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鸭儿芹锈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Japanese hornwort rust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鸭儿芹柄锈菌 |
病原学名: | Puccinia tokyensis Sydow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担子菌门冬孢纲锈菌目,柄锈菌属,鸭儿芹柄锈菌 |
病原介绍: | 能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夏孢子黄色球形,单胞,具细刺,大小16~28×14~24(μm);冬孢子圆形至卵圆形,褐色或暗褐色,具长柄,大小22~38×18~23(μm)。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叶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主要为害叶片和叶柄,初在叶背面散生黄褐色多角形轮廓不明显的小瘤,大小0.5(mm),后变褐色隆起,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橙黄色的夏孢子。叶柄染病,初生褐色斑,病斑融合呈长条状,秋季夏孢子堆暗褐色服肿状,形成暗褐色冬孢子。 |
发病规律: |
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夏孢子,借风传播蔓延,侵入寄主经10天潜育即发病,又产生夏孢子进行再侵染。气温22~23℃,降雨多易发病,24℃以上发病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 种植抗病品种。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机活性肥。 (2) 春播宜早 , 必要时可采用育苗移栽避病。 (3) 清洁田园 , 加强管理 , 适当密植。 (4) 发 病初期喷洒 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000~1500倍液 , 或 2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500 ~2000倍液、 50% 萎锈灵乳油 800倍液、 50% 硫磺悬浮剂 300倍液、 25% 丙环唑 ( 敌力脱 ) 乳油 1500倍液、 40% 氟硅唑( 新星 ) 乳油 5000倍液 , 隔 15 天一次 , 防治 1 次或 2 次。棚室保护地栽培扁豆发生锈病初期用 15% 三唑酮烟雾剂每 667㎡ 用药 0.75~0.85(kg), 于傍晚点燃 , 熏一夜 , 次晨放风。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叶柄,初在叶背面散生黄褐色多角形轮廓不明显的小瘤,大小0.5(mm),后变褐色隆起,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橙黄色的夏孢子。叶柄染病,初生褐色斑,病斑融合呈长条状,秋季夏孢子堆暗褐色服肿状,形成暗褐色冬孢子。
病原 Puccinia tokyensis Sydow称鸭儿芹柄锈,属担子菌门真菌。能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夏孢子黄色球形,单胞,具细刺,大小16~28×14~24(μm);冬孢子圆形至卵圆形,褐色或暗褐色,具长柄,大小22~38×18~23(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夏孢子,借风传播蔓延,侵入寄主经10天潜育即发病,又产生夏孢子进行再侵染。气温22~23℃,降雨多易发病,24℃以上发病重。
无公害防治法 (1) 种植抗病品种。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机活性肥。 (2) 春播宜早 , 必要时可采用育苗移栽避病。 (3) 清洁田园 , 加强管理 , 适当密植。 (4) 发 病初期喷洒 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000~1500倍液 , 或 2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500 ~2000倍液、 50% 萎锈灵乳油 800倍液、 50% 硫磺悬浮剂 300倍液、 25% 丙环唑 ( 敌力脱 ) 乳油 1500倍液、 40% 氟硅唑( 新星 ) 乳油 5000倍液 , 隔 15 天一次 , 防治 1 次或 2 次。棚室保护地栽培扁豆发生锈病初期用 15% 三唑酮烟雾剂每 667㎡ 用药 0.75~0.85(kg), 于傍晚点燃 , 熏一夜 , 次晨放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