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竹黑粉病

作者:佚名 来源:Bamboo smut 发表时间:2007-07-0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竹黑粉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Bamboo smut
病原信息:没有这个病原信息!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没有寄主竹的信息!
侵染部位: 嫩梢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该病通常于5~6月份发生在新枝的嫩梢上。嫩梢受害后顶端稍膨大,叶鞘呈淡紫色,然后随着新枝的伸长,叶鞘开裂,露出1层暗褐色的墨粉即孢子堆,覆盖在嫩梢上,长达1—4毫米。病部可逐渐向下蔓延,黑粉也不断增生,
    最后可使整个新枝枯死。新枝顶梢受病苗侵染的刺激,常出现丛枝现象。当新竹的多个枝条受害后,可导致憨株枯死。笋期也可受害,被害的竹笋在顶部的笋箨间出现大量的黑粉,当年不死的病竹,病情逐年加重,并于每年的春天产生大量的黑粉状孢子堆。
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竹内潜伏越冬,翌年春天在病部产生大量厚垣孢子,借风传播。在合适的湿度下,遇水萌发后侵入寄主。凡是经营管理不善的竹林,特别是竹子生长十分细弱的竹林容易发病。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①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增强竹子的抗病能力,可大大减少病害的发生。②对于竹林内的重病株,要在新枝发放前加以砍除;对于轻病株,要清除有病的枝条,并将病株和病枝搬出竹林加以烧毁,就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蔓延。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中文名称:竹黑粉病                          英文名称:Bamboo smut                         病原学名:Usyilago 分类地位:真菌界担子菌门黑粉菌目,黑粉菌属,竹黑粉菌 症状:     该病通常于5~6月份发生在新枝的嫩梢上。嫩梢受害后顶端稍膨大,叶鞘呈淡紫色,然后随着新枝的伸长,叶鞘开裂,露出1层暗褐色的墨粉即孢子堆,覆盖在嫩梢上,长达1—4毫米。病部可逐渐向下蔓延,黑粉也不断增生,     最后可使整个新枝枯死。新枝顶梢受病苗侵染的刺激,常出现丛枝现象。当新竹的多个枝条受害后,可导致憨株枯死。笋期也可受害,被害的竹笋在顶部的笋箨间出现大量的黑粉,当年不死的病竹,病情逐年加重,并于每年的春天产生大量的黑粉状孢子堆。 发病部位:嫩梢 病原:冬孢子散生,表面光滑或有纹饰,萌发是产生有隔膜的担子;担子侧生担孢子,有的萌发直接产生芽管。                                              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竹内潜伏越冬,翌年春天在病部产生大量厚垣孢子,借风传播。在合适的湿度下,遇水萌发后侵入寄主。凡是经营管理不善的竹林,特别是竹子生长十分细弱的竹林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增强竹子的抗病能力,可大大减少病害的发生。②对于竹林内的重病株,要在新枝发放前加以砍除;对于轻病株,要清除有病的枝条,并将病株和病枝搬出竹林加以烧毁,就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蔓延。
(责任编辑:wq)

上一篇:竹节蓼白粉病

下一篇:竹秆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