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油柑(油甘子)假炭疽病

作者:油柑 来源:Emblicae kabatiella leaf spot 发表时间:2007-07-10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油柑(油甘子)假炭疽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Emblicae kabatiella leaf sp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油柑球梗孢
病原学名:Kabatiella emblicae C. F. Zhang et P. K. Chi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腔孢纲黑盘菌目,科壳镰孢属,油柑球梗孢
病原介绍:分生孢子盘生在叶两面,埋生在角质层下,无刚毛,直径60~116(μm)。分生孢子梗无色、宽棍棒状,无隔,顶圆滑、上面着生4~13个孢子,大小21~35×6~9(μm)。产孢细胞小,内壁芽生,瓶梗多苗。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单胞无色,两端近尖形,大小4~8×1.4~2(μm)。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油柑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症状图:
病害症状: 有两种。慢性型病斑从叶尖开始呈褐色坏死,长1~6(mm),边缘紫色。急性型病斑边缘不明显,叶片大面积失水,褪绿,似水烫状,叶两面产生大量白色黏孢团。两型均可造成大量落叶。广西、海南、云南、广东该病10月发生,造成大量落叶。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体越冬,温暖潮湿的气候有利于该病发生。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及时清除病残体。(2)发病初期喷洒50%可灭丹(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多菌灵?硫磺悬浮剂500倍液、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有两种。慢性型病斑从叶尖开始呈褐色坏死,长1~6(mm),边缘紫色。急性型病斑边缘不明显,叶片大面积失水,褪绿,似水烫状,叶两面产生大量白色黏孢团。两型均可造成大量落叶。广西、海南、云南、广东该病10月发生,造成大量落叶。 病原  Kabatiella emblicae C. F. Zhang et P. K. Chi称油柑球梗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盘生在叶两面,埋生在角质层下,无刚毛,直径60~116(μm)。分生孢子梗无色、宽棍棒状,无隔,顶圆滑、上面着生4~13个孢子,大小21~35×6~9(μm)。产孢细胞小,内壁芽生,瓶梗多苗。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单胞无色,两端近尖形,大小4~8×1.4~2(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体越冬,温暖潮湿的气候有利于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残体。(2)发病初期喷洒50%可灭丹(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多菌灵?硫磺悬浮剂500倍液、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责任编辑:wq)

上一篇:油柑炭疽病

下一篇:油茶煤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