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紫薇褐斑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Crspemyrtle Pseudocercospor leaf spot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千屈菜科假尾孢 |
病原学名: | Pseudocercospora lythracearum (Heald & Wolf) Liu & Guo、Cercospora lythracearum Heald et wolf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假尾孢属,千屈菜科假尾孢 |
病原介绍: | 病斑两面的小黑霉点即病原菌。子座小,球形褐色,大小15~40μm。分生孢子梗成束,不分枝,色浅,无隔膜,间有膝状屈曲1~2处, 顶端圆,大小5~50×2~3.5(μm)。分生孢子色极浅,倒棍棒形至圆筒形,多弯曲,有不明显隔膜,大小20~85×2~3.5(μm)。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寄主中文名: | 紫薇 |
寄主英文名: | common crapemyrtle |
寄主学名: | |
|
侵染部位: |
叶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叶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个别不规则形,紫褐色至灰褐色,边缘色较浅,不清晰,大小2~8mm,两面生有灰黑色小霉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当叶面上出现数个病斑后,全叶很快变黄且提前落叶。一般树冠下层叶片受害常上层重。 |
发病规律: |
病菌随病落叶留在土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气温高、湿度大及降雨频繁利于该病发生。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公园或行道紫薇进行秋耕,将表层落叶翻入深层土中,以减少下年初侵染源。(2)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个别不规则形,紫褐色至灰褐色,边缘色较浅,不清晰,大小2~8mm,两面生有灰黑色小霉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当叶面上出现数个病斑后,全叶很快变黄且提前落叶。一般树冠下层叶片受害常上层重。
病原 Pseudocercospora lythracearum (Heald & Wolf) Liu & Guo异名: Cercospora lythracearum Heald et wolf称千屈菜科假尾孢,属半知菌类真菌。病斑两面的小黑霉点即病原菌。子座小,球形褐色,大小15~40μm。分生孢子梗成束,不分枝,色浅,无隔膜,间有膝状屈曲1~2处, 顶端圆,大小5~50×2~3.5(μm)。分生孢子色极浅,倒棍棒形至圆筒形,多弯曲,有不明显隔膜,大小20~85×2~3.5(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落叶留在土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气温高、湿度大及降雨频繁利于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 (1)公园或行道紫薇进行秋耕,将表层落叶翻入深层土中,以减少下年初侵染源。(2)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