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小茴香枯萎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Common fennel Fusarium wilt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尖孢镰孢 |
病原学名: |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尖孢镰孢 |
病原介绍: | 在PDA培养基上初生白色圆形绒毛状菌落 , 大型分生孢子无色 , 具分隔1~5个,3 隔者居多, 脚胞明显 , 两端尖 , 大小27~50 × 3.1~5( μm), 多着生在多分枝孢子梗上; 小型分生孢子呈头状聚集在瓶状小梗顶端 , 椭圆形 , 多单胞 , 偶具分隔 1~2个 , 大小 5~12 × 2~3.5(μm)。 此外, 厚垣孢子产生在菌丝的细胞间或顶端, 浅黄褐色, 球形或近球形。 |
|
病原图: | |
寄主信息: |
寄主中文名: | 小茴香 |
寄主英文名: | common fennel |
寄主学名: | |
|
侵染部位: |
叶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病害症状: |
茵香枯萎病引皱叶片发黄、植株瘦弱矮小,有时在花期出现烂根现象,叶色淡黄,中午呈萎蔫状,顶部叶片萎垂,后期叶片变黄干枯,根部发黑,侧根少。采种株易发病。 |
发病规律: |
病菌在土壤中或白术根上越冬,病菌能借助虫伤、机械伤等伤口侵入根系,也可直接侵入。浙江、安徽于4月下旬日均温16一17℃开始发病,6—7日均温22—28℃进入发病盛期,此间土壤湿度大、雨日多,发病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选用抗根腐病品种。(2)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提倡与水稻等轮作效果更好。(3)选用无病术根至关重要。(4)提倡施用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5406菌肥。(5)必要时在发病初期灌浇50%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茵香枯萎病引皱叶片发黄、植株瘦弱矮小,有时在花期出现烂根现象,叶色淡黄,中午呈萎蔫状,顶部叶片萎垂,后期叶片变黄干枯,根部发黑,侧根少。采种株易发病。
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称尖镰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灰褐色;大型分生孢子在子座或黏分生孢子团里生成,镰刀形,弯曲,基部有足细胞,多3隔膜,大小19~45×2.5~5(μm),5个隔膜的30~60×3.5~5(μm);小型分生孢子1~2个细胞,卵形或肾脏形,大小5~26×2~4.5(μm),多散生在菌丝间,一般不与大型分生孢子混生;厚垣孢子球形,平滑或具褶,大多单细胞,顶生或间生,大小5~15(μm)。该菌还可侵染番茄、马铃薯、甜瓜、草莓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壤中或白术根上越冬,病菌能借助虫伤、机械伤等伤口侵入根系,也可直接侵入。浙江、安徽于4月下旬日均温16一17℃开始发病,6—7日均温22—28℃进入发病盛期,此间土壤湿度大、雨日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根腐病品种。(2)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提倡与水稻等轮作效果更好。(3)选用无病术根至关重要。(4)提倡施用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5406菌肥。(5)必要时在发病初期灌浇50%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