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温度要求 温度是影响椰子分布范围和产量高低的限制因子。在年平均温度24-25℃、温差较小、全年无霜地区,椰子才能正常开花结果。理想的温度条件为年平均温度为26-27℃,最低月份平均温度不低于20℃,温差不超过5-7℃。
2.对水分要求
1)雨量 在年降雨量1300-2300毫米,分布均匀,土壤排水良好的地区,椰子生长发育最适宜。
2)湿度 一般认为80%-90%湿度较为适宜,不能低于60%。在水位较高,水分充足的地区,湿度低些也能适应。
3.对风的适应性 椰子是抗风力较强的热带作物,一般沿海地区常风3-4级,对椰子生长、发育、产量有益。11-12级以上的强台风会严重影响当年与来年产量。但风后恢复生长能力很强,3年后所有椰子又重新开花结果。
4.对光照的要求 椰子是强光照作物,要求年光照量要达到2000小时,每月要达120小时,低于这个水平椰子生长不良。
5.对纬度与海拔的要求 一般在低纬、低海拔(100-200米)的沿海地区种植最宜,但在海拔300-500米,气温尚高,雨量充足地区,椰子仍能生长良好,产量也很高。
6.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椰子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各类土壤中生长,适应性较强。适应PH5-8的土壤,PH适应性也较广,费力蒙(Y.Fremcond)等人1966年把世界椰子主产区的土壤分为五类:沙土、砖红壤、冲积土、火山土和黏土。椰子最适宜的土壤为质地疏松,土层深厚的冲积土和沙土,以及排水良好、水分充足和养分丰富的土壤。
7.海南岛自然条件对椰子的适应性 海南岛具有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光能充足,雨量充沛,热量基本可满足椰子生长要求。但夏秋间有台风,冬春之间个别年份北部和中部有低温、寒潮影响。对椰子生长发育,产量有一定不良影响。但东南部雨量多,气温高,农民习惯种植,故全岛椰子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二)椰子栽培技术
1.宜林地选择
年均温度必须在23℃以上,常年出现日均温13-15℃的时期不宜过长,年降雨量要达1600毫米以上,分布均匀。如果地下水位高,年降雨少些也能适应。土地贫瘠、干旱、自然条件差的地方,不宜人微言轻椰子商业性生产。大面积栽培,一要选好地;二要求栽培技术措施配套,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育苗 种果采收和选择
1)高产种群选择 长期的生产实践得出:由高产单产株选择种果来提高产量幅度不大;由高产群选择的种果,其后代能明显提高产量。
2)种果采收 宜选果色黄褐色,果皮饱满不发皱,摇动有清脆响水声的椰果。果实采收后,一般在通风良好地方放置一段时间,让其自然晾干,后熟,不能暴晒。然后进行播种催芽,减少腐烂。放置时间 依品种而定。一般高种椰子放置20-30天,矮种和杂交种放置1-2周。
3)种果选择 在不具备高产种群选择条件,而在商品性收购站果堆中选种果时,应依“密、重、熟“三个指标进行。”密“是结果多,密度大,产量高,主要标志是果蒂果肩上有2-3个压痕。“重”是果实大而重,椰肉厚,椰干 含量多,比重也大。“熟”是果实充分成熟,摇动有响水声,果皮光滑,不发皱。
4)穗造 在海南特定条件下,穗造对种果发芽率和壮苗率有一定影响。因上不同时期形成的果穗,其经历季节气候不同。在上半年形成的果穗,低温和寒潮处于果实成熟的晚期,影响不大,而在9-10月授粉形成的果穗,果实形成初期就遇到低温、寒潮,果实发育受到较大影响。一般选中部果穗为好。收果期一般在7-9月。
3.种果催芽 一般分为人工催芽和自然催芽两类:
1)播种催芽
①整地 按规格长10米、宽1.2米筑催芽床,床间留人行道60厘米,每床开沟4条,沟深宽各15-20厘米,每床播种220个果。
②播种 注意把种果果蒂朝上或同一方向倾斜45°,一个接一个整齐地摆在沟中,然后覆土盖过种果3/4为宜。
椰子催芽要注意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发芽时间不同,才能得到最佳发芽率。海南文昌椰子研究所经过多年试验,初步摸索出椰子不同品种发芽特性。海南高种椰子播种后30天左右开始发芽,90天发芽率达到高峰,150天后不发芽的种果应予淘汰;马哇杂交种椰子播种约90天开始发芽,180天发芽率达到高峰,240天后种果不发芽给予淘汰。
③催芽圃管理 及时淋水,及时培土,避免种果过度裸露,暴晒失
水,丧失发芽能力。勤除草,保持清洁,严防鼠害、病害、虫害、畜害。
2)自然催芽法只能用于高种椰子,不适用于矮种椰子和杂交种椰子或种果较小的椰子,以及发芽迟的椰子品种。
①悬挂种果催芽法
②穿株堆叠催芽法 用竹篾或铁线将6-8个种果串成一串,然后把一串串堆叠成柱状,高度1.5-2.0米,在树荫下或空旷地上,让其自然发芽。
③自然堆叠法催芽 种果随意堆成堆,让其自然发芽,芽长10-20厘米即取出育苗。该法发芽不整齐,畸形苗多。
自然催芽法虽然成本较低,但由于种果摆放不当,发芽率低,畸形苗和劣质苗多,持续时间长,种苗质量差,易遭鼠害,不宜采用。
4.育苗
1)移苗标准 种苗催芽,芽长达15-20厘米,就应及时移栽到苗圃中育苗。
2)种苗(芽)选择 种果发芽率一般为70%-80%,混杂一些劣苗。移苗时必须严格选择优良壮苗,淘汰劣苗。一般后期发芽的苗多属劣苗,往往是低产类型。在选择移苗数量达种果数的70-80%时,就可停止移苗。余下的种苗和种果均予淘汰。
3)育苗方法 分为地面育苗和袋装育苗两种。
①地面育苗就是在苗圃里,在苗床上按一定规格要求挖穴移苗,进行育苗。苗圃种植规格40厘米*40厘米或50厘米*50厘米,三角形排列。植穴规格:深宽各25-30厘米,穴内有机肥混以适量过磷酸钙(1%-2%),栽下种苗后以覆土盖过椰果为宜。其优点是省工,运输量少,成本低。缺点是起苗伤根多,植后恢复生长慢,成活率稍低。投产稍晚。
②袋装育苗 把经催芽的种苗移栽到塑料袋中,填好营养土育苗。袋装育苗的不足是育苗费工,运输量大,成本较高,优点是壮苗率高,栽种成活率高,生长快,投产早。
选用深色塑料袋,规格一般宽35厘米,长40厘米。袋的中下部均匀地打圆孔12-16个,孔径0.5-1.0厘米,以便排水。将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细心混匀作营养土,化肥用量为每吨土加氯化钾和过磷酸钙各5千克。起苗一般用锄头或专制的起苗镐,起苗后立即装袋。操作方法:先把塑料袋底部两个角内折2-3厘米,随后装进1/2的营养土,再放入种苗,再继续在种苗周围填满营养土,恰好盖过种果为度。填装营养土时,应注意压实。种苗装袋后,按行距40厘米,开好深宽各25厘米的植沟,随后将袋装苗按株距50厘米成三角形放置于沟中,培土至袋的1/2处为宜。
4)苗圃管理
①淋水覆盖 装袋后应立即淋透一次水,以后视具体情况定淋水次数。盖一层椰糠、杂草等以保水,减少水份蒸发,促进椰苗生长。
②架设荫棚 小苗忌暴晒,干旱会抑制椰苗生长。高温干旱的条件下,容易产生黄化,甚至叶片灼伤,所以要遮荫。荫棚高度约2米,育苗初期荫蔽度约60%,随着苗的生长,应降低荫蔽度,出圃前1个月,取消荫蔽,全日晒炼苗。
③追肥 育苗初期一般不施肥,主要依靠椰肉转化提供养分。但装袋苗3-4个月后,根系开始逐渐发达,苗齡达7-8个月后,每1-2个月施一次低浓度水肥,促进椰苗正常发育。
④椰子经济寿命达40-60年,种苗是几十年一次性的投资,苗的选育是生产成败极为重要的一环。不管是袋装苗还是地面普通育苗,出圃苗龄以8-12个月苗最好。因为椰果的椰肉尚未消耗完,定植后可维持生长,故成活率高,不枯叶,生长速度快;18个月龄苗因椰果还未脱落,存有少量椰肉,定植后成活率也不低。二年生苗果大量脱落,根系尚未发达(4-5根),出圃断根,定植后新根生长慢,吸收水分、养分能力差,故大量叶片枯死,成活率低。
一般出圃苗木标准:种果发芽快,生长快,茎粗壮,茎围18-20厘米,活叶7-8片,自然高度110-120厘米,叶片羽化早,无病虫害。
管理良好的苗圃标准出圃率约达80%,除了定植苗外,还要预留10%的苗作为当年和来年补植和换植苗。
5.定植
(1)椰园设计和开垦
①种植方式的规划 在海南,过去多用零地种植椰子,很少有大面积连成片,按一定规格的栽培。所谓连片栽培,就是要对椰地种植范围,是否设置防风林,种植的椰子品种、类型、种植方式、密度与间作物筹统安排,在此基础上划定每户经营范围。
②椰子的种植方式 一般认为纯种椰园以等距离三形种植模式较为合理,但由于近年许多椰子生产国在栽培制度方面了较大改革,建立了多层栽培、立体结构、间种套种,因而随之而来的栽培方式有了很大变化,一般多采取宽行密植或大小行种植法。如12米*6米,10.5米*7米(称单行密植);(13+7)/2*7米和(14+6)/2*7米(称双行密植)等。这样把行距适当放宽,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或耐荫的经济作物,使单位面积增加收入,这种制度颇受广大种植者欢迎。
③椰园开垦 要根据土壤条件,地形地势,以及间种与否等采取不同方式开垦。如沿海沙地,土壤贫瘠,杂草少,不间作的情况下,则不用全垦。对肥力差的土壤,则要全垦,定植后应立即种上豆科覆盖作物,3年后再种其他作物或继续间种另种覆盖作物改良土壤。在土壤较肥沃或缓坡地,杂灌繁茂地则可全垦,椰子定植后,种间作物或覆盖作物。椰子与间作 、覆盖作物要等高种植,防止沙土冲刷。
(2)定植
①种植密度 世界主要椰产国,大面积的种植密度大致如下:高种椰每公顷种165-180株,其株行距大体有:7.5米*8米、8.5米*8.5米、8米*8米、9米*8米等;矮种椰每公顷种225-240株,采用株行距6.5米*6米、6.5*6.5米、6米*6米等;杂交种每公顷种195-210株。上述种植密度范围内的具体株数,因立地条件、气候环境、是否间种而异。
②定植季节 椰子定植季节和苗龄是新种椰园椰苗成活率的关键,海南地处热带边缘,冬、春有低温、寒潮严重影响定植苗的成活率。一般选择春季气温回暖,清明节之后小雨季定植为宜,即每年4月后至10月。切忌11月至来年3月前寒冷冬天定植。
③椰子定植苗龄 8-18个月苗龄为宜,切忌用2-3年生苗种植。
④定植深度 种植深度15-61厘米,对椰树始花期没有多大影响。但因海南台风多,砂性土,所以提倡“深植浅培”。植穴规格80厘米*80厘米*70厘米。
⑤施足基肥 为了促进椰苗迅速生长,提早投产,在定植前必须在植穴内施足基肥。最好用腐熟的厩肥,此外也可用土杂肥、垃圾肥、海藻肥、甘蔗渣、塘泥、火烧土等。基肥用量每穴要求施50千克,此外每株应配施过磷酸钙0.5千克与基肥混合均匀,然后回表土至穴1/2,以待定植。
⑥起苗与定植 椰子小苗定植,起苗用锄头挖起,一般不做特殊包装运到地里立即定植、大苗(4-5年)要在种植前3-4个月在树干基部半径30-40厘米处挖沟切根沟深约40厘米,起苗时用尼龙袋或麻袋把根部包扎好,运到定植地点,切误伤害心叶。
⑦定植:把裸根苗、塑料袋装苗或大苗放在植 穴中,清除塑料袋,包装物,先回表土踏实,再回心土盖过椰果为度,椰果离地面约20厘米为准(称深植浅培法),经2-3年自然淤平。定植当年淋透一次水。
6.椰园管理
(1)幼苗管理 椰子植后头3年的幼龄椰园管理好坏是椰园成败的关键。对于地下水位低,渗漏性强的沙土,应逐年扩大椰子树头覆盖面积,减少地面蒸发,抑制杂草丛生,促进苗木生长。制种园(种子园)、高产椰园建议利用地膜覆盖或滴灌,增加水分,促进生长,以便提早投产。
(2)补苗与换植 植后当年,如有死苗和缺株,应及时补苗,第二年如果发现弱苗和明显落后苗及残缺苗也应及时换植。故苗圃育苗时要考虑留有10%-20%的后备苗。补换植苗要加强管理,确保成活,促进林相整齐。
(3)抗旱淋水 椰子定植后头两年,因根系不发达,扎根浅,水分养分能力差,如果遇到干旱,势必影响椰苗生长。因此,要注意旱情,及时淋水抗旱,确保椰苗正常生长。
(4)椰园除草 细龄椰园的植穴虽有覆盖物,杂草滋生受到抑制,时间长了,覆盖物逐渐腐烂,穴面裸露,杂草又随之生长。因此,植后第二年应以树为中心,半径1米内进行除草松土,每年1-2次;或者约2米宽进行带状除草。国外椰园大面积除草也采用化学除草剂,效果良好。
(5)植穴管理和培土 椰子植后1-2年,不种覆盖作物,雨水冲刷,植穴易被泥沙冲埋,要及时清理,以免阻碍植物生长。
椰子植后3-4年茎干开始露出地面,矮种和杂交种开始开花结果,应及时进行除草,松土,施肥、培土等措施。
(6)种植覆盖作物 必须着重指出,一般沿海椰子植区,土壤沙性重,结构差,保水差,有机质含量低(不到1%),植被稀疏,淋溶和侵蚀严重,种植覆盖作物效果本分明显。例如试验表明,豆科覆盖作物爪哇葛藤效果好于山毛豆、猪屎豆、矮刀豆。目前也提倡种豆科牧草柱花草。
7.椰子施肥
椰子的营养诊断与施肥 多数研究认为,以椰子第十四片叶养分含量确定为临界值,较为适宜。1985年文昌椰子研究所对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地区的高产椰园高产单株叶片营养水平做了大量分析,提出海南高种椰子叶片营养临界值:氮1.69%-1.71%,磷0.13%-0.14%,钾0.61%-0.68%。钠0.2%-0.24%、钙0.32%-0.43%、镁0.21%-0.24%、铁57.0-70.2毫克/千克、锰38.4-70.2毫克/千克、铜2.1-2.3毫克/千克、锌8.4-9.3毫克/千克,结果与国外相似。进行叶片营养诊断,其目的是确定植株缺什么肥,缺多少。随之确定施肥种类、数量和方法。由于椰子个体和群体的变异比较大,因此椰子的叶片营养目前还只能是估计用量。
8.椰园间种、多层栽培和放放牧 椰子单位面积种植株数少,土地和光能利用率低,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不高,根据上述特点,许多椰子生产国改变了椰子单一种植制度。把不同习性,不同高度的几种经济作物协调地间种在一起,在椰园空间,不同层次充分利用光能,在土壤中吸收不同养分,形成作物生态平衡的统一体,称之为“立体农业”或“多层栽培”,获得良好经济和生态效果。不少国外椰园间种耐荫经济作物,单位面积提高产值1-2倍,值得借鉴。
9.海南椰园间种可可因台风为害而失败,间种茶叶较为成功,间种蔬菜和耐荫的经济作物效果都不错。椰园间种模式有:单元间作模式,即椰园只间种一种作物;多元间种模式,间作两种以上作物;多层间种模式,椰园间种高、矮不同间作物,按高度分层次密集混种。
10.椰园放牧:幼龄椰园间种豆科牧草,提高土壤地力是可取的,但不宜放牧,因牛羊喜欢吃椰子嫩叶影响椰子生长。成龄椰园可混种各种牧草,进行放牧(包括饲养家禽),增加收入,在国外已获得成功
(责任编辑:WangQiang)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