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芝麻叶斑病 |
病害别名: | 芝麻蛇眼病 、 芝麻尾孢灰星病 |
病害英文名: |
Sessame Cercospora leaf spot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芝麻尾孢 |
病原学名: | Cercospora sesami Zimm.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尾孢属,芝麻尾孢 |
病原介绍: |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 , 呈膝状弯曲 , 有色 , 具隔膜 , 大小38~99 × 4~5.5(μm) 。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稍弯曲 , 无色 , 透明 , 具隔膜 3~10 个 , 大小 35~151 × 2.5~4(μm) 。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叶、茎、蒴果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叶部症状常见有两种。一种叶斑多为直径 1~3 (mm) 圆形小斑 , 中间灰白色 , 四周紫褐色 , 病斑背面生灰色霉状物 , 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多个病斑融合成大斑块 , 干枯后破裂 , 严重的引致落叶。另一种叶斑为蛇眼状病斑 , 中间生一灰白色小点 , 四周浅灰色 , 外围黄褐色 , 圆形至不正形 , 大小 3~10(mm) 。茎部染病产生褐色不正形斑 , 湿度大时病部生黑点。蒴果染病生浅褐色至黑褐色病斑 , 易开裂。该病常与叶枯病混合发生、混合为害 , 症状各异。 |
发病规律: |
病原菌以菌丝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 , 翌春产生新的分生孢子 , 借风雨传播 , 花期易染病。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 选用无病种子 , 并用 53~55 ℃温汤浸种 10 分钟 , 杀灭种子上菌丝。 (2) 实行轮作。 (3) 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 清除病残体 , 适时深翻土地。 (4) 在开花前初发病时喷洒 60% 多菌灵盐酸盐 ( 防霉宝 ) 可溶性粉剂 600倍液或 78% 波?锰锌 ( 科博 ) 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又称芝麻尾孢灰星病、芝麻蛇眼病。主要为害叶片、茎及蒴果。叶部症状常见有两种。一种叶斑多为直径 1~3 (mm) 圆形小斑 , 中间灰白色 , 四周紫褐色 , 病斑背面生灰色霉状物 , 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多个病斑融合成大斑块 , 干枯后破裂 , 严重的引致落叶。另一种叶斑为蛇眼状病斑 , 中间生一灰白色小点 , 四周浅灰色 , 外围黄褐色 , 圆形至不正形 , 大小 3~10(mm) 。茎部染病产生褐色不正形斑 , 湿度大时病部生黑点。蒴果染病生浅褐色至黑褐色病斑 , 易开裂。该病常与叶枯病混合发生、混合为害 , 症状各异。
病原 Cercospora sesami Zimm. 称芝麻尾孢 ,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 , 呈膝状弯曲 , 有色 , 具隔膜 , 大小38~99 × 4~5.5(μm) 。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稍弯曲 , 无色 , 透明 , 具隔膜 3~10 个 , 大小 35~151 × 2.5~4(μm)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以菌丝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 , 翌春产生新的分生孢子 , 借风雨传播 , 花期易染病。
防治方法 (1) 选用无病种子 , 并用 53~55 ℃温汤浸种 10 分钟 , 杀灭种子上菌丝。 (2) 实行轮作。 (3) 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 清除病残体 , 适时深翻土地。 (4) 在开花前初发病时喷洒 60% 多菌灵盐酸盐 ( 防霉宝 ) 可溶性粉剂 600倍液或 78% 波?锰锌 ( 科博 ) 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