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小茴香灰斑病

作者:小茴香 来源:Common fennel gray spot 发表时间:2007-07-10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小茴香灰斑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Common fennel gray sp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茴香短胖孢
病原学名:Cercosporidium punctum (Lacroix)Deighton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短胖孢属,茴香短胖孢
病原介绍:子实体生在叶两面,叶背居多。梗座表生或气孔下生,近球形,褐色,直径25~87.5(μm)。分生孢子梗排列紧密簇生,淡青黄色,具曲膝状折点1~4个,不分枝,孢痕疤明显且厚,宽1.9~2.5(μm),座落在圆锥平截顶部和折点处,偶具1横隔,大小26~70×3.5~6.7(μm)。分生孢子无色或色浅,平滑,倒棍棒圆柱形,少量近圆柱形,顶端钝圆,基部倒圆锥平截,直立或弯曲,基脐明显,宽1.9~2.5(μm),一般具1横隔膜,少数无,不缢缩,大小22~42×5~7(μm)。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小茴香
寄主英文名:common fennel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茎、叶、花梗、果实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茎、叶、花梗和果实。叶片染病初生黄色小点,扩大后成近圆形病斑,大小1~2(mm),中央灰色,边缘褐色;茎和叶柄染病病斑椭圆形,中心部灰色,四周褐色;严重时病斑密密麻麻致叶片黄枯,病部生灰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夏或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一般7~8月发病,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一直延续到收获。高温高湿或栽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及氮肥施用过量发病重。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发病初期喷洒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或1:1:120倍式波尔多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茎、叶、花梗和果实。叶片染病初生黄色小点,扩大后成近圆形病斑,大小1~2(mm),中央灰色,边缘褐色;茎和叶柄染病病斑椭圆形,中心部灰色,四周褐色;严重时病斑密密麻麻致叶片黄枯,病部生灰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Cercosporidium punctum (Lacroix)Deighton 称茴香短胖孢。异名:Cercospora foeniculi Magnus 称茴香尾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实体生在叶两面,叶背居多。梗座表生或气孔下生,近球形,褐色,直径25~87.5(μm)。分生孢子梗排列紧密簇生,淡青黄色,具曲膝状折点1~4个,不分枝,孢痕疤明显且厚,宽1.9~2.5(μm),座落在圆锥平截顶部和折点处,偶具1横隔,大小26~70×3.5~6.7(μm)。分生孢子无色或色浅,平滑,倒棍棒圆柱形,少量近圆柱形,顶端钝圆,基部倒圆锥平截,直立或弯曲,基脐明显,宽1.9~2.5(μm),一般具1横隔膜,少数无,不缢缩,大小22~42×5~7(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夏或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一般7~8月发病,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一直延续到收获。高温高湿或栽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及氮肥施用过量发病重。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洒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或1:1:120倍式波尔多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
(责任编辑:wq)

上一篇:小茴香枯萎病

下一篇:小茴香猝倒病