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樱桃番茄条斑病毒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Cherry tomato mosaic virus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烟草花叶病毒 |
病原学名: |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
分类地位: | 烟草花叶病毒属,烟草花叶病毒 |
病原介绍: | 病毒粒体杆状,约280×15nm,失毒温度90-93℃10分钟,稀释限点10-6,体外保毒期72~96小时,在无菌条件下致病力达数年,在干燥病组织内存活30年以上。该病毒在田间存有不同株系,因其致病力的差异及与其他病毒的复合侵染,形成症状的多样性。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整株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病斑形状因发生部位不同而异 , 在叶片上为茶褐色的斑点或云纹 , 在茎蔓上为黑褐色斑块 , 变色部分仅处在表层组织 , 不深入茎、果内部 , 这种类型的症状往往是由烟草花叶病毒及黄瓜花叶病毒或其他一二种病毒复合侵染引起 , 在高温与强光照下易发生。 |
发病规律: |
病毒在多种植物上越冬 , 种子也带毒 , 成为初侵染源 , 主要通过汁液接触传染 , 只要寄主有伤口 , 即可侵入 , 附着在番茄种子上的果屑也能带毒 , 此外土壤中的病残体、田间越冬寄主残体、烤晒后的烟叶、烟丝均可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病毒 |
防治办法: |
番茄病毒病 , 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防措施。 (1) 针对当地主要毒源 ,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2) 实行无病毒种子生 产。播种前用清水浸种 3~4 小时 , 再放入 10% 磷酸三钠溶液中浸 40~50 分钟 , 捞出后用清水冲净再催芽播种 , 或用 0.1% 高锰酸钾浸种 30 分钟 ; 定植用地要进行两年以上轮作 , 结合深翻 , 促使带毒病残体腐烂 ; 有条件的施用石灰 , 促使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烟草花叶病毒钝化。(3) 实 行 2 年以上轮作 ,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喷施爱多收 6000 倍液 , 或植宝素 7500 倍液 , 增强寄主抗病力。(4) 加强定植后的栽培防病措施 : ①适期播种 , 培育壮苗 , 苗龄适当 , 定植时要求带花蕾 , 但又不老化 ; ②适时早定植 , 促进早发 , 利用塑料棚栽培 , 避开田间发病期 ; ③早中耕锄草 , 及时培土 , 促进发根 , 晚打杈 , 早采收 , 定植缓苗期喷洒万分之一增产灵可提高对花叶病毒的抵抗力。第一穗坐果期应及时浇水 , 坐果后浇水要注意加粪稀和化肥 , 促果壮秧 , 尤其高温干旱季节要勤浇水 , 注意改善田间小气候。 (5) 发病初期喷洒 2% 宁南霉素 ( 菌克毒克 ) 水剂 500 倍液或 3.85% 三氮唑核苷?铜?锌 ( 病毒必克 ) 水乳剂 500 倍液 ,20% 吗啉胍?乙铜 ( 病毒克星 )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 或 5% 菌毒清水剂 400 倍液 , 或 30% 壬基盼磺酸铜水乳剂 600 倍液、 7.5% 菌毒?吗啉胍 ( 克毒灵 ) 水剂 500 倍液 , 此外喷施 α -荼乙酸20mg/kg 、增产灵 50~100mg/kg 及 1% 过磷酸钙、 1% 硝酸钾做根外追肥 , 均可提高耐病性。 (6) 提倡采用防虫网 , 防止蚜虫传毒 , 尤其是高温干旱年份要注意及时喷药治蚜 , 预防 TMV 侵染。 (7) 采用防病毒新技术 : ① 应用弱病毒疫苗 N14 和卫星病毒 S52 处理幼苗 , 提高植株免疫力 , 兼防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也可将弱毒疫苗稀释 100 倍 , 加少量金刚砂 , 用每 m22~3kg 压力喷枪喷雾 ; ②在定植前后各喷 1 次 24% 混脂酸?铜 ( 毒消 ) 水剂 700~800 倍液或 10% 混脂酸水乳剂 100 倍液 (83 增抗剂 ), 能诱导番茄耐病又增产 ; ③应用卫星病毒 RNA(S52) 防治黄瓜花叶病毒 , 即人工合成黄瓜花叶病毒卫星核糖核酸的单体和双体基因 , 再将其组建到植物基因转移载体一一根癌杆菌 Ti 质粒上去 , 利用这一载体把所合成的基因转移到番茄细胞核染色体上 , 获得具有抗病性基因的生物工程植株 , 防病效果显著 , 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可发生在叶、茎、果上 , 病斑形状因发生部位不同而异 , 在叶片上为茶褐色的斑点或云纹 , 在茎蔓上为黑褐色斑块 , 变色部分仅处在表层组织 , 不深入茎、果内部 , 这种类型的症状往往是由烟草花叶病毒及黄瓜花叶病毒或其他一二种病毒复合侵染引起 , 在高温与强光照下易发生。
病原 烟草花叶病毒主要引起番茄花叶症状 , 在高温强光照下 , 或与马铃薯 X 病毒混合侵染时 , 产生条斑症状 ; 病毒粒体杆状 , 约 280 × 15nm, 失毒温度 90~93 ℃ 10 分钟 , 稀释限点 1000000 倍 , 体外保毒期 72~96 小时 , 在无菌条件下致病力达数年 , 在干燥病组织内存活 30 年以上 ; 该病毒在田间存有不同株系 , 因其致病力的差异及与其他病毒的复合侵染 , 形成症状的多样性。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毒在多种植物上越冬 , 种子也带毒 , 成为初侵染源 , 主要通过汁液接触传染 , 只要寄主有伤口 , 即可侵入 , 附着在番茄种子上的果屑也能带毒 , 此外土壤中的病残体、田间越冬寄主残体、烤晒后的烟叶、烟丝均可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
防止方法 番茄病毒病 , 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防措施。 (1) 针对当地主要毒源 ,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2) 实行无病毒种子生 产。播种前用清水浸种 3~4 小时 , 再放入 10% 磷酸三钠溶液中浸 40~50 分钟 , 捞出后用清水冲净再催芽播种 , 或用 0.1% 高锰酸钾浸种 30 分钟 ; 定植用地要进行两年以上轮作 , 结合深翻 , 促使带毒病残体腐烂 ; 有条件的施用石灰 , 促使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烟草花叶病毒钝化。(3) 实 行 2 年以上轮作 ,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喷施爱多收 6000 倍液 , 或植宝素 7500 倍液 , 增强寄主抗病力。(4) 加强定植后的栽培防病措施 : ①适期播种 , 培育壮苗 , 苗龄适当 , 定植时要求带花蕾 , 但又不老化 ; ②适时早定植 , 促进早发 , 利用塑料棚栽培 , 避开田间发病期 ; ③早中耕锄草 , 及时培土 , 促进发根 , 晚打杈 , 早采收 , 定植缓苗期喷洒万分之一增产灵可提高对花叶病毒的抵抗力。第一穗坐果期应及时浇水 , 坐果后浇水要注意加粪稀和化肥 , 促果壮秧 , 尤其高温干旱季节要勤浇水 , 注意改善田间小气候。 (5) 发病初期喷洒 2% 宁南霉素 ( 菌克毒克 ) 水剂 500 倍液或 3.85% 三氮唑核苷?铜?锌 ( 病毒必克 ) 水乳剂 500 倍液 ,20% 吗啉胍?乙铜 ( 病毒克星 )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 或 5% 菌毒清水剂 400 倍液 , 或 30% 壬基盼磺酸铜水乳剂 600 倍液、 7.5% 菌毒?吗啉胍 ( 克毒灵 ) 水剂 500 倍液 , 此外喷施 α -荼乙酸20mg/kg 、增产灵 50~100mg/kg 及 1% 过磷酸钙、 1% 硝酸钾做根外追肥 , 均可提高耐病性。 (6) 提倡采用防虫网 , 防止蚜虫传毒 , 尤其是高温干旱年份要注意及时喷药治蚜 , 预防 TMV 侵染。 (7) 采用防病毒新技术 : ① 应用弱病毒疫苗 N14 和卫星病毒 S52 处理幼苗 , 提高植株免疫力 , 兼防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也可将弱毒疫苗稀释 100 倍 , 加少量金刚砂 , 用每 m22~3kg 压力喷枪喷雾 ; ②在定植前后各喷 1 次 24% 混脂酸?铜 ( 毒消 ) 水剂 700~800 倍液或 10% 混脂酸水乳剂 100 倍液 (83 增抗剂 ), 能诱导番茄耐病又增产 ; ③应用卫星病毒 RNA(S52) 防治黄瓜花叶病毒 , 即人工合成黄瓜花叶病毒卫星核糖核酸的单体和双体基因 , 再将其组建到植物基因转移载体一一根癌杆菌 Ti 质粒上去 , 利用这一载体把所合成的基因转移到番茄细胞核染色体上 , 获得具有抗病性基因的生物工程植株 , 防病效果显著 , 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