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小果咖啡褐斑病

作者:咖啡 来源:Coffee brown eyespot 发表时间:2007-07-10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小果咖啡褐斑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Coffee brown eyesp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咖啡生球腔菌
病原学名:Mycosphaerella coffeicola Sacc.
分类地位:真菌界子囊菌门腔菌纲座瘤菌目,球腔菌属,咖啡生球腔菌
病原介绍:子实体叶背面生,分生孢子梗11~18根簇生,浅褐色,长圆筒形,不分枝,2~4个隔膜,1~3个膝状节,顶端圆锥截形,大小为48~96×4.8~6.2(μm);产孢细胞合轴生,孢痕明显
病原中文名:咖啡生尾孢
病原学名:Cercospora coffeicola Berk. et Cooke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尾孢属,咖啡生尾孢
病原介绍:子实体叶背面生,分生孢子梗11~18根簇生,浅褐色,长圆筒形,不分枝,2~4个隔膜,1~3个膝状节,顶端圆锥截形,大小为48~96×4.8~6.2(μm);产孢细胞合轴生,孢痕明显;分生孢子近无色至淡褐色,鞭形,顶端渐尖,基部圆锥截形至截形,10~21个隔膜,60~216×3.6~7.2(μm)。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咖啡
寄主英文名:coffee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叶、浆果
症状图: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浆果。症状出现在叶两面,病斑圆形至近圆形,中央灰白色,具轮纹状同心圆,叶背面病斑上有灰褐色霉层。苗圃的小苗上为害特别严重。浆果染病形成圆形褐色病斑,扩展后形成不规则形斑块,有时整个果面被斑块覆盖。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病组织内或以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经气孔或伤口侵入,在叶片病斑上全年均可产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该病常年发生,较普遍,多发生在低温阴雨的11~12月份。在搭棚遮阳的苗圃小苗上病斑累累,植株长势缓慢弱小。相对湿度高于95%易造成流行。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合理施肥,加强管理,适度遮荫,提高植株抗病力。(2)在病害流行初期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1:1:100倍式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苯菌灵?环己锌乳油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浆果。症状出现在叶两面,病斑圆形至近圆形,中央灰白色,具轮纹状同心圆,叶背面病斑上有灰褐色霉层。苗圃的小苗上为害特别严重。浆果染病形成圆形褐色病斑,扩展后形成不规则形斑块,有时整个果面被斑块覆盖。 病原  Mycosphaerella coffeicola Sacc. 称咖啡生球腔菌,属子囊菌门真菌。除为害咖啡外,还可侵染蓖麻。无性态为Cercospora coffeicola Berk. et Cooke 称咖啡生尾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子实体叶背面生,分生孢子梗11~18根簇生,浅褐色,长圆筒形,不分枝,2~4个隔膜,1~3个膝状节,顶端圆锥截形,大小为48~96×4.8~6.2(μm);产孢细胞合轴生,孢痕明显;分生孢子近无色至淡褐色,鞭形,顶端渐尖,基部困锥截形至截形,10~21个隔膜,60~216×3.6~7.2(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病组织内或以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经气孔或伤口侵入,在叶片病斑上全年均可产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该病常年发生,较普遍,多发生在低温阴雨的11~12月份。在搭棚遮阳的苗圃小苗上病斑累累,植株长势缓慢弱小。相对湿度高于95%易造成流行。 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加强管理,适度遮荫,提高植株抗病力。(2)在病害流行初期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1:1:100倍式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苯菌灵?环己锌乳油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责任编辑:wq)

上一篇:小茴香猝倒病

下一篇:小苍兰菌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