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紫菜头白斑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Table beet Ramularia leaf spot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甜菜生柱隔孢 |
病原学名: | Ramularia beticola Fautroy et Lamp.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柱隔孢属,甜菜生柱隔孢 |
病原介绍: | 菌丝生于叶两面 , 叶背居多 ; 分生孢子梗无色 , 大小 30 ~ 60× 2 ~ 4.5 ( μ m), 常成簇从寄主气孔伸出 , 丛生 , 短而不分枝 , 顶部曲膝状 , 具明显孢子痕 ; 分生孢子无色 , 圆柱形 ,1 隔膜或无 , 大小 16 ~ 22 × 3 ~ 5 (μ m) 。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叶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主要为害叶片 , 引起灰色或浅褐色斑点 , 大小 1~7(mm), 常具暗色边缘。 |
发病规律: |
南方菜区该病终年存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水滴溅射辗转传播,不存在越冬问题;北方则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表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病部产生的孢子又借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进 行再侵染。湿度是该病发生扩展的决定性因素,雨水频繁的年份或反季节栽培发病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复合肥。(2)适当密植,避免浇水过量,定期喷施增产菌,每667㎡30~50(mL)或植宝素7500倍液,促使植株早生快发。(3)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灭病威)悬浮剂600倍液、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此外还可用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或武夷菌素(Bo-10)及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 , 引起灰色或浅褐色斑点 , 大小 1~7(mm), 常具暗色边缘。
病原 Ramularia beticola Fautroy et Lamp. 称甜菜生柱隔孢 , 属半知菌类真菌。菌丝生于叶两面 , 叶背居多 ; 分生孢子梗无色 , 大小 30 ~ 60× 2 ~ 4.5 ( μ m), 常成簇从寄主气孔伸出 , 丛生 , 短而不分枝 , 顶部曲膝状 , 具明显孢子痕 ; 分生孢子无色 , 圆柱形 ,1 隔膜或无 , 大小 16 ~ 22 × 3 ~ 5 (μ m)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南方菜区该病终年存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水滴溅射辗转传播,不存在越冬问题;北方则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表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病部产生的孢子又借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进 行再侵染。湿度是该病发生扩展的决定性因素,雨水频繁的年份或反季节栽培发病重。
无公害防治法 (1)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复合肥。(2)适当密植,避免浇水过量,定期喷施增产菌,每667㎡30~50(mL)或植宝素7500倍液,促使植株早生快发。(3)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灭病威)悬浮剂600倍液、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此外还可用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或武夷菌素(Bo-10)及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