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阴香叶斑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叶点霉菌 |
病原学名: | Phyllosticta cirsii Desm.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腔孢纲球壳孢目,叶点霉属 |
病原介绍: | 生孢子器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后突出表皮,褐色,膜质,球形或扁球形;分生孢子梗无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或卵形。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叶片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病害症状: |
病菌大部分从叶尖或边缘侵入。感病叶片初期出现赤褐色,周围有较宽黄色环晕的小点,扩大后为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黄褐色,最后中央灰白色,上散生黑色小点。病部与健部交界处有一明显深褐色的缘带。 |
发病规律: |
一般夏秋病害发生较重。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部越冬,环境适宜,植株抽出嫩叶时,在病部的分生孢子器释放孢子侵染传播。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清除侵染来源:彻底清除树上、地下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尤其要多施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抵抗病菌的侵染能力。 (3)药剂防治:发病期间可喷1%波尔多液或35%扑海因1000~1500倍液。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中文名称:阴香叶斑病 别名:
英文名称: 病原学名:Phyllosticta cirsii Desm.
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叶点霉菌
症状:
病菌大部分从叶尖或边缘侵入。感病叶片初期出现赤褐色,周围有较宽黄色环晕的小点,扩大后为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黄褐色,最后中央灰白色,上散生黑色小点。病部与健部交界处有一明显深褐色的缘带。
发病部位:叶片
病原菌:
生孢子器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后突出表皮,褐色,膜质,球形或扁球形;分生孢子梗无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或卵形。
发病规律:
一般夏秋病害发生较重。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部越冬,环境适宜,植株抽出嫩叶时,在病部的分生孢子器释放孢子侵染传播。
防治方法:
(1)清除侵染来源:彻底清除树上、地下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尤其要多施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抵抗病菌的侵染能力。
(3)药剂防治:发病期间可喷1%波尔多液或35%扑海因1000~15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