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椰子泻血病

作者:椰子 来源:Coconut stem bleeding 发表时间:2007-07-10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椰子泻血病
病害别名: 椰子茎流胶病
病害英文名: Coconut stem bleeding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奇异根串珠霉
病原学名:Thielaviopsis paradoxa (de Seynes) V. H?hnel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根串珠霉属,奇异根串珠霉
病原介绍:外生的厚壁孢子串生于孢子梗顶端,桶形至倒卵圆形,初期黄棕色,老熟时暗褐色,单胞,壁光滑,大小为12~22×8~16(μm);内生分生孢子长方形或矩圆形,无色,单胞,在分生孢子梗的瓶梗状产孢细胞中内生,成熟后依次推出而成串,大小为5~10×3~5(μm);分生孢子梗自菌丝侧生,无色至淡榄色,不分枝。在供试的几种培养基中均不产生有性阶段。在寄主上产生黑色霉层。分生孢子梗淡榄色,无分枝,基部有1~4个隔膜,50~150×5~10(μm);内生的分生孢子自瓶梗状产孢细胞中相继成串生出。厚壁孢子梗无色至淡榄色,无分枝,有隔或无隔,基部一般不膨大,33~89×3.3~6.6(μm)。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椰子
寄主英文名:coconut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整株
症状图:
病害症状: 椰子树干纵裂,从基部裂缝处流出铁锈色黏稠液汁,后变黑色,裂缝处组织腐烂。从基部向上扩展,重病树树冠叶片变小,逐步凋萎,由外向内相继脱落,最后变成光杆。中国椰树种植区均有发生。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残茎进入土壤里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从伤口处侵入后,只要温湿度条件适宜,该病即扩展。椰子各生育阶段均可染病。椰林土质黏重,排水不良易发病。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提倡种植马哇、文椰78F1、巴马、PCA15~4等杂交种椰子。(2)彻底挖除病组织并烧毁。(3)在病部涂波尔多浆保护,加强病树施肥管理,严防人畜伤及椰树茎干。(4)发病初期喷10%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又称茎流胶病。椰子树干纵裂,从基部裂缝处流出铁锈色黏稠液汁,后变黑色,裂缝处组织腐烂。从基部向上扩展,重病树树冠叶片变小,逐步凋萎,由外向内相继脱落,最后变成光杆。中国椰树种植区均有发生。 病原  Ceratocystis paradoxa (Dade) Mor. 称奇异长喙壳,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态为Thielaviopsis paradoxa (de Seyn.) H?hn. 称奇异根串珠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子囊壳球形,基部平截,有长颈,大小1000~1500×200~300(μm),子囊棍棒状,大小26×10(μm)。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略弯,大小2.5~4×7~10(μm)。无性态在PDA培养基25℃培养时,菌落初为灰白色,后变黑色,菌落平展,扩展迅速。分生孢子梗长50×4~6(μm)。无性态产生两种孢子:节孢子厚壁,串生,卵圆形,初黄褐色,老熟时黑褐色,单胞,璧光滑,大小11.3~17.6×8.1~13.1(μm)。瓶梗孢子短圆形,内生,单胞,初无色,后变浅黄色,大小6.3~10.6×4.3~6.3(μm)。该菌除为害椰子外,还可侵染槟榔、菠萝、橡胶、甘蔗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残茎进入土壤里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从伤口处侵入后,只要温湿度条件适宜,该病即扩展。椰子各生育阶段均可染病。椰林土质黏重,排水不良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提倡种植马哇、文椰78F1、巴马、PCA15~4等杂交种椰子。(2)彻底挖除病组织并烧毁。(3)在病部涂波尔多浆保护,加强病树施肥管理,严防人畜伤及椰树茎干。(4)发病初期喷10%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
(责任编辑:wq)

上一篇:椰子芽腐病

下一篇:椰子灰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