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小苍兰菌核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Freesia Sclerotinia rot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球茎核盘菌 |
病原学名: | Sclerotinia bulborum (Wakk.) Rehm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子囊菌门盘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属,球茎核盘菌 |
病原介绍: | 菌核大,初为白色,以后变成黑色。菌核宽约12毫米。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叶、花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染病株褪绿黄化,生长缓慢,后叶片凋萎或脱落,鳞茎变褐逐渐烂腐。有时在鳞片之间长出扁平的菌核,初白色,后成黑色 |
发病规律: |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受害鳞茎上越冬,产生的菌索能穿过土壤侵入寄主。春季形成的子囊孢子也可侵染寄主的叶鞘。低温高湿持续时间长易发病。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发现病鳞茎及时清除。(2)土壤受该菌污染的,要及时更换盆土,也可用药剂灭菌。栽植鳞茎时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处理盆土,即按每㎡用药8g的量混入土中,必要时也可喷洒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5%菌核光悬浮剂700倍液。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染病株褪绿黄化,生长缓慢,后叶片凋萎或脱落,鳞茎变褐逐渐烂腐。有时在鳞片之
间长出扁平的菌核,初白色,后成黑色。
病原 Sclerotinia bulborum (Wakk.) Rehm.称球茎核盘菌,属子囊菌门真菌。菌核大且色黑。除为害小苍兰外,还可侵染风信子、番红花、绵枣儿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受害鳞茎上越冬,产生的菌索能穿过土壤侵入寄主。春季形成的子囊孢子也可侵染寄主的叶鞘。低温高湿持续时间长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发现病鳞茎及时清除。(2)土壤受该菌污染的,要及时更换盆土,也可用药剂灭菌。栽植鳞茎时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处理盆土,即按每㎡用药8g的量混入土中,必要时也可喷洒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5%菌核光悬浮剂7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