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玉米灰斑病 |
病害别名: | 玉米尾孢叶斑病 、 玉米霉斑病 |
病害英文名: |
Corn or maize gray leaf spot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玉米尾孢 |
病原学名: | Cercospora zeae – maydis Tehon & Daniels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尾孢属,玉米尾孢 |
病原介绍: |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小或缺。分生孢子梗密生 , 浅褐色 , 顶部屈曲 , 大小60~180 × 4~6(μm); 分生孢子无色 , 大小 40~120 × 3~4.4(μm) 。除侵染玉米外 , 还可侵染高粱、香茅、须芒草等多种禾本科植物。 |
病原中文名: | 高粱尾孢 |
病原学名: | Cercospora sorghi Ellis & Everhart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尾孢属,高粱尾孢 |
病原介绍: | 分生孢子梗 5~12 根 , 榄褐色 , 顶端色稍浅 , 丛生无分枝 , 正直或具膝状节 1~3 个 , 有隔膜 0~7 个 , 孢痕明显 , 大小 16~96 × 4~6 (μm) 。分生孢子倒棒形或圆柱形 , 无色 , 直或稍弯 , 顶端较尖 , 基部截形 , 具隔膜 3~9 个 , 大小 29~112 × 4~6(μm) 。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寄主中文名: | 玉米 |
寄主英文名: | corn |
寄主学名: | |
|
侵染部位: |
叶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是近年上升很快、为害较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面上形成无明显边缘的椭圆形至矩圆形灰色至浅褐色病斑 , 后期变为褐色。 病斑多限于平行叶脉之间 , 大小 4~20 ×2~5(μm) 。湿度大时 , 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 , 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目前山东沿海地区灰斑病发生较重 , 在河北省部分地区也有零星发生 , 在东北地区该病流行日趋严重 , 是不容忽视的玉米新的叶部病害。 |
发病规律: |
病菌主要以子座或菌丝随病残体越冬 ,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以后 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 , 不断扩展蔓延。一般 7~8 月多雨的年份易发病。个别地 块可引致大量叶片干枯。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目前辽宁、河北、北京等地 , 生产上用的铁单 9 、铁单 10 、掖单 13 、沈单 7 、丹605 、丹 2181 抗性较差。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 选用抗病品种 , 抗病杂交种有丹中试 61 、辽 9505 、沈 9728 、辽 306 、丹 3079 、 丹 3034 、连玉 19 、济单七号、吉新 205 、垦粘 1 号、濮单 6 号。自交系有9006 、冲 72 、 J5992 、齐 319 等。 (2) 进行大面积轮作。 (3) 加强田间管理 , 雨后及时排水 , 防止湿气滞留。 (4) 发病初期喷洒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20% 三唑酮乳油 1000 倍液。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又称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是近年上升很快、为害较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面上形成无明显边缘的椭圆形至矩圆形灰色至浅褐色病斑 , 后期变为褐色。 病斑多限于平行叶脉之间 , 大小 4~20 ×2~5(μm) 。湿度大时 , 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 , 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目前山东沿海地区灰斑病发生较重 , 在河北省部分地区也有零星发生 , 在东北地区该病流行日趋严重 , 是不容忽视的玉米新的叶部病害。
病原 Cercospora zeae – maydis Tehon & Daniels 称玉米尾孢和 Cercospora sorghi Ell.et Ev.称高粱尾孢 , 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小或缺。分生孢子梗密生 , 浅褐色 , 顶部屈曲 , 大小60~180 × 4~6(μm); 分生孢子无色 , 大小 40~120 × 3~4.5(μm) 。除侵染玉米外 , 还可侵染高粱、香茅、须芒草等多种禾本科植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子座或菌丝随病残体越冬 ,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以后 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 , 不断扩展蔓延。一般 7~8 月多雨的年份易发病。个别地 块可引致大量叶片干枯。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目前辽宁、河北、北京等地 , 生产上用的铁单 9 、铁单 10 、掖单 13 、沈单 7 、丹605 、丹 2181 抗性较差。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 抗病杂交种有丹中试 61 、辽 9505 、沈 9728 、辽 306 、丹 3079 、 丹 3034 、连玉 19 、济单七号、吉新 205 、垦粘 1 号、濮单 6 号。自交系有9006 、冲 72 、 J5992 、齐 319 等。 (2) 进行大面积轮作。 (3) 加强田间管理 , 雨后及时排水 , 防止湿气滞留。 (4) 发病初期喷洒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20% 三唑酮乳油 1000 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