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湛江:正用“金钥匙”打开大西南出海快捷道

作者:佚名 来源:http://www.gxi.gov.cn 发表时间:2005-12-09 点击:
【字号:   打印
     12月4日,是湛江港一个里程碑的日子。是日,湛江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了6000万吨大关,该港从1000万吨跨越3000万吨用了25年,而从3000万吨跨越6000万吨仅用了3年时间。随着湛江港30万吨级油码头、25万吨级航道和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三大工程先后竣工以及黎湛铁路河湛段复线动工、湛江疏港大道和渝湛高速湛江段将于本月开通,湛江人正用手中的“金钥匙”打开大西南出海的快捷通道,在竞争大西南出海主通道中抢了先机。

  手中“金钥匙”发挥未奏效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童大林就断言,湛江港是开发大西南的“金钥匙”。他的论断是建立在湛江港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上。湛江位于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东接珠三角,西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大西南的主要出海口通道和南方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但湛江在相当长时间内并没有充分认识和发挥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加上体制的制约,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而南方沿海许多城市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掀起港口建设热潮,涌现了一批上规模的港口。结果,湛江港从1977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017万吨后,到1993年才达到2302万吨,吞吐量从1000万吨跨越2000万吨用了16年的时间。

  自身基础设施和交通大环境条件的严重制约,也使湛江港这把开发大西南的“金钥匙”未能奏效。湛江港是我国解放后第一个自己设计建设的深水港口,也曾是我国沿海八大港口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被国家交通部规划为全国20个主枢纽港之一,近年来也建设了一批专业码头。但这些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这些年来,原来排在湛江港后面的7大港口已相继成为吞吐量亿吨大港时,湛江港还在2000多万吨徘徊。

  抢先抓机遇实施三工程

  跨入21世纪后,我国处在发展重要机遇期。世界许多重化工业向港口条件优良的沿海国家城市转移;而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港口成为连接国际市场、引进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广东省提出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把湛江市作为粤西区域中心城市重点来发展;国家交通部实施沿海港口发展战略实现港口跨越式发展等重大决策,为湛江港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特别是2003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湛江港时要求湛江“要发挥港口优势,要抓住发展机遇,要理清发展思路”,给湛江发展指明了方向。湛江市把握这一机遇,更坚定“工业立市、以港兴市”的信心。

  2000年湛江开始实施10万吨级航道、30万吨级陆岸油码头和20万吨级矿石码头“三大工程”建设。2002年前两项工程先后建成投产后,又将10万吨级航道向25万吨级航道浚深,并加快建设20万吨级矿石码头。在“十五”期间,全市港口建设完成投资额19.35亿元,新增泊位13个,完成项目建设13项。与此同时争取到国家铁道部和柳州铁路局的支持,于2003年6月开通了湛江—鹧鸪(柳钢)、湛江—读书铺(昆钢)、湛江—大渡口(重钢)等大西南钢铁基地的矿石班列。近日,湛江港25万吨级深水航道和20万吨级矿石码头竣工投产,黎湛铁路河唇至湛江段动工建设,湛江港疏港大道也将近期建成,渝湛高速湛江段将于本月开通,制约湛江港的铁路“瓶颈”黔桂线麻尾段已全面扩建改造。

  大西南出海这里最快捷

  湛江港实施“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前港后厂、前港后库”的发展战略,随着30万吨级原油码头、2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25万吨级航道的建成使用,加上铁路、高速公路等疏港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更凸显湛江港作为华南沿海主枢纽港的地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化工巨头在湛江抢滩登陆,海外跨国集团公司看中湛江港发展潜力也纷至沓来。现在,每年经湛江港进口的石油、铁矿石、粮食、化肥均占全国同类商品进口量的1/10,湛江港已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石油进口大通道及油品储备、交易中心,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铁矿石、大型粮食、化肥中转基地,同时也具备了构建内联“泛珠三角”、外联东盟10国的国际性物流平台条件。

  作为开发大西南“金钥匙”的湛江港,如今已成为大西南最主要也最快捷的出海通道。据有关方面称,广西柳钢近年经湛江港进出口货物大幅增加,去年超过300万吨,今年预计将达到430万吨,随着柳钢的发展还将继续增加;贵州从湛江港进出口物资已占该省进出口货物总量的70%以上,而且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湖南、重庆等中、西部省(市)通过湛江港进出口货物也在不断增长。使湛江港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从2000多万吨开始连续跨越4个1000万吨,今年突破6000万吨大关。未来3年,湛江港口建设将投入超过100亿元,到2010年吞吐量将超过1亿吨。

(责任编辑:wq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