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椰子灰斑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Coconut Pestalotiopsis leaf spot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掌状拟盘多毛孢 |
病原学名: | Pestalotiopsis palmarum (Cke.) Stey.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腔孢纲黑盘孢目,拟盘多毛孢属,掌状拟盘多毛孢 |
病原介绍: | 分生孢子盘圆形至扁球形;产孢细胞柱形;分生孢子有4个隔膜,圆形至纺锤形,中间3个细胞有色,其中上面两个细胞棕色,下面1细胞榄褐色,顶细胞、基细胞无色,大小18~20×5~7(μm);顶端具纤毛2~3根,长6~14μm。 |
病原中文名: | 椰子亚隔孢壳 |
病原学名: | Didymella cocoina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子囊菌门腔孢纲格孢腔目,亚隔孢壳属,椰子亚隔孢壳 |
病原介绍: |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寄主中文名: | 椰子 |
寄主英文名: | coconut |
寄主学名: | |
|
侵染部位: |
叶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初在小叶上出现橙黄色,稍凹的小圆点,后小圆点中央变褐,并扩展形成椭圆形、条形、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变成灰白色,外缘暗褐色,外围有黄晕圈的病斑。病斑灰白色部分渐变薄、易碎裂。许多病斑汇合呈不规则的灰色坏死斑块。严重时整张叶片干枯、碎裂、似火烧状。病斑上散生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小黑粒,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
发病规律: |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和菌丝体在病部或随病落叶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从嫩叶或成叶伤口处侵入,经数天潜育后发病。湿度大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及蚂蚁传播进行再侵染。在椰子产地此病全年均有发生,8~12月病情随着雨量增多、相对湿度增加和气温的递降而加重,1~7月病情随着旱季到来和气温的递升而减轻。高湿、月均温17~24℃,有利侵染。育苗种植密度大,扩展蔓延迅速。阴雨天气持续天数多、露重,病情急剧上升。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选距椰子和上述寄主100米以上,中间有人工林或杂木林隔着的较湿润、空旷的地段育椰苗,不宜在椰子和其他寄主作物林下育苗;避免连年育苗。(2)育苗以苗距40×50(cm)为宜,要留有管理行和人行道:种植不宜过密,以每667m2种植12~15株为宜;加强管理,不偏施氮肥,氮、磷、钾肥要适量搭配施用;过于阴潮的林田,应采取减阴排潮措施。(3)定期普查苗情。苗圃在多雨、高湿季节每5天一次,旱季、高温季节,每10天一次。幼树和成株椰园每15天一次。发现病情及时喷洒1: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30%王铜糊剂4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等量式波尔多液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混合液都有效。1%等量式波尔多液与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交替使用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混和30%王铜糊剂加水400倍喷施,隔10天1次,感病轻的椰苗连续喷施2次,感病重的连续喷施3~4次,均具杀菌、保护双重作用,可有效地防治椰苗灰斑病。喷药时叶面、叶背要求均匀喷布周到。发病重的苗圃清除和烧掉严重染病叶片并对病死苗喷药处理。幼树和成年树,每667m2以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kg拌滑石粉或草木灰5kg,隔10天1次,连喷2次可有效地控制此病。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初在小叶上出现橙黄色,稍凹的小圆点,后小圆点中央变褐,并扩展形成椭圆形、条形、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变成灰白色,外缘暗褐色,外围有黄晕圈的病斑。病斑灰白色部分渐变薄、易碎裂。许多病斑汇合呈不规则的灰色坏死斑块。严重时整张叶片干枯、碎裂、似火烧状。病斑上散生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小黑粒,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病原 Didymella cocoina 称椰子亚隔孢壳,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态为Pestalotiopsis palmarum (Cooke) Steyaert 称掌状拟盘多毛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异名:Pestalotia palmarum Cooke. 分生孢子盘球形至椭圆形,黑色,初生于基质内,后露出:分生孢子梗短而细,不分枝;分生孢子纺锤形至棒形,大小21~37×6~11(μm),有4个横隔,两端细胞无色,中间的3个细胞褐色,孢子基部有小柄,顶端生2~4根无色纤毛。该菌除为害椰子树外,还侵害油棕、槟榔、糖桄椰、矮蒲葵、高蒲葵、王棕等棕榈科及橡胶、甘蔗、菠萝等作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和菌丝体在病部或随病落叶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从嫩叶或成叶伤口处侵入,经数天潜育后发病。湿度大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及蚂蚁传播进行再侵染。在椰子产地此病全年均有发生,8~12月病情随着雨量增多、相对湿度增加和气温的递降而加重,1~7月病情随着旱季到来和气温的递升而减轻。高湿、月均温17~24℃,有利侵染。育苗种植密度大,扩展蔓延迅速。阴雨天气持续天数多、露重,病情急剧上升。
防治方法 (1)选距椰子和上述寄主100米以上,中间有人工林或杂木林隔着的较湿润、空旷的地段育椰苗,不宜在椰子和其他寄主作物林下育苗;避免连年育苗。(2)育苗以苗距40×50(cm)为宜,要留有管理行和人行道:种植不宜过密,以每667m2种植12~15株为宜;加强管理,不偏施氮肥,氮、磷、钾肥要适量搭配施用;过于阴潮的林田,应采取减阴排潮措施。(3)定期普查苗情。苗圃在多雨、高湿季节每5天一次,旱季、高温季节,每10天一次。幼树和成株椰园每15天一次。发现病情及时喷洒1: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30%王铜糊剂4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等量式波尔多液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混合液都有效。1%等量式波尔多液与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交替使用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混和30%王铜糊剂加水400倍喷施,隔10天1次,感病轻的椰苗连续喷施2次,感病重的连续喷施3~4次,均具杀菌、保护双重作用,可有效地防治椰苗灰斑病。喷药时叶面、叶背要求均匀喷布周到。发病重的苗圃清除和烧掉严重染病叶片并对病死苗喷药处理。幼树和成年树,每667m2以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kg拌滑石粉或草木灰5kg,隔10天1次,连喷2次可有效地控制此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