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一品红疫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Poinsettia blight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烟草疫霉 |
病原学名: |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n Breda de Haan、P. nicotianae var. parasitica (Dast.) Wa-terh.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疫霉属,烟草疫霉 |
病原介绍: | 在CA培养基上菌落棉絮状、繁茂。菌丝简单,粗2~6μm。孢囊梗分枝或不分枝,粗2~3.5μm。孢子囊球形,顶生或侧生,大小33~61×23~47(μm),具乳突1~2个,不脱落。游动孢子从孔口直接释出或经泡囊放出,大小9~14×7~12(μm),鞭毛长6~30μm。休止孢子、厚垣孢子球形,藏卵器球形,直径16~34(μm)。雄器近球形,围生,大小8~16×9~16(μm)。卵孢子球形,无色至浅黄色,直径14~28μm,满器或不满器。生长适温24~28℃,最低9~10℃,最高37℃。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叶、根、花、茎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茎部染病呈水渍状暗褐色坏死,木质部内部变褐。有时在贮运途中染病,致半株或全株呈湿腐状。 |
发病规律: |
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造宜时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风雨或水溅传播,侵入寄主后引起发病,湿度高于95%孢囊梗从气孔伸出并产生孢子囊,叶面上有水膜时产生游动孢子或休止孢子并生出芽管侵入,进行再侵染,经3~4天潜育又扩展。连阴雨持续时间长或湿气长期滞留是该病发生重要水湿条件。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精心管理,不可太干太湿。鲜切花一品红,要控制肥水,既要保证盆株生长发育需要,又要防止徒长。肥水过多常使节间伸长,叶片柔嫩,一般上午浇1水,高温期间1天浇2次,最好进行地面洒水增加空气湿度,防止叶片卷曲发黄,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每2~3周追肥1次。霜降前移入室内,保持15~20℃,新芽刚萌发时少浇水,以防沤根或根腐。(2)发病初期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7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7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700倍液、1:1:100倍式波尔多液、6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根颈部和花,茎部染病呈水渍状暗褐色坏死,木质部内部变褐。有时在贮运途中染病,致半株或全株呈湿腐状。
病原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n Breda de Haan称烟草疫霉,属卵菌。在CA培养基上菌落棉絮状、繁茂。菌丝简单,粗2~6μm。孢囊梗分枝或不分枝,粗2~3.5μm。孢子囊球形,顶生或侧生,大小33~61×23~47(μm),具乳突1~2个,不脱落。游动孢子从孔口直接释出或经泡囊放出,大小9~14×7~12(μm),鞭毛长6~30μm。休止孢子、厚垣孢子球形,藏卵器球形,直径16~34(μm)。雄器近球形,围生,大小8~16×9~16(μm)。卵孢子球形,无色至浅黄色,直径14~28μm,满器或不满器。生长适温24~28℃,最低9~10℃,最高37℃。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造宜时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风雨或水溅传播,侵入寄主后引起发病,湿度高于95%孢囊梗从气孔伸出并产生孢子囊,叶面上有水膜时产生游动孢子或休止孢子并生出芽管侵入,进行再侵染,经3~4天潜育又扩展。连阴雨持续时间长或湿气长期滞留是该病发生重要水湿条件。
防治方法 (1)精心管理,不可太干太湿。鲜切花一品红,要控制肥水,既要保证盆株生长发育需要,又要防止徒长。肥水过多常使节间伸长,叶片柔嫩,一般上午浇1水,高温期间1天浇2次,最好进行地面洒水增加空气湿度,防止叶片卷曲发黄,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每2~3周追肥1次。霜降前移入室内,保持15~20℃,新芽刚萌发时少浇水,以防沤根或根腐。(2)发病初期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7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7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700倍液、1:1:100倍式波尔多液、6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