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油茶煤污病

作者:油茶 来源:Oil Camellia sooty mold 发表时间:2007-07-10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油茶煤污病
病害别名: 油菜乌油
病害英文名: Oil Camellia sooty mold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茶新煤炱
病原学名:Neocapnodium theae Hara
分类地位:
病原介绍:菌丝体浅褐色,从菌丝的隔膜处溢断后产生星状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四分杈,无色至褐色,每个分杈上具多个分隔。分生孢子器圆筒形至不规则形,生在单一或分枝的长柄上,褐色,顶部膨大,具孔口,器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至卵圆形。有性态子囊壳圆柱状,顶端膨大,暗褐色,内生多个子囊。子囊卵圆形,基部有小柄,内生子囊孢子8个排成2列。子囊孢子椭圆形,初无色,后呈暗褐色,具隔膜1~3个。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油茶
寄主英文名:camellia oleifera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症状图:
病害症状: 分布在全国各茶区。主要为害叶片,枝叶表面初生黑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后扩展至全叶,致叶面上覆盖一层煤烟状黑霉,茶煤烟病有近十种,其颜色、厚薄、紧密度略有不同,其中浓色茶煤病的霉层厚,较疏松,后期长出黑色短刺毛状物,病叶背面有时可见黑刺粉虱、蚧壳虫、蚜虫等。头茶期和四茶期发生重,严重时茶园污黑一片,仅剩顶端茶芽保持绿色,芽叶生长受抑,光合作用受阻,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
发病规律: 该菌多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部越冬。翌春,在霉层上生出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落在粉虱、蚧类或蚜虫分泌物上后,吸取营养进行生长繁殖,且可通过这些害虫的活动进行传播,以上害虫常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先决条件,生产上管理粗放的茶园或荫蔽潮湿,雨后湿气滞留及害虫严重的茶园易发病。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从加强茶园管理入手,及时、适量修剪、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千方百计增强树势,预防该病发生。(2)及时防治茶园害虫,注意控制粉虱、蚧壳虫、蚜虫等虫害,是防治该病积极有效措施之一。(3)早春、晚秋非采茶期喷洒波美0.5度石硫合剂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30%氧氯化铜(王铜)悬浮剂800倍液、47%春?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0%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600倍液。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油茶  学名 Camellia oleifera Abel.别名油茶树、茶子树。属山茶科灌木或小乔木。以根和茶子饼入药。具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效。 症状  又称乌油,分布在全国各茶区。主要为害叶片,枝叶表面初生黑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后扩展至全叶,致叶面上覆盖一层煤烟状黑霉,茶煤烟病有近十种,其颜色、厚薄、紧密度略有不同,其中浓色茶煤病的霉层厚,较疏松,后期长出黑色短刺毛状物,病叶背面有时可见黑刺粉虱、蚧壳虫、蚜虫等。头茶期和四茶期发生重,严重时茶园污黑一片,仅剩顶端茶芽保持绿色,芽叶生长受抑,光合作用受阻,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 病原  有多种。主要有 Neocapnodium theae Hara 称茶新煤炱或浓色煤病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丝体浅褐色,从菌丝的隔膜处缝断后产生星状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四分杈,无色至褐色,每个分杈上具多个分隔。分生孢子器圆筒形至不规则形,生在单一或分枝的长柄上,褐色,顶部膨大,具孔口,器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至卵圆形。有性态子囊壳圆柱状,顶端膨大,暗褐色,内生多个子囊。子囊卵圆形,基部有小柄,内生子囊孢子8个排成2列。子囊孢子椭圆形,初无色,后呈暗褐色,具隔膜1~3个。此外还有富特煤炱、中心煤炱、尖状胶壳炱、山茶小煤炱、刺三叉孢负、光壳炱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多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部越冬。翌春,在霉层上生出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落在粉虱、蚧类或蚜虫分泌物上后,吸取营养进行生长繁殖,且可通过这些害虫的活动进行传播,以上害虫常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先决条件,生产上管理粗放的茶园或荫蔽潮湿,雨后湿气滞留及害虫严重的茶园易发病。 防治方法  (1)从加强茶园管理入手,及时、适量修剪、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千方百计增强树势,预防该病发生。(2)及时防治茶园害虫,注意控制粉虱、蚧壳虫、蚜虫等虫害,是防治该病积极有效措施之一。(3)早春、晚秋非采茶期喷洒波美0.5度石硫合剂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30%氧氯化铜(王铜)悬浮剂800倍液、47%春?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0%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600倍液。
(责任编辑: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