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西番莲栽培技术

作者:未知 来源:热带农业科教网 发表时间:2005-02-27 点击:
【字号:   打印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西番莲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低于15℃基本停止生长,0℃以下霜冻引起树冠枯死。高温干旱季节,西番莲生长缓慢,严重者会发生日烧病。年降雨量在1500-2000毫米之间且分布均匀的条件下西番莲生长最好,商品性发展种植地区的年降雨量不宜少于1000毫米。缺水会减少节的数量和节间长度,影响花芽发育,减少花数量,使果实发褶皱或萎缩脱落。水分过多,容易引起病害,如茎基腐病等。故西番莲应种在排灌良好的地方。西番莲属喜光植物,长日照有利于西番莲的开花。在日照条件好的地方,第一年定植水肥等栽培管理工作做得好,第二年就能开花。以后每年开花2-3次。西番莲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大面积生产的土壤土层至少有0.5米深。且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最适宜土壤PH为5.5-6.5。
  二、育苗技术
  (-)实生苗繁殖是目前生产上最常用的繁殖方法。
  1.选种选择优良母株上完全成熟、果大、汁多、皮薄、无病虫害的果实,取出种子洗净晾干,弃干瘪粒,选粒大饱满的作种,当年种子当年育苗的出苗率可达95%,育苗时间一般春播3-4月,秋播8-9月。
  2.选在运输方便,平坦地或缓坡,排灌良好,土壤疏松肥沃的地方。土壤深翻暴晒5-7天。耙细起畦。畦高20厘米,宽80-100厘米。畦间留宽40厘米的小路。清除圃内石块、树根等杂物。起畦时每100平方米苗圃施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7.5千克,并与表土充分混匀,平整畦面。若选择营养袋育苗方法,则选用10厘米*15厘米的塑料袋育苗方法足够的排水孔,将已充分混匀的肥土装袋,每6袋为1行,每100行为1畦,畦间留40-50厘米过道。
  3.种子处理 种子用水浸泡2-3天,用手搓洗脱净种子外层胶质。每千克种子用10-15克多菌灵或甲基布津拌种,20-30分钟后即可播种。
  4.种子催芽 整理好催芽床后,把种子均匀撒在催芽床上,覆盖一层1-2厘米的细河沙,再盖一层5厘米的草,充分浇透水。在催芽床周围用塑料薄膜围成布墙,高度在60厘米,保湿防鼠。搭建阴棚或以遮光网遮荫。保持40%-50%的荫蔽度。播种后每3天浇1次水,打开荫棚通风1天,下午7时封棚,7-10天后种子萌动,并且部分出土,此时除去盖草和塑料布墙。播后1周开始生根,约20天发芽,发芽率在80%以上。
  5.移栽 
 待苗长到子叶稳定时,便可从催芽床上移栽。移苗前先浇透水以保护根系,主根折断的苗淘汰。移栽时用0.5厘米粗小木棍在苗床上插一小孔,将苗放入孔内回土轻压,株行距为5厘米*10厘米,移栽深度为幼苗在催芽着生深度。幼苗随取随栽。移栽扣浇足定根水。并注意遮荫。
  6.苗圃管理 
  移栽后每2天浇1次水,保持苗圃湿润。清除园内杂草,每15天用15千克敌百虫和18克甲基托布津进行喷雾,以防治病虫害。移栽后10天内,发现缺株,及时补栽。幼苗长出2片真叶后,用0.1%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施肥,每7天喷施1次,促进苗的良好生长。 
  7.出圃
  幼苗生长60-80天后,茎粗可达到0.3-0.5厘米,高度50-60厘米,即可出圃大田定植。出圃前20天要逐渐减少苗圃荫蔽度,或在出圃前10天除去遮光网炼苗。在起苗前,苗床要浇透水以易起苗。起苗后及时剪除部分叶片(一般剪除1/3)和过长根系,属地播苗的应及时浆根,分批包扎根系,以方便运输,保证定植成活率。
  (二)无性繁殖
  1.扦插法 选向阳、生长健壮、成熟的一二年生枝作扦插材料。插条应具有3个节,下端切口可留长约3厘米,以带1片全叶最佳,叶腋有1-2厘米的嫩梢更佳。扦插材料剪切好后,使用ABT生根粉25毫克/千克水剂浸泡30分钟然后扦插。扦插深度达插穗长2/3。插后20-30天即发根,成苗率可达80%以上,随后假植塑料袋内,待恢复生长后,再定植于大田。
  扦插苗床用地膜覆盖,增温保湿、保温保湿,以加快抽芽和生长。
  2.嫁接法 对于优良品种的无性繁殖也可采用嫁接方法。砧木应选抗病性和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的种类或品种;当种子皤下后,苗长至12-15片真叶,高约50厘米,茎粗0.3厘米以上时,可进行嫁接。接穗取自无病虫、生长强健的植株;以当年新抽出的较旺盛的枝条,先端约15-20厘米行长比较成熟的部分作接穗。
  3.组织培养方法
  (1)叶的组织培养 采用MS改进型的培养基,加入激素和维生素,和其他适量的生长调节物质,适当光温,可诱导出愈伤组织、芽和根。
  (2)茎的组织培养 以1厘米长嫩茎外殖体接种后3-7天,便白色或绿色的愈伤组织,17天分化丛芽。2毫克/千克6-苄基胶水嘌呤与0.4毫克/千克萘乙酸是诱导丛芽的最佳激素组合。
  (3)腋芽的组织培养 用加有2毫克/千克萘乙酸、2,4-DT和KT的Nitsch、Blaydes、MS三种培养基培养黄果西番莲和密柔毛西番莲的腋芽,培养效果比较好。
  (4)花药的组织培养 试验诱导出愈伤组织,有极少数根的形成。
  三、果园的建立与管理
  (一)果园的建立
  1.选地与开垦 选择排水  良好的缓坡地。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质土壤较为适宜,可全垦或穴垦。山地种植,果园开垦应要求种植带宽1.1米以上,内倾5-8度,种植带外缘筑高20厘米、宽30厘米的小埂。
  2.搭架 架式有平顶式、篱笆式、“人”字形、弓形和“门”字形等。搭篱笆式架,架高1.8-2米为宜。过高不便管理和采收。材料用水泥柱或石条柱,册地种植的可用自然树木代替,在1.8-2米高位置拉一条铁统一计划。该架式具有光照和通风良好,防治病虫害喷药效果彻底和方便等优点,此外果实不会搁置棚架顶上,可以自动掉落。
  3.定植 株行距2米*3米或2.5米*4米。挖穴定植,规格为60厘米*60厘米*60厘米。每穴施腐熟的堆肥或厩肥25千克,加入0.1千克过磷酸钙作基肥,回表土与肥料拌匀,使穴土高于地表20厘米,2-3月选阴天或雨后晴天种植。每穴种一株。种时要根舒苗正,下部土壤稍压紧,上覆松土,种后浇透水,并经常保持湿润。
  (二)果园的管理
  1.施肥 新定植的西番莲,前期以氮肥为主,以促进植株生长。定植后10-15天根系开始生长,可施第一次稀尿素或稀人粪尿,以后每隔45天施1次,每次每株施腐熟人粪尿5千克或复合肥0.05-0.1千克。台湾推荐每年每株的施肥量为氮250-300克,磷100-150克,钾600-800克,并强调在生长初期以后不要过多放氮肥,否则会引起落花而减产。适宜的施肥量分3次施用,首次在开春新芽开始生长前约为2月下旬至3月中旬;第二次是在果实发育阶段,约为5月至6月前后;第三次在采果后,约在9-11月。采用液肥或开平等沟施肥。刚定植的植株在两侧30厘米处开一条宽深各为15-20厘米,长度为50厘米的平等沟,待有些雨水即将粒肥施下并加上覆土。
  2.灌溉 西番莲是浅根系植物,喜湿润,既忌积水又怕干旱。灌溉周期为14天或28天的效果最佳。
  3.土壤管理 西番莲生长的夏秋季,雨后对果园进行中耕浅锄,深度5-10厘米。中耕结合除草进行。一般应在果实迅速增大下垂前至采果事中耕2-3次。
  冬季清园后要进行全园翻土,并在过冬前完成。
  4.树体管理
  西番莲极易被碰伤,田间操作不慎或强风暴雨都会弄伤植株,因此除了田间操作要小心外,尽可能设立防风防寒系统。
  (三)整形修剪
  1.引导主蔓上架 小苗恢复生长后,每5天抹1次芽,促使主蔓速生、粗壮,此时应插设支柱引导主蔓上架。主蔓上架后,要经常牵导侧蔓成螺旋状地在铁比架上缠绕生长。侧蔓满架后,对超出另一植株30厘米处,断顶并绑扎。侧蔓走向为一边一枝,利于抽发的果枝早日满架。侧蔓如受病虫害应及时选取健壮的一级果枝代替。
  2.整形 在有台风或强风的地区种植西番莲,整形以一字形、主干形为宜。陡坡地、梯田可用一边倒式。篱架虽然也行,但强风处因风压和枝条重量篱架难以支撑。在风小地区,多以篱架为主,辅以其他的整形方法。
  3.修剪 上一年要尽可能多留结果母枝,但为防止棚面过于茂密,采果后要尽早修剪,最迟修剪也应在10月上旬结束。否则11月后新梢将变少变短。
  修剪以主蔓为中心,一侧留50厘米左右(树冠 冠幅约1米)进行修剪。缠在棚上的卷须要全部去除。重剪后马上萌以许多秋梢,能成为翌年的结果母枝,这种结果母枝萌发多,能确保着药数。因此年内至少要长到20节以上,并要充实。
台湾推荐的方法是:第一的植株主蔓达到棚架铁线后留2个主枝,沿水平铁丝伸展,从主枝上生结果枝,令结果枝下垂生长;结果枝长满篱笆式棚架空间,靠近主干的枝条先结满果实;这些枝条果实都成熟掉落后,立即修剪至2-3节;从主枝基部再萌发的芽可以形成新结果枝;冬季最后批果实收获后,所的结果枝从基部修剪。
  (四)人工授粉 自花授粉的西番莲品种,自然授粉坐果率约29.6%,人工授粉可达90.6%。自交不亲和的品种,自然稔实率在10%以下,而人工异花授粉坐果率约为80%。
  西番莲花约在下午1时才散发出花粉,此时采集花粉较好。授粉必须在花完全开放至当天下午4时之前进行。在干热(最高温度为36.1℃)条件下给西番莲授粉,几条不能坐果。
  (五)生长调节物质在西番莲上应用 叶面喷施云大-120的600倍液加上0.2%硼砂进行保果。采用150-300毫克/千克的乙烯利处理,有利于果实的集中采收,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责任编辑:WangQiang)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