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广州率先提出广佛都市圈的构想。在经过民间自发的经济、交通等方面的融合之后,今年11月30日,广州市市长张广宁率队访问佛山并达成建立热线联系机制的共识。
仅隔半月,昨天,由广州、佛山两地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广州佛山区域合作论坛”正式开幕,这标志着广佛合作、广佛佛都市圈建设不再是理论界的单纯探讨与民间自发的融合冲动,市场的快速发展与政府有效互动将为两地合作提供强大的动力。人们有理由相信,广佛佛区域合作将驶上快车道。
昨天(12日),由广州、佛山两地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广州佛山区域合作论坛”在广州正式开幕。会上,广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建华表示,要解决广佛两市各有独立的区域利益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广佛都市圈的构建将使珠三角区域合作有了牢固的基石,也使大珠三角、泛珠三角的腾飞如虎添翼。
广佛都市圈格局初步形成
广佛都市圈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2%,占珠三角的26.8%;广佛两市去年经济总量合计为5769.5亿元,占全省1/3强,超过珠三角总量的五成以上,约为上海市GDP的80%;工业总产值9808.44亿元,占全省的36.7%;地方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398.11亿元,占全省近1/3强;同时,两市具有相对广阔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口。广佛都市圈已成为国内最具活力和规模的工业、商业、金融中心之一,广州、佛山两市都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和坚实的发展基础。
两地城市在空间上连片分布,都市圈内城镇密布,不到10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城镇,城市空间分布连绵,城市间的边界日渐模糊。尤其是南海东部的黄岐、平洲等地区已与广州的芳村区、荔湾区连为一片,并融入了广州城区发展之中。
合作要务在推进三大领域合作
论坛上,与会官员专家们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广佛合作机制建设等进行了热烈探讨。综合而言,大家认为两地合作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和两地产业的协调一致。
在不久的将来,整个广佛都市圈道路系统结构将形成一个“环状+方格”的结构形式,逐步实现“1小时都市圈”的交通网络。未来要做好广佛都市圈交通设施,特别是广州与佛山交接的重点地区交通衔接,包括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主干道、城市道路的衔接。
在生态环保上,广佛两地要按照《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的指引,实现广佛都市圈水源一体化保护,重点协调的区域主要有西航道和顺德水道北滘水源地。
在产业分工上,双方认为应各有侧重互相支持。如广州应重点发展汽车、石化、钢铁、造船等重工业,而佛山继续在制造业特别是家电、建材、陶瓷、服装等轻工业品方面深化发展,构成自己专业化的制造与配套能力。
论坛达成四大共识
广州市委副书记方旋在总结时表示,这次论坛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共识,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一是深入探讨了广佛区域合作的目的和意义,使推动广佛区域合作成为广州和佛山两市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二是强调推进广佛区域合作与发展,要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扩展发展空间,形成互动发展、互利双赢的格局。三是建议制定规划,加快提升广州、佛山中心城市功能,构筑区域经济增长极。四是提出要积极推动合作机制创新,完善区域协调机制。五是在若干具体合作的领域达成共识,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交通领域合作;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推进服务领域的相互开放与合作,实现服务对接;着力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
论坛现场之政府“对接”
经济要素自由流动 双方优势充分发挥
本次论坛上,来自广州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负责人就产业联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观念机制转化
佛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吴志强:广佛交往“水乳交融”
广州和佛山两地的合作发展基础非常深厚。在交通、通讯设施日益便利的条件下,两地民间的交往完全可以用“水乳交融”来形容。市民到对方城市去购物、旅游、拜访亲友,家住广州工作在佛山或者家住佛山工作在广州的情况,对两地市民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广州白云、荔湾、番禺与佛山的南海、顺德等地,某些地段已难分彼此,日趋同城化,两地市民早就在心理上将对方认同为一家人了。
佛山市副市长杨晓光:应努力实现“五大转变”
如何把双方合作发展推向新阶段、取得新成效,应努力实现“五个转变”:一是要从以往的理论探讨转变到付诸实践上来;二是要从专家学者的探索研究转变到双方政府部门加强联系、对口研究合作上来,同时要推进民间的交流,使之成为主体交流的辅助力量;三是要把小范围的合作转变到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上来;四是把研究合作方法转变到深入研究合作政策、措施和相关法规上来;五是把短期行为转变到长期合作上来,建立持续合作的机制。
产业联动
佛山:要依托广州明确自身分工
“广佛都市圈”战略的提出,给佛山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平台,佛山要依托广州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学习广州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明确自身的产业分工,努力形成两地的产业链,做到上下游合理分工,达到产业的融合与互补。
广州:促进服务业互补
希望双方以带动力强、产业链条长的产业为龙头,加快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互补,形成区域内协作配套、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提高区域产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统一市场体系
佛山:努力降低两地商贸成本
广州在物流、人才、技术、服务等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和实力,佛山要在这方面通过政府主导、政策引导、部门联动、民间交流等办法,自觉接受广州的辐射,努力降低两地商贸交易的成本,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广州:进一步推动区域市场开发
近年来,广佛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成效日益显现。广佛优势要有效结合,仍要进一步推动区域市场的开放和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各种资源充分流动,可使各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城市规划管理
佛山:形成与广州对接交通网络
根据《佛山城市规划建设纲要》,我们启动了与广州交通干线相衔接的广佛地铁、佛山一环等重大交通工程,我们要加快建设步伐,努力形成与广州对接的交通网络,特别是学习广州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经验,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广州:加强共享轨道交通枢纽建设
广州要加强广佛区域交通干线和连接路网建设,重点推进广佛地铁、广州新火车站等共享轨道交通枢纽的建设,强化广州国际航空港服务体系,构建和完善区域内高速路、快速路、城际轨道交通、铁路、机场、港口和城市道路网络,形成半小时经济圈。
文化产业发展
佛山:要加强传媒业等合作
广州近几年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佛山要积极接受广州的辐射,学习广州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加强在传媒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会展业、信息服务业方面的合作,寻求新的突破,为建设文化大省作出贡献。
广州:佛山文化魅力吸引人
佛山文化建设成效突出,社会和谐安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刚刚落幕的亚洲艺术节,充分展示了佛山的文化魅力。广州和佛山两市在加强文化产业合作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良好条件。
互动机制
佛山:形成良好互动与合作机制
建议以本次研讨会为起点,积极推进两市政府部门的联系,及时就合作发展过程中的重担问题与事项进行磋商、交流,形成共识、促进发展,为开展长期合作形成良好互动与合作机制。
广州:两市可实现治安联动
要解决区域分割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建立一个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我们深信两市将继续本着互利双赢、平等参与的原则,加强协商,努力互相协调配合,务实地逐一解决问题。除实现规划、交通、环保对接后,两市还可实现治安联动、产业结构对接。
论坛现场之专家论道
合作成效依赖于政府间协调
在民间的自发融合与理论界的热切呼唤下,广佛合作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政府层面的积极介入则为两地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广佛合作即将强势启动,在此背景下,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机制推进两地合作成为昨天研讨会讨论的热门话题,与会专家们普遍认为应该成立政府、行业组织与专家三个层面的协作机制。
建立政府、行业、专家三方协调机制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指出,要形成推动广佛合作的制度和机制,应包括政府层面的协调委员会或政府联席会议制度、行业组织层面的行业协会联合委员会、智力支持层面的专家咨询委员会等三个层次,此外,还要考虑与珠三角经济区协作组织的协调,必要时应由省主管部门负责,省相关部门参加,统一协调。
他表示,根据以往的区域合作经验,区域合作的成效,关键在于政府能否建立和完善统一高效的合作协调机制。就最关键的政府层面来说,第一,建立两市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在政府办公厅(室)设立常设的专门管理机构,每年召开一届会议;第二,以两市的发改委为主体,会同有关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共同成立“广佛都市圈规划与协调发展委员会”;第三,强化两市政府协作办公室的窗口作用与管理职能,同时建立两市政府职能部门的对口合作交流,以及在两市接壤地区开展对口合作,如番禺与顺德、南海与荔湾的区级协调。
广东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丁旭光表示,双方应鼓励设立各类半官方和民间的跨地区合作组织;建立两市各行业和企业的交流制度及合作平台,加强两市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
利用原有体制谋求局部创新
在目前阶段,广佛两市一方面是两个独立的行政区,同时又同属于广东省。丁旭光指出,广佛两市合作完全可以在现有体制框架下,借鉴“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等区域合作的某些做法,利用原有体制、遵从已有规则,做一些补充完善或者局部创新的工夫,而不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破体制、构建全新的组织体系上。
他认为,双方可以依据《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广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等文件,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设定区域发展的共同目标,作为广佛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制定合作的行动议程,并通过有规划、有步骤的计划和行动来落实议程。
广州市政府研究室的报告也指出,规划方面双方应在省政府协调下,共同编制《广佛都市圈发展规划》。加强区域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优化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及空间布局,构筑网络化发展的大都市区,形成广佛南北向发展带和东西向发展带,并与区域内外高速路网、轨道交通网、水运网构成区域发展网络,内联外射,促进城市职能合作分工和各组团互动、协调发展。
建立区域共同发展基金
丁旭光表示,两地应建立区域共同发展基金制度和投资管理机制。参与跨地区投资项目的“拼盘开发”融资,也可以按照商业银行法则,经过严格审贷,对区域内的投资项目实行资金支持或短期融资,使协调机构具有一定的经济调控能力和投资管理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们指出,广佛都市圈区域建设的投资目前为止主要由广州和佛山两市各自进行,也有部分是省和国家的投资。建立广佛都市圈发展基金是必要的,这将使协调委员会具有相当的经济调控能力和投资管理能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利用效率。发展基金应主要用于关系都市圈整体发展的重要问题,如区域综合规划、港口建设与管理、空气与水域保护、城域交通建设与管理,并用于两市的利益补偿,以及其他视都市圈建设的具体需要的项目。
评论
区域合作考验政府智慧与勇气
在理论界积极呼吁广佛两市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的背景下,上个月,广州与佛山达成了建立包括两市市长及职能部门热线联系的机制,至此,广佛合作正式进入政府部门的操作层面。而本次论坛的召开,则势必将为广佛都市圈的构建再添一把火。
区域合作,在有了内在动力和现实要求的基础上,关键在于政府层面的有力推进。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博士指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真正主体,但如果政府不大力建立区域统一市场、优化配置区域资源,区域一体化的形成是难以成功的,在中国的国情下尤其如此。
必须看到,广佛两地真正实现“无缝对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作为两个独立的行政区,广佛两市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如何稳步推进两地合作,对两地执政者将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大考验。
目前,摆在两市面前的难题可谓非常之多。包括相邻地区产业同构,招商引资中的各出优惠政策竞争,在市场准入、两地通行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沟壑,地区污染殃及其它地区,城市规划方面缺乏沟通协调等等问题,人、财、物的流通存在诸多障碍,等等,这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广佛合作目前来看尚缺强大的利益驱动力。如彭澎所指,概念提出要晚于广佛都市圈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之所以成果丰硕、进展迅速,重要的一点在于“泛珠”概念提出后对各地之间的经济合作立刻产生强大影响。此外,作为紧邻而且同在一省内的两个城市,两者地位如何摆布、会否产生一个城市吞并另外一个城市的疑虑等等,都是两市实现合作的障碍。
本次论坛上,专家、学者们为两地协调机制的建立开出了诸多颇具指导意义的药方,但要真正落实,还需要足够的勇气与全局的思想,两地决策层必须要摆脱一己之观念,树立合作共赢的思想,万不可如某些联席会议,会上各地市长只谈自己的区位优势与政策优惠,说完后大家就回家各干各的事,倘使如此,广佛合作恐怕就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我们欣喜地看到,本次研讨会上,两市有关领导都已意识到,要把合作推向新阶段,必须从以往的理论探讨转变到付诸实践上来,从专家学者的探索研究转变到双方政府部门加强联系、对口研究合作上来,同时要推进民间的交流。果使如此,广佛合作就一定能取得大的突破,并有可能成为区域合作的典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