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竹疹病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表时间:2007-07-0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竹疹病
病害别名: 竹黑痣病 、 竹黑肿病
病害英文名: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黑痣菌
病原学名:Phyllachora
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球壳目,黑痣菌属,
病原介绍:现已知有7种黑痣菌能危害竹叶,其中山竹圆黑痣菌和竹长黑痣菌为主。
病原中文名:黑痣菌
病原学名:P.graminis
分类地位:真菌界子囊菌门球壳目,黑痣菌属,黑痣菌
病原介绍:靠近寄主表皮的子座组织盾状隆起,呈黑痣状;子囊壳群生子座内;子囊孢子单细胞,无色。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没有寄主竹的信息!
侵染部位: 竹叶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竹疹病发生在竹叶上。8—9月份.在叶片表面出现灰白色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或纺锤形,颜色也逐渐变为橙黄色至赤色。翌年在病斑表面产生黑色光亮的小斑点(块),其边缘仍为赤色。发病严重时,1张叶片上可产生很多斑点,最后导致叶片枯落.
发病规律: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①加强抚育管理,适当疏伐,使竹林通风透光,可减少发病。
②可在7~8月份叶片上刚刚出现灰白色病斑时,喷洒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该药
具内吸杀菌作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中文名称:竹疹病                   别名:竹黑痣病、竹黑肿病 英文名称:                         病原学名:P.graminis 分类地位:真菌界子囊菌门球壳目,黑痣菌属,黑痣菌 症状:     竹疹病发生在竹叶上。8—9月份.在叶片表面出现灰白色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或纺锤形,颜色也逐渐变为橙黄色至赤色。翌年在病斑表面产生黑色光亮的小斑点(块),其边缘仍为赤色。发病严重时,1张叶片上可产生很多斑点,最后导致叶片枯落. 发病部位:竹叶 病原菌:靠近寄主表皮的子座组织盾状隆起,呈黑痣状;子囊壳群生子座内;子囊孢子单细胞,无色。                                                             发病规律:竹黑痣病发生在叶上。8~9月间叶表面产生灰白色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或纺锤形,颜色也逐渐变成橙黄色至赤色。第2年病斑表面产生黑色漆状小点(块),表面稍肿起。黑色小点(块)的边缘,病斑仍为赤色。发病严重时,一叶上可同时发生很多个病斑,病叶易枯脱落。引起竹黑痣病的病原是子囊菌,其中以黑痣菌属中的几种为害病菌抱子经风传播。 防治方法: ①加强抚育管理,适当疏伐,使竹林通风透光,可减少发病。 ②可在7~8月份叶片上刚刚出现灰白色病斑时,喷洒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该药 具内吸杀菌作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责任编辑:wq)

上一篇:苎麻褐斑病

下一篇:竹芋类花叶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