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剑麻栽培技术

作者:未知 来源:热带农业科教网 发表时间:2005-02-27 点击:
【字号:   打印
一、概述
  1. 用途
  剑麻是多年生叶纤维作物,经济价值高,综合用途广,是当今世界用量最大,范围最广的一种硬质纤维。
  剑麻纤维具有洁白,质地坚韧(拉力强),富于弹性,耐海水浸,耐磨擦,不易碎断,且胶质少,不易打滑等特性。经加工可得长纤维和短纤维。长纤维可用于制造渔、航、工、矿、运输等所需的各种规格绳索;帆布、防水布,飞机、汽车等车辆轮胎的帘面;可纺织麻袋、墙纸帘布、地毯、絮垫、门口垫等。短纤维可制一般的绳索、鞋垫、太阳帽、缰绳及手提袋等日用品;此外还可与其它材料合成硬板、纤维泥灰板及纤维水泥瓦、纤维沥青敷料、纸张;还可作沙发填充物。
  剑麻主产品干纤维只占6%左右,其他90%以上是叶汁、叶渣。此外,更新时的麻茎(俗称麻头)、花轴等都属副产品,充分利用所创产值高于主产品。剑麻叶汁可用于提炼多种皂素,用于合成激素类药;提取工业用蛋白酶;微生物提取沼气,提供工业生产燃料;还可提取醣及饲料干酵母。加工后的大量叶渣含有丰富的糖、粗蛋白、粗脂肪,是良好的饲料、优质的有机质肥料;麻渣还可用于培育食用菇。加工后留下大量冲洗纤维的麻水是一种理想的水肥。
  剑麻制品由最初的单一生产纤维、麻绳,发展到十几个系列400多个品种,初步形成标准化、系列化。
  2.国内分布
  目前剑麻产地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浙江五省。
  二、品种介绍
  1. 番麻 又称世纪树、宽叶龙舌兰。是我国最早引进的剑麻品种。纤维产量很低,每年每公顷产纤维750公斤左右,纤维率2.5%-3%,纤维拉力较差。但粗生适应性广,抗寒、抗病和抗盐碱力强,特别能抗斑马纹病。含海柯吉宁较多,药用价值较高。
  2. 马盖麻 又称亚洲马盖麻。每年每公顷产纤维1875-2250公斤。纤维率较高,周期平均纤维率5.6%,拉力中等。抗寒力差。
  3. 普通剑麻 又叫西沙尔麻。每年每公顷产叶纤维1500-2250公斤,纤维率4.2%左右。纤维粗硬、光泽好、拉力居各种龙舌兰之首。耐寒力较差。
  4. 灰叶剑麻 每年每公顷产纤维1500-1875公斤,拉力较差。耐寒、耐旱力较强。
  5. 龙舌兰麻杂交种第11648号 丰产、抗日灼病。每年每公顷产纤维2250-3000公斤,比普通剑麻高1-2倍。纤维较细,白洁有光泽,拉力较强,耐寒、速生,易感染斑马纹病和黑麹霉茎腐病。因其对旱、寒、风、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且纤维产量高,成了我国剑麻生产的当家品种。
  6. 假菠萝麻 又称短叶龙舌兰。纤维率为3.8%,拉力中等。
  7. 蓝剑麻 纤维率3.9%,拉力较好,较抗寒,但夏季容易发生日灼。
  三、剑麻种植技术
  1. 麻田开垦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与植被条件合理开垦,以保持水土为中心,按照不同的坡度,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合理利用土地,注意整地质量。根据剑麻根系浅生、好气、怕涝的特点,要全面犁松土,平整地面,避免因土壤冲刷引起露根而造成麻株早衰,防止麻田积水而诱发斑马纹病,为高产稳产打好基础。
  2. 定植
  定植时间避开雨季(或雨量集中的月份),在此前提下尽量争取早种,以利麻苗植后尽快恢复生机,争取定植当年多长叶片,为早投产、夺高产打下基础。将符合标准的健壮嫩苗按大小(主要是高矮)分别堆放,然后削去干枯叶片和老根,切平切口(避免切口呈斜切口),以利植后均匀长根,如在雨季起苗定植则要用1%疫霜灵药液喷洒麻苗切口,以防感病。起苗后要尽快种植,切忌长时间堆放,以防斑马纹病感染流行。
  定植要做到“浅”、“正”、“齐”、“直”、“稳”。注意麻头不要直接接触肥料及泥土不掉入麻心,以利及早萌发新根恢复生长。
定植后半年内要经常进行查苗,扶苗、补苗、换苗,在当年内要及时清除杂草。
  位于坡地或丘陵地的麻田,为了保持水土、保肥、防斑马纹病,应严格按等高耕作、种植。幼龄期的麻田间作最好选择1-2年生间作物,避免频繁犁翻土壤;对不间作的麻田,最好种植豆科覆盖作物,不种覆盖作物时,要用除草剂控制杂草的蔓生,不用或少用旋耕器或圆盘耙松土除草,更不要犁翻土壤。成龄期麻田一般不间作,开始割叶后,耕作的内容主是除草和培土。一般是松浅犁、开沟或犁翻等作业。麻田完成一个生长周期之后就进入轮作期,约2-3年。麻田不提倡连作。
  四、施肥管理
  剑麻是长期作物,定植时需施基肥,定植后每年需施追肥。
  1.基肥的施用方法 方法有穴施和沟施两种。沟施按定植行开一深35厘米、宽114的通沟,将基肥和表土分层填入沟内,然后定植幼苗。注意避免麻头与肥料直接接触。施基肥必须做到一足、二全、三均匀。一足:每公顷施足基肥60-75吨;二全:有机肥、无机肥配合,缺磷、钾肥的植麻地应增施化学磷、钾肥,一般每公顷施磷肥750公斤,钾肥450-675公斤,石灰1500-2250公斤、三均匀:即化肥、在机肥混合均匀,土肥混合均匀,每株(穴)内施肥均匀。要提前将磷肥掺入有机肥一起堆沤以发挥肥效。
  2. 追肥的施用方法 剑麻根系发达,叶片表面的腊质层较厚,因此宜用土施,不宜用叶面喷施。方法也有沟施和穴施,不论用哪种方法,施肥后必须覆土,否则肥效挥发,达不到施肥效果。
  有机肥和磷肥一般每年施1次,过磷酸钙一般宜与有机肥堆沤后施用。钙镁磷或磷矿粉施用时,宜与土壤充分混和。
  氮肥和钾肥一般分两次施,一部分于生长旺季开浅沟施用。若是采用机械化施肥,则宜用深施法,将全年的氮、磷、钾肥1次施入。
  钙肥的施法略有不同。作基肥时,一般主张撒施于小行之上,用耙耕使钙肥与土壤混和后植苗。作追肥时,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可与麻渣堆沤、或与有机肥混合后穴施、或撒施大行间,用拖拉机耙犁表土,让钙肥混入土中。
  需施镁肥时,宜选用白云石石粉或白云石石灰。施用方法与施石灰相同。
  五、割叶
  1.割叶标准  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以植株存叶100片、叶长100厘米(通称双百)开割为最好。一般情况下,剑麻在定植后2-2.5年即可达到此开割标准。如果地力、管理等条件较差,存叶可降到90片、叶长90厘米开割。
  2.割叶周期  是指后一次割叶与前一次割叶相隔的时间。割叶周期的确定主要根据剑麻叶片的增长、自然条件、麻株长势和管理水平等而定。一般管理条件下是1年割叶1次。如土壤肥沃、营养充足、生长旺盛的麻田,剑麻叶片增长快,可8-10月割一次,即2年割3次,但一定要注意不能强割,要按标准留叶,而且每割叶1次必须施肥1次,不提倡2年割3次。掌握一原则:叶片不干枯,不影响麻株生长,不增加生产成本,适应加工的需要。
  3. 割叶强度 指单位时间内1次割下叶片的数量,常以割下多少轮叶片或以割后留叶数来表示。一般第1次割后留叶50-55片。以后割叶的留叶数随麻株年龄有所不同,但不能少于50片,多者可留70片。
  4. 割叶时间  具体时间因种植品种、地区、长势和加工等条件酌情来确定。根据1年中叶片生长规律,如以叶片增长为依据,则冬季割叶最好,因为割叶后麻株会损失一部分水分,并抑制剑麻的生长,而冬季长叶少,影响也小。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加工等原因是不可能集中在一个季节割叶的,尤其面积较大的植麻场,现代化加工设备需要春、夏、秋季都进行割叶。为预防斑马纹病,割叶时间掌握原则是雨季少割、旱季多割、雨天不割,尤其是前3刀割叶要求在雨季前进行。
  七、麻田轮作
  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轮作制度和方式。目前采用的轮作制有:剑麻-甘蔗;剑麻-绿肥-甘蔗;剑麻-绿肥-薯类。经过2-3年绿肥或甘蔗轮作后,土壤疏松,尤其种绿肥的麻田地力恢复明显。甘蔗则以其投产周期短、投资回收快、经济效益较好而令植麻户乐于采用。
(责任编辑:WangQiang)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