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腰果病虫害防治

作者:未知 来源:热带农业科教网 发表时间:2005-02-27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腰果苗有根腐病、茎腐病、干枯病等病发生,但只要栽培管理措施适当,如合理施肥、改善排水条件、防止冬春低温寒害和夏秋高温灼伤等,可减少这些病害发生。
成龄树发现有流胶病、落叶病、根腐病等,但病因未明,目前虽未发现对产量有重要影响,但其为害亦应重视,并加以研究。
2.虫害
虫害是影响我国腰果产量最重要因素之一。在海南岛已发现的腰果害虫有40余种,分别为害腰果的干、枝、叶、嫩梢、花、果等部位。其中茶角盲蝽、蛀果斑螟和咖啡皱胸天牛对腰果生产构成很大威胁,是海南岛最主要的腰果害虫。潜叶细蛾、蓟马、脊胸天牛、条麦蛾等在个别果园或个别年份也会造成严重损害,值得注意。绿鳞象甲、恶绒金龟子、二白点粉金龟子、大茸毒蛾、芒果蚜、乔麦毒蛾等30余种次要害虫,在一般情况下,对产量影响不大。海南岛主要腰果害虫及其防治方法概述如下:
1.茶角盲蝽(可可锤盲蝽)
[分布] 乐东、陵水、崖县、万宁、文昌、昌江、东方、儋县。
[为害部位] 嫩梢、花序、叶片、果梨、幼果。
[为害状和为害性]若虫和成虫吸食寄主组织汁液,在叶柄、嫩梢、花枝上造成褐色棱形斑,在果实上造成凹陷斑,在叶肉区造成角状斑。嫩叶被害时从主脉及其两侧开始,叶片卷缩畸形。被害后期,斑痕扩大或连片,嫩梢、花序、幼果干枯。大发生季节,花序和嫩梢被害率可达30~60%,最高可达100%。防治不及时,往往造成整个果园完全失收,树冠状似火烧。
[发生时间]主要为害季节是花前新梢期、花期和幼果期。虫口高峰期是2~3月,5月以后,虫口自然下降。
[防治方法] 每年从10月份开始,应定期进行田间调查,随时掌握盲蝽的发生动态。在害虫大发生初期(通常在11~1月)进行喷药,是当年防治茶角盲蝽成败的关键。
药剂用量和有效药剂:20%速灭杀丁兑水200倍(低容量喷雾,以下简称低容量)或兑水2000~2500倍(高容量喷雾即普通喷雾,以下简称高容量);2.5%敌杀死200倍(低容量)或2000~2500倍(高容量);40%乐果(或氧化乐果)100倍(低容量)或1000~1500倍(高容量);乐敌混剂(即40%乐果+80%1:1敌敌畏)100倍(低容量)或1000~1500倍(高容量).采用低容量喷雾时(即使用机动弥雾器),每树用药液量0.5~1公斤。
用药次数和间隔时间:根据虫情和所用药剂残效期长短决定喷药次数和喷药间隔时间。第一次喷药后7~10天,最好再喷一次药,此后视虫情的发展,每隔7天(如用乐果或乐敌混剂)或10天(用速灭杀丁、敌杀死)喷一次药。一般说来,若第一次喷药时机适宜,只需喷1~3次药即可控制此虫为害。
喷药方式:要求树冠上下层都能均匀受到药液。为节约成本和减少对环境污染,可采用局部喷药法(挑治),即当此虫大发生初期只对中心虫株及其周围的树喷药,为此,在喷药前首先要通过调查及时找出中心株。
另外,在果实收获后,结合除草施肥,彻底清除园中杂草以减少盲蝽的食料来源。
2.蛀果斑螟(果螟)
[分布] 乐东、陵水、崖县、万宁、文昌、昌江。
[为害部位] 果梨、坚果、花序及嫩梢。
[为害状和为害性] 被害部位有虫粪粘积是果螟为害的突出特征之一。幼虫大多从果梨和坚果的交接处蛀入取食,造成果实中空。果实在发育的早、中期被害,可使其干枯死亡。盛果期虫果率为20~60%,严重影响产量。
[发生规律]此虫完成一代需要21~34天,年发生9代。每年10~11月起陆续出现少量虫口,主要为害嫩梢和花序。结果季节是此虫大发生时间(3~6月),结果期结束后,虫口自然下降。
[防治方法] 采用化学防治的适期是盛果期之初,通常在3月中、下旬是第一次喷药防治适期。
有效药剂及用量:20%速灭杀丁兑水200倍(低容量)或2000~2500倍(高容量);2.5%敌杀死200倍(低容量)或2000~2500倍(高容量);40%乐果(或氧化乐果)100倍(低容量)或1000~1500倍(高容量);20%杀虫双100倍(低容量)或1000~1500倍(高容量)。低容量弥璁时,母树用药液量0.5~1公斤。
喷药次数和间隔时间:第一次喷药后,每隔10天(速灭杀丁、敌杀死)或7天(乐果、杀虫双)喷一次。适时喷药,一般喷2~3次即可保护大多数果实免遭虫害,但应视虫情和果期长短来决定喷药次数。
若条件许可时,可在结果初期(1~2月份),人工摘除树上被害果实或被害花枝,以降低当年虫源基数;定期收集地上被害落果以及在树冠下撒施毒土,以减少下代虫源。
3.咖啡皱胸天牛
[分布] 乐东、陵水、崖县、万宁、文昌、昌江。
[为害部位] 树主干和主根。
[为害状及为害性]被害处外部堆积大量虫粪、木屑和树胶混合物。幼虫从主干近基部处侵入,在树皮内各个方向蛀食,继而取食边材。为害后期树冠发黄,最后整株树死亡。一株树中常有多头同龄或不同龄期的幼虫在其中为害。在没有防治的果园,植株被害率高达10~15%。
[发生时间] 一年发生一代,跨年完成。成虫大多在4~7月份羽化。整年均可在田间找到不同龄期的幼虫。
[防治方法] 首先要注重调查虫害情况,每年至少普查1次,复查2次。分别在收获后6~7月份进行。要求在受害初期发现被害树。发现被害树时,当即用刀剖开被害处树皮。取出其中幼虫,务必把天牛幼虫清除干净,待伤口干燥后,培土促使树基部不定根生长以利恢复生势。最好在处理1个月后,检查处理过的部位附近是否有新虫粪排出。如发现有,立即依上法追寻幼虫。如此坚持连续防治几年可获明显效果。
4.潜叶细蛾
[分布] 乐东、崖县、陵水、万宁、文昌、昌江、儋县。
[为害部位] 嫩叶。
[为害状] 幼虫潜食叶肉,仅留叶表皮的角质层,致使叶片受害处呈灰白色水泡状。一片叶片通常有多头幼虫在其中为害。严重被害时,整张叶片只剩一层角质层膜,最后叶片枯萎脱落。有些年份,有的果园嫩叶被害率达90%以上,严重影响树的光合作用。
[发生时间] 主要发生在10~4月。
[防治方法] 严重发生时,可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或50%杀螟松100~200倍(低容量)或1000~2000倍(高容量),20%速灭杀丁200~300倍(低容量)或2000~3000倍(高容量)进行防治。
5.脊胸天牛
[分布] 乐东、陵水、昌江、文昌、儋县、万宁、崖县。
[为害部位] 枝条至树干。
[为害状] 幼虫从枝条顶端侵入,并往往干方向蛀食,被害枝条出现规则的通气孔(排粪孔),由密渐疏,严重被害时,树主枝条枯死,有时甚至进入树干为害。
[发生时间] 年发生一代,跨年完成,成虫多在4~7月份羽化,幼虫整年都可在枝条中找到。
[防治方法] 结合收获后的修枝工作,剪除被害枝条,或在调查咖啡皱胸天牛的同时,将被害枝条砍下劈开取出幼虫。大枝条可用棉花浸汽油或敌敌畏堵塞枝条上的通气孔,然后用湿泥堵口密封。
6.蓟马
[分布] 乐东、陵水。
[为害部位] 嫩叶、老叶、花穗、果实。
[为害状] 成虫、若虫最初在叶主脉两侧为害,后期布满整片叶片,被害处渐变黄褐色。嫩叶心部被害时会使叶片卷曲畸形,花序、果实被害后呈均匀铁锈状,严重时整株树叶片黄化脱落。旱季随着害虫的扩散蔓延,可酿致个别果园全园受害。
[发生时间] 4~8月。
[防治方法] 虫害发生初期可用1000~2000倍乐果或敌百虫等药物防治。
7.麦条蛾
[分布] 乐东、崖县、陵水、万宁、昌江、文昌。
[为害部位] 花序、叶芽、花、嫩梢、果实。
[为害状] 幼虫钻进芽苞(嫩梢心部、花芽)中取食,被害器外部有胶泌出,并有少量白丝体和黑色小粪粒粘附其上,严重受害时,芽变黑死亡。在花序上的受害花朵被用丝粘结成团,幼虫在其中取食。被害花干枯后并不脱落。果期,幼虫在果梨与坚果交界处为害,特征与蛀果斑螟早期为害状相似,往往两虫复合为害。此外还蛀食嫩坚果的外皮,破坏果实外观完美,降低产品经济价值。
[发生时间] 主要发生于开花、结果期以及收获后第一次嫩梢期。
[防治方法] 在防治茶角盲蝽和蛀果斑螟的同时也防治了此虫,不必另行喷药。

(责任编辑:WangQiang)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