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亚麻枯萎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Flax Fusarium wilt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亚麻镰孢 |
病原学名: | Fusarium oxysporum f.sp.lini(Bolley)Snyder et Hansers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孢属,亚麻镰孢 |
病原介绍: | 异名 F.lini Bolley。分生孢子梗丛生。子座无色至褐灰色或肉色。培养时易产生大量小型孢子 , 单胞者大小 6~12 × 2~3(μm); 双胞 9~23 × 2~3(μm) 。分生孢子座上有时产生大型分生孢子 , 纺门锤形或镰刀形 , 无色至肉红色 , 多为 3 个隔膜 , 大小 21~41 × 2.5~4.5(μm)。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 , 球形或梨状 , 平滑或皱缩 , 直径 5~13(μm), 灰黄色。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叶、茎、根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病害症状: |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染病幼茎萎蔫 , 叶片黄枯 , 根部变为灰褐色 ; 成株染病病株矮小黄化 , 顶梢垂萎 , 剖开病茎维管束变褐 , 严重的全株萎蔫枯死。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粉红色霉状物 , 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该病流行时 , 危害严重。 |
发病规律: |
以潜伏在种皮内的菌丝体和教附在种子表面的孢子或在病残组织 内、土壤中的菌丝体及厚垣孢子越冬 ,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早期病死株上的病原菌通过雨水或农事活动进行传播 , 从根系侵入为害。侵染适温 16~32 ℃ , 此时土壤湿度高利其侵入和扩展。 生产上连作地发病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 亚麻选用陇亚 7 号、天亚 5 号、晋亚 6 号、定亚 17 号、南选 24 号、雁农 15 、 228 、匈三、德国 1 号高株、黑亚 6 号、美国亚麻、抗 38 、瑞士红、伊亚 1 号、美国高油、黑亚 2 号、新亚 1 号等抗枯萎病的品种。胡麻选用胡麻新品系-83059。(2) 用种子重量 0.2% 的 1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 0.3~0.4% 的 25%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0.2% 的 40% 福美双粉剂拌种。 (3) 实行 5 年以上轮作。 (4) 前作收获后及时深耕晒田 , 熟化土壤 , 最好采用机播 ,667 ㎡播量控制在 4.5~5.5kg, 保苗 22~30 万株。 (5)667㎡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2000 kg, 纯氮 6kg, P205 3kg, 尤其是增施磷肥 , 能促进根系发育 , 提高抗病力。(6) 合理灌水。采用小地块、小流量、小定额灌溉 , 提高单方水的效益 , 防止该病发生。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染病幼茎萎蔫 , 叶片黄枯 , 根部变为灰褐色 ; 成株染病病株矮小黄化 , 顶梢垂萎 , 剖开病茎维管束变褐 , 严重的全株萎蔫枯死。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粉红色霉状物 , 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该病流行时 , 危害严重。
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f.sp.lini(Bolley)Snyder et Hansers 称亚麻镰孢,属半知亚门真菌。异名 F.lini Bolley。分生孢子梗丛生。子座无色至褐灰色或肉色。培养时易产生大量小型孢子 , 单胞者大小 6~12 × 2~3(μm); 双胞 9~23 × 2~3(μm) 。分生孢子座上有时产生大型分生孢子 , 纺门锤形或镰刀形 , 无色至肉红色 , 多为 3 个隔膜 , 大小 21~41 × 2.5~4.5(μm)。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 , 球形或梨状 , 平滑或皱缩 , 直径 5~13(μm), 灰黄色。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潜伏在种皮内的菌丝体和教附在种子表面的孢子或在病残组织 内、土壤中的菌丝体及厚垣孢子越冬 ,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早期病死株上的病原菌通过雨水或农事活动进行传播 , 从根系侵入为害。侵染适温 16~32 ℃ , 此时土壤湿度高利其侵入和扩展。 生产上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亚麻选用陇亚 7 号、天亚 5 号、晋亚 6 号、定亚 17 号、南选 24 号、雁农 15 、 228 、匈三、德国 1 号高株、黑亚 6 号、美国亚麻、抗 38 、瑞士红、伊亚 1 号、美国高油、黑亚 2 号、新亚 1 号等抗枯萎病的品种。胡麻选用胡麻新品系-83059。(2) 用种子重量 0.2% 的 1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 0.3~0.4% 的 25%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0.2% 的 40% 福美双粉剂拌种。 (3) 实行 5 年以上轮作。 (4) 前作收获后及时深耕晒田 , 熟化土壤 , 最好采用机播 ,667 ㎡播量控制在 4.5~5.5kg, 保苗 22~30 万株。 (5)667㎡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2000 kg, 纯氮 6kg, P205 3kg, 尤其是增施磷肥 , 能促进根系发育 , 提高抗病力。(6) 合理灌水。采用小地块、小流量、小定额灌溉 , 提高单方水的效益 , 防止该病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