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益智立枯病

作者:益智 来源:不详 发表时间:2007-07-10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益智立枯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立枯丝核菌
病原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无孢目,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
病原介绍:初生菌丝无色 , 直径 4.98~8.71 μ m, 分枝呈直角或近直角 , 分枝处多溢缩 , 并具 1 隔膜 , 新分枝菌丝逐渐变为褐色 , 变粗短后纠结成菌核。菌核初白色 , 后变为淡褐或深褐色 , 大小 0.5~5mm。菌丝生长温度最低 4 ℃ , 最高 32~33 ℃ , 最适 23 ℃ ,34 ℃停止生长。菌核形成适温 23~28 ℃。
病原图: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益智
寄主英文名:galangal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叶片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幼苗叶片或叶鞘初期出现红褐色近圆形小斑点,直径2—5mm,然后病斑不断扩大形成不规则形的褐色大块斑,块斑背面略呈灰绿色云纹状。最后,病斑不断蔓延至全叶,甚至所有叶片,直至整株变褐枯死。枯死叶片下垂呈立枯状。在高湿条件下,枯死叶片上产生颗粒状小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变褐色,并与周围菌丝相连。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株及其残体上越冬,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翌年在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产生的菌丝便从气孔或直接侵入幼苗叶片和叶鞘;在高湿条件下,菌丝可以在叶片和叶鞘上迅速伸延,侵染病株的其它健叶和与病株接触的周围健株,使病害不断扩散。发病后期病菌在病部形成菌核并成为下一个生长季节的初侵染源。
    1.气候条件气温较高(28-30℃),连续阴雨或相对湿度95%以上,尤其是台风雨季节发病严重;冬春干旱,发病较轻。
    2.栽培管理连年栽种益智或有其它感病寄主植物的苗圃地发病较严重;新垦林地发病轻。低洼积水地发病重,干旱坡地发病轻。生长茂密、床上过湿、光照通风不良的苗圃发病重,生长稀疏、通气良好的苗圃发病轻。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不要在低洼积水、种植过益智或有其它感病寄主植物的地块育苗;播种要均匀,不要过密,苗圃要搞好排水系统,铲除田间及其周围杂草,荫棚不要过低过密,使苗圃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以减轻病害发生。
    2.发病初期可用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5天喷一次,连喷2-3次。对病株周围土壤用5%石灰水浇湿或撤施1:50的菲醌和细土混合,消毒土壤。重病苗圃应及时清除病死植株及其残体,集中烧毁,同时喷药保护。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中文名称:益智立枯病                        别名: 英文名称:                                  病原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uhn 分类地位:半知菌 症状: 幼苗叶片或叶鞘初期出现红褐色近圆形小斑点,直径2—5mm,然后病斑不断扩大形成不规则形的褐色大块斑,块斑背面略呈灰绿色云纹状。最后,病斑不断蔓延至全叶,甚至所有叶片,直至整株变褐枯死。枯死叶片下垂呈立枯状。在高湿条件下,枯死叶片上产生颗粒状小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变褐色,并与周围菌丝相连。 发病部位:叶 病原菌: 病原菌学名为 Rhizoctonia solani Kuhn,属半知菌。菌丝有隔,直径9一12μm,初期无色,后变为浅褐色,多为直角分枝,分校基部呈缢缩状,老熟菌丝呈藕节状。菌核形状不规则,较小,常见大小为0.8一1.3μm × 0.6—0.9μm;菌核初为白色,后变深褐色,内外颜色一致,表面粗糙,质地疏松,有菌丝相连。     本病菌寄主范围很广,能为害不同科、属的植物100多种。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株及其残体上越冬,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翌年在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产生的菌丝便从气孔或直接侵入幼苗叶片和叶鞘;在高湿条件下,菌丝可以在叶片和叶鞘上迅速伸延,侵染病株的其它健叶和与病株接触的周围健株,使病害不断扩散。发病后期病菌在病部形成菌核并成为下一个生长季节的初侵染源。 发病规律: 发病条件: 1.气候条件气温较高(28-30℃),连续阴雨或相对湿度95%以上,尤其是台风雨季节发病严重;冬春干旱,发病较轻。     2.栽培管理连年栽种益智或有其它感病寄主植物的苗圃地发病较严重;新垦林地发病轻。低洼积水地发病重,干旱坡地发病轻。生长茂密、床上过湿、光照通风不良的苗圃发病重,生长稀疏、通气良好的苗圃发病轻。 预测预报: 防治方法: 1.不要在低洼积水、种植过益智或有其它感病寄主植物的地块育苗;播种要均匀,不要过密,苗圃要搞好排水系统,铲除田间及其周围杂草,荫棚不要过低过密,使苗圃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以减轻病害发生。 2.发病初期可用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5天喷一次,连喷2-3次。对病株周围土壤用5%石灰水浇湿或撤施1:50的菲醌和细土混合,消毒土壤。重病苗圃应及时清除病死植株及其残体,集中烧毁,同时喷药保护。
(责任编辑:wq)

上一篇:益智轮斑病

下一篇:益智根结线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