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栽培的胡椒品种很多,大致可归纳为大叶种和小叶种两个类型。
大叶种:叶大而薄,色浓绿,蔓枝粗而脆,易断裂。植株生长茂盛,分枝多,枝条横向生长。冠幅较大。花期较集中,花穗长,成果率高,着果有规律,单株产量较高。经济20-30寿命年。适应性较强。较耐肥耐旱,但易感瘟病。
小叶种:叶较小,色浅绿。蔓枝细小而韧。植株生长慢,枝条短而下垂,冠幅较小。花期长,花穗多而短,成果率低,种子比较辛辣。单株产量较低。经济寿命长达30-40年。小叶种对瘟病有一定的抗性。
栽培技术
(一) 繁殖和育苗
采用优良插条定植,植株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寿命长。优良插条标准为:长度30-40厘米,5-7节;蔓龄4-6个月,粗0.6厘米以上;气根发达,且都是“生根”;插条顶端二节各带一个分枝和10-15片叶,腋芽发育饱满;没有病虫害和机械损伤。一般按整型的要求割下主蔓,立即按标准切取插条,切口要平滑,防止破裂。插条要边切边蘸水,置于荫凉处,准备育苗或直接定植。
育苗的苗圃地宜选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土壤。苗圃四周要挖排水沟,起畦高25厘米,宽1米,畦面要平整。育苗时按行距20厘米开成50°的斜面,在斜面上按株距10厘米排列插条,使气根紧帖土壤,插条顶端二节露出地面,盖土后压紧,随即淋足水和荫蔽,荫蔽度90%左右。常淋水保湿,直至成活。插条培育一个月左右便可出圃。
(二)胡椒园的开垦
1. 胡椒园的选择和规划 胡椒怕积水,应选缓坡地、排水良好的平地和透水好的土壤种植。椒园面积不宜过大,一般3-5亩为宜。椒园最好为长方形,东西走向,周围营造防护林或保留原生林带。椒园应有排水系统,排除积水。椒园四周离防护林2米,离胡椒2.5米,挖大沟,沟宽约100厘米,深80厘米;园内约每隔15株设一条纵沟,宽60厘米,深50厘米;行间设小沟,使互相连通,以利排水,减少水害和病害。
2. 开垦 先划出防护林带,接着砍岜清岜,深耕30厘米,除净园内树桩、树根、杂物等。坡度在5°以下的修大梯田,田面宽6米种二行。坡度有5°以上的修小梯田,种一行。梯田内侧挖一条小排水沟。在平地、缓坡地和大梯田,也可采用垄栽,有利于排水和防病。植穴宽80厘米,深60厘米,挖穴时表土和底土分开放置。曝晒一个月后回土,施充分腐熟、干净、细碎的有机肥30公斤,过磷酸钙0.25-0.5公斤,与表土充分混匀踏紧,做成土堆,准备定植。
(三)定植
1. 栽植密度和时期 一般株行距2*2.5米。土壤肥沃可用2*3米,瘦瘠地可用2*2米。定植在春秋两季较为适宜。定植宜在阴天和晴天的下午进行。土壤湿度过大时不宜定植。
2. 定植方法 定植方向应与梯田的走向一致。定植时距柱20厘米,挖穴深30厘米,坡面成50°斜面,并压实。种单苗时,种苗对着柱放置;种双苗时,种苗对着柱呈“八字”形放置。每条种苗上端1-2节露出土面,种苗根系紧帖斜面,分布均匀,自然伸展,随即盖土压紧,在种苗两侧施腐熟的在机肥5公斤,然后再回土做成中间呈锅底形的土堆,盖草、遮荫和淋足定根水。荫蔽度80%-90%为宜。
植后1-2天淋水一次,成活后淋水可逐渐减少。定植一年内都要保持荫蔽,切勿让太阳晒坏椒头,引起幼苗死亡。植后如有死株,要及时补种。椒苗抽出新蔓时,要及时栽支柱。此外,要注意松土、除草、施肥和绑蔓。
(四)胡椒园的管理
1. 整型修剪
目前我国主要植椒区,一般采用留蔓6-8条,剪蔓4-5次的整型方法,植后2-3年封顶投产,产量较高。
胡椒植后6-8个月,植株大部分高达1.2米时进行第一次剪蔓。在离地面20-30厘米(3-6个节)处割蔓,保留1-2层分枝,并在切口下2-3节选留2-4条健壮的新蔓。如果第一层枝序过高,剪蔓后应进行压蔓。第二、三、四次剪蔓,应在所选留的新蔓长高1米以上时进行。在前一次切口上3-4节处剪蔓,每次剪蔓后都选留切口下长出的新蔓6-8条。第五次剪蔓部位是在新蔓第二层分枝之上,剪蔓后选留的新蔓与上次相同。最后一次剪蔓后,待新蔓生长超过支柱30厘米时,将几条主蔓向支柱顶部中心靠拢,按顺序交叉绑好,这叫封顶。再在离交叉点3节处将各条主蔓去顶,使之逐渐形成圆柱形树型。在不要种苗的情况下,二龄植株也可采用多次去顶法,即在新蔓长高达40-50厘米时,从前次切口上3-4节处去顶,连续进行5-6次,这样形成树型快,能提早封顶投产。剪蔓应在春、秋雨季进行,切忌在低温干旱季节和发生瘟病时剪蔓。
中小椒抽生新蔓时,多余的芽和蔓要及时切除。结果椒树冠内部和顶部也会大量抽蔓,应及时切除,可减少养分的消耗,使蔓枝生长健壮。在第二次剪蔓后剪去“送嫁枝”,最后一次剪蔓前逐渐剪去植株20厘米以下的老枝。结果椒顶部树冠过大和枝条过密时,必须把顶部的老弱枝和徒长枝剪除,外围过长的枝短截,保持树冠上下平衡,大小一致和通风透光,使其充分利用光能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2. 绑蔓、摘花、摘叶
(1) 绑蔓 中小椒及时绑蔓,能使气根发达和牢固地吸附于支柱上,在新蔓长出3-4节时,每隔10-15天绑蔓一次。用柔软的麻皮在蔓的节下将几条主蔓分布均匀地绑于支柱上,尽量使主蔓每节都紧帖于支柱上。在换柱的方向,主蔓间的距离要宽些,便于以后更换支柱,结果椒每年绑蔓1-2次,每隔50-60厘米用塑料绳绑一道。
(2) 摘花 胡椒一年四季都可开花结果。中小椒必须摘花,才能使植株正常生长。二龄植株,冠幅达120厘米以上时,可保留植株下部花穗,让其结果,但要加强施肥管理,才能保证植株正常生长。结果椒,在海南省一般留春花,湿度较低的地区,一般留春花、夏花。其它季节抽生的花穗,一律摘除。
(3) 摘叶 中小椒在绑蔓时应将主蔓和枝条基部的老叶摘除,使树冠内部通风透光。结果椒生长茂盛的植株,在采果后放花前一个月,把枝条基部的老叶适当摘除,可促进开花结果,提高产量。也可用40-60PPm的乙烯利复合剂脱叶催花,它比人工摘叶增产8-11.5%。
3. 施肥
(1) 幼龄椒施肥 应以含氮较多的水肥为主,配合有机肥和少量化肥,贯彻勤施薄施,生长旺季多施的原则。
春季施有机肥和磷肥。每株施腐熟的牛粪堆肥30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并结合施肥时进行扩穴改土。在植株两旁和椒头正面轮流穴施。初次肥穴在椒头一方,穴内壁离椒头60厘米,使肥穴和植穴连通。肥穴宽30厘米,长80-100厘米,深70厘米。施肥时选将表土回穴至一半,然后下肥,将表土和肥料充分混匀,回土时要压紧,并稍高出地面,以防肥穴积水。扩穴改土应在植株封顶放花前完成。
年中生长正常期,每隔20-30天施水肥一次。水肥由人畜粪尿和绿叶沤制而成。一龄椒每次每株施2-3公斤。如果水肥浓度低,每担可加复合肥0.2公斤。水肥一般在植株正面和两旁轮换沟施。在每次割蔓前施一次质量较好的水肥和每株加强复合肥0.1公斤,以促进植株生长。
冬季一般不宜施速效氮肥。应施钾肥和复合肥。每株0.1公斤,也可施火烧土,每株10-15公斤,以提高植株抗寒能力。
(2) 结果树施肥 应根据胡椒开花结果的各个物候期对养分的需求进行。一般每个结果周期施肥4-5次。每株施肥量大致为:牛粪或堆肥30-40公斤,饼肥1公斤,水肥40-50公斤,尿素0.2-0.3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氯化钾0.4公斤,复合肥1公斤。
第一次重施攻花肥 时间大约在8月。施肥量约占全年用量的1/3。每株施腐熟的有机肥15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水肥10-20公斤,饼肥0.5公斤(沤水肥或与有机肥混堆),复合肥0.3公斤,尿素0.15-0.2公斤,氯化钾0.15公斤。在植株两侧及后面挖“马蹄形”环沟施水肥,沟干后施复合肥,接着施有机肥,尿素和氯化钾施于有机肥上面后盖土,磷肥与有机肥混合施。
第二次辅助攻花肥 在第一次施肥后一个月左右施下,以补足植株生长和抽穗开花的需要。每株施水肥10公斤,在植株抽生的新叶小,花穗短时,每株应加施尿素0.15公斤。
第三次养果肥 在第二次施肥后2个月施下。以氮、钾肥为主。每株施水肥10公斤,豆饼0.25公斤(沤水肥),复合肥0.25公斤,尿素0.15公斤,氯化钾0.15公斤,镁肥0.1公斤。第二、三次施肥是在第一次肥沟上面或外缘轮沟浅施,先施水肥,后施化肥。这次施肥后,也可施火烧土,每株10-15公斤或草木灰2-3公斤。
第四次养果养树肥 翌年3-4月施下。结果少,生热旺盛的植株,可以不施或少施和迟施,结果多,停止抽新梢的应早施多施。一般每株施牛粪或堆肥20-30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氯化钾0.15公斤,豆饼0.25公斤(与牛粪混堆),复合肥0.25公斤,尿素0.1公斤。在植株后面、两旁和四株之间轮穴施。挖穴长80厘米,宽30厘米,深30-40厘米,先施有机肥,与表土混匀后回土,当穴快填满时,才施各种化肥,再继续回土压紧。
此外,胡椒植株生长需要的微量元素,可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施用。红壤土地区,结合松土,每株撒施石灰0.5公斤,增加钙肥和中和土壤酸性,对胡椒生长和结果都有利。
4. 胡椒怕积水。在雨季,必须及时做好椒园的排水工作。在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水。最好采用喷灌,起畦栽培的,也可进行沟灌。沟灌水位不能超过垄沟的2/3,让其慢慢渗透。一般不宜采用淹灌,防止水害和病害传播。
5. 土壤管理
(1) 松土 幼龄椒园于立冬后和春季在植株间各深松土一次,雨后施肥时也要浅松土。结果椒园在每年立冬和施攻花肥前各进行全园松土一次。先在树冠周围浅松,后逐渐往树冠外围深松,深度15-20厘米。松土时要将大的土块略加打碎,并结合维修梯田和椒畦,做好水土保持。
(2) 培土 每年或隔年在冬春季节培土一次。
(3) 覆盖 覆盖对胡椒的生长和产量的增加都有明显的效果。可在旱季初期用椰糠、稻草、茅草、香茅渣、干的杂草和绿叶覆盖。要注意防火。
(4) 除草 椒园杂草必须及时铲除。一般1-2个月除草一次。
(五)支柱
1. 石柱 一般石柱茎部粗13-15厘米,端部粗10-12厘米,长约3米(包括入土部分70厘米)。且大小比较均匀。石柱靠近地面部分的直径如小于12厘米则容易被强台风刮断。
2. 活支柱 提供胡椒攀缠生长的树叫活支柱。目前采用的活支柱有刺桐、厚皮树、牛尾棱、苹婆树、槟榔、椰子、菠萝蜜等。采用活支柱应注意修枝和施肥管理。
3. 换柱 胡椒进行第二、三次剪蔓时,应换上大的支柱(永久支柱),以后大的支柱损坏时,应及时换上新柱,防止支柱倒伏而折断主蔓。换大柱的位置一般离胡椒20厘米。换柱应在中小椒剪蔓后或结果椒采果后进行。先用三角架将主蔓顶部固定,然后小心地将气根从支柱上分离开,用二支小棍插在换柱方向的两侧,将基部枝条拨开,挖出旧柱,随即把新柱施入穴中,保持垂直。支柱入土深度70厘米以上。封顶后的植株,新支柱地上部分高度一定要与旧柱相等。新柱栽后要捣紧,柱头周围要培土稍高于地面。以防积水,引起病害。最后将主蔓均匀地分布于支柱上绑好。
(六)间作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益,胡椒可与橡胶、椰子等间作。间作胡椒可采用无支柱和矮柱栽培形式。
在胶园间作的胡椒,应与橡胶同时定植。橡胶定植采用宽行密植,行距10-15米,每个胶行种胡椒3-5行。胡椒采用无柱栽培者,可用主蔓插条或果枝插条种植,控制主蔓生长,使其矮化。种植株行距为2-2.5*1-1.2米,亩植 222-333株。种植一年开花结果,二年便有收获。盛产期亩产可达50-100公斤。矮柱栽培支柱离地面高1.5米,行株距2-2.5*1.5米。这种形式植株较矮,风害较轻,管理方便,结果早,产量也较高。无柱栽培和矮柱胡椒其种植、管理方法跟一般栽培胡椒管理方法相同。
(责任编辑:WangQiang)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