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栀子花黑星病

作者:栀子花 来源:Gardenia savona Fusicladiurn l 发表时间:2007-07-0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栀子花黑星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Gardenia savona Fusicladiurn leaf sp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栀子黑星孢
病原学名:Fusicladium gardeniae F. x. Chao et P. K. Chi,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黑星孢属,栀子黑星孢
病原介绍:子座生在角质层下 , 直径 30~220 μm, 分生孢子梗黄褐色 , 疏松簇生 , 不分枝 , 尖端略曲折 , 0~1 个膝状节 ,1~4 个隔膜 , 大小 13~24 × 3~4(μm)。 产孢细胞先端圆锥截形, 孢痕明显。 分生孢子长卵圆形 , 基部倒圆锥截形 , 浅褐色 , 双胞 , 两端窄 , 有时又向顶产孢成短链状, 大小 7~8 × 3~4(μm)。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栀子花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症状图:
病害症状: 叶斑圆形或近圆形 , 大小不一 , 大的 10~14mm, 小的 4~8mm, 黄褐色至褐色 , 边缘深褐色明显。病斑多生疏密不等的轮纹。后期病斑易破裂 , 破裂处散生黑色霉状物 , 即病原菌的子实体。叶斑背面色略浅。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病部存活或越冬 , 翌年 4~5 月产生分生孢子 , 借风雨传播 , 侵入幼叶 , 且不断进行再侵染。中温高湿利其发病 , 多雨条件下或贮运途中湿气滞留发病重。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及时清除病落叶 , 集中烧毁 , 以减少菌源。 (2) 发病初期喷洒 40% 新星乳油 6000~7000 倍液或 50% 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 800倍液、 50% 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3) 贮运途中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止湿气滞留。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 叶斑圆形或近圆形 , 大小不一 , 大的 10~14mm, 小的 4~8mm, 黄褐色至褐色 , 边缘深褐色明显。病斑多生疏密不等的轮纹。后期病斑易破裂 , 破裂处散生黑色霉状物 , 即病原菌的子实体。叶斑背面色略浅。 病原 Fusicladiurn gardeniae F. x. Chao et P. K. Chi, 称栀子黑星孢 , 属半知菌类真菌。 子座生在角质层下 , 直径 30~220 μm, 分生孢子梗黄褐色 , 疏松簇生 , 不分枝 , 尖端略曲折 , 0~1 个膝状节 ,1~4 个隔膜 , 大小 13~24 × 3~4(μm)。 产孢细胞先端圆锥截形, 孢痕明显。 分生孢子长卵圆形 , 基部倒圆锥截形 , 浅褐色 , 双胞 , 两端窄 , 有时又向顶产孢成短链状, 大小 7~8 × 3~4(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在病部存活或越冬 , 翌年 4~5 月产生分生孢子 , 借风雨传播 , 侵入幼叶 , 且不断进行再侵染。中温高湿利其发病 , 多雨条件下或贮运途中湿气滞留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及时清除病落叶 , 集中烧毁 , 以减少菌源。 (2) 发病初期喷洒 40% 新星乳油 6000~7000 倍液或 50% 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 800倍液、 50% 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3) 贮运途中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止湿气滞留。
(责任编辑:wq)

上一篇:栀子花灰斑病

下一篇:栀子花褐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