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油菜炭疽病

作者:油莱 来源:Bird Rape anthracnose 发表时间:2007-07-10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油菜炭疽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Bird Rape anthracnose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希金斯炭疽菌
病原学名: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 Sacc.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腔孢纲黑盘菌目,刺盘孢属,希金斯炭疽菌
病原介绍:菌丝无色透明 , 具隔膜。分生孢子盘小 , 直径 25~42(μm), 散生 , 大部分埋于寄主表皮下 , 黑褐色 , 有刚毛。分生孢子梗顶端窄 , 基部较宽 , 呈倒钻状 , 无色 , 单胞 , 大小 9~16 × 4~5(μm) 。分生孢子长椭圆形 , 两端钝圆 , 无色 , 单胞 , 大小 13~18× 3~4.5(μm) 。本菌 13~38 ℃均可发育 , 最适为 26~30 ℃。碱性条件利于产孢 , 酸性条件利于孢子萌发。光照可刺激菌丝生长。 除为害油菜外 , 还可侵染萝卜、芜菁、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油莱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叶、茎、果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白菜型油菜苗期发生较多 , 初在叶、茎、角果上产生圆形至椭圆形斑点 , 中心白色至黄白色 , 边缘紫褐色 , 大小 1~2 (mm), 湿度大时 , 病斑上溢有红色黏质物。
发病规律: 以菌丝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附在种子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长出芽管侵染 , 借风或雨水飞溅传播。潜育期 3~5 天 , 病部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每年发生期主要受温度影响 , 而发病程度则受适温期降雨量及降雨次数多少影响 , 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在湖南衡阳 ,83 月份常年均温 25~28 ℃发病不重 , 此间如气温升高、降雨多则导致该病流行。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种植抗病品种。如新油 8 号、新油 9 号、中双 4 号、两优 586 等。选用无病种子 , 或在播前种子用 50 ℃温水浸种 5 分钟 , 或用种子重量 0.4% 的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 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 (3) 发病较重的地区 , 应适期晚播 , 避开高温多雨季节 , 控制水肥。 (4) 加强田间管理 , 选择地势较高 , 排水良好的地块栽种 ,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 合理施肥 , 增施磷钾肥 , 收获后清洁田园 , 深翻土地 , 加速病残体的腐烂。 (5)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25% 咪鲜铵( 使百克 ) 乳油 1000 倍液或 50% 咪鲜铵锰盐 ( 使保功 ) 可湿性粉剂 1200倍液、 25% 溴菌腈 ( 炭特灵 ) 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80% 福美双?福美锌 ( 炭疽福美 ) 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 隔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白菜型油菜苗期发生较多 , 初在叶、茎、角果上产生圆形至椭圆形斑点 , 中心白色至黄白色 , 边缘紫褐色 , 大小 1~2 (mm), 湿度大时 , 病斑上溢有红色黏质物。  病原 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 Sacc. 称希金斯炭疽菌 ,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无色透明 , 具隔膜。分生孢子盘小 , 直径 25~42(μm), 散生 , 大部分埋于寄主表皮下 , 黑褐色 , 有刚毛。分生孢子梗顶端窄 , 基部较宽 , 呈倒钻状 , 无色 , 单胞 , 大小 9~16 × 4~5(μm) 。分生孢子长椭圆形 , 两端钝圆 , 无色 , 单胞 , 大小 13~18× 3~4.5(μm) 。本菌 13~38 ℃均可发育 , 最适为 26~30 ℃。碱性条件利于产孢 , 酸性条件利于孢子萌发。光照可刺激菌丝生长。 除为害油菜外 , 还可侵染萝卜、芜菁、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附在种子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长出芽管侵染 , 借风或雨水飞溅传播。潜育期 3~5 天 , 病部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每年发生期主要受温度影响 , 而发病程度则受适温期降雨量及降雨次数多少影响 , 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在湖南衡阳 ,83 月份常年均温 25~28 ℃发病不重 , 此间如气温升高、降雨多则导致该病流行。  防治方法 (1) 种植抗病品种。如新油 8 号、新油 9 号、中双 4 号、两优 586 等。选用无病种子 , 或在播前种子用 50 ℃温水浸种 5 分钟 , 或用种子重量 0.4% 的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 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 (3) 发病较重的地区 , 应适期晚播 , 避开高温多雨季节 , 控制水肥。 (4) 加强田间管理 , 选择地势较高 , 排水良好的地块栽种 ,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 合理施肥 , 增施磷钾肥 , 收获后清洁田园 , 深翻土地 , 加速病残体的腐烂。 (5)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25% 咪鲜铵( 使百克 ) 乳油 1000 倍液或 50% 咪鲜铵锰盐 ( 使保功 ) 可湿性粉剂 1200倍液、 25% 溴菌腈 ( 炭特灵 ) 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80% 福美双?福美锌 ( 炭疽福美 ) 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 隔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
(责任编辑: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