状;过于干旱则果实失水过多,难于恢复,引起大量落果。后期严重干旱使果实早熟,果小,肉质粉,失去商品价值。
  3.3.4 树冠管理
  3.3.4.1 整形修剪
  新植树在定植前后,将苗在30~40厘米高处短截定干,并用竹棍支撑,保持幼苗直立。萌芽后在主干上选留粗壮、生长位置良好的3~4条侧枝,留作主枝(一级分枝),并用竹竿诱引至四方,使其均匀分布,形成开心形。随后在主枝上交互形成肋骨状侧枝(二级分枝),侧枝继续抽发新梢则形成当年结果枝(三四级分枝)。
  枝梢修剪一般在6月开始进行,至11月全部果实坐果后结束。将交叉枝、过密枝、秆长枝、直立枝、纤细枝、病虫枝、拖地枝剪去。到了11月,若结果已相当多,可将枝梢尾部幼果或花穗剪除。
  二年生以上的枣树,在果实采收(每年2~3月)后,需对主枝进行回缩更新,有以下3种更新方式:
  ①短截主枝更新法。于每年春收果后,将主枝在原嫁接口上方20~30厘米处锯断。待新梢长出后,留位置适当、生长粗壮的3~4条枝梢培育成主枝,随后主枝上发生侧枝,侧枝上形成结果枝,至当年7~8月即可长成原有的茂盛树冠,并开花结果。
  ②预留支架更新法。将主枝留1.5米短截,并剪去主枝上所有侧枝,然后于主枝基部约30厘米处环割(剥口5~10厘米,太窄则易愈合),刺激主枝剥口下方萌芽,选留靠近主干处的1个壮芽,将其所发新枝引缚于原主枝上,培育成当年的新主枝。随后主枝上发生侧枝,侧枝上形成结果枝。旧主枝在此成为自然而有力的支柱,可连续使用两年后锯去。
  ③嫁接换种更新法。毛叶枣容易发生芽变和自然杂交,新品种层出不穷,加上毛叶枣嫁接换种简易,嫁接后当年就可正常开花结果,同时也起到更新树冠的作用,因此嫁接换种更新法常被果农采用。采果后,在主枝离地面30~60厘米高处锯断,用腹接法或切接法在每个主枝上接上优良品种的接穗。腹接法由于可不用剪砧,可提早至采果前进行,采果后再将接口以上锯去。
  3.3.4.2 搭架
毛叶枣株形开张,枝软易脆,结果后枝梢往往低垂易裂,故需要搭架支撑结果树冠。有:(1)竹架;(2)水泥柱架。
  3.3.4.3 疏果
毛叶枣花果量大,最初1个花序一般能结4~5个果,后因营养竞争,自然疏果后余1~2个果。但经自然落果后,毛叶枣挂果仍然过多,需要人工疏查。疏果要尽早进行,避免浪费养分,让留下的果实在充足养分供应下迅速生长。疏果在果实如花生米大小前后就要进行,首先结合修剪把已坐果的纤细枝、徒长枝、过密枝、荫蔽枝剪去,再将过密果、细小果、黄病果、畸形果、机械伤果疏去。一般1~2个花序留1个果(即常说的“1节1果”或“2节1果”)不好,粗壮枝留果可多些,幼细枝留果可少些。至11月,结果过多的枝条可将带花穗和幼果的枝条尾部剪去。经过疏果的植株,所结的果实大小均匀,个头较大。
  3.3.5 产期调节技术
毛叶枣的成熟期集中在12月至翌年2月,加之果实贮藏期较短,果实的处理将是一个较突出的问题。若能将采收期提早至9月中秋节前后或延缓产期至翌年3月间,将可分散市场供货量,达到产期调节及提高果农收益的目的。毛叶枣的产期调节方法很多,包括早晚熟品种搭配、延长光照时间、调整主干更新时期、调整更新修剪轻重程度等。目前使用较多、效果较好的为前两种。
  3.3.5.1 早晚熟品种搭配
早熟品种有梨子枣、特龙种、肉龙种,晚熟品种有碧云、红云、金车、黄冠等。利用不同品种的开花特性及果实成熟期的长短来调节产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黄冠自开花到果实成熟时间较长,需130~150天,玉冠125~135天,高朗1号及金龙、特龙需100~120天。这些品种的开花特性虽不尽相同,但若同时期坐果,将可利用果实不同成熟期来分散产期1~2个月。
  3.3.5.2 延长光照时间
台湾省高雄县阿莲、田寮,以及台南县关庙、玉井等地区的果农于2月中旬对毛叶枣进行主干更新嫁接,6月进行夜间灯照,可促进毛叶枣提高开花,增加花量,提高坐果率,将产期提早到9~11月,较正常产期提前2个月左右。夜间灯照处理以40瓦日光灯为光源,每亩5~8盏,架设于棚架上方1~2米处。灯照时间以自动开关或感光器控制,照射6~12小时。至于照光期的长短也可依树体开花及坐果情况来调节税,一般20~40天。此法施行时需注意灯照时期树体的生育状况,如枝条的生育日数不足,就会影响开花及坐果,因此一般在主干更新后100~120天以上施行灯照处理较佳。
(责任编辑:WangQiang)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