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亚麻立枯病

作者:亚麻 来源:Flax Rhizoctonia rot 发表时间:2007-07-10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亚麻立枯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Flax Rhizoctonia r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立枯丝核菌
病原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无孢目,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
病原介绍:初生菌丝无色 , 直径 4.98~8.71 μ m, 分枝呈直角或近直角 , 分枝处多溢缩 , 并具 1 隔膜 , 新分枝菌丝逐渐变为褐色 , 变粗短后纠结成菌核。菌核初白色 , 后变为淡褐或深褐色 , 大小 0.5~5mm。菌丝生长温度最低 4 ℃ , 最高 32~33 ℃ , 最适 23 ℃ ,34 ℃停止生长。菌核形成适温 23~28 ℃。
病原图: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亚麻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症状图:
病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苗期 , 为害茎基部。先在茎基部的一边出现淡黄色病斑 , 后变为红褐色 , 逐渐凹陷腐烂 , 严重时扩展到茎基四周 , 病部细缩 , 易从地表部折倒死亡 , 致地上部叶片萎蔫 , 叶变黄。发病轻的麻株 , 地上部不表现症状 , 只在地下茎或直根部位形成不规则的褐色稍凹陷病痕。条件适宜时 , 病部现褐色小菌核。别于炭疽病。
发病规律: 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 , 翌春播种后出苗期侵染根茎部或幼根。该菌在土壤中还可为害多种农作物或杂草 , 没有寄主时在土壤中或有机质上营腐生生活。生产上遇有低温阴湿条件或土质黏重易发病。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 严禁连作或迎茬。 (2) 收获后及时深耕。 (3) 适当密植 , 易板结下湿地雨后及时松土 , 以利植株生长。 (4) 播种前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25g 拌亚麻种 9kg, 还可兼治苗期其他病害。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发生在苗期 , 为害茎基部。先在茎基部的一边出现淡黄色病斑 , 后变为红褐色 , 逐渐凹陷腐烂 , 严重时扩展到茎基四周 , 病部细缩 , 易从地表部折倒死亡 , 致地上部叶片萎蔫 , 叶变黄。发病轻的麻株 , 地上部不表现症状 , 只在地下茎或直根部位形成不规则的褐色稍凹陷病痕。条件适宜时 , 病部现褐色小菌核。别于炭疽病。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称立枯丝核菌 ,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 称瓜亡革菌 , 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形态特征参见棉立枯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 , 翌春播种后出苗期侵染根茎部或幼根。该菌在土壤中还可为害多种农作物或杂草 , 没有寄主时在土壤中或有机质上营腐生生活。生产上遇有低温阴湿条件或土质黏重易发病。 防治方法 (1)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 严禁连作或迎茬。 (2) 收获后及时深耕。 (3) 适当密植 , 易板结下湿地雨后及时松土 , 以利植株生长。 (4) 播种前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25g 拌亚麻种 9kg, 还可兼治苗期其他病害。
(责任编辑:wq)

上一篇:亚麻列当

下一篇:亚麻枯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