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2月27日电通讯:平凡中孕育着伟大--追记张北县副县长高翠英
新华社记者曹国厂、李俊义
一位副县长因车祸死于下乡调研的路上。她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她逝世的消息传开后,上千名群众前来吊唁;有40多位村民代表给县委联名上书,要求将村小学以她的名字命名;河北省委追授她“优秀人民公仆”称号,并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她学习。她就是河北省张北县副县长高翠英,一个来自基层,始终牵挂基层群众疾苦和切身利益的优秀共产党员,一个时时想着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年轻干部。
“她心里永远装着工作,每天时间都排得满满的”
这是2004年12月2日高翠英逝世那天的日程表:这天是她母亲去世后的第六天。一上班她就忙开了。9时30分:参加县直机关幼儿园的预防脊髓灰质炎糖丸喂服活动;10时:与卫生局干部商谈县中医院改制事宜。13时30分左右,赶往几十公里外的大西湾乡,为希望小学选址;15时30分:开始赶往郝家营乡,准备看看那儿的学校,慰问几个贫困户……但谁也没有想到,10分钟后的一场车祸,夺去了她刚过不惑之年的生命!高翠英1964年7月出生于张北县小二台乡一个农民家庭。1986年大学毕业到张家口教育学院工作的她,很快成为院里的教学骨干;1997年,她在全市干部公开选拔中脱颖而出,历任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1999年调任张家口市妇联副主席后,又忙着成立家教指导中心,培训妇女干部,组织妇女开展活动…… 2001年1月,高翠英到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张北县任副县长,面对文教卫生事业相对落后的状况,她与干部群众一道为全县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不懈努力。走上领导岗位后,她更是多了份责任,人们形容她干起工作“不要命”。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她竟然在一线坚守60多个日夜,每天的睡眠都不足4个小时。她时时在想着工作,即使是在服侍病重的母亲期间,从朋友口中得知张家口市教育系统有一个寄宿制学校项目,她当即通知县教育局连夜准备资料,并在电话中对每一个数字、每一句话都进行斟酌。由于项目规划准确和立项及时,她最终为张北镇中学争取到了这一投资210万元的项目。丈夫苟平说:“她是个急性子,闲不住。她心里永远装着工作,每天时间都排得满满的。特别是到了张北后,有时一连半个月也见不着她的面,经常是刚到家,又被一个电话叫走。”和她一起工作过的同志说,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干什么工作,高翠英始终像一个上满发条的钟表,一刻也停不下前进的脚步。
三年来,通过她的努力,张北县共引进1000多万元的资金,用于危房改造,改善办学和医疗条件。2003年11月,全县18个乡镇30多所学校通过了河北省“普九”三年复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04年10月,全县16个乡中心学校建起了多媒体教室,212个教学点配置了播放系统;83所学校安装了远程卫星接收系统。张北各乡镇卫生院近年来也由原来的危房变成了坚固整齐的平房、楼房。
“我是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决不能苦了孩子们”
就在高翠英去世后的第6天,张北县领导收到该县二台镇东滩村40多位村民代表按有鲜红手印的联名请愿书,要求将东滩小学改名为翠英小学,以纪念这位逝去的女副县长。
原来,2002年6月的一天,高翠英到东滩村开展扶贫转化活动时,发现村小学破烂不堪,教室都成了危房,塌了一角的土教室里积水片片,孩子们竟然踩着泥水坐在桌旁上课。作为主管教育的副县长,高翠英心痛极了,眼泪一下涌出。她表示:“决不能苦了孩子们,我回去一定想办法。”没过多长时间,她想方设法争取到了10万元资金,东滩村不仅盖起了8间宽敞明亮的新教室,还打了一眼60多米深的机井,困扰全村几十年的吃咸水、无法浇地的问题也解决了。听说高副县长去世,在学校老师和村民代表的提议下,东滩村人一致同意将东滩小学改名为翠英小学。
张北县教学条件差,学校危房多,从小在张北农村长大并曾三次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的高翠英对此感受最深。所以只要是改善办学条件的机会,她都不遗余力去争取。为了给小二台乡三脑包村小学争取资金,她3次带着有意投资者前来实地察看,终于感动了北京太合控股有限公司投资50万元在本村和另外一村建两所希望小学,使得孩子们都过上了住校生活,再也不用每天为上学在冰天雪地里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了。
2002年底,高翠英到公会镇检查工作,发现女童梅艳(化名)家境贫寒,父亲身残,面临失学,当即掏出200元送到他们手中。第二年8月,高翠英了解到两面井乡小贲村的吴晓燕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中国政法大学,但一家人却为学费犯了愁时,马上跑到张家口市帮助争取到4万元的西部助学资金。入学后,高翠英又写长信鼓励她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大河乡大艾沟村一村民,双目患白内障,在“香港健康快车”活动中免费治愈一只眼,当高翠英了解到他十分渴望治愈另一只眼而苦于没钱的窘况后,便三番五次与活动指挥部联系,最终使他得到治疗,双目复明……
张北县许多乡村的百姓虽然不认识高翠英,但都听说过一位关心贫困学生、为群众办实事的女县长。人们知道,她下乡后总喜欢到村里学校看看,摸摸教室和宿舍的煤炉热不热,看看孩子们的伙食;她平时省吃俭用,舍不得买新衣服,但却毫不犹豫地掏钱救济贫困学生;在她的帮助下,张北在北京50多所民办学校就读的民工子弟免受失学之苦……
“是党员,就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
作为一个有着19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高翠英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她是本县人,在当地有许多亲朋好友,然而她却从没有违背政策办过一件私事。她主管教育,丈夫的姐姐在台路沟乡大疙瘩村任教多年,想通过她调到离县城近些的地方,她没有答应;在市教育学院食堂烧锅炉的哥哥多次央求她帮着换个工作,她也没有答应。
高翠英并非不讲亲情,只是她不愿让亲情超越党性。2004年6月,高翠英母亲身患癌症,她白天忙工作,晚上跑医院。每次回家,哪怕是深夜,也不顾周身的疲惫,尽力干些家务,给丈夫和儿子一些关爱。11月26日,当她整整忙了一天工作后匆匆赶往医院时,母亲已深度昏迷,她钻进了母亲被窝,坚持抱着母亲走过最后时光。第二天母亲就去世了。在母亲火化后的第三天,也就是12月2日,她不顾亲属的劝阻,匆匆赶回县里投身到工作中。那一去,竟成了她和家人的永别……
高翠英曾说:“爱国爱党又不是让你去豪言壮语,心系百姓,做好本职工作,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从高翠英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张北县委书记魏福刚说。(完)
(责任编辑:陈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