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重瓣丝石竹疫病

作者:重瓣丝石竹 来源:Open herding blight 发表时间:2007-07-0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重瓣丝石竹疫病
病害别名: 霞草疫霉冠腐病 、 满天星疫霉冠腐病
病害英文名: Open herding bligh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烟草疫霉
病原学名: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n Breda de Haan、P. nicotianae var. parasitica (Dast.) Wa-terh.
分类地位:真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疫霉属,烟草疫霉
病原介绍:在CA培养基上菌落棉絮状、繁茂。菌丝简单,粗2~6μm。孢囊梗分枝或不分枝,粗2~3.5μm。孢子囊球形,顶生或侧生,大小33~61×23~47(μm),具乳突1~2个,不脱落。游动孢子从孔口直接释出或经泡囊放出,大小9~14×7~12(μm),鞭毛长6~30μm。休止孢子、厚垣孢子球形,藏卵器球形,直径16~34(μm)。雄器近球形,围生,大小8~16×9~16(μm)。卵孢子球形,无色至浅黄色,直径14~28μm,满器或不满器。生长适温24~28℃,最低9~10℃,最高37℃。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重瓣丝石竹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叶、茎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染病株茎基部组织变褐,缢缩,根系腐烂。叶片染病产生类似的症状。幼株染病后,病情扩展迅速,腐烂组织散发出臭味。
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部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侵入霞草,病部产生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溅射到植株上以后,又引起发病。孢子囊产生最适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80%以上,降雨及田间湿度是该病流行的关键性因素,一般雨后相对湿度高于80%,持续3~4天即可流行。雨日多、降雨量大发病重。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选择高燥地块种植霞草,提倡起垅栽培。(2)有条件的采用避雨栽培法。(3)发病初期喷淋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可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1次,防治2~3次。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又称霞草、满天星疫霉冠腐病,是满天星的重要病害。染病株茎基部组织变褐,缢缩,根系腐烂。叶片染病产生类似的症状。幼株染病后,病情扩展迅速,腐烂组织散发出臭味。 病原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n Breda de Haan称烟草疫霉,属卵菌。异名:P.parasitica Dastur。烟草疫霉菌在CA培养基上菌落为棉絮状,气生菌丝茂盛。菌丝直径2~6μm,具少量球形菌丝膨大体,大小10~21μm;菌丝膨大体上有放射状菌丝。孢囊梗不分枝或呈不规则状分枝,直径2~3.5μm。孢子囊球形或宽卵形,个别梨形,顶生、侧生或间生,大小变异大,一般33~61×23~47(μm),有明显乳突1~2个,个别3个,不脱落。游动孢子从孔口直接释放出,也可经泡囊放出,大小9~14×7~12(μm),鞭毛长6-30μm休止孢子球形,大小8.5~12μm。厚垣孢子球形,顶生或间生,大小21-49μm藏卵器球形,大小16~34μm。雄器近球形或圆筒形,围生,大小8~16×9~16(μm)。卵孢子球形,无色至浅黄色,大小14~28μm,壁厚,满器或不满器。生长温度最低9~10℃,最适24~28℃,最高为36.5~37℃。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部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侵入霞草,病部产生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溅射到植株上以后,又引起发病。孢子囊产生最适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80%以上,降雨及田间湿度是该病流行的关键性因素,一般雨后相对湿度高于80%,持续3~4天即可流行。雨日多、降雨量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择高燥地块种植霞草,提倡起垅栽培。(2)有条件的采用避雨栽培法。(3)发病初期喷淋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可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1次,防治2~3次。
(责任编辑: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