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洋葱紫斑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Onion Alternaria leaf spot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链格孢 |
病原学名: | Alternaria alternate(Fries)Feissl、A.tenuis Nees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链格孢 |
病原介绍: | 分生孢子梗簇生 , 暗褐色 , 较短粗 , 或呈不规则棍棒形 ,2~9 个隔膜 , 大小 27.5~110 × 2.75~4.5μm , 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倒棒状或圆筒状 , 淡黄色 , 大小 9.5~40×5~11.25μm , 具纵隔 1~6 个 , 多数 3~4 个 ; 横隔 1~5 个 , 多为 3 个。具短喙 , 仅为孢身长的一半 , 喙多无隔 , 少数 1~2 个隔 , 无色。 |
|
病原图: |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叶、花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初呈水渍状白色小点,后变淡褐色圆形或纺锤形稍凹陷斑。继续扩大呈褐色或暗紫色,周围常具黄色晕圈,病部长出深褐色或黑灰色具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霉状物。病部继续扩大,致全叶变黄苦死或折断。种株花梗发病率高,致种子皱缩,不能充分成熟。 |
发病规律: |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 2~4 根簇生 , 褐色 , 顶端色浅 , 基细胞稍大 , 不分枝 , 直或弯,1~4 个隔膜 , 偶有 1~2 个膝状节 , 大小 20~84 × 6~8μm。分生孢子单生 , 倒棍棒形 , 褐色至黄褐色 , 光滑 , 咀喙较长至极长 , 色淡或近无色 , 有时喙可分枝 , 孢身具横隔膜 5~12 个 , 隔膜处溢缩 , 纵隔膜 1~5 个 , 大小 44~96 × 12~16μm,咀喙具横隔膜 0~4 个 , 宽 2~4μm, 长可达 125μm。分生孢子发芽适温 24~27 ℃ , 病菌生育适温 6~34 ℃。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 施足基肥 , 提倡施用稳得高 301 活性生态肥。加强管理 , 增强寄主抗病力。(2) 实行 2 年以上轮作。(3) 选用抗病品种如紫皮洋葱等。选用无病种子 , 必要时种子用 30% 苯噻氰 ( 倍生 ) 乳油 1000 倍液 , 浸种 6 小时 , 并带药液直播。鳞茎可用 40~45 ℃温水浸 1.5 小时消毒。(4) 发病初期喷洒 3% 多氧清水剂 800 倍液或 78% 科博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41.5% 咪鲜胺 ( 扑霉灵 ) 乳油 1500 倍液、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50%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 隔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3~4 次 , 采收前 7 天停止用药。 (5) 适时收获 , 低温贮藏 , 防止病害在贮藏期继续蔓延。尤其是洋葱 , 应掌握在葱头顶部成熟时收获 , 收后适当晾晒至鳞茎外部干燥后入窖 , 窖温控制在 0 ℃ , 相对湿度 65% 以下。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主要为害叶和花梗,初呈水渍状白色小点,后变淡褐色圆形或纺锤形稍凹陷斑。继续扩大呈褐色或暗紫色,周围常具黄色晕圈,病部长出深褐色或黑灰色具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霉状物。病部继续扩大,致全叶变黄苦死或折断。种株花梗发病率高,致种子皱缩,不能充分成熟。
病原 Alternaria dauci (Kuehn) Groves et Skolko f. sp. porri (Ell.) Neerg,异名 Alternaria porri (Ell.) Ciferri , 称链格孢 , 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 2~4 根簇生 , 褐色 , 顶端色浅 , 基细胞稍大 , 不分枝 , 直或弯,1~4 个隔膜 , 偶有 1~2 个膝状节 , 大小 20~84 × 6~8μm。分生孢子单生 , 倒棍棒形 , 褐色至黄褐色 , 光滑 , 咀喙较长至极长 , 色淡或近无色 , 有时喙可分枝 , 孢身具横隔膜 5~12 个 , 隔膜处溢缩 , 纵隔膜 1~5 个 , 大小 44~96 × 12~16μm,咀喙具横隔膜 0~4 个 , 宽 2~4μm, 长可达 125μm。分生孢子发芽适温 24~27 ℃ , 病菌生育适温 6~34 ℃。
无公害防治法 (1) 施足基肥 , 提倡施用稳得高 301 活性生态肥。加强管理 , 增强寄主抗病力。(2) 实行 2 年以上轮作。(3) 选用抗病品种如紫皮洋葱等。选用无病种子 , 必要时种子用 30% 苯噻氰 ( 倍生 ) 乳油 1000 倍液 , 浸种 6 小时 , 并带药液直播。鳞茎可用 40~45 ℃温水浸 1.5 小时消毒。(4) 发病初期喷洒 3% 多氧清水剂 800 倍液或 78% 科博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41.5% 咪鲜胺 ( 扑霉灵 ) 乳油 1500 倍液、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50%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 隔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3~4 次 , 采收前 7 天停止用药。 (5) 适时收获 , 低温贮藏 , 防止病害在贮藏期继续蔓延。尤其是洋葱 , 应掌握在葱头顶部成熟时收获 , 收后适当晾晒至鳞茎外部干燥后入窖 , 窖温控制在 0 ℃ , 相对湿度 65% 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