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境外的泰国、缅甸、老挝交界地带现已成为旅游及国际交流的热点。随着东南亚区域协作发展步伐加快,两个新的“金三角”正在形成。一个是中缅老金三角,另一个是中缅印金三角。开发上述两个金三角对中国有重大战略意义。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西南沿边地区将从中得益,广西、云南等省区正积极采取措施以便把握新机遇。在这种形势下,两个在经济及地理上战略意义重大的金三角地区的发展前景尤其不可忽视。
中缅老三角南北通道
中缅老金三角,幅员包括中国滇南思茅、临沧地区及西双版纳自治州,老挝北部的丰沙里及会晒省,缅甸的掸邦东部地区等。区内有澜沧江-湄公河的黄金水道串连,现已成了边贸热点,更与南面的泰缅老金三角互相呼应,形成一片国际交往特别活跃的地区。如缅甸在与泰国湄赛镇接壤的大其力镇建立边贸集市,集市上大多是来自中国各地的商品,吸引不少泰国人前来采购。老挝则在泰缅边境湄公河边建立小集市销售本国及中国特产,并在中老边界上设立磨丁口岸特别经贸区。泰国亦在北部边境设置了湄赛、清盛及清孔等特别经贸区。显然,各国都在积极准备,以迎接与日俱增的国际交往。无疑,滇缅老与泰缅老两个金三角可连成中国与东盟间的内陆经贸走廊。这里的农林、旅游及水力资源丰富,亚洲发展银行支持的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计划也将促进这一区域的发展。
目前走廊上的交流活动正日趋活跃,例如,受惠于CAFTA早期收获协议,一年来大量中国温带果蔬由此南下,而东南亚热带果品也由此北上。当全面削减关税后货流将更多。湄公河游览线路开通后已吸引不少旅客沿河北上或南下。又如云南景洪市的磨憨口岸除了是中老通道外也是老挝的主要国际口岸,许多国家的人士由此出入该国。随着“走出去”政策的落实,不少中国的中小企业及创业人士由此南下做生意,其中到泰北的特别多。
中缅印三角南方丝路枢纽
中缅印金三角,幅员包括中国滇西的怒江、保山和德宏等地区及藏东南的林芝地区,缅甸北部克钦邦及实皆区,印度东北角的阿萨姆、那加兰、曼尼普尔及梅加拉亚各邦。这里也是三江并流之地:东有流经中缅两国的怒江-萨尔温江,中有缅甸伊洛瓦底江的上游支流恩梅开、迈立开及亲敦诸江,西有流经中国西藏及印度的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区内林、矿及水力资源丰富,山川雄伟,又都是三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有利于开发旅游业。但这里也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交通不便,基建不足,必须先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才可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中缅印金三角的地理位置还有重大战略价值。连通东亚和南亚的南亚陆桥必经此地,其交通走廊作用十分明显。中缅印三国正积极加强交流合作,例如已协议重修由云南经缅北到印度的史迪威公路。去年底在昆明举行的孟中印缅四国经济合作论坛的第五次会议,决定了加强在经贸、交通及旅游上的国际合作,并准备在明年签订多边的公路及运输合作协议。目前各国已签订双边航空协议。此外,中国已修通由滇北怒江的丙中洛镇到西藏察隅的公路,提供了一条海拔较低、不会冰封的入藏通道。总之,这一地区的发展对重开“南方丝路”非常关键。
应列入国家计划加快开发
有鉴于此,政府应从以下方面加快开发步伐。首先要强化流通领域的国际合作,包括:(一)加快陆路交通尤其是铁路的建设和联网,以适应未来的运输需求。云南已为“十一五”计划准备多个铁路项目,其中大理-瑞丽线和玉溪-景洪线对支持上述两个金三角发展的作用尤为明显。(二)提高通关效率、简化人货过境手续,加快国际贸易投资便利化进度。(三)改善结汇、结算等国际金融服务以方便资金流动。就以上各点应加快国际洽商,以尽早达成实质性协议。
其次是加强金三角地区各项产业合作,基建项目要先行,尽快实施交通、通讯及能源的国际联网。在其他产业上则宜采用商贸物流先行、自然资源开发及原产品加工全面发展的模式,以便更充分利用各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