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薏苡叶枯病

作者:薏苡 来源:Jobstears leaf blotch 发表时间:2007-07-10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薏苡叶枯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Jobstears leaf blotch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薏苡内脐蠕孢
病原学名:Drechslera coicis Subram. Et Jain、Helminthosporium coicis Nish.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内脐蠕孢属,薏苡内脐蠕孢
病原介绍:分生孢子梗多单生 , 具 4~8 个隔膜 , 大小 74.2~ 188.7 × 4.9~7.3 μm。分生孢子墨绿色、卵形或短梭形 , 有隔膜 3~5 个 , 脐小凹陷 , 大小 38.6~69.3 × 14.9~24.8 μm。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薏苡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初生灰色小点 , 后扩展成浅褐色、椭圆形或条形斑 , 大小 20~30 × 4~6mm, 有的长达 80 mm,病斑边缘色深 , 后期湿度大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 , 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一般老叶先发病 , 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叶片上病斑多时常相互融合成大斑 , 有轮纹。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组织在土壤或病叶及秸秆上越 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 , 经气孔或直接侵入 , 潜育期约 10 天 , 病叶上的病斑上又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 进行多次再侵染。7~8 月进入发病盛期 , 连作或播种期不一致的地区发病早且重。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与非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 (2) 选栽抗病的矮秤品种。 (3) 统一播种期。播种前施足有机肥 , 合理使用化肥 , 抽穗时及时浇水 , 促其健壮生长 , 增强抗病力。 (4) 6 月底或发病初期喷洒 75% 百菌清 ( 达科宁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80% 代森锰锌 ( 喷克、大生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为害叶片。初生灰色小点 , 后扩展成浅褐色、椭圆形或条形斑 , 大小 20~30 × 4~6mm, 有的长达 80 mm,病斑边缘色深 , 后期湿度大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 , 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一般老叶先发病 , 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叶片上病斑多时常相互融合成大斑 , 有轮纹。 病原  Drechslera coicis Subram. et Jain , 称薏苡内脐蠕孢 , 属半知菌类真菌。异名 Helminthosporium coicis Nish. , 称薏苡长蠕孢。分生孢子梗多单生 , 具 4~8 个隔膜 , 大小 74.2~ 188.7 × 4.9~7.3 μm。分生孢子墨绿色、卵形或短梭形 , 有隔膜 3~5 个 , 脐小凹陷 , 大小 38.6~69.3 × 14.9~24.8 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组织在土壤或病叶及秸秆上越 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 , 经气孔或直接侵入 , 潜育期约 10 天 , 病叶上的病斑上又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 进行多次再侵染。7~8 月进入发病盛期 , 连作或播种期不一致的地区发病早且重。 无公害防治法  (1) 与非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 (2) 选栽抗病的矮秤品种。 (3) 统一播种期。播种前施足有机肥 , 合理使用化肥 , 抽穗时及时浇水 , 促其健壮生长 , 增强抗病力。 (4) 6 月底或发病初期喷洒 75% 百菌清 ( 达科宁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80% 代森锰锌 ( 喷克、大生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责任编辑:wq)

上一篇:阴香叶斑病

下一篇:薏苡黑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