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直立黄芪根腐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Uprightness astragalus root rot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立枯丝核菌 |
病原学名: |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无孢目,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 |
病原介绍: | 初生菌丝无色 , 直径 4.98~8.71 μ m, 分枝呈直角或近直角 , 分枝处多溢缩 , 并具 1 隔膜 , 新分枝菌丝逐渐变为褐色 , 变粗短后纠结成菌核。菌核初白色 , 后变为淡褐或深褐色 , 大小 0.5~5mm。菌丝生长温度最低 4 ℃ , 最高 32~33 ℃ , 最适 23 ℃ ,34 ℃停止生长。菌核形成适温 23~28 ℃。 |
病原中文名: | 尖孢镰孢 |
病原学名: |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尖孢镰孢 |
病原介绍: | 在PDA培养基上初生白色圆形绒毛状菌落 , 大型分生孢子无色 , 具分隔1~5个,3 隔者居多, 脚胞明显 , 两端尖 , 大小27~50 × 3.1~5( μm), 多着生在多分枝孢子梗上; 小型分生孢子呈头状聚集在瓶状小梗顶端 , 椭圆形 , 多单胞 , 偶具分隔 1~2个 , 大小 5~12 × 2~3.5(μm)。 此外, 厚垣孢子产生在菌丝的细胞间或顶端, 浅黄褐色, 球形或近球形。 |
病原中文名: | 茄类镰孢 |
病原学名: | Fusarium solani (Mart.) App. et Wollenw.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茄类镰孢 |
病原介绍: | 产生小孢子、大孢子和厚垣孢子。小孢子无色 , 圆筒形 , 多单细胞 , 大小 5~12 × 2~3.5(μm)。大孢子镰刀形或新月形 , 具 3~5 个分隔。厚垣孢子单生或串生 , 近球形 , 大小 7~11(μm)。 |
|
病原图: |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根、茎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病害症状: |
染病株叶片变黄枯萎, 茎基和主根全部变为红褐色干腐状, 上有纵裂或红色条纹 , 侧根已腐烂或很少,病株易从土中拔出,主干维管束变为褐色,湿度大时根部长出粉霉。 |
发病规律: |
立枯丝核菌、镰刀菌是土壤习居菌 , 在土壤中长期腐生 , 病菌借水流、耕作传播 , 通过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叉根分枝裂缝及老化幼苗茎基部裂口处侵人。地下害虫、线虫为害造成伤口利于病菌侵入。管理粗放、通风不良、湿气滞留地块易发病。江苏 4月中旬始发,6~7月连阴雨后转晴, 气温突然升高易发病, 植株常成片死亡。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 注意提高土壤温度 , 防止湿气滞留。(2) 进行轮作 , 施行条播或高畦栽培。 (3) 防止种苗在贮运和移栽过程中造成伤口, 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4) 用50%多菌灵与利克菌1:1混配200倍液浸苗5分钟, 晾1~2 小时后移栽, 防效高。 (5)发病初期喷淋或浇灌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 25% 苯菌灵?环己锌乳油800倍液。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染病株叶片变黄枯萎, 茎基和主根全部变为红褐色干腐状, 上有纵裂或红色条纹 , 侧根已腐烂或很少,病株易从土中拔出,主干维管束变为褐色,湿度大时根部长出粉霉。
病原 国内普遍认为该病主要病原菌是茄类镰孢, 各地报道还有串珠镰孢、木贼镰孢等。内蒙古分离根腐病菌主要有 Rhizoctonjia solani Kühn 称立枯丝核菌、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称尖镰孢菌及 F.solani(Mart.)称茄类镰孢, 均属半知菌类真菌。其分离频率分别为76.5% 、17.0% 及5.9%。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立枯丝核菌、镰刀菌是土壤习居菌 , 在土壤中长期腐生 , 病菌借水流、耕作传播 , 通过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叉根分枝裂缝及老化幼苗茎基部裂口处侵人。地下害虫、线虫为害造成伤口利于病菌侵入。管理粗放、通风不良、湿气滞留地块易发病。江苏 4月中旬始发,6~7月连阴雨后转晴, 气温突然升高易发病, 植株常成片死亡。
防治方法 (1) 注意提高土壤温度 , 防止湿气滞留。(2) 进行轮作 , 施行条播或高畦栽培。 (3) 防止种苗在贮运和移栽过程中造成伤口, 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4) 用50%多菌灵与利克菌1:1混配200倍液浸苗5分钟, 晾1~2 小时后移栽, 防效高。 (5)发病初期喷淋或浇灌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 25% 苯菌灵?环己锌乳油8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