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芝麻青枯病 |
病害别名: | 芝麻瘟 |
病害英文名: |
Sessame bacterial wilt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茄青枯劳尔氏菌 |
病原学名: | Ralstonia solanacearum (Smith)Yabuuchi et al.、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Smith |
分类地位: | 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布克氏菌属,茄青枯劳尔氏菌 |
病原介绍: | 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大小0.9~2.O×0.5~0.8(μm),极生鞭毛1~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或不正形,稍隆起,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平滑具亮光。革兰氏染色阴性, 病菌能利用多种糖产生酸 , 不能液化明胶 , 能使硝酸盐还原。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整株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芝麻植株染病后 , 初在茎秆上出现暗绿色斑块 , 后变为黑褐色条斑 , 顶梢上常有 2~3 个梭形溃疡状裂缝 , 起初植株顶端萎蔫 , 后下部叶片萎凋 , 呈失水状 ,发病轻时夜间尚可恢复 , 几天后不再复原 , 剖开根茎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 , 不久蔓延至髓部 , 出现空洞 , 湿度大时有菌脓溢出 , 逐渐形成漆黑色晶亮的颗粒 , 病根变成褐色 , 细根腐烂。病株的叶脉出现墨绿色条斑 , 纵横交叉呈网状 , 对光观察呈透明油浸状 , 叶背的脉纹呈黄色波浪形扭曲突起 , 后病叶褶皱或变褐枯死。蒴果初呈水浸状病斑 , 后也变为深褐色条斑 , 蒴果瘦瘪 , 种子小不能发芽。 |
发病规律: |
病原细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 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田间地温 12.8 ℃病菌开始侵染 , 在 21~43 ℃范围内 , 温度升高 , 发病重。在田间主要通过灌溉水、雨水、地下害虫、农具或农事操作传播。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细菌 |
防治办法: |
1) 选用抗病品种。 (2) 芝麻与禾本科作物或棉花及甘薯进行 2~3 年以上轮作 , 能较好地控制病害发生流行。 (3) 高畦栽培 , 及时清沟排水 , 防止湿气滞留。避免大水漫灌。 (4) 播种前每 667㎡ 施石灰 35~5Okg。铲除杂草 , 清除病残体也有较好防治效果。 (5) 必要时喷洒或浇灌铜氨液 ( 硫酸铜 : 消石灰: 硫酸钱 =1:2:7)1200 ~1500倍液或 50% 氯溴异氰尿酸 ( 消菌灵 ) 可溶性粉剂 900倍液、 30% 琥胶肥酸铜 ( 扫细 ) 悬浮剂 500倍液。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俗称芝麻瘟。我国湖北、四川、江西、广西等南方芝麻产区发生较多 , 近年河南、新疆也有发生 , 病株率 5%~40% 。芝麻植株染病后 , 初在茎秆上出现暗绿色斑块 , 后变为黑褐色条斑 , 顶梢上常有 2~3 个梭形溃疡状裂缝 , 起初植株顶端萎蔫 , 后下部叶片萎凋 , 呈失水状 ,发病轻时夜间尚可恢复 , 几天后不再复原 , 剖开根茎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 , 不久蔓延至髓部 , 出现空洞 , 湿度大时有菌脓溢出 , 逐渐形成漆黑色晶亮的颗粒 , 病根变成褐色 , 细根腐烂。病株的叶脉出现墨绿色条斑 , 纵横交叉呈网状 , 对光观察呈透明油浸状 , 叶背的脉纹呈黄色波浪形扭曲突起 , 后病叶褶皱或变褐枯死。蒴果初呈水浸状病斑 , 后也变为深褐色条斑 , 蒴果瘦瘪 , 种子小不能发芽。
病原 Ralstonia solanacearum (Smith)Yabuuchi et al 称茄青枯劳尔氏菌 , 异名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Smith, 属细菌。形态特征参见花生青枯病。该菌与花生青枯病是同一种病原 , 但两者的致病性有差异 , 存有生理专化现象。据湖北报道 , 在花生田补种芝麻 , 未见发生青枯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细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 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田间地温 12.8 ℃病菌开始侵染 , 在 21~43 ℃范围内 , 温度升高 , 发病重。在田间主要通过灌溉水、雨水、地下害虫、农具或农事操作传播。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2) 芝麻与禾本科作物或棉花及甘薯进行 2~3 年以上轮作 , 能较好地控制病害发生流行。 (3) 高畦栽培 , 及时清沟排水 , 防止湿气滞留。避免大水漫灌。 (4) 播种前每 667㎡ 施石灰 35~5Okg。铲除杂草 , 清除病残体也有较好防治效果。 (5) 必要时喷洒或浇灌铜氨液 ( 硫酸铜 : 消石灰: 硫酸钱 =1:2:7)1200 ~1500倍液或 50% 氯溴异氰尿酸 ( 消菌灵 ) 可溶性粉剂 900倍液、 30% 琥胶肥酸铜 ( 扫细 ) 悬浮剂 5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